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這番誇獎比起賈平仄之前對於《和樂》可以說是要高的太多太多。
除去賈平仄,史仁、查世良,還有陸勝恩等人也都紛紛公開發表了讀後感。
“溫知秋是個有靈氣的作家,寫仙俠能寫的驚心動魄,叫人神魂顛倒,挖掘人世情理亦能入木三分,能與這樣的不世作家共處一時,實乃幸運!”
《知秋》不僅僅在文學圈子裡得到了高度評價,在讀者中評價也是相當之高。
要知道,這種對讀者本身文學水平有一定要求的作品就限制了它的受眾比不得《蜀山》來的廣。
這結果大概是得益於《知秋》被沽市的電台拿去讀給了廣大聽眾,窮極奢靡的家族和之後的破敗荒涼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第一代族長的英勇令人崇拜敬畏,然而子孫們沉迷後宅,整日遛狗逗貓,打馬遊街卻讓人已經窺得破敗之勢,心中更是怒其不爭,不住扼腕。
每晚讀《知秋》的電台準時開始時,不知有多少戶人家,一家老少都聚在一處聚精會神的聽著。
在年底國家統計本年最受歡迎的電台小說中,《知秋》以絕對的優勢占領了第一的寶座。
而在緊接著的一期冒頓文學獎中,《知秋》更是一掃當年《和樂》名落孫山的頹勢,一舉得獎。
到這時,再也沒有誰能酸唧唧的說溫知秋是個『商業作家』,事實證明,溫知秋寫一行,勝一行。
這本書後來被溫向平又寄給了吉恩,吉恩在回信中誇讚到,
“溫,你居然真的把它完整的寫了出來!我當年居然還以為你是在開玩笑!耶穌在上,你的這本書不輸《蜀山》!是的,連我的爺爺也這樣認為,他從不輕易誇人,你知道的,他總是對我寫的東西諸多挑剔,然而他對你的這本《知秋》評價很高!溫,你是個天才!”
溫向平看完信後,不由得再次好奇起來吉恩究竟出自什麼家族,當年兩人以朋友身份來往時,因為吉恩沒有主動提及,溫向平也就沒有多問。
溫向平哂笑一聲,自己糾結這些要幹什麼,吉恩是不是大家之孫又怎樣,衝著這個青年,不,這個男人爽朗的性子,溫向平也很珍惜和吉恩之間的友誼。
溫向平這些年出作品的頻率並不是很高,之前一本《知秋》耗去了他足足五年的光陰,平日裡也就一如既往的發些札記,有時也會有散文和詩歌。
然而當時寫《知秋》時,溫向平的全部心神都放在其上,連札記也沒有什麼精力再寫。於是便從自己寫過的札記之中選了一些出來交給了羅家和,其中正好有當年溫向平和蘇玉秀共游海邊時,溫向平寫下的《情書》。
《情書》一出,引得多少年輕男女直呼“天哪”,果然做文人的妻子都是這麼浪漫的麼?!這會兒的大姑娘小伙子比之此後幾十年的開放,還要更顯羞澀拘謹些。看著《情書》時紅了臉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這也逐漸在全國掀起一股有情男女之間互贈情書的風潮來。雖然不比溫知秋寫的那麼纏綿浪漫,在兩個有情人自帶濾鏡的眼光下也是十分動人。
在《知秋》歷時五年的過程中,不僅札記溫知秋少有時間寫,就連已經動了筆的『溫家日記』也落了許多。好在溫朝陽幾個孩子都培養了寫札記的習慣,在完成《知秋》後,溫向平也能拿來仔細讀一讀。
同樣的事件,哪怕是溫向平和孩子們共同經歷,寫出來的筆觸也大不相同。倒叫溫向平又感慨良多。
《知秋》完結後,溫向平便又逐漸恢復了以往的頻率,一年除去札記散文之流,偶爾再寫幾篇中短篇小說,長篇卻是再未輕易動過筆。
因為溫向平的重心已經從《知秋》挪到了《隧道》上來。《隧道》就是改編自『溫家日記』的小說版本,與寫《知秋》時的壓力不同,溫向平在寫這本出自自己切實生活的作品時,心裡極其輕鬆,那是一種彌散在四肢百骸里的舒暢。
《知秋》壓抑而渾重,《隧道》卻明快而活潑,並沒有多麼厚重而深刻的主題,也沒有多麼的跌宕起伏、出其不意,溫向平用盡全力描述的,正是隧道兩頭的一家人每天如何最平凡、最簡單的活著。
正如《隧道》若要反映的主題,生命未必只有崎嶇坎坷、驚心動魄、轟轟烈烈才叫不枉人世走一遭。
在向人生終點的路途中,雖然選擇一條平淡無奇的路看起來有點那麼沒面子,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這條路,能以最真實、最簡單、最輕鬆的自我狀態走著,哪怕隔壁的人馭劍上刀山下火海,引來一片艷羨,也不會後悔自己選擇的路。
《隧道》最終一共寫了四十萬的字數,沒有一個大家族的興衰榮辱,僅僅是一家八口的一輩子,等到寫完之時,溫向平卻已經四十八歲了。
蘇承祖和李紅枝在幾年前就相繼去世,然而子孫孝順,家庭和樂,兩位老人走的時候都帶著笑。
蘇玉秀馬上就要成為奶奶輩份的女人,雖然保養得宜,眼角也難免爬上了細紋。卻依舊會帶逮著溫向平寫作入迷不開燈時訓斥他一番,也會在溫向平給她寫著情書、說著情話時忍不住紅了臉。
溫朝陽和甜寶早就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連蜜果兒最近也跟一個臭小子打得火熱,頗有談婚論嫁之意,好在小兒子尚且醉心學業,無心戀愛,總算是讓溫向平這顆老父親的心收到幾分安慰。
在得知溫知秋新的長篇小說完成之後,吉恩很是激動,
“溫,這本歷時八年的作品,我一定要看!如果寫的好,我可以為你將他推薦給我的父親!”
