第249頁
阿福覺得空氣里那種肅殺和淒涼,隨著寒風一起侵到骨子裡去。
阿福進了太平殿,離著遠遠的,她聽見讀書聲。不是一個人的聲音,但阿福能從幾個聲音里準確的聽出哪個是李信來,唐柱在變聲,嗓門象鴨子似的,鐵生咬字不是那麼清楚。還有另外兩個世家子弟一同讀書,那聲音朗朗的,有股噴薄的朝氣。
阿福有些恍惚,她想起在太平殿的冬天,她替李固讀書,庭院裡一樣安靜,讀書聲在耳邊繚繞。
劉潤輕聲問:“怎麼出神了?進去吧,外頭冷,進去喝杯茶,皇上還要一刻鐘才能下課。”
阿福搖搖頭:“我不進去了。我就是不放心,想來看一看,既然皇上很好,你很好,李馨也沒有什麼,我也就放心了。府里也是一堆事兒,楊夫人著了涼,硬撐著管著家,我們一回來她就病倒了,我得回去。”
劉潤愣了一下,說:“我送你。”
“你的事情也多,抓緊功夫歇一會兒是一會兒,別把自己熬倒了。我不用你送,你難道還怕我不認識路麼?”
他還是堅持要送。
穿過開陽門的時候,李固正朝這個方向走來,他披著黑色的一件大氅,身後跟著幾人,阿福遠遠瞧著,他步履從容穩健,完全看不出眼睛有什麼與常人不同的地方。只這麼看著他,阿福就覺得心有個地方在逐漸地被填滿,又柔軟,又暖和。
那些人走到近前,劉潤朗聲說:“見過王爺。”李固身後跟隨的數人也一起向阿福行禮問安:“見過夫人。”
“怎麼在這兒?”
李固走到她身前,阿福伸手替他攏了一下前襟,輕聲說:“剛才見過三公主,正要出宮回去。”
“沒見皇上麼?”
“楊夫人病了,小譽留在府里我不放心。”
李固在人前不好多說什麼,阿福輕聲囑咐他當心別著涼,劉潤送她出去,一直看著阿福上了車。
“你也回去吧。”
遠遠近近的雪光映著劉潤俊秀的臉龐。一般男子到了二十多總會漸漸變得硬朗陽剛起來,可是劉潤看起來仍如少年,垂下眼帘時睫毛遮住了眼睛裡的光亮。
“多保重。”
劉潤點點頭,朝後退了一步,馬車駛了出去。
第97章 解惑(二)
三五年的時光,說起來似乎很漫長,但花開花謝,日升日落,時光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流逝,速度既不因為人們的期待而變快,也不會因為世間的留戀而減緩。
李譽在玉米地里深一腳淺一腳向前走,眼前是密密的綠的葉子,看起來光滑的葉子,邊緣和葉面卻有一種澀澀的感覺,掠過臉上手上肌膚的時候象是被很粗糙的麻紙擦過,不疼,但是癢,讓人不舒服。他身上紅色的錦袍不時被葉子勾勾刮刮的,讓人心裡煩悶。
不過,李譽終於瞧見了自己想找的人。
“皇帝叔叔——”
前面一片地方的黍蜀長得疏落,中間有一小塊地方空了出來,李信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兒,就象剛才一進了這片玉米地便拔腳飛奔讓人追趕不及的人不是他。
“我剛才喊你,你都不停。”
李譽小聲抱怨,走到他旁邊來。
這會兒他才鬆口氣,抬起手來看看,手背上刮出幾道細細的劃痕,象是沾上了母親她們繡花描繡的紅絲線。
有點癢。
李信拍拍身旁的草:“你也坐。”
他年紀也小,和李信素來很親近,就在他身旁坐下來。
兩個人加起來也沒有二十歲,李信又素來不大重規矩,李譽搓搓手背,讓那種刺癢的感覺散開:“你剛才跑什麼?”
“沒事。”
跑了一陣,人累了,心頭的鬱悶似乎也都發散出去了。李信抬頭朝上看,天空蔚藍透澈,雲朵象是堆疊的白紗一樣,被風吹著,緩緩地移動。視野裡面是細高的玉米的莖稈,窄長的葉子和花穗密密的生著,那是一種自由自在地,向上茁挺的姿態。
“怪不得都管這種莊稼地叫青紗帳,果然象帳子一樣。”
風吹過來,葉子嘩啦啦的聲響連成一片。
“他們在外頭肯定轉著圈兒找咱們呢。”
“找去吧。”
李譽剛才追在他後頭,找了半天才找著他,天氣炎熱,早覺得口渴了。他轉過身揪住身後的一棵玉米的稈,用力想折斷它,不過他力氣還不夠,玉米的根扎得又深,折了幾下都沒成功。身後李信拔出腰間的短匕來,扭住那稈,一下便將它割斷了。
李譽朝他一笑,把上頭的葉子扯掉,又象剝甘蔗一樣剝掉了外頭的一層皮,露出裡面嫩嫩的秸心來,先遞給李信,自己又剝了一截,大大的咬上一口。
黍蜀還青著,莖秸咬下去有甜甜的汁,帶著一股青澀的,說不上來的味道,讓人很喜歡。
李信瞧他啃的挺香,看看自己手裡的那截,也咬了一口。
“這個不如甘蔗甜。我娘說這個番邦叫玉米,不過和咱們這兒的黍蜀象。”李譽笑著把嚼完的渣呸呸吐到一邊,這兒沒有人看著,不用講究什麼世子儀態。
“倒是解渴,還甜絲絲的。”李信也大口的啃,響亮的吐渣:“你怎麼知道這個能吃?”
