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正德帝好像也沒打算要羅侍郎的回答,繼續道:“沐氏這水泥奇方,可不止是作鋪路之用。曾舉人上表的奏摺中明確指出,水泥對山體和提壩有極為顯著的凝聚效用,融雜進紅柳枝,可保數百年不倒。沐氏一人,令我大康數萬百姓免於流離失所、數十萬百姓遠離饑荒。這些免遭劫難保下性命之人又可為我大康創造多少財福?區區五百斤黃金,當真多了不成?”
最後這擲地一問,讓夏右丞都側了側身子,輕輕吁出口氣,目光沉沉。
正德帝的聲音倏爾間洪亮起來:“驅除韃虜安我城邦才是可敬,以奇技治我山河便不可敬乎?爾等為何不服!”
“臣等不敢!”
“臣等不敢!”
朝中臣子連聲說不敢,好像沒表態說到底是服還是不服啊。
皇帝朝曾舉人投來一眼,言外之意:希望那水泥不要給他丟臉,教這幫頑固臣子早日心服。
尹子禾心知責任重大,卻也沒怵。今日他和皇帝這翻言詞,其實在前天就商量好了,只不過皇帝揀了最重要的話說,而他只負責去激,大便宜讓皇帝占了。
“眾卿,沒人再質疑朕了嗎?”正德帝見殿中寂靜得頗是無趣,挑了挑眉又道:“今晚朕決定在宮中設宴款待曾舉人同沐氏,眾卿有無意見?”
夏右丞重重捋了把鬍子,暗罵皇帝年輕氣盛恣意妄為,不知天高地厚。他心知這只是個開頭,有了這一回,陛下怕要得寸進尺了。
沐淳夫妻在太后宮中入坐的時候,耳目眾多的夏貴妃已經無聲無息地離開了御書房,是以,太監抱著今日奏摺回御書房的時候,並沒有見到她。
貴妃娘娘有志難抒,大罵曾牧晟是巧言令色之徒,果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娶了商賈女就沾了一身銅臭氣,為了銀子竟敢與滿朝文武為敵,前程還要不要了?還有那沐氏,大字不識幾個,就會弄些奇技淫巧討皇帝歡心,純粹就是個鍋國殃民的賤人!
宮女提醒娘娘隔牆有耳,娘娘一臉坦蕩地回道:“就是要讓皇帝知道,本宮與他的臣子一樣,口不服心也不服,只敢怒,不敢言!”
楊太后比起去年先皇駕崩那會子,氣色好了不少,看見沐淳就忍不住想埋汰她。沐淳臉皮厚,每句都接得下。後來太后娘娘問她,現在銀子總夠花了吧,別再到哪都盯著銀子。
沐淳一臉認真作答,銀子哪有夠了的,如果太后娘娘的花不完,她可以辛苦一下代勞。把太后弄得又氣又笑,大罵她奸滑。
“你姨母說你福薄,我看你哪裡都厚,想來這福氣也是。”
話音一落,尹子禾下意識停了筷,周皇后亦同,氣氛莫名就冷了下來。
沐淳心知到她表演的時候了,走出來,對著太后磕下一個結結實實的響頭。楊太后足可做她奶奶,跪她不虧。
把楊太后弄得張口結舌,假裝皇帝兒子:“這這,她這又是唱的哪出啊?”
