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內府司的人也說:“太子妃因念三姑娘也是桓府的人,所以才不許哄鬧,不然一一追究,牽連不小。我勸夫人也偃旗息鼓,不要再節外生枝了。”
大夫人無法接受。
但先前長房的桓泯不知為何竟也給睿王的人拿了去下在獄中,本拜託了二爺桓璟去奔走,誰知二爺偏偏近來出城去了。
只能讓自己的長子桓泯出面,但桓泯偏偏向來看不慣自己這個胡作非為的二弟,又因事關睿王,所以竟不肯聽大夫人的話,不願沾這個手。
是以莫大夫人身邊竟沒了可用奔走之人,她原先還想來求太子,誰知素舸偏偏也出了事,大夫人焦頭爛額,痛心絕望,整個人怔然無措。
***
這連日來,因長安事多,八紀跟子邈一直都未曾去翰墨。
子邈在酈家,隨著父親跟哥哥料理酈老太太的後事,八紀則仍寸步不離地跟著錦宜。
丁滿在外打探的消息,內閣跟睿王早准了給北疆的糧草軍備,而北疆發來的軍情卻也令人精神一振,說戎人見久攻不下,有漸漸退去的跡象。
長安城的百姓們憋了半年的心情,終於有些鬆緩下來,又因軍情回報,也知道桓玹仍好端端地守在秦關,先前那些流言,竟是別有用心的謠傳,居心險惡之極,若是朝廷也聽信了這樣流言為難桓玹,那可真是自毀長城,愚蠢至極了。
錦宜懸著的心也才放鬆下來。
漸漸地將近五月,也快到錦宜的生日了。
只不過因為桓玹不在長安,酈老太太又是新喪,且桓府里還有桓素舸的事,便覺著不宜操辦。
雖如此,桓老夫人那邊兒卻還惦記著,早叫寶寧過來跟她知會過,說在五月端午那日,就在毅國公府里跟她過一場家宴生日,也不必請什麼客人,只姜老夫人,酈家之人,桓纖秀,以及桓府老夫人跟毛氏等幾位。
錦宜見如此盛情,又也知道桓玹這一去半年,老太太心裡怕也憋悶壞了,藉機略微怡情倒也罷了,便不忍拂逆。
生辰未到,這日纖秀來訪,兩人入了內室,錦宜問起近來太子的情形。
纖秀說道:“好多了,已經能起身走動。”
錦宜寬慰了數句。見纖秀若有所思,便問她是不是另有心事。
纖秀遲疑:“我這次來的確是另有一件事。姐姐只聽聽,若覺著不相干,就當我沒說過。”
原來先前太子毒發,昏厥了許久,醒來後也精神萎靡,始終的不言不語。
纖秀在榻前時常開解勸慰,百般的溫柔體貼,太子到底並非鐵石人,漸漸回心轉意。
纖秀因怕觸及他的痛楚,便不提那天的事,太子也始終沒有說起,直到昨日,太子被人扶著,出花園閒步,走了片刻,到底身體大不如從前,便在亭子裡坐了。
纖秀陪在身邊,此刻已經顯懷,動作也格外謹慎緩慢,太子看了半晌,道:“阿秀,你恨我嗎?”
纖秀微笑道:“夫妻兩個,怎麼說這話?”
太子道:“那天,我在宮裡被父皇呵斥,又聽安樂伯說了素舸的事,我一時……腦中一片空白。”
“殿下別說這些了。”纖秀怕惹他想起此事又傷及身體,忙阻止,“橫豎都是過去的了,如今殿下在,還有……我們的孩子,這就已經足夠了。”
太子抬手,在纖秀的肚子上輕輕地摸了摸,眼神漸漸變得柔軟:“外頭的人,常說皇家冷血,沒有真情,但有誰知道,我向來摯愛手足同胞,只可惜到現在才知道,也許……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想。阿秀,你是真心對我好的,這孩子……應該也不至於跟我隔閡起來吧?”
纖秀笑道:“殿下說哪裡話,你是這孩子的父親,父子怎會隔閡。”
太子的眼神十分惆悵:“但是我跟父皇,便是十分的疏離冷淡了。”
纖秀的笑容一僵。
太子頓了頓:“這段時間我不理政事,睿王……跟內閣都做的妥當嗎?”
纖秀道:“聽說諸事皆都妥當,而且北疆也傳來捷報了。殿下不必擔心。”
“唉……我果然差點鬼迷心竅的誤會了桓輔國,差點鑄下大錯。”
纖秀正欲安撫,李長樂嘆了聲,握住纖秀的手:“那天你跟素舸的話我都聽見了,你說是素舸在我耳畔吹風,其實……她真的沒怎麼說這件事,倒是有個人,原本諄諄告訴我說桓玹不可信的。”
纖秀疑惑:“何人?”