“我娘說的,她還讓人折了給我嘗過,所以我知道。”
“哦。”李信一點不意外。他這個嫂子就是懂得比別人家的女人多得多。
“對了,你的刀給我看看。”
李信把那短匕連鞘解下來遞給他。
鞘子是銀白的,鑲著寶石,頭頂陽光照著,熠熠生光。
他把短匕拔出來一些,刀刃上寒光一閃,看得李譽有點心驚,又有點說不出的羨慕。
“真好看。”更重要的是,這是把真傢伙,不是他師傅他爹平時只讓他用的木刀木劍。
“嗯,那就送你吧。”
“真的?”李譽眼睛一亮,又搖了搖頭:“不成……就是給了我,我爹娘也肯定不讓我用它,又給我收走了。”
他把短匕還給李信:“對了,看你的樣子,是誰惹你生氣了?”
“沒有。”李信把頭低下去。
李譽有點不大明白。他雖然聰明,可是畢竟年紀還小。在他的認知里,皇帝是最大的,誰都要聽皇帝叔叔的,連自己的父王也不例外。
可是皇帝卻好象總是不大快活。
到行宮來避暑,洗山泉,吃山珍野味,騎馬,爬山,李譽可是高興得很,可是皇帝叔叔卻總是……嗯,眉頭一直皺著。今天到了這片莊子上栽的玉米地,李信說不用人管,拔腳就朝里跑。
別人不敢問,也許是沒有機會問,李譽可沒這麼多顧慮。
“沒事。”
那表情象沒事嗎?
李信一點兒不信。
可是皇帝的煩惱會是什麼呢?別人不聽話,皇帝儘管可以打他們板子啊。
難道還有皇帝也辦不到的事,收拾不了的人?
阿福進了太平殿,離著遠遠的,她聽見讀書聲。不是一個人的聲音,但阿福能從幾個聲音里準確的聽出哪個是李信來,唐柱在變聲,嗓門象鴨子似的,鐵生咬字不是那麼清楚。還有另外兩個世家子弟一同讀書,那聲音朗朗的,有股噴薄的朝氣。
阿福有些恍惚,她想起在太平殿的冬天,她替李固讀書,庭院裡一樣安靜,讀書聲在耳邊繚繞。
劉潤輕聲問:“怎麼出神了?進去吧,外頭冷,進去喝杯茶,皇上還要一刻鐘才能下課。”
阿福搖搖頭:“我不進去了。我就是不放心,想來看一看,既然皇上很好,你很好,李馨也沒有什麼,我也就放心了。府里也是一堆事兒,楊夫人著了涼,硬撐著管著家,我們一回來她就病倒了,我得回去。”
劉潤愣了一下,說:“我送你。”
“你的事情也多,抓緊功夫歇一會兒是一會兒,別把自己熬倒了。我不用你送,你難道還怕我不認識路麼?”
他還是堅持要送。
穿過開陽門的時候,李固正朝這個方向走來,他披著黑色的一件大氅,身後跟著幾人,阿福遠遠瞧著,他步履從容穩健,完全看不出眼睛有什麼與常人不同的地方。只這麼看著他,阿福就覺得心有個地方在逐漸地被填滿,又柔軟,又暖和。
那些人走到近前,劉潤朗聲說:“見過王爺。”李固身後跟隨的數人也一起向阿福行禮問安:“見過夫人。”
“怎麼在這兒?”
李固走到她身前,阿福伸手替他攏了一下前襟,輕聲說:“剛才見過三公主,正要出宮回去。”
“沒見皇上麼?”