“借太后娘娘金口,沐氏一定要,也一定會長命百歲。大康最有福氣之人給沐氏賜福,沐氏定能破了姨母斷的命術。”
楊太后神色複雜,險些伸手扶她起身,正德帝和周皇后都面有憐憫之色。顯然,曾家的這點家務事,三位貴人都知曉。
沐淳一個頭,得了三個貴人的照拂,哪裡虧了。
夫妻倆在宮裡落鑰時才出宮,五百斤黃金早就送去了曾府,今天是徹徹底底的張揚了一回。出宮的時候,不但真的抬了三盒太后賞的御食,楊太后和周皇后還讓她以後常進宮,得了這句話,她就跟京中婦人有了截然不同的體面,想低調已是不行。
碧湘和碧霜出宮時才跟沐淳會合,看見宮裡的食盒,驚得捂住嘴巴。少奶奶膽子真大,竟敢又吃又拿,她倆在壽康侯府做了五年丫環也沒聽說有這事。
接連好幾日,燕京大街小巷都在談論沐氏,以及沐氏那五百斤黃金。有些女學裡的學生,甚至有以她為榜樣的趨勢。多得臉啊,建朝以來第一個,前朝的黃四娘也進宮受過表彰,卻沒有黃金拿回家這樁事兒呢。
人比人果真是氣死人,蘇大娘子和蘇小娘子再不敢四處說沐淳的壞話,因為怕說了非但沒人接話茬,少不得還要提起這一等大賞的事,反給她長臉。
憋著勁兒要上沐淳這找場子的蘇太太杜氏,只得把那股勁兒自己給憋回去。杜氏老早就尋思著等沐淳成了親出來走動時,好好生生地陰她一把。先前是人出了京沒機會,現在人在京里同樣沒機會。往後就算是能遇上,估計人家與她已不是能同坐一席的身份了。
這沐氏,儼然也成了京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當然,冒酸氣的也有。仍是拿沐淳的出身說事,道她若不是生在鄉野,哪能琢磨出那勞什子水泥來,京中貴女們可沒那機會。但,這又能怎樣,有本事去國庫里領五百斤黃金出來,沒本事,不如少酸幾句省省口水。
本想入秋涼快後就回榕州的沐二郎,把歸期放寬到明年春。若不是他夫妻二人吃不慣燕京的菜,若不是沐老娘和沐老爹離不開故土,在日漸年邁的雙親將要奉養,不回去也是可以的。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女兒一樣可以光宗耀祖,沐秋兒來年才滿十三,就已經有不少人提前來打聽;沐冬才受到的關注也跟著多了,可惜他科舉上的靈性全讓畫技占去,入仕極難,註定享一輩子清閒。
沐淳倒是很羨慕弟弟將來的生活,沒見袁天罡的稱骨歌上有唱嗎,最貴重的命可是“一生身有衣祿福 ,安享榮華勝班超”。
不是萬人之上,亦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是無需勞心勞力,有吃有喝安然享受!
自從上回作者說要完結了,突然不想看了。等完結的時候再一起看吧。如果我更重了,提醒我改一下。
第166章 好主子
這股風怕是一時半會刮不過去,曾家各行各事, 尹子禾繼續回太學念書, 沐淳繼續開自己的鋪子, 情形仿佛又回到了兩年前,不知不覺天氣就已涼快下來。
尹子禾這次回去身價大漲,圍繞在身邊的勛貴子弟更多, 時常能拿些值錢的寶貝回府。這也分人, 該收的他才收, 不該收的還得費心找由子婉拒。吟殊院的萬寶閣上,終於不再是空落落的了, 曾家開始正式向貴族階層躋身。
自然, 他也更受關注, 比如妻房妾室之類。或許沐淳一旦誕下孩子, 就有人家把庶女送進曾家來做妾了。他成了京城勛貴眼裡第二塊大肥肉,第一塊麼,則是剛剛進京述職, 有可能升遷的陳昂陳都督。
慧慈師太隱隱透露了一點, 懷疑陳昂將任吏部侍郎,其實他跟尹子禾一樣, 都有兩份功勞。這些年在西北也算得是政績斐然, 又正值皇帝用人之際,背景乾淨,侍郎之位莫他莫屬。
吏部可是大肥缺,尹子禾進士科後如果不能直接留京進刑部, 要繼續外派的話,陳昂是有相當重的話語權。師太便讓尹子禾多去走動走動,到底是同門師兄弟,情份自是不同,應該無甚問題。沐淳也想讓相公多去走動,因為她知道魏聰林在陳昻手裡,不能不多關注一些。前世,姓魏的在二十歲前就中了舉人,並非是個平庸的賤渣,這種人必須得提防著。
最後這擲地一問,讓夏右丞都側了側身子,輕輕吁出口氣,目光沉沉。
正德帝的聲音倏爾間洪亮起來:“驅除韃虜安我城邦才是可敬,以奇技治我山河便不可敬乎?爾等為何不服!”
