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臣斗膽”,劉院正躬身,“從實了說,怕是……很難。”他抬抬眼,蕭瀾示意繼續說,劉院正接著道:“閔蘅雖用了藥,能使太后夜不安寢,以至漸漸發癲,時日久了,元氣大損,危及性命。可是此藥也因人而異,若是原本就不愛發夢,心寬些,此藥不至見效這般快,等出現神思不清之症…再治已難。”
更何況太后痴顛了還一門心思記著要回宮掌權,心裡頭又有許多事放不下,怎麼治?
蕭瀾半晌沒出聲,正蓮姑讓人安撫下霍氏急匆匆趕過來,見蕭瀾與延湄還站在路上,忙道:“皇上……”
蕭瀾搖搖頭,說:“不必了,朕就是過來看一眼。”
蓮姑昨日見過劉院正,事情已知了個大概,跪身道:“都是奴婢大意,罪該萬死,請皇上責罰。”
不過半年而已,蓮姑看著卻老了不少,蕭瀾親自把她扶起來,“你照顧太后盡心,朕知道,朕與皇后這便回去了,你也不必過分自責。”
蓮姑看他這便要走,想幫霍氏說幾句好話,蕭瀾擺擺手,示意她不必說了。
回去時,蕭瀾一路沉默,臨近宮門,他閉了閉眼吩咐劉院正:“你盡力吧。”
*****************
過幾日,閔馨進宮了一趟——當時事情突然,她和閔蘅都還沒有卸職,這日進宮歸還之前在太醫院所領的宮牌、官服等等。
還完了東西,她來給延湄磕頭。
延湄在外殿見的她,閔馨行完大禮,跪在那兒,一時間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延湄也有一點兒難受,不看她了,說:“走吧。”
閔馨又磕個頭,哽聲說:“娘娘身子要注意的微臣……閔馨都寫了單子交給耿大娘子,願娘娘鳳體安康,福澤如海。”
延湄沒說話,閔馨又跪了片刻,行禮告退。
此事並沒有張揚,她出宮時亦有小太監與她打招呼,不過宮裡的事向來是不好說的,宮人們瞧一眼也就罷了。
她出了宮,靠在城牆根兒等著,仰頭看高高的天,心裡頭空成一片。
她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直至日頭西去,晃著她半邊臉,閔馨轉頭,看見傅長啟仍舊站在她三步開外,夕陽映在他身上,有些看不清。
閔馨驀地笑了笑,笑得眼睛一熱。
她轉身往前走,傅長啟便在她身後跟著,仍舊是那條青石長街,仍舊是沒人開口說話,但是除去這兩樣,可能沒有任何東西與之前相同了。
很快,長街到了盡頭。
閔馨站定,夕陽將她身後的影子拉得老長,她又笑了笑,看著傅長啟,傅長啟也定定看著她,良久,兩人同時拱手。
閔馨:“傅公子,保重。”
傅長啟半晌才出聲:“你也是。”
此去經年,不知還能否再見。
閔馨拍拍自己的身上,咧嘴笑,極力不讓眼淚滾下來,先行轉了身。
傅長啟在原地站著,直至她的背影再看不見,也轉身,往相反的方向走。
…………
六月下旬,蕭瀾的身子得差不多,到了月底,已經又是龍精虎猛。
時入七月,金陵城像個蒸籠,蒸烤得人心煩意亂,然而在這暑熱里,還更讓人燥火的事——匈奴擾邊。
☆、第124章分離
匈奴人應當是知道了當今聖上曾經龍潛潁川,因而此次目標明確,三十萬大軍直壓濮陽,攻勢甚猛,顯然是存了必得之勢。
常敘的三道摺子加急而來,滿朝文武都透過這奏摺聞到了戰事的緊迫。
如今正值七月,濮陽城中青黃不接,匈奴若強攻不下定得圍城,城中糧糙只夠撐半個月,朝廷必須儘快發兵。
當天下朝,蕭真便跟著去了敬思殿,稟道:“皇上,臣願帶軍前去。”
蕭瀾喝了口茶,將常敘的三道摺子全部攤開,從頭至尾又看了一遍。
“臣沒帶過兵”,蕭真知道他的顧慮,又道:“主將皇上另點人便是,臣隨參,入了濮陽,一切聽常將軍命令。”
蕭真身在吏部,這事還輪不到他,但因著前陣子閔蘅的事,他心中一直有些負疚,是以請願懇切,另外當日的漢中之辱他亦銘記在心,眼下有了機會自然要到沙場一拼。
蕭瀾合上摺子,閉目不語。
“況且臣前去”,蕭真接著勸,“利於鼓舞士氣。”
蕭瀾食指在桌上敲了敲,仍在思索,過了片刻問道:“三哥,你可知眼下的匈奴王是誰?”
“伊邪”,蕭真自然是知道的,兩個月前老匈奴王病去,三王子伊邪鬥敗了兩個哥哥坐上王座,常敘早就遞摺子報過。
說起伊邪蕭真更是咬牙,起身走了幾步,“那狗東西若是親自領兵,臣更是得去了!求皇上允准!”
蕭瀾凝目看了他片刻,眉間一舒,道:“三哥說的在理,兵將不歷戰而不能長,振奮士氣,壓住軍心,沒有什麼比朕親征更好。”
“皇上要親征?”蕭真瞪大眼睛,立時反對:“那怎麼成!”