李長樂神色黯然:“是……睿王。”
那天在殿上,睿王先提安樂伯,讓太子知道自己錯愛了素舸,接著又說要信任桓玹的話,也正是那時候,李長樂才知道自己給人捅了一刀。
那日在寢宮裡,太子殿下意識到所愛的女子背叛了他,他所珍惜的兄弟背叛了他,他所敬愛的父皇也對他很失望。
而李長樂自己也知道,他差點做了千古罪人。
一時萬念俱灰。
纖秀把太子的話轉述給錦宜:“睿王殿下向來聰明睿智,為什麼一面唆使太子叫不要相信三爺,一面又在皇上面前賣好呢。”
錦宜道:“說來我也有些奇怪,我先前去跟睿王妃見面的時候,並沒有就提別那證人的話,畢竟事關桓府,生怕把桓府也牽連進來,只想讓睿王出面點醒太子,不料睿王竟大張旗鼓地在御前鬧出來……看著竟像是準備萬全。”
纖秀道:“姐姐,你說睿王殿下為何如此?這樣鬧出來後,太子勢必得不了好,但是安樂伯是桓家的人,倘若皇上真的昏聵了,一怒之下命人追究,只怕桓府也得不了好。”
兩個人越說,越覺著細思極恐。
纖秀又略坐了片刻,便起身回東宮去了。
錦宜獨坐思量,突然想起已經幾日不見八紀了,便叫人把丁滿傳來。
丁滿道:“這連日來翰墨那邊兒正武試射獵,明兒還有一天呢,明天完了,小八爺定然會飛回來。”
錦宜道:“原來是這個,早先八紀還念叨,要奪個魁首給我做生日賀禮呢。”
這一夜,錦宜獨自睡著,到了半夜,毫無預兆地,竟突然夢見了前世在宮內的最後一幕。
當時八紀拿了玉璽轉身速離,一支冷箭破空而來,倉促中錦宜以身擋住。
事情發生的實在太快,且又是深入骨髓之痛,連回憶都無法忍受。
錦宜緊皺眉頭,聽見纖秀大叫自己的聲音,聽見太子叫“住手”的聲音。
也聽見她自己的呼吸正一寸寸停止的聲音。
眼前像是水波紋浮動,漸漸地,顯出那日在場眾人的臉。
纖秀大叫著,從前方往自己身邊奔來。
太子李長樂舉手揮舞,向著弓箭手的方向,示意他們將箭放下,一邊大叫:“混帳……是誰!”
弓箭手們惶惶然,面面相覷。
禁軍們表情各異,有人想上前扶住,又有人後退。
大夫人無法接受。
但先前長房的桓泯不知為何竟也給睿王的人拿了去下在獄中,本拜託了二爺桓璟去奔走,誰知二爺偏偏近來出城去了。
只能讓自己的長子桓泯出面,但桓泯偏偏向來看不慣自己這個胡作非為的二弟,又因事關睿王,所以竟不肯聽大夫人的話,不願沾這個手。
是以莫大夫人身邊竟沒了可用奔走之人,她原先還想來求太子,誰知素舸偏偏也出了事,大夫人焦頭爛額,痛心絕望,整個人怔然無措。
***
這連日來,因長安事多,八紀跟子邈一直都未曾去翰墨。
子邈在酈家,隨著父親跟哥哥料理酈老太太的後事,八紀則仍寸步不離地跟著錦宜。
丁滿在外打探的消息,內閣跟睿王早准了給北疆的糧草軍備,而北疆發來的軍情卻也令人精神一振,說戎人見久攻不下,有漸漸退去的跡象。
長安城的百姓們憋了半年的心情,終於有些鬆緩下來,又因軍情回報,也知道桓玹仍好端端地守在秦關,先前那些流言,竟是別有用心的謠傳,居心險惡之極,若是朝廷也聽信了這樣流言為難桓玹,那可真是自毀長城,愚蠢至極了。
錦宜懸著的心也才放鬆下來。
漸漸地將近五月,也快到錦宜的生日了。
只不過因為桓玹不在長安,酈老太太又是新喪,且桓府里還有桓素舸的事,便覺著不宜操辦。
雖如此,桓老夫人那邊兒卻還惦記著,早叫寶寧過來跟她知會過,說在五月端午那日,就在毅國公府里跟她過一場家宴生日,也不必請什麼客人,只姜老夫人,酈家之人,桓纖秀,以及桓府老夫人跟毛氏等幾位。
錦宜見如此盛情,又也知道桓玹這一去半年,老太太心裡怕也憋悶壞了,藉機略微怡情倒也罷了,便不忍拂逆。
生辰未到,這日纖秀來訪,兩人入了內室,錦宜問起近來太子的情形。
纖秀說道:“好多了,已經能起身走動。”
錦宜寬慰了數句。見纖秀若有所思,便問她是不是另有心事。
纖秀遲疑:“我這次來的確是另有一件事。姐姐只聽聽,若覺著不相干,就當我沒說過。”
原來先前太子毒發,昏厥了許久,醒來後也精神萎靡,始終的不言不語。
纖秀在榻前時常開解勸慰,百般的溫柔體貼,太子到底並非鐵石人,漸漸回心轉意。
纖秀因怕觸及他的痛楚,便不提那天的事,太子也始終沒有說起,直到昨日,太子被人扶著,出花園閒步,走了片刻,到底身體大不如從前,便在亭子裡坐了。
纖秀陪在身邊,此刻已經顯懷,動作也格外謹慎緩慢,太子看了半晌,道:“阿秀,你恨我嗎?”