“臣等不敢!”
“臣等不敢!”
朝中臣子連聲說不敢,好像沒表態說到底是服還是不服啊。
皇帝朝曾舉人投來一眼,言外之意:希望那水泥不要給他丟臉,教這幫頑固臣子早日心服。
尹子禾心知責任重大,卻也沒怵。今日他和皇帝這翻言詞,其實在前天就商量好了,只不過皇帝揀了最重要的話說,而他只負責去激,大便宜讓皇帝占了。
“眾卿,沒人再質疑朕了嗎?”正德帝見殿中寂靜得頗是無趣,挑了挑眉又道:“今晚朕決定在宮中設宴款待曾舉人同沐氏,眾卿有無意見?”
夏右丞重重捋了把鬍子,暗罵皇帝年輕氣盛恣意妄為,不知天高地厚。他心知這只是個開頭,有了這一回,陛下怕要得寸進尺了。
沐淳夫妻在太后宮中入坐的時候,耳目眾多的夏貴妃已經無聲無息地離開了御書房,是以,太監抱著今日奏摺回御書房的時候,並沒有見到她。
貴妃娘娘有志難抒,大罵曾牧晟是巧言令色之徒,果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娶了商賈女就沾了一身銅臭氣,為了銀子竟敢與滿朝文武為敵,前程還要不要了?還有那沐氏,大字不識幾個,就會弄些奇技淫巧討皇帝歡心,純粹就是個鍋國殃民的賤人!
宮女提醒娘娘隔牆有耳,娘娘一臉坦蕩地回道:“就是要讓皇帝知道,本宮與他的臣子一樣,口不服心也不服,只敢怒,不敢言!”
楊太后比起去年先皇駕崩那會子,氣色好了不少,看見沐淳就忍不住想埋汰她。沐淳臉皮厚,每句都接得下。後來太后娘娘問她,現在銀子總夠花了吧,別再到哪都盯著銀子。
沐淳一臉認真作答,銀子哪有夠了的,如果太后娘娘的花不完,她可以辛苦一下代勞。把太后弄得又氣又笑,大罵她奸滑。
“你姨母說你福薄,我看你哪裡都厚,想來這福氣也是。”
話音一落,尹子禾下意識停了筷,周皇后亦同,氣氛莫名就冷了下來。
沐淳心知到她表演的時候了,走出來,對著太后磕下一個結結實實的響頭。楊太后足可做她奶奶,跪她不虧。
把楊太后弄得張口結舌,假裝皇帝兒子:“這這,她這又是唱的哪出啊?”
