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之前是答應事成之後無論如何也不會定她的罪,可他若翻臉無情說話不算話,自己也沒辦法啊。

  這下子神婆可是嚇壞了,全身抖個不停,滿頭滿腦的冷汗滴到了面前的青石地面上,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皇帝卻一味沉思起來。雖然這些事他大抵知道,但還有是出乎意料的事兒。比如自己中的那個毒,竟是良妃下的?

  她當初是怎麼想的,是受制於沈萬成無法推脫,還是當真想叫自己死?她殺了他,把這江山拱手讓給沈萬成,對她自己有什麼好處?

  為了入宮時的一點體面,不惜與謀朝篡位的逆黨合作,還沾上了邪教青鳥堂。良妃這一路走來當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再也沒有回頭之路了。

  怪道她會發瘋,一個人做下這麼多錯事,心裡壓力該有多大,恐怕夜夜難眠輾轉反側,稍有風吹糙動便如驚弓之鳥。她這病非一日之功,往常不覺得,時間一久便發作了。

  瘋了倒也好了,省了皇帝一樁心事。或許對她也是件好事兒,記不清從前的事兒,心裡的恐慌也不會那般大。

  只是安寧那孩子……

  皇帝一時無語。若說良妃做出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他還能理解,可安寧一個小小孩童,竟知道奪人性命,還會使計把罪往別人身上推,不得不說真是厲害,也夠狠毒。

  這樣的孩子是他的女兒,皇帝自愧不如。

  他抬眼看看底下跪著的神婆,出大殿時留下一句話:“往後你就在宮裡安心待著,每月自有俸銀給你。”

  這是軟禁在宮中不許出去的意思了。神婆既喜且憂。喜的是總算保住一條命,憂的是從此再無出宮日,她一個身份尷尬的人要怎麼在宮牆內平安地活下去?

  悔不該走這一遭啊。

  皇帝出了乾清宮沒去承乾宮,反倒去找太后。茲事體大,需要同太后商議一番。

  太后一早就在等消息,見著皇帝後迫不及待追問起來,待得聽到良妃的所作所為後,心裡也有些觸動。

  這個良妃倒叫她小瞧了,論智謀不如她,但論心狠手辣絕對比她強。關鍵是她還敢勾結朝臣與邪黨,宮裡宮外處處興風作浪,自己和皇帝卻一直沒瞧出來,也算有點本事。

  太后是宮裡混跡多年的老手,但一想到那些事兒還是後背發涼。萬幸有傅玉和,若不然皇帝性命不保,她這太后的位子只怕也要拱手讓與他人。

  想到這裡太后心一橫,勸皇帝道:“既如此,良貴妃便不能再留,皇上還要早做定奪得好。”

  “朕沒打算殺她。”

  “為何不殺,這種人留著做什麼?”

  “殺了她不過一時痛快,留著她才好叫旁人警醒。宮裡有這種心思的人不少,貴妃是他們最好的榜樣。朕不想往後依舊家宅不寧,總要叫那些人都消停才是。”

  這些人或許沒有良妃的本事和地位,但難保螻蟻不會成大事兒。皇帝要豎一塊活靶子,好叫那些人嚇得再不敢把手亂伸亂摸。

  “那安寧呢,皇帝怎麼想?”

  “同她母妃一道,遷去落月軒住。那兒清靜,派幾個人侍候著,往後的事兒看她自己的造化。”

  母女兩個皆瘋瘋顛顛,能活多久都說不好。皇帝想起安寧恬靜的臉龐,又想起她做的那些個事兒,當真心情複雜。

  太后也長吁短嘆,到底是自家孫女,再不親近也是疼愛的。

  皇帝也有皇帝的難處。他原本想將安寧弄到太后處養著,但一想大皇子還在這兒,安寧這病隨時要發,到時候兩個孩子撞一處非鬧得雞飛狗跳。到時候又害了老大也是得不償失。

  再說太后年紀大了,精力也有限。知薇那裡有小二,鍾嬪那個還有二丫頭,擱誰屋裡都不合適。

  本來良妃好好的,將一雙兒女養大。縱容和他夫妻情淡,兒女緣總還是有的。現在倒好……

  太后又想起三皇子來:“這孩子怎么半,剛學會走呢,總不能跟著他娘一道過。”

  這也是皇帝需要安排的事之一。他沖太后道:“不如交給太妃養著如何?”

