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他又抬眼望向那棵梨樹,自己死後,這梨樹仍會逢春而發,開花結果,自生自長。細看那些雪裹枯枝,他心裡竟生出些暖意,如對故友。
活到如今,他並沒有什麼朋友,王倫是最近的一個。王倫人雖浪蕩,卻從不食言。他未來,怕是已經遭遇不測。念及此,陸青忽覺心裡似乎有根細絲,迅即斷開,飄飛而逝。這是他與人間僅有之牽繫,王倫不來,這牽繫便也消失。他心裡一陣悵然,又望了一眼那棵雪中梨樹,隨即起身,又回房去睡了。
進到正月,他已忘了王倫,每日照舊看樹、睡覺。
正月十五那天傍晚,他剛睡醒,外面忽然傳來敲門聲。王倫?但隨即便發覺,這敲聲篤實許多,應是其他人。他略一猶疑,還是踩著院中的雪,出去開了門。是個中年男子,從未見過。一眼之下,陸青便已大致看清此人性情氣質:目光穩重溫實,眼中卻隱隱有些偏狹不平之氣,在家中應是長子,後被幼弟奪寵;笑容平和,嘴角卻藏了些謹慎猶疑——看人時,先審視一眼,接著又確證一道,而後才安心收回——應是早年經歷平順,中年之後至少遇過兩次大波折;脖頸微向前伸,頭又略向後挺,鼻翼微縮,鼻孔又微張,恐怕是家中妻子性情驕橫,家室又勝過他,常年在家忍氣俯順,心中卻又盡力持守夫綱……
那人望著陸青開口詢問:“請問,您可是陸先生?”
陸青點了點頭。那人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我與王倫是舊識,已有幾年未見他。幾天前,我在山東兗州一家客店前碰著王倫,他托我給陸先生捎來這封信。我正要跟他攀談,他卻匆匆便走了,似乎有何急事——”
陸青等那人告辭,關起院門,打開了那封信。裡頭只有一張畫,畫得極粗陋:一條河,一座彎橋,一頭羊從城門中出來,一輪日頭將升至半空,旁邊只寫了“清明”二字。看那兩個字,果然是王倫筆跡。
陸青不解其意,又仔細端詳那畫,尋思許久,忽然明白此畫是在暗示:那頭羊是楊戩,清明近午,楊戩要出東水門,過虹橋。
陸青不知王倫為何能預知楊戩行程,不過,王倫寄信過來,自然是望他能行刺楊戩。陸青不由得笑嘆了一聲,至少王倫仍在人世。嘆過之後,他又感慨自己,先為王倫不測而悵,現又為王倫在世而笑,看來畢竟未能真的看破生死得喪。
正在這時,眼前一樣東西飛轉飄搖,落到他腳邊雪上,是一小片枯葉。院中那株梨樹葉子早已落盡,這是從院牆外一棵槐樹上飄落進來的。他俯身撿了起來,葉子雖已枯褐,葉柄附近卻仍殘留了些黃綠生意。他凝視片刻,心中似有所悟,卻又一時想不明白,便回去重又坐到檐下,望著雪上自己來回踩的腳印,默默出神。
一直坐到清晨,他正要起身進房睡覺,院門忽又敲響,隨即傳來一個孩童的喚聲:“陸先生!”
