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劉西臨這幾天也住在他們家,因為前些日子他阿姆又來找他了,說是村里沒糧,要把他接去好好養一養。
劉阿嬤思前想後,決定答應他。因為他家的糧確實不多了,這些天劉西臨眼看就餓瘦了一圈。反正旱災過後又能接回來的,再怎麼樣也不能讓孫子跟著他餓瘦了啊!
但是,基於對劉西臨阿姆的不放心,劉阿嬤特地拿著家裡僅有的兩個雞蛋,求李文軒去幫他打聽一下。
李文軒當然不能要他的雞蛋,劉西臨是他的小徒弟,師傅幫徒弟做點事還能要什麼嗎?於是,第二天他就上縣裡去了。
這一打聽,可不得了了,原來劉西臨的阿姆把他接回去是準備打算賣了他換錢!
他阿姆原來做了點小生意,但旱災一來,生意就做不下去了,畢竟天不下雨,誰會去買雨具呢?
生意做不下去,生活就成了問題,靠著原來的積蓄過了一段日子,兩大家子人都靠他們救濟,就在這時,他阿姆找的那個男人聽說了一個消息。
天災後面一般就是人禍,為了避免發生易子而食的慘狀發生,家裡孩子多的一般都會賣掉孩子抱住全家人,這樣一來兩邊都有了活路。
聽說這裡大旱之後,別地的人販也就過來了,畢竟有災難的地方人更便宜些,說不定還能找到些不要錢的呢!
那個漢子聽說一個小子能賣五兩銀子,就慫恿他阿姆去把劉西臨接回來,五兩銀子可以買上百十斤糧食了,現在糧食緊缺,物價早就飛漲了。
他阿姆思慮再三,也答應了,說不定他那兒子以後跟了個好主家,還免得在鄉下忍飢挨餓呢!
劉阿嬤一聽消息勃然大怒,就想去找他阿姆算帳,實在不行就一頭撞死在他門口,讓官府治他的罪!
田小滿他們攔住了他,然後在劉西臨阿姆上門接人時把他們狠狠的打了一頓,趕跑了。劉阿嬤怕他們會來搶人,於是舍下老臉求田小滿他們收留劉西臨一段時間,當然,糧食他會出的。
李文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並邀請劉阿嬤也一起住進來。劉阿嬤拒絕了,畢竟劉西臨放在他們家就已經是沒辦法了,要是他自己也去,就不成體統了。何況,要是給李家惹來其他上門的人,那就糟糕了,到時候鄉里鄉親的,誰能幫的過來呢?
第114章
魏武第二天就到處打聽去了, 他知道李亦然是今科進士, 李文軒武功高強後,硬來的心思就少了一些了。
但這不代表他就會忍住這口氣。魏武在沒有發生旱災和蝗災之前, 就是他們村的一霸。不過他比別的村霸要好上一些, 不會盤剝自己鄉親, 都是欺負別村的人。所以在逃難之時,村裡有好些人都願意跟著他一起混。
今天這事說來說去就是個面子問題,他甚至沒和人動手就被嚇退了,放在誰身上能忍呢?
於是, 最近幾天, 外村的那些流民就經常在周邊村子走動, 嘴裡還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話, 比如柳樹坡的人現在還是一天三頓的吃, 臉上看起來紅潤潤的,可真好看。
再比如, 聽說他們去年存了好多糧, 今年柳樹坡就算顆粒無收也沒關係。
還有的,聽說他們朝中有關係, 老早就知道天有大旱的消息了,只是瞞著他們這些外人呢,看那個誰誰家豬都不養了。
後面這一條就直接是針對李文軒家了,誰不知道他家去年養了二十多頭豬, 今年只留了幾頭, 還在前些天殺來吃了呢。
田小滿聽到這個消息時, 整個人都快氣炸了,剛開始旱的時候就應該能看出來了好嗎?他們家為什麼還要養那麼多豬!而且大伯在京城,怎麼可能知道他們這裡的旱情呢?還是他們寫信告訴他的!
也不知道這人存的什麼心思,難不成要他們覺得可能會旱的時候就滿天下去宣布,那朝廷做什麼呢?難道每個村沒有經驗豐富的老農嗎?
李文軒的反應倒不像田小滿這麼憤懣,因為他明顯覺得是有人在背後搞鬼。還好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他大哥人在京城,就算想幫忙也是無能為力,但是有個人就不一樣了。
流言已經傳了好幾天了,周圍的村民們都要些躁動。自家的存糧已經快要吃完了,如果是往年,那麼新糧差不多也快出了,平時多吃一些田裡地里產出的東西,也基本上們果腹。但是旱災加上蝗災,能吃的東西就只有埋在地下的根莖了。就算這樣,也是供不應求,大家都搶著去挖。
在大家都過的這麼苦的情況下,還有人能一天三頓不少,家裡有餘糧,那日子該多好過啊。一時間,大家都對柳樹坡嚮往起來。
也有動作快的人,拎起包袱就往柳樹坡親戚家去了。大家都是一脈相傳的,沒道理就這樣看著他餓死吧?