吉恩也是個三十幾歲的中年男人了,卻仍然像當年初見時一樣的充滿活力。
後半句話溫向平並沒有看懂,卻是一如既往給吉恩把書寄了過去。
溫向平和新周刊的合作關係十分良好,在簽的合約到頭後也沒有再轉東家,選擇了續約。
冠著溫知秋名頭的《隧道》在新周刊上發表伊始就是萬眾矚目。眾所周知,溫知秋近十年來都沒有再寫過長篇巨著,它是時隔十年的第一本。
溫知秋已經要步入老年人的範疇,從最一開始陪伴著他的讀者也都年紀不小了。或許是年齡到了以後自然會有所感觸,明明《隧道》沒有《蜀山》的驚心動魄,也沒有《知秋》的深沉,卻看的人不知不覺間哭哭笑笑,不知情的人看了,當真是要以為這人犯了魔怔。
這次,《隧道》的受眾少了活力盎然的年輕人,主要集中在中年人和老年人身上。生命輪迴的意義,到底是需要歲月沉澱後才能讀懂。
十月,溫朝陽家中。
這天是溫朝陽大女兒的生日,溫家的人都聚集在溫朝陽的家中為孩子過生日。
溫向平給大孫女的生日禮物是一本書,這也不是平常的書,而是通過吉恩買到的有著作者簽名的西幻小說。
或許是被溫氏文學和查式文學刺激到了,大不列顛也湧現出了一批帶著西方風格的魔幻小說,而溫向平送出的這本近年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都很是受歡迎。
看著大孫女喜笑顏開的模樣,溫向平慈愛的摸摸孩子的發頂。
除去賈平仄,史仁、查世良,還有陸勝恩等人也都紛紛公開發表了讀後感。
“溫知秋是個有靈氣的作家,寫仙俠能寫的驚心動魄,叫人神魂顛倒,挖掘人世情理亦能入木三分,能與這樣的不世作家共處一時,實乃幸運!”
《知秋》不僅僅在文學圈子裡得到了高度評價,在讀者中評價也是相當之高。
要知道,這種對讀者本身文學水平有一定要求的作品就限制了它的受眾比不得《蜀山》來的廣。
這結果大概是得益於《知秋》被沽市的電台拿去讀給了廣大聽眾,窮極奢靡的家族和之後的破敗荒涼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第一代族長的英勇令人崇拜敬畏,然而子孫們沉迷後宅,整日遛狗逗貓,打馬遊街卻讓人已經窺得破敗之勢,心中更是怒其不爭,不住扼腕。
每晚讀《知秋》的電台準時開始時,不知有多少戶人家,一家老少都聚在一處聚精會神的聽著。
在年底國家統計本年最受歡迎的電台小說中,《知秋》以絕對的優勢占領了第一的寶座。
而在緊接著的一期冒頓文學獎中,《知秋》更是一掃當年《和樂》名落孫山的頹勢,一舉得獎。
到這時,再也沒有誰能酸唧唧的說溫知秋是個『商業作家』,事實證明,溫知秋寫一行,勝一行。
這本書後來被溫向平又寄給了吉恩,吉恩在回信中誇讚到,
“溫,你居然真的把它完整的寫了出來!我當年居然還以為你是在開玩笑!耶穌在上,你的這本書不輸《蜀山》!是的,連我的爺爺也這樣認為,他從不輕易誇人,你知道的,他總是對我寫的東西諸多挑剔,然而他對你的這本《知秋》評價很高!溫,你是個天才!”