“楊夫人病了,小譽留在府里我不放心。”
李固在人前不好多說什麼,阿福輕聲囑咐他當心別著涼,劉潤送她出去,一直看著阿福上了車。
“你也回去吧。”
遠遠近近的雪光映著劉潤俊秀的臉龐。一般男子到了二十多總會漸漸變得硬朗陽剛起來,可是劉潤看起來仍如少年,垂下眼帘時睫毛遮住了眼睛裡的光亮。
“多保重。”
劉潤點點頭,朝後退了一步,馬車駛了出去。
第97章 解惑(二)
三五年的時光,說起來似乎很漫長,但花開花謝,日升日落,時光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流逝,速度既不因為人們的期待而變快,也不會因為世間的留戀而減緩。
李譽在玉米地里深一腳淺一腳向前走,眼前是密密的綠的葉子,看起來光滑的葉子,邊緣和葉面卻有一種澀澀的感覺,掠過臉上手上肌膚的時候象是被很粗糙的麻紙擦過,不疼,但是癢,讓人不舒服。他身上紅色的錦袍不時被葉子勾勾刮刮的,讓人心裡煩悶。
不過,李譽終於瞧見了自己想找的人。
“皇帝叔叔——”
前面一片地方的黍蜀長得疏落,中間有一小塊地方空了出來,李信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兒,就象剛才一進了這片玉米地便拔腳飛奔讓人追趕不及的人不是他。
“我剛才喊你,你都不停。”
李譽小聲抱怨,走到他旁邊來。
這會兒他才鬆口氣,抬起手來看看,手背上刮出幾道細細的劃痕,象是沾上了母親她們繡花描繡的紅絲線。
有點癢。
李信拍拍身旁的草:“你也坐。”
他年紀也小,和李信素來很親近,就在他身旁坐下來。
兩個人加起來也沒有二十歲,李信又素來不大重規矩,李譽搓搓手背,讓那種刺癢的感覺散開:“你剛才跑什麼?”
“沒事。”
跑了一陣,人累了,心頭的鬱悶似乎也都發散出去了。李信抬頭朝上看,天空蔚藍透澈,雲朵象是堆疊的白紗一樣,被風吹著,緩緩地移動。視野裡面是細高的玉米的莖稈,窄長的葉子和花穗密密的生著,那是一種自由自在地,向上茁挺的姿態。
“怪不得都管這種莊稼地叫青紗帳,果然象帳子一樣。”
風吹過來,葉子嘩啦啦的聲響連成一片。
“他們在外頭肯定轉著圈兒找咱們呢。”
“找去吧。”
李譽剛才追在他後頭,找了半天才找著他,天氣炎熱,早覺得口渴了。他轉過身揪住身後的一棵玉米的稈,用力想折斷它,不過他力氣還不夠,玉米的根扎得又深,折了幾下都沒成功。身後李信拔出腰間的短匕來,扭住那稈,一下便將它割斷了。
李譽朝他一笑,把上頭的葉子扯掉,又象剝甘蔗一樣剝掉了外頭的一層皮,露出裡面嫩嫩的秸心來,先遞給李信,自己又剝了一截,大大的咬上一口。
黍蜀還青著,莖秸咬下去有甜甜的汁,帶著一股青澀的,說不上來的味道,讓人很喜歡。
李信瞧他啃的挺香,看看自己手裡的那截,也咬了一口。
“這個不如甘蔗甜。我娘說這個番邦叫玉米,不過和咱們這兒的黍蜀象。”李譽笑著把嚼完的渣呸呸吐到一邊,這兒沒有人看著,不用講究什麼世子儀態。
“倒是解渴,還甜絲絲的。”李信也大口的啃,響亮的吐渣:“你怎麼知道這個能吃?”
“我娘說的,她還讓人折了給我嘗過,所以我知道。”
“哦。”李信一點不意外。他這個嫂子就是懂得比別人家的女人多得多。
“對了,你的刀給我看看。”
李信把那短匕連鞘解下來遞給他。
鞘子是銀白的,鑲著寶石,頭頂陽光照著,熠熠生光。
他把短匕拔出來一些,刀刃上寒光一閃,看得李譽有點心驚,又有點說不出的羨慕。
“真好看。”更重要的是,這是把真傢伙,不是他師傅他爹平時只讓他用的木刀木劍。
“嗯,那就送你吧。”
“真的?”李譽眼睛一亮,又搖了搖頭:“不成……就是給了我,我爹娘也肯定不讓我用它,又給我收走了。”
他把短匕還給李信:“對了,看你的樣子,是誰惹你生氣了?”
“沒有。”李信把頭低下去。
李譽有點不大明白。他雖然聰明,可是畢竟年紀還小。在他的認知里,皇帝是最大的,誰都要聽皇帝叔叔的,連自己的父王也不例外。
可是皇帝卻好象總是不大快活。
到行宮來避暑,洗山泉,吃山珍野味,騎馬,爬山,李譽可是高興得很,可是皇帝叔叔卻總是……嗯,眉頭一直皺著。今天到了這片莊子上栽的玉米地,李信說不用人管,拔腳就朝里跑。
別人不敢問,也許是沒有機會問,李譽可沒這麼多顧慮。
“沒事。”
那表情象沒事嗎?
李信一點兒不信。
可是皇帝的煩惱會是什麼呢?別人不聽話,皇帝儘管可以打他們板子啊。
難道還有皇帝也辦不到的事,收拾不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