當有人發現第一個投奔柳樹坡的,不只可以喝很多水,親戚們還會提供他們糧食時,便都收拾東西準備往柳樹坡去了,誰還沒有兩個親戚呢?
就這樣,親戚帶親戚,很快的,柳樹坡就聚集了一大批人。井裡的水眼見著就要見底,糧食問題也再一次凸顯。就算是親戚,也沒有自家人重要,當自家人都吃不飽了,誰還有能力去救濟親戚呢?
加上魏武那群流民在一旁煽風點火,很快的,後來的那些人越來越不滿了,認為柳樹坡的人故意藏著掖著,都不肯拿出來救命。
魏武在一旁看好戲,在這些人情緒最激動的時候,給他們出了個主意,慫恿他們乾脆自己去他們房裡找找,大家都是親戚,你的不就是我的嗎?
有一些人表示贊同,也有一些人猶豫不決,“這樣不太好吧,畢竟都是親戚,哪能拉下臉來做這事呢?”
“就是,我們算是來投奔的,這反咬一口的事,我可不干。”
這種聲音越來越多,剛開始很激動的人也漸漸冷靜下來了,魏武一看,這可不行,得激化矛盾,他才能得到好處,於是他眼神一示意,旁邊的人就說話了。
“唉,曹三叔啊,你是不知道,那天你家小豆子是有多可憐啊,你那侄兒夫郎煮了個蛋,悄悄塞給了他家小子,小豆子瞧見了想要,一口也沒分給他,還在他面前吃的賊香,小豆子口水都流了一地了。”
曹三叔正是第一個反對的人,小豆子是他的小孫子,原本白白胖胖長的特別可愛,全家人都是寵著他的,無奈旱災蝗災一來,他們家就拉饑荒了,兩三個月下來,人見著就瘦成條了。今天聽他這麼一說,他心裡是挺難受的,也有些埋怨他侄兒夫郎,就不能分一塊讓他吃嗎?但他還是沒做聲。
那人見他沒動靜,於是又說,“我前兩天聽柳樹坡人說,最近天又幹了些,井裡的水越發不夠用了,說是要把你們勸回去呢!”
大家一聽,都十分憤怒,他們的村子當年水井打的不是特別深,也不像他們這裡靠著湖,水比較多,所以基本上都不太出水了。這時候把他們趕回去,豈不是要他們等死嗎?而且他們當年也幫了他們不少,柳樹坡以前可是個窮地方呢!要不是他們這些親戚幫襯著,他們能活的好好的?現在需要他們的時候竟然這樣做!
劉阿嬤思前想後,決定答應他。因為他家的糧確實不多了,這些天劉西臨眼看就餓瘦了一圈。反正旱災過後又能接回來的,再怎麼樣也不能讓孫子跟著他餓瘦了啊!
但是,基於對劉西臨阿姆的不放心,劉阿嬤特地拿著家裡僅有的兩個雞蛋,求李文軒去幫他打聽一下。
李文軒當然不能要他的雞蛋,劉西臨是他的小徒弟,師傅幫徒弟做點事還能要什麼嗎?於是,第二天他就上縣裡去了。
這一打聽,可不得了了,原來劉西臨的阿姆把他接回去是準備打算賣了他換錢!
他阿姆原來做了點小生意,但旱災一來,生意就做不下去了,畢竟天不下雨,誰會去買雨具呢?
生意做不下去,生活就成了問題,靠著原來的積蓄過了一段日子,兩大家子人都靠他們救濟,就在這時,他阿姆找的那個男人聽說了一個消息。
天災後面一般就是人禍,為了避免發生易子而食的慘狀發生,家裡孩子多的一般都會賣掉孩子抱住全家人,這樣一來兩邊都有了活路。
聽說這裡大旱之後,別地的人販也就過來了,畢竟有災難的地方人更便宜些,說不定還能找到些不要錢的呢!
那個漢子聽說一個小子能賣五兩銀子,就慫恿他阿姆去把劉西臨接回來,五兩銀子可以買上百十斤糧食了,現在糧食緊缺,物價早就飛漲了。
他阿姆思慮再三,也答應了,說不定他那兒子以後跟了個好主家,還免得在鄉下忍飢挨餓呢!
劉阿嬤一聽消息勃然大怒,就想去找他阿姆算帳,實在不行就一頭撞死在他門口,讓官府治他的罪!
田小滿他們攔住了他,然後在劉西臨阿姆上門接人時把他們狠狠的打了一頓,趕跑了。劉阿嬤怕他們會來搶人,於是舍下老臉求田小滿他們收留劉西臨一段時間,當然,糧食他會出的。
李文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並邀請劉阿嬤也一起住進來。劉阿嬤拒絕了,畢竟劉西臨放在他們家就已經是沒辦法了,要是他自己也去,就不成體統了。何況,要是給李家惹來其他上門的人,那就糟糕了,到時候鄉里鄉親的,誰能幫的過來呢?