陸青一聽便認出來,是王小槐。兩年前,他曾隨王倫去過皇閣村,王倫特地牽了王小槐讓他相看。他一見王小槐,便知此童日後必定會攪擾得世人不寧、眾難安生。尤其那聲氣,聽著雖稚嫩,卻有幾分天然驕冷,絕非一般嬌寵孩童之氣,而是緣於過人天資、絕頂聰穎。時隔兩年,王小槐聲音勁利了一些,那驕冷也隨之更盛,其間更夾雜了些怨憤之氣。
陸青過去打開門一看,晨曦中,一個中年微胖的男子,帶著個孩童。那孩童果然是王小槐。陸青看那中年男子,應是富家落魄子弟,神色間混雜驕氣忿意與愁苦灰心,目光既不屑又饞羨、既落寞又不甘,更有些機巧與油滑。好在心地還算純良。而王小槐,雖仍瘦小,卻長高了一截,目光則比兩年前沉暗銳利了許多,驕冷傲橫之外,更聚了一股急恨躁憤之氣,再加孩童之無遮無掩、不思不疑,望過來時,利刃寒鋒一般,直刺人心。
王小槐一見陸青便說:“陸先生,你得幫我。”
陸青讓他們進到屋中,坐到桌邊。王小槐臉色發青,小鼻頭不斷翕張:“陸先生,你得幫我找出害死我爹的兇手。我爹不是病死的,是被人謀害的!”
陸青聽了一愣,王豪竟已過世。王小槐接下來所言,讓他更是驚詫:“昨天夜裡,我死了八回——”
王小槐口齒極清利,一氣講了起來。原來,王豪去年春天病故,王小槐卻始終疑心他父親是被人害死的,發誓要查出兇手,因而四處生事,有意激怒所有可疑之人,從自家親族到同村、鄰村、鄉里、縣裡,甚而拱州和應天府。
與他同來的那中年男子是他舅舅,原是汴京大香料商之子,卻已落魄。王小槐許了這個舅舅三千貫錢,召集了一班人,商議出一個辦法。害死他父親的人,必定是貪他家產,自然也會設法殺他。於是,王小槐故意答應讓拱州知府舉薦到御前,並四處放言,正月十五要去京城,半夜會坐一頂轎子出東水門、過虹橋。
昨天夜裡,他們照計行事,半夜用一頂轎子抬到拱州知府京中宅子門前,偷偷接了王小槐出來。王小槐躲到門邊暗處,換了一個替身上了那轎子,往東水門外抬去。王小槐和舅舅一路尾隨監看。那頂轎子竟連遭七次暗殺,最後被燒毀在虹橋頂上,屍首也被燒焦,扔進了河裡。
陸青聽了,心底生寒,忙問:“還有一次呢?”
活到如今,他並沒有什麼朋友,王倫是最近的一個。王倫人雖浪蕩,卻從不食言。他未來,怕是已經遭遇不測。念及此,陸青忽覺心裡似乎有根細絲,迅即斷開,飄飛而逝。這是他與人間僅有之牽繫,王倫不來,這牽繫便也消失。他心裡一陣悵然,又望了一眼那棵雪中梨樹,隨即起身,又回房去睡了。
進到正月,他已忘了王倫,每日照舊看樹、睡覺。
正月十五那天傍晚,他剛睡醒,外面忽然傳來敲門聲。王倫?但隨即便發覺,這敲聲篤實許多,應是其他人。他略一猶疑,還是踩著院中的雪,出去開了門。是個中年男子,從未見過。一眼之下,陸青便已大致看清此人性情氣質:目光穩重溫實,眼中卻隱隱有些偏狹不平之氣,在家中應是長子,後被幼弟奪寵;笑容平和,嘴角卻藏了些謹慎猶疑——看人時,先審視一眼,接著又確證一道,而後才安心收回——應是早年經歷平順,中年之後至少遇過兩次大波折;脖頸微向前伸,頭又略向後挺,鼻翼微縮,鼻孔又微張,恐怕是家中妻子性情驕橫,家室又勝過他,常年在家忍氣俯順,心中卻又盡力持守夫綱……
那人望著陸青開口詢問:“請問,您可是陸先生?”