  這倒是個好主意,太后一聽就拍巴掌同意。蔣太妃跟她投緣,兩人做了一輩子的好姐妹。雖說也曾為點小事鬧過彆扭,大矛盾是沒有了。她一個人孤零零在宮裡,除了自己只能跟宮女太監說話。宮外又是一堆面上和氣心裡只想著從她身上撈好處的親眷,想想也不省心。

  若將三皇子交與她,還能打發打發時間,將來這孩子大了,定也會孝敬她。

  “這般甚好,就叫小三跟著太妃過吧。太妃心思聰明,這麼多年大風大浪過來,她心裡明鏡似的,你給她這個恩典,她定會感激你將孩子教好,你也不必太過操心。我如今也不盼別的,只盼小三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待得大了你封他個爵位什麼的,叫他出宮去吧。”

  這就算是拍板了,良妃的兒子是不可能跟太子位有什麼瓜葛了。事實上如今宮裡這三個皇子,大約也只有慧嬪生的二皇子最有希望問鼎儲位。其餘的兩個母妃都曾犯過事兒,雖然對外掩了下去,可皇帝心裡再清楚不過。

  一個沈知薇,就像塊試金石,將宮裡的人心一個個試了出來。

  事情就照皇帝和太后安排得這麼辦了。只是皇帝最後還是不忍心,將安寧留了下來,一併交給蔣太妃照顧。這蔣太妃在宮裡一輩子,收拾起人來很有一套。安寧到了她那兒老老實實吃藥睡覺,平日裡小心克制,這病倒是漸漸有了起色。

  她初時還曾鬧著要見良妃,後來不知怎的太妃同她談了談,她便改了主意,絕口不再提這事兒。一心一意只守著弟弟過,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恢復成了原來那個樣子。

  只是內里究竟如何,誰也看不透。

  這些事情皇帝沒跟知薇細說,他不願她為別人的事太過操心。知薇也就沒多問。宮廷爭鬥的可怕在這短短不到一年的時光里,她已領教了許多。見得越多越不願往深了想,她現在就想守著皇帝安心地過小日子,或許哪天再生個孩子便會更加圓滿。

  前一陣子為騙良妃上當出手,皇帝曾一連串地召太醫來為她診脈。可診來診去也沒個所以然。太醫都說她的身子沒問題,可就是一直不見喜訊兒。

  皇帝並不著急,覺得日子還長,過個一年半載總會懷上。知薇卻不那麼想,古代人在檢測不孕的技術上很落後,光靠望聞問切是查不出所以然來的。要是裡頭真有毛病,只怕吃再多湯藥也沒用。

  這會兒她又懷念起現代來,好歹上輩子還有辦法治,這一世就真的拼運氣了。

  到了五月里剛過完端午,突然聽說傅玉和向皇帝辭官,說要去雲遊四海行醫濟世。

  皇帝當時沒允,轉過身跟知薇商量該如何辦。知薇便道:“他既想出去,您便成全他吧。強留也留不住,他這樣的人才,放到民間更好施展,您說是不是?”

  “朕也想這麼做。只是這樣一來,往後你的身子要交給誰來看顧?”

  “太醫院人才輩出,未必沒有比他強的,皇上也該給他們機會鍛鍊鍛鍊才是,您總用傅太醫,別人該不高興了。”

  “你這話有幾分道理,既如此便叫他出去吧。省得人在曹營心在漢,總是不肯安安份份待宮裡。再者說出去了還有別的好處。”

  “什麼?”

  “可叫他不再惦記著你。或許哪天出去碰上個有意思的姑娘,一時動了成親的念頭,信國公世子也就放心了。”

  知薇真拿他沒辦法,堂堂一國之君,怎麼這麼愛吃醋。這話一出,空氣里的酸味兒撲天蓋地,掩都掩不住。

  於是傅玉和辭官的事兒就這麼定了下來。

  準備走人的前幾天,他又來了承乾宮,說是最後一次給知薇請平安脈,也算是老友告別此生或許再不相見的意思。

  知薇一想到這個有點難過,雖不愛他總感念他的好。他救過雪容救過錦繡,也曾幾次三番幫自己,這樣一個好人,若擱在現在沒這麼多規矩,當個朋友也是好的。

  他來的那天知薇午覺剛起,睡得臉有些腫,人也沒什麼精神。明明一覺醒來卻還是不住地犯困,恨不得卷了被子再睡一覺才痛快。

  傅玉和一見她這神色面容,不由微微蹙眉,神情有些不痛快。知薇覺得奇怪,他這是不高興的樣子?可為什麼呢。

  兩人寒喧幾句,知薇坐下由臘梅挽起袖子,露出一截雪白的手腕擱在几子上。傅玉和輕輕搭上手指,認真摸了足有一盞茶的功夫,又仔細詢問了知薇最近的一些情況,最後沉思片刻,眉頭又皺了起來。

  他這個樣子嚇了知薇一跳,心想這是得了重病難以醫治嗎?

  正打算問呢,傅玉和卻站起身來,沖知薇道:“娘娘近些日子小心為好,臣這兒給您開副藥,每日吃一帖便好。待過幾日我再來與你把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