第114章
魏武第二天就到處打聽去了, 他知道李亦然是今科進士, 李文軒武功高強後,硬來的心思就少了一些了。
但這不代表他就會忍住這口氣。魏武在沒有發生旱災和蝗災之前, 就是他們村的一霸。不過他比別的村霸要好上一些, 不會盤剝自己鄉親, 都是欺負別村的人。所以在逃難之時,村裡有好些人都願意跟著他一起混。
今天這事說來說去就是個面子問題,他甚至沒和人動手就被嚇退了,放在誰身上能忍呢?
於是, 最近幾天, 外村的那些流民就經常在周邊村子走動, 嘴裡還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話, 比如柳樹坡的人現在還是一天三頓的吃, 臉上看起來紅潤潤的,可真好看。
再比如, 聽說他們去年存了好多糧, 今年柳樹坡就算顆粒無收也沒關係。
還有的,聽說他們朝中有關係, 老早就知道天有大旱的消息了,只是瞞著他們這些外人呢,看那個誰誰家豬都不養了。
後面這一條就直接是針對李文軒家了,誰不知道他家去年養了二十多頭豬, 今年只留了幾頭, 還在前些天殺來吃了呢。
田小滿聽到這個消息時, 整個人都快氣炸了,剛開始旱的時候就應該能看出來了好嗎?他們家為什麼還要養那麼多豬!而且大伯在京城,怎麼可能知道他們這裡的旱情呢?還是他們寫信告訴他的!
也不知道這人存的什麼心思,難不成要他們覺得可能會旱的時候就滿天下去宣布,那朝廷做什麼呢?難道每個村沒有經驗豐富的老農嗎?
李文軒的反應倒不像田小滿這麼憤懣,因為他明顯覺得是有人在背後搞鬼。還好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他大哥人在京城,就算想幫忙也是無能為力,但是有個人就不一樣了。
流言已經傳了好幾天了,周圍的村民們都要些躁動。自家的存糧已經快要吃完了,如果是往年,那麼新糧差不多也快出了,平時多吃一些田裡地里產出的東西,也基本上們果腹。但是旱災加上蝗災,能吃的東西就只有埋在地下的根莖了。就算這樣,也是供不應求,大家都搶著去挖。
在大家都過的這麼苦的情況下,還有人能一天三頓不少,家裡有餘糧,那日子該多好過啊。一時間,大家都對柳樹坡嚮往起來。
也有動作快的人,拎起包袱就往柳樹坡親戚家去了。大家都是一脈相傳的,沒道理就這樣看著他餓死吧?
當有人發現第一個投奔柳樹坡的,不只可以喝很多水,親戚們還會提供他們糧食時,便都收拾東西準備往柳樹坡去了,誰還沒有兩個親戚呢?
就這樣,親戚帶親戚,很快的,柳樹坡就聚集了一大批人。井裡的水眼見著就要見底,糧食問題也再一次凸顯。就算是親戚,也沒有自家人重要,當自家人都吃不飽了,誰還有能力去救濟親戚呢?
加上魏武那群流民在一旁煽風點火,很快的,後來的那些人越來越不滿了,認為柳樹坡的人故意藏著掖著,都不肯拿出來救命。
魏武在一旁看好戲,在這些人情緒最激動的時候,給他們出了個主意,慫恿他們乾脆自己去他們房裡找找,大家都是親戚,你的不就是我的嗎?
有一些人表示贊同,也有一些人猶豫不決,“這樣不太好吧,畢竟都是親戚,哪能拉下臉來做這事呢?”
“就是,我們算是來投奔的,這反咬一口的事,我可不干。”
這種聲音越來越多,剛開始很激動的人也漸漸冷靜下來了,魏武一看,這可不行,得激化矛盾,他才能得到好處,於是他眼神一示意,旁邊的人就說話了。
“唉,曹三叔啊,你是不知道,那天你家小豆子是有多可憐啊,你那侄兒夫郎煮了個蛋,悄悄塞給了他家小子,小豆子瞧見了想要,一口也沒分給他,還在他面前吃的賊香,小豆子口水都流了一地了。”
曹三叔正是第一個反對的人,小豆子是他的小孫子,原本白白胖胖長的特別可愛,全家人都是寵著他的,無奈旱災蝗災一來,他們家就拉饑荒了,兩三個月下來,人見著就瘦成條了。今天聽他這麼一說,他心裡是挺難受的,也有些埋怨他侄兒夫郎,就不能分一塊讓他吃嗎?但他還是沒做聲。
那人見他沒動靜,於是又說,“我前兩天聽柳樹坡人說,最近天又幹了些,井裡的水越發不夠用了,說是要把你們勸回去呢!”
大家一聽,都十分憤怒,他們的村子當年水井打的不是特別深,也不像他們這裡靠著湖,水比較多,所以基本上都不太出水了。這時候把他們趕回去,豈不是要他們等死嗎?而且他們當年也幫了他們不少,柳樹坡以前可是個窮地方呢!要不是他們這些親戚幫襯著,他們能活的好好的?現在需要他們的時候竟然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