陸青點了點頭。那人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我與王倫是舊識,已有幾年未見他。幾天前,我在山東兗州一家客店前碰著王倫,他托我給陸先生捎來這封信。我正要跟他攀談,他卻匆匆便走了,似乎有何急事——”
陸青等那人告辭,關起院門,打開了那封信。裡頭只有一張畫,畫得極粗陋:一條河,一座彎橋,一頭羊從城門中出來,一輪日頭將升至半空,旁邊只寫了“清明”二字。看那兩個字,果然是王倫筆跡。
陸青不解其意,又仔細端詳那畫,尋思許久,忽然明白此畫是在暗示:那頭羊是楊戩,清明近午,楊戩要出東水門,過虹橋。
陸青不知王倫為何能預知楊戩行程,不過,王倫寄信過來,自然是望他能行刺楊戩。陸青不由得笑嘆了一聲,至少王倫仍在人世。嘆過之後,他又感慨自己,先為王倫不測而悵,現又為王倫在世而笑,看來畢竟未能真的看破生死得喪。
正在這時,眼前一樣東西飛轉飄搖,落到他腳邊雪上,是一小片枯葉。院中那株梨樹葉子早已落盡,這是從院牆外一棵槐樹上飄落進來的。他俯身撿了起來,葉子雖已枯褐,葉柄附近卻仍殘留了些黃綠生意。他凝視片刻,心中似有所悟,卻又一時想不明白,便回去重又坐到檐下,望著雪上自己來回踩的腳印,默默出神。
一直坐到清晨,他正要起身進房睡覺,院門忽又敲響,隨即傳來一個孩童的喚聲:“陸先生!”
陸青一聽便認出來,是王小槐。兩年前,他曾隨王倫去過皇閣村,王倫特地牽了王小槐讓他相看。他一見王小槐,便知此童日後必定會攪擾得世人不寧、眾難安生。尤其那聲氣,聽著雖稚嫩,卻有幾分天然驕冷,絕非一般嬌寵孩童之氣,而是緣於過人天資、絕頂聰穎。時隔兩年,王小槐聲音勁利了一些,那驕冷也隨之更盛,其間更夾雜了些怨憤之氣。
陸青過去打開門一看,晨曦中,一個中年微胖的男子,帶著個孩童。那孩童果然是王小槐。陸青看那中年男子,應是富家落魄子弟,神色間混雜驕氣忿意與愁苦灰心,目光既不屑又饞羨、既落寞又不甘,更有些機巧與油滑。好在心地還算純良。而王小槐,雖仍瘦小,卻長高了一截,目光則比兩年前沉暗銳利了許多,驕冷傲橫之外,更聚了一股急恨躁憤之氣,再加孩童之無遮無掩、不思不疑,望過來時,利刃寒鋒一般,直刺人心。
王小槐一見陸青便說:“陸先生,你得幫我。”
陸青讓他們進到屋中,坐到桌邊。王小槐臉色發青,小鼻頭不斷翕張:“陸先生,你得幫我找出害死我爹的兇手。我爹不是病死的,是被人謀害的!”
陸青聽了一愣,王豪竟已過世。王小槐接下來所言,讓他更是驚詫:“昨天夜裡,我死了八回——”
王小槐口齒極清利,一氣講了起來。原來,王豪去年春天病故,王小槐卻始終疑心他父親是被人害死的,發誓要查出兇手,因而四處生事,有意激怒所有可疑之人,從自家親族到同村、鄰村、鄉里、縣裡,甚而拱州和應天府。
與他同來的那中年男子是他舅舅,原是汴京大香料商之子,卻已落魄。王小槐許了這個舅舅三千貫錢,召集了一班人,商議出一個辦法。害死他父親的人,必定是貪他家產,自然也會設法殺他。於是,王小槐故意答應讓拱州知府舉薦到御前,並四處放言,正月十五要去京城,半夜會坐一頂轎子出東水門、過虹橋。
昨天夜裡,他們照計行事,半夜用一頂轎子抬到拱州知府京中宅子門前,偷偷接了王小槐出來。王小槐躲到門邊暗處,換了一個替身上了那轎子,往東水門外抬去。王小槐和舅舅一路尾隨監看。那頂轎子竟連遭七次暗殺,最後被燒毀在虹橋頂上,屍首也被燒焦,扔進了河裡。
陸青聽了,心底生寒,忙問:“還有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