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見柳笙的腳步,他閉目不動,淡然道,“比前回早了一盞茶時間。”

  “您不愛惜龍體,陳總管著急,半時辰打發了三撥人來催,臣職責在身,不敢耽擱。”柳笙恭敬行禮道,“皇上吩咐,臣是該請脈,還是陪您交流讀後心得為好?”

  李巽聽完,方才睜開眼,竟是擺了笑意看他,絲毫未見疲憊神情,“阿漣說你裝模作樣,有理有據。”不見與朝臣相處的帝王架子,還染著幾重興味,“眼下你已讀了多少?”

  友人閒談,不拘小節,柳笙打趣道,“響應皇上號召,徹夜通讀,還差最後一篇。”

  “如何?”

  “以漣師妹的文采來說,可算上乘之作。”

  昨日傍晚時分,從亘城來了一匹快馬,入宮之後再折去柳宅,分別送了一冊書,不是旁的,正是陸漪漣前兩日剛寫完的怪談小說《陸離記》,拓印幾冊,贈予親友。書中所寫奇事連連,怪像頻出,妖鬼神魔,各顯神通,看似天方夜譚,實則是以她一路見聞加以誇張描繪,雖是以白話寫著,少有文雅鋪敘,但趣味橫生,別有性情,尤其是知情者讀來,回味無窮。

  正如卷首一句,‘古樓燈懸,畫藏玄機,木筆作語,戲此陸離’。

  “舊習未改,朕卻已接手大興江山,前後不過眨眼須臾。”李巽感慨頗深,“一冊讀完,才覺短短數月,瞬息萬變,物是人非。”尤其是他,窗里窗外的風景變得太徹底,夜半醒來,更似夢中,時而恍惚,時而惶恐。

  柳笙深以為然,亦感慨道,“確實,回想當初,真不知怎麼過來的。好在是過來了,各歸各位,總算過得都不錯。”他正好請示,“若皇上答允,臣打算年後回去一趟,莊中尚有雜事需交接,也順道探望他們。”

  李巽頷首,“自無不可。朕登基不久,不宜遠行,勞你代為問候。”他特別叮囑,“記得告訴阿漣,朕等著讀她下一冊高作。”

  柳笙隨即笑道,“皇上這是上癮了?記得您從前不好怪談,以為不實在。”

  李巽垂目笑看桌案上的藍皮書冊,情義誠然,“她,不落俗套,最好。”回想莊中過往,歷歷在目,最深刻的卻要數每年夏夜的一番景致。漪漣愛跑到半山腰的涼亭乘涼,賞月觀星說怪談,他陪坐賞月,靜靜傾聽,晃眼間就過了許多年。而今,宮牆重重,不知還有誰能為他說故事?

  “從前你與阿漣最投緣,喜歡新鮮事。朕想著太醫院反正清閒,不如也寫一本。”懷緒千縷,身側獨剩一位故人,李巽突發奇想提議道,“阿漣為其取名‘陸離記’,你寫的便叫‘權臣錄’如何?”

  柳笙眼皮一跳,如此難辦的差事,豈能應下,巧言道,“啟稟皇上,太醫院實在不清閒。”

  李巽果然問,“忙在哪?”

  “自然是為皇上盡心。”柳笙醞釀了一腔忠情,“醫者不能遠征塞外,不能替主分憂國事,只能盡力周全龍體康健。見您日夜操勞,同僚們十分掛心,冥思苦想,琢磨該如何利用藥膳調理,或是另闢蹊徑,不敢有絲毫懈怠。有幾位顧慮深遠的,還打算為將來的嬪妃們配幾副藥,也算盡一份心意。”

  一乾重臣勸他選妃立後的台詞成了定式,張口就來,常常說得自己熱血沸騰。柳笙這幾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巽額角一跳,趕緊打住,“你是為容家做媒,還是替蘇家辦事?”

  容家是宣文帝容妃的娘家,家室不俗,有個待嫁的侄女,算是李巽的表妹。蘇家則是那位能征善戰、叱吒沙場的女將軍蘇意,原本是個爽快人,自從見了李巽,換回紅妝,抄起針線,捧起《列女傳》,比書生寒窗苦讀還較真。

  好歹是十年同門,柳笙能揣測一二,以李巽的性子,為了顧全大局,應當會將兩人一併收了,妃?貴妃?皇貴妃?頂多了!不出意外,絕不可能是入主中宮的那一位。所以,無需多費口舌,他也沒打算勸,只預備以此話題讓自己脫身。事實證明,效果卓絕。

  “您有分寸,哪裡輪得到臣操心。放肆一猜,估摸著信使從蒼梧回來便有結果了,屆時臣再出力不遲。”

  李巽沉默掠他一眼,蹙眉道,“朕吩咐信使不要張揚,你從何得知?”

  並非大事,柳笙放膽笑道,“巽師兄,您太見外了,信使可是莊裡人。”

  李巽太陽穴突突跳,無言以對。

  此時,門帘被撩開,陳總管彎著腰入內通傳,“皇上,玉王爺進宮請安來了,您可要見?”

  “難得見他進宮一趟。”李巽埋案讀了一夜的書,腰背微酸,正想到御花園散散步,便吩咐陳總管,“勤政殿沉悶,且讓他到見雪樓等朕。吩咐御膳房備下茶點,趁著良辰雪景,朕要與玉王爺對弈一局。”

  聽見皇帝願意休息,陳總管臉上立馬笑出褶子,“皇上放心,奴才肯定準備妥當,您便與王爺好好說話,放鬆放鬆龍體。”他忽而想起一事,“說來王爺還特地問及柳太醫,說是這幾日身體不適,想請柳太醫幫著摸脈瞧瞧。”

  “身體不適?”李巽疑惑,“怎麼沒聽他提起過。可說了怎麼回事?”

  陳總管答道,“奴才沒問,單看王爺的氣色還算紅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