纖秀微笑道:“夫妻兩個,怎麼說這話?”
太子道:“那天,我在宮裡被父皇呵斥,又聽安樂伯說了素舸的事,我一時……腦中一片空白。”
“殿下別說這些了。”纖秀怕惹他想起此事又傷及身體,忙阻止,“橫豎都是過去的了,如今殿下在,還有……我們的孩子,這就已經足夠了。”
太子抬手,在纖秀的肚子上輕輕地摸了摸,眼神漸漸變得柔軟:“外頭的人,常說皇家冷血,沒有真情,但有誰知道,我向來摯愛手足同胞,只可惜到現在才知道,也許……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想。阿秀,你是真心對我好的,這孩子……應該也不至於跟我隔閡起來吧?”
纖秀笑道:“殿下說哪裡話,你是這孩子的父親,父子怎會隔閡。”
太子的眼神十分惆悵:“但是我跟父皇,便是十分的疏離冷淡了。”
纖秀的笑容一僵。
太子頓了頓:“這段時間我不理政事,睿王……跟內閣都做的妥當嗎?”
纖秀道:“聽說諸事皆都妥當,而且北疆也傳來捷報了。殿下不必擔心。”
“唉……我果然差點鬼迷心竅的誤會了桓輔國,差點鑄下大錯。”
纖秀正欲安撫,李長樂嘆了聲,握住纖秀的手:“那天你跟素舸的話我都聽見了,你說是素舸在我耳畔吹風,其實……她真的沒怎麼說這件事,倒是有個人,原本諄諄告訴我說桓玹不可信的。”
纖秀疑惑:“何人?”
李長樂神色黯然:“是……睿王。”
那天在殿上,睿王先提安樂伯,讓太子知道自己錯愛了素舸,接著又說要信任桓玹的話,也正是那時候,李長樂才知道自己給人捅了一刀。
那日在寢宮裡,太子殿下意識到所愛的女子背叛了他,他所珍惜的兄弟背叛了他,他所敬愛的父皇也對他很失望。
而李長樂自己也知道,他差點做了千古罪人。
一時萬念俱灰。
纖秀把太子的話轉述給錦宜:“睿王殿下向來聰明睿智,為什麼一面唆使太子叫不要相信三爺,一面又在皇上面前賣好呢。”
錦宜道:“說來我也有些奇怪,我先前去跟睿王妃見面的時候,並沒有就提別那證人的話,畢竟事關桓府,生怕把桓府也牽連進來,只想讓睿王出面點醒太子,不料睿王竟大張旗鼓地在御前鬧出來……看著竟像是準備萬全。”
纖秀道:“姐姐,你說睿王殿下為何如此?這樣鬧出來後,太子勢必得不了好,但是安樂伯是桓家的人,倘若皇上真的昏聵了,一怒之下命人追究,只怕桓府也得不了好。”
兩個人越說,越覺著細思極恐。
纖秀又略坐了片刻,便起身回東宮去了。
錦宜獨坐思量,突然想起已經幾日不見八紀了,便叫人把丁滿傳來。
丁滿道:“這連日來翰墨那邊兒正武試射獵,明兒還有一天呢,明天完了,小八爺定然會飛回來。”
錦宜道:“原來是這個,早先八紀還念叨,要奪個魁首給我做生日賀禮呢。”
這一夜,錦宜獨自睡著,到了半夜,毫無預兆地,竟突然夢見了前世在宮內的最後一幕。
當時八紀拿了玉璽轉身速離,一支冷箭破空而來,倉促中錦宜以身擋住。
事情發生的實在太快,且又是深入骨髓之痛,連回憶都無法忍受。
錦宜緊皺眉頭,聽見纖秀大叫自己的聲音,聽見太子叫“住手”的聲音。
也聽見她自己的呼吸正一寸寸停止的聲音。
眼前像是水波紋浮動,漸漸地,顯出那日在場眾人的臉。
纖秀大叫著,從前方往自己身邊奔來。
太子李長樂舉手揮舞,向著弓箭手的方向,示意他們將箭放下,一邊大叫:“混帳……是誰!”
弓箭手們惶惶然,面面相覷。
禁軍們表情各異,有人想上前扶住,又有人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