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錦宜身子後仰,天旋地轉之時,目光掠過前方明帝寢殿的獸頭飛檐。
她突然看見,在寢殿門口,還站著一個人。
錦宜猛地睜開雙眼,驚魂未定之時,卻突然發現近在床邊上,的的確確有個人在。
第139章 完結中的二更君
京郊, 翰墨學院。
百餘名參與此次射獵的學生們整裝待發。
大家都是統一的服色,個個身著白衣,外罩鎖子玄鐵甲,頭上繫著黑色抹額, 著實的英姿颯爽,少年意氣。
八紀原先還是個粉妝玉琢的孩子, 經過這兩年的砥礪磨練, 已經透出小小少年勃勃英氣,腰間佩劍, 手中持弓,竟像是個氣勢十足的小小將官。
八紀轉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子邈:“你才自家裡回來,這幾天都沒演練過, 記得跟緊我,好歹我還照應著你。”
子邈還沒答話, 八紀身邊懷仁公主的小公子蕭立道:“小八哥,那我呢?”
八紀道:“去去去,叫八爺。”
蕭立捂著嘴嗤嗤地笑,子邈對他說道:“橫豎咱們別散離開太遠就是了, 這次去的是先前沒去過的梁齊河谷,聽說地勢複雜的很,橫豎大家彼此互相照應。”
說到這裡, 子邈瞟了一眼左手邊。
八紀跟蕭立都領會了,同往那處看了眼。
也有幾個翰墨的學生騎在馬上,隱隱往這邊瞧來, 為首的這幾位,卻是先前跟八紀打過架的,也都是權貴皇戚子弟,廉國公府的子侄,太子母舅家的小少爺,以及尉遲將軍家的小孫兒。
這些都是少年子弟,心性激烈高傲,原先還算相安無事,後因桓玹出征,謠言滿天飛,又結下了梁子,雖如今謠言已退,卻也仍明爭暗鬥,互不相讓。
演武場的門口上號角吹響,眾學生們一涌而出,天朝的少年精銳盡匯於此,龍騰虎躍,意氣洋洋地往梁齊河谷而去。
翰墨的武試,顧名思義,比的是騎射,所以衡量誰奪得魁首的條件共有兩個,第一,要評判在梁齊河谷獵到的獵物多少,第二,要比誰先翻過河谷,到達對面的次演武場,摘下金箭射響掛在百尺旗杆上的銅鑼為止。這兩個條件,既要比試箭法,又考驗了誰的騎術高明。
而且本次比試的梁齊河谷地形複雜,還要考驗少年們的觀察能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其中,半天轉不出來。
子邈跟蕭立等人向來跟八紀要好,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並沒有那麼高明,所以都想助著八紀取勝。
少年們呼嘯著策馬奔過長道,馬蹄引得塵土飛揚,樹林跟草叢中的飛禽走獸受了驚嚇,紛紛遠遁飛逃。
八紀一馬當先,子邈跟蕭立一左一右,忙著跟緊。不多時已經穿過一片樹林,沖入了山中。
***
時近五月,正是滿山碧翠,草木蔥蘢的時候,已經有早蟬伏在枝頭,時不時發出一兩聲鳴叫。
八紀勒著馬韁繩,讓馬兒放慢腳步,一邊仔細觀察周圍。
突然,前方草叢中窸窸窣窣一陣響動,八紀忙止步張弓,正在瞄準,就聽到旁邊“咻”地一聲,有一支箭先飛了出來,歪歪地射入前方草叢裡。
這支箭並沒射中獵物,但卻將那原本躲在草叢底下的兔子給驚的跳了出來,兔兒蹦了兩下,逃之夭夭。
八紀回頭,卻見尉遲小公子笑看了他一眼,八紀也不惱,只也笑道:“尉遲貞,你這箭法不行啊,叫你爺爺看見了,定要把老頭子氣死。”
尉遲貞瞪向他,旁邊張小少爺趕來道:“走了,不要白嚼口,這兒又沒好東西了,馮朗不知哪裡去了,咱們找他去。”
兩人雙雙打馬離去。
八紀嗤了聲,身後子邈趕過來道:“尉遲貞是故意的,倘若這一路上他們都用這法子,倒是不妥。”
蕭立道:“這有何難,他盯著咱們,咱們也盯著他,看看誰先投降。”
八紀笑道:“才開始呢,急什麼。”
眾人你追我逐,都是些熱血少年,絲毫不覺著疲累,只想奮勇爭先,不知不覺中,蕭立跟子邈都給八紀撇開了,兩人一合計,決定分頭去找。
且說八紀仗著騎術高明,又知道尉遲貞等盯著自己,便有意甩開眾人,果然,在山林中穿行片刻,身後左右已經無人跟隨。
八紀連續打了一隻獐子,兩隻灰兔,心想要再得一頭鹿就最好了,便把獵物掛在馬鞍旁邊,仔細搜尋。
正一路往前,卻聽見又細微的動靜從身側林子裡傳出來。
八紀止步回看,張望了會兒,依稀看到一抹白衣影子,八紀不由笑道:“尉遲貞,都看到你了,別藏了。”
那邊卻仍是不動。
“你倒是追的快,讓我看看你打了什麼好東西?”八紀撥開一根樹枝,才要去戳穿他,冷不防“嗖”地一聲,竟是支箭迎面射來!