“借太后娘娘金口,沐氏一定要,也一定會長命百歲。大康最有福氣之人給沐氏賜福,沐氏定能破了姨母斷的命術。”
楊太后神色複雜,險些伸手扶她起身,正德帝和周皇后都面有憐憫之色。顯然,曾家的這點家務事,三位貴人都知曉。
沐淳一個頭,得了三個貴人的照拂,哪裡虧了。
夫妻倆在宮裡落鑰時才出宮,五百斤黃金早就送去了曾府,今天是徹徹底底的張揚了一回。出宮的時候,不但真的抬了三盒太后賞的御食,楊太后和周皇后還讓她以後常進宮,得了這句話,她就跟京中婦人有了截然不同的體面,想低調已是不行。
碧湘和碧霜出宮時才跟沐淳會合,看見宮裡的食盒,驚得捂住嘴巴。少奶奶膽子真大,竟敢又吃又拿,她倆在壽康侯府做了五年丫環也沒聽說有這事。
接連好幾日,燕京大街小巷都在談論沐氏,以及沐氏那五百斤黃金。有些女學裡的學生,甚至有以她為榜樣的趨勢。多得臉啊,建朝以來第一個,前朝的黃四娘也進宮受過表彰,卻沒有黃金拿回家這樁事兒呢。
人比人果真是氣死人,蘇大娘子和蘇小娘子再不敢四處說沐淳的壞話,因為怕說了非但沒人接話茬,少不得還要提起這一等大賞的事,反給她長臉。
憋著勁兒要上沐淳這找場子的蘇太太杜氏,只得把那股勁兒自己給憋回去。杜氏老早就尋思著等沐淳成了親出來走動時,好好生生地陰她一把。先前是人出了京沒機會,現在人在京里同樣沒機會。往後就算是能遇上,估計人家與她已不是能同坐一席的身份了。
這沐氏,儼然也成了京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當然,冒酸氣的也有。仍是拿沐淳的出身說事,道她若不是生在鄉野,哪能琢磨出那勞什子水泥來,京中貴女們可沒那機會。但,這又能怎樣,有本事去國庫里領五百斤黃金出來,沒本事,不如少酸幾句省省口水。
本想入秋涼快後就回榕州的沐二郎,把歸期放寬到明年春。若不是他夫妻二人吃不慣燕京的菜,若不是沐老娘和沐老爹離不開故土,在日漸年邁的雙親將要奉養,不回去也是可以的。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女兒一樣可以光宗耀祖,沐秋兒來年才滿十三,就已經有不少人提前來打聽;沐冬才受到的關注也跟著多了,可惜他科舉上的靈性全讓畫技占去,入仕極難,註定享一輩子清閒。
沐淳倒是很羨慕弟弟將來的生活,沒見袁天罡的稱骨歌上有唱嗎,最貴重的命可是“一生身有衣祿福 ,安享榮華勝班超”。
不是萬人之上,亦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是無需勞心勞力,有吃有喝安然享受!
自從上回作者說要完結了,突然不想看了。等完結的時候再一起看吧。如果我更重了,提醒我改一下。
第166章 好主子
這股風怕是一時半會刮不過去,曾家各行各事, 尹子禾繼續回太學念書, 沐淳繼續開自己的鋪子, 情形仿佛又回到了兩年前,不知不覺天氣就已涼快下來。
尹子禾這次回去身價大漲,圍繞在身邊的勛貴子弟更多, 時常能拿些值錢的寶貝回府。這也分人, 該收的他才收, 不該收的還得費心找由子婉拒。吟殊院的萬寶閣上,終於不再是空落落的了, 曾家開始正式向貴族階層躋身。
自然, 他也更受關注, 比如妻房妾室之類。或許沐淳一旦誕下孩子, 就有人家把庶女送進曾家來做妾了。他成了京城勛貴眼裡第二塊大肥肉,第一塊麼,則是剛剛進京述職, 有可能升遷的陳昂陳都督。
慧慈師太隱隱透露了一點, 懷疑陳昂將任吏部侍郎,其實他跟尹子禾一樣, 都有兩份功勞。這些年在西北也算得是政績斐然, 又正值皇帝用人之際,背景乾淨,侍郎之位莫他莫屬。
吏部可是大肥缺,尹子禾進士科後如果不能直接留京進刑部, 要繼續外派的話,陳昂是有相當重的話語權。師太便讓尹子禾多去走動走動,到底是同門師兄弟,情份自是不同,應該無甚問題。沐淳也想讓相公多去走動,因為她知道魏聰林在陳昻手裡,不能不多關注一些。前世,姓魏的在二十歲前就中了舉人,並非是個平庸的賤渣,這種人必須得提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