“怎麼不成?”蕭瀾一哂,“朕又不是沒與匈奴人交過手。”
“當初是當初!”蕭真急道:“與現今怎麼相同?”
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更何況蕭瀾是萬金之軀,真有個損傷,滿朝文武哪個擔得起?
蕭瀾看他發急,反倒哈哈大笑。
第二日朝堂上,蕭瀾此話一出,果然朝臣們也皆是反對,包括陸文正在內,大家理由都和蕭真差不離——皇上以天子之軀,不能輕涉險境。
下朝後,蕭瀾命人宣陸潛進宮。
“先生也反對朕親征麼?”蕭瀾坐在桌案後問。
陸潛想了片刻,一笑道:“於私,臣的確要反對;於公麼……臣贊同皇上。”
“先生恐怕是唯一贊同的人了”,蕭瀾露了笑意,須臾又搖搖頭,道:“也未必,朕還沒問過皇后的意思。先生說說,為何贊同?”
陸潛扶著拐杖站起來,躬身,“那臣便斗膽揣測聖意了。”
蕭瀾示意他說。
“眼下,濮陽告急。”陸潛徐徐道:“朝廷召集兵馬,實能愈百萬,若都派往濮陽,不愁擊退不了匈奴。然而兵馬愈多,其一,召集起來時日要有所耽擱;其二,主將不好定奪。尤其京師的兵馬比重較大,但這些年卻未曾真正與匈奴人交過手,乍一去可能會輕敵大意。”
“而且”,陸潛笑了笑,“京兵自持貴重,從上到下都帶著股子傲氣,此去濮陽,遇了北地將領,未必能老老實實聽令,可濮陽已經開打,軍中不容有磨合的功夫,稍有不慎,都可能損兵失城。皇上親歷過沙場,比旁人更懂這中間的變數。反不如陛下親征,大軍一心所向,必然士氣高漲,同仇敵愾。”
他說完,蕭瀾便挑了挑眉毛——正是這麼回事。
“朕此次親征”,蕭瀾自金階上下來,“無法帶皇后同行,聽聞先生府中有一女,閒來倒可讓她入宮與皇后說說話。”
陸潛一怔,喜得單膝跪倒:“謝皇上恩典!”隨即又擔心道:“皇后娘娘可允准麼?”
蕭瀾笑笑沒應聲。
要不是閔馨已不在宮裡,傅夫人的身子又不能老折騰,也不必如此,至於能否投緣,只能等見了再說。
晚些回赤烏殿,蕭瀾便將要親征一事說與了延湄。
延湄看著他半晌沒說話。
蕭瀾有點兒擔心,把她拉到自己懷裡,低聲問:“你不樂意叫瀾哥哥去?”
“樂意”,延湄蹭蹭他的臉,說:“是假話。”
“瀾哥哥很快回來”,蕭瀾保證道,“別擔心。”
“我不能去麼?”延湄問,“你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真的。”
從濮陽到金陵,延湄一直跟著蕭瀾,不是沒有見過打仗,並不怕。
“這一仗打的時間可能不會太短”,蕭瀾親親她,輕聲道:“你在那兒,瀾哥哥會分心。”
延湄鼓鼓嘴,不說話了。
蕭瀾就勢吻她,延湄頂他額頭,貼著嘴唇問:“得多久?”
“兩、三個月。”蕭瀾勒在她腰上的手用力,讓她緊貼著自己,“你等在這裡,瀾哥哥就會快些。”
延湄哼一聲,在他懷裡亂動亂蹭,半天,她說服了自己,悶悶點頭。
蕭瀾捏著她的下巴讓她抬起頭,還沒走,心裡已生了不舍,輕輕重重地吻她,延湄抱住他的肩膀,說:“不准受傷。”
“嗯”,蕭瀾應道,“回來讓皇后娘娘查驗。”
…………
皇上下了旨,大臣們勸諫無效,只得上下一通忙忙,力求此次能周全周全再周全。
走前一晚蕭瀾瑣瑣碎碎地給延湄交代了許多事,從吃穿睡說到傅夫人進宮,蕭瀾特留了旨,這幾個月里,傅夫人每月都可進宮一次,又說到陸家小娘子,告訴延湄悶了可以宣人進宮說話,延湄還沒見過這個實際上的妹妹,不怎麼在意,聽著他的話點頭。
到最後,蕭瀾說著說著又覺怎麼都不放心了,“要不……”他蹙著眉頭,“你跟著我一起”幾個字就要蹦出來,延湄仰頭親了他一下,說:“你來。”
她把蕭瀾拉到暖榻旁,說:“都好了。”
——榻上收拾了許多蕭瀾的衣物,還有他常看的書,要熏的香等等。
“缺什麼?”
他的東西都是延湄親自收拾的,漸漸的,她也知道要照顧人了,蕭瀾一樣樣看過去,見最旁邊放了兩雙疊好的統襪,剛要問,延湄拍拍胸脯說:“我做的。”
蕭瀾正過身來看她。
延湄不常做這些針線東西,並不是她的針線功夫不好,而是在一開始時她還完全沒有這個意識,如今她才愈發開竅了。
蕭瀾一眼不眨,目光脈脈。
“趕不及”,延湄拍一拍,“就兩雙,等你回來……”
蕭瀾把她的話堵在嘴裡,親得她氣息不勻,低低道:“等我回來。”
……
大梁元年七月十四,禁軍副統領韓林帶七萬騎兵打頭陣,武帝率兵馬三十五萬前往濮陽,御駕