距離太近,叫人無法反應,正在緊要時刻,旁邊一道人影衝過來,擁住八紀,把他撲倒在地上。
八紀在地上滾了滾,看清了替自己擋箭之人:“子邈!”
子邈臉色煞白:“你怎麼樣?”
八紀握著他的肩膀:“我沒事,你呢?”
子邈還未回答,身後又有一支箭追著射了過來。
八紀拉著子邈往旁邊躲開,那箭便射入了身前地面,八紀一眼看到地上的箭翎——這次比試箭翎上都標記著各人姓名,免得獵物射中了卻不知是誰的。
八紀一把拔了起來,喝道:“馮朗,你瘋了嗎?”
馮朗正是太子殿下母舅加的子侄,這箭上赫然竟是他的名號。
突然旁邊有人叫道:“他不是馮朗!”
與此同時,一支箭向著“馮朗”所在的方向射了出去,是尉遲貞張弓搭箭,打馬出來,厲聲叫道:“那不是馮朗!”
八紀拉著子邈站起來,渾身不寒而慄,尉遲貞翻身下馬,站在他們身旁。
這時侯“馮朗”自馬上躍下地,把手中弓箭往地下一扔,自腰間抽出一把寒光閃閃的長刀,騰身躍了過來。
***
這日,應毅國公夫人邀請,睿王同睿王妃到府中做客。
席間子遠陪坐,錦宜先是謝過了睿王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仗義執言,解了北疆之困的恩德,又贊他勞苦功高,代理朝政也都處置的井井有條,大有章法。
睿王笑道:“這不過都是本王該當做的,若論辛苦,還是遠在秦關的輔國大人辛苦,我等著實不算什麼。”
子遠便道:“睿王殿下不僅仁德英明,而且如此謙遜,可知朝野之中儘是對王爺的讚頌之聲?我在京兆府里,便聽眾人常常說,陛下有意改立太子。”
睿王忙肅然道:“不不,如今太子殿下只是被陛下勒令閉門思過,他其實並無大錯,改日陛下氣消了,自然也就好了。”
子遠哼道:“照我看,太子殿下雖然性情仁慈……可到底有些太過懦弱無主見了,之前聽信讒言誤會了桓輔國,又為了一個女子,弄得東宮不寧,坊間多少引為笑談的,將來如何能為一國之尊?”
她突然看見,在寢殿門口,還站著一個人。
錦宜猛地睜開雙眼,驚魂未定之時,卻突然發現近在床邊上,的的確確有個人在。
第139章 完結中的二更君
京郊, 翰墨學院。
百餘名參與此次射獵的學生們整裝待發。
大家都是統一的服色,個個身著白衣,外罩鎖子玄鐵甲,頭上繫著黑色抹額, 著實的英姿颯爽,少年意氣。
八紀原先還是個粉妝玉琢的孩子, 經過這兩年的砥礪磨練, 已經透出小小少年勃勃英氣,腰間佩劍, 手中持弓,竟像是個氣勢十足的小小將官。
八紀轉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子邈:“你才自家裡回來,這幾天都沒演練過, 記得跟緊我,好歹我還照應著你。”
子邈還沒答話, 八紀身邊懷仁公主的小公子蕭立道:“小八哥,那我呢?”
八紀道:“去去去,叫八爺。”
蕭立捂著嘴嗤嗤地笑,子邈對他說道:“橫豎咱們別散離開太遠就是了, 這次去的是先前沒去過的梁齊河谷,聽說地勢複雜的很,橫豎大家彼此互相照應。”
說到這裡, 子邈瞟了一眼左手邊。
八紀跟蕭立都領會了,同往那處看了眼。
也有幾個翰墨的學生騎在馬上,隱隱往這邊瞧來, 為首的這幾位,卻是先前跟八紀打過架的,也都是權貴皇戚子弟,廉國公府的子侄,太子母舅家的小少爺,以及尉遲將軍家的小孫兒。
這些都是少年子弟,心性激烈高傲,原先還算相安無事,後因桓玹出征,謠言滿天飛,又結下了梁子,雖如今謠言已退,卻也仍明爭暗鬥,互不相讓。
演武場的門口上號角吹響,眾學生們一涌而出,天朝的少年精銳盡匯於此,龍騰虎躍,意氣洋洋地往梁齊河谷而去。
翰墨的武試,顧名思義,比的是騎射,所以衡量誰奪得魁首的條件共有兩個,第一,要評判在梁齊河谷獵到的獵物多少,第二,要比誰先翻過河谷,到達對面的次演武場,摘下金箭射響掛在百尺旗杆上的銅鑼為止。這兩個條件,既要比試箭法,又考驗了誰的騎術高明。
而且本次比試的梁齊河谷地形複雜,還要考驗少年們的觀察能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其中,半天轉不出來。