溫向平看完信後,不由得再次好奇起來吉恩究竟出自什麼家族,當年兩人以朋友身份來往時,因為吉恩沒有主動提及,溫向平也就沒有多問。
溫向平哂笑一聲,自己糾結這些要幹什麼,吉恩是不是大家之孫又怎樣,衝著這個青年,不,這個男人爽朗的性子,溫向平也很珍惜和吉恩之間的友誼。
溫向平這些年出作品的頻率並不是很高,之前一本《知秋》耗去了他足足五年的光陰,平日裡也就一如既往的發些札記,有時也會有散文和詩歌。
然而當時寫《知秋》時,溫向平的全部心神都放在其上,連札記也沒有什麼精力再寫。於是便從自己寫過的札記之中選了一些出來交給了羅家和,其中正好有當年溫向平和蘇玉秀共游海邊時,溫向平寫下的《情書》。
《情書》一出,引得多少年輕男女直呼“天哪”,果然做文人的妻子都是這麼浪漫的麼?!這會兒的大姑娘小伙子比之此後幾十年的開放,還要更顯羞澀拘謹些。看著《情書》時紅了臉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這也逐漸在全國掀起一股有情男女之間互贈情書的風潮來。雖然不比溫知秋寫的那麼纏綿浪漫,在兩個有情人自帶濾鏡的眼光下也是十分動人。
在《知秋》歷時五年的過程中,不僅札記溫知秋少有時間寫,就連已經動了筆的『溫家日記』也落了許多。好在溫朝陽幾個孩子都培養了寫札記的習慣,在完成《知秋》後,溫向平也能拿來仔細讀一讀。
同樣的事件,哪怕是溫向平和孩子們共同經歷,寫出來的筆觸也大不相同。倒叫溫向平又感慨良多。
《知秋》完結後,溫向平便又逐漸恢復了以往的頻率,一年除去札記散文之流,偶爾再寫幾篇中短篇小說,長篇卻是再未輕易動過筆。
因為溫向平的重心已經從《知秋》挪到了《隧道》上來。《隧道》就是改編自『溫家日記』的小說版本,與寫《知秋》時的壓力不同,溫向平在寫這本出自自己切實生活的作品時,心裡極其輕鬆,那是一種彌散在四肢百骸里的舒暢。
《知秋》壓抑而渾重,《隧道》卻明快而活潑,並沒有多麼厚重而深刻的主題,也沒有多麼的跌宕起伏、出其不意,溫向平用盡全力描述的,正是隧道兩頭的一家人每天如何最平凡、最簡單的活著。
正如《隧道》若要反映的主題,生命未必只有崎嶇坎坷、驚心動魄、轟轟烈烈才叫不枉人世走一遭。
在向人生終點的路途中,雖然選擇一條平淡無奇的路看起來有點那麼沒面子,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這條路,能以最真實、最簡單、最輕鬆的自我狀態走著,哪怕隔壁的人馭劍上刀山下火海,引來一片艷羨,也不會後悔自己選擇的路。
《隧道》最終一共寫了四十萬的字數,沒有一個大家族的興衰榮辱,僅僅是一家八口的一輩子,等到寫完之時,溫向平卻已經四十八歲了。
蘇承祖和李紅枝在幾年前就相繼去世,然而子孫孝順,家庭和樂,兩位老人走的時候都帶著笑。
蘇玉秀馬上就要成為奶奶輩份的女人,雖然保養得宜,眼角也難免爬上了細紋。卻依舊會帶逮著溫向平寫作入迷不開燈時訓斥他一番,也會在溫向平給她寫著情書、說著情話時忍不住紅了臉。
溫朝陽和甜寶早就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連蜜果兒最近也跟一個臭小子打得火熱,頗有談婚論嫁之意,好在小兒子尚且醉心學業,無心戀愛,總算是讓溫向平這顆老父親的心收到幾分安慰。
在得知溫知秋新的長篇小說完成之後,吉恩很是激動,
“溫,這本歷時八年的作品,我一定要看!如果寫的好,我可以為你將他推薦給我的父親!”
吉恩也是個三十幾歲的中年男人了,卻仍然像當年初見時一樣的充滿活力。
後半句話溫向平並沒有看懂,卻是一如既往給吉恩把書寄了過去。
溫向平和新周刊的合作關係十分良好,在簽的合約到頭後也沒有再轉東家,選擇了續約。
冠著溫知秋名頭的《隧道》在新周刊上發表伊始就是萬眾矚目。眾所周知,溫知秋近十年來都沒有再寫過長篇巨著,它是時隔十年的第一本。
溫知秋已經要步入老年人的範疇,從最一開始陪伴著他的讀者也都年紀不小了。或許是年齡到了以後自然會有所感觸,明明《隧道》沒有《蜀山》的驚心動魄,也沒有《知秋》的深沉,卻看的人不知不覺間哭哭笑笑,不知情的人看了,當真是要以為這人犯了魔怔。
這次,《隧道》的受眾少了活力盎然的年輕人,主要集中在中年人和老年人身上。生命輪迴的意義,到底是需要歲月沉澱後才能讀懂。
十月,溫朝陽家中。
這天是溫朝陽大女兒的生日,溫家的人都聚集在溫朝陽的家中為孩子過生日。
溫向平給大孫女的生日禮物是一本書,這也不是平常的書,而是通過吉恩買到的有著作者簽名的西幻小說。
或許是被溫氏文學和查式文學刺激到了,大不列顛也湧現出了一批帶著西方風格的魔幻小說,而溫向平送出的這本近年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都很是受歡迎。
看著大孫女喜笑顏開的模樣,溫向平慈愛的摸摸孩子的發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