子邈跟蕭立等人向來跟八紀要好,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並沒有那麼高明,所以都想助著八紀取勝。
少年們呼嘯著策馬奔過長道,馬蹄引得塵土飛揚,樹林跟草叢中的飛禽走獸受了驚嚇,紛紛遠遁飛逃。
八紀一馬當先,子邈跟蕭立一左一右,忙著跟緊。不多時已經穿過一片樹林,沖入了山中。
***
時近五月,正是滿山碧翠,草木蔥蘢的時候,已經有早蟬伏在枝頭,時不時發出一兩聲鳴叫。
八紀勒著馬韁繩,讓馬兒放慢腳步,一邊仔細觀察周圍。
突然,前方草叢中窸窸窣窣一陣響動,八紀忙止步張弓,正在瞄準,就聽到旁邊“咻”地一聲,有一支箭先飛了出來,歪歪地射入前方草叢裡。
這支箭並沒射中獵物,但卻將那原本躲在草叢底下的兔子給驚的跳了出來,兔兒蹦了兩下,逃之夭夭。
八紀回頭,卻見尉遲小公子笑看了他一眼,八紀也不惱,只也笑道:“尉遲貞,你這箭法不行啊,叫你爺爺看見了,定要把老頭子氣死。”
尉遲貞瞪向他,旁邊張小少爺趕來道:“走了,不要白嚼口,這兒又沒好東西了,馮朗不知哪裡去了,咱們找他去。”
兩人雙雙打馬離去。
八紀嗤了聲,身後子邈趕過來道:“尉遲貞是故意的,倘若這一路上他們都用這法子,倒是不妥。”
蕭立道:“這有何難,他盯著咱們,咱們也盯著他,看看誰先投降。”
八紀笑道:“才開始呢,急什麼。”
眾人你追我逐,都是些熱血少年,絲毫不覺著疲累,只想奮勇爭先,不知不覺中,蕭立跟子邈都給八紀撇開了,兩人一合計,決定分頭去找。
且說八紀仗著騎術高明,又知道尉遲貞等盯著自己,便有意甩開眾人,果然,在山林中穿行片刻,身後左右已經無人跟隨。
八紀連續打了一隻獐子,兩隻灰兔,心想要再得一頭鹿就最好了,便把獵物掛在馬鞍旁邊,仔細搜尋。
正一路往前,卻聽見又細微的動靜從身側林子裡傳出來。
八紀止步回看,張望了會兒,依稀看到一抹白衣影子,八紀不由笑道:“尉遲貞,都看到你了,別藏了。”
那邊卻仍是不動。
“你倒是追的快,讓我看看你打了什麼好東西?”八紀撥開一根樹枝,才要去戳穿他,冷不防“嗖”地一聲,竟是支箭迎面射來!
距離太近,叫人無法反應,正在緊要時刻,旁邊一道人影衝過來,擁住八紀,把他撲倒在地上。
八紀在地上滾了滾,看清了替自己擋箭之人:“子邈!”
子邈臉色煞白:“你怎麼樣?”
八紀握著他的肩膀:“我沒事,你呢?”
子邈還未回答,身後又有一支箭追著射了過來。
八紀拉著子邈往旁邊躲開,那箭便射入了身前地面,八紀一眼看到地上的箭翎——這次比試箭翎上都標記著各人姓名,免得獵物射中了卻不知是誰的。
八紀一把拔了起來,喝道:“馮朗,你瘋了嗎?”
馮朗正是太子殿下母舅加的子侄,這箭上赫然竟是他的名號。
突然旁邊有人叫道:“他不是馮朗!”
與此同時,一支箭向著“馮朗”所在的方向射了出去,是尉遲貞張弓搭箭,打馬出來,厲聲叫道:“那不是馮朗!”
八紀拉著子邈站起來,渾身不寒而慄,尉遲貞翻身下馬,站在他們身旁。
這時侯“馮朗”自馬上躍下地,把手中弓箭往地下一扔,自腰間抽出一把寒光閃閃的長刀,騰身躍了過來。
***
這日,應毅國公夫人邀請,睿王同睿王妃到府中做客。
席間子遠陪坐,錦宜先是謝過了睿王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仗義執言,解了北疆之困的恩德,又贊他勞苦功高,代理朝政也都處置的井井有條,大有章法。
睿王笑道:“這不過都是本王該當做的,若論辛苦,還是遠在秦關的輔國大人辛苦,我等著實不算什麼。”
子遠便道:“睿王殿下不僅仁德英明,而且如此謙遜,可知朝野之中儘是對王爺的讚頌之聲?我在京兆府里,便聽眾人常常說,陛下有意改立太子。”
睿王忙肅然道:“不不,如今太子殿下只是被陛下勒令閉門思過,他其實並無大錯,改日陛下氣消了,自然也就好了。”
子遠哼道:“照我看,太子殿下雖然性情仁慈……可到底有些太過懦弱無主見了,之前聽信讒言誤會了桓輔國,又為了一個女子,弄得東宮不寧,坊間多少引為笑談的,將來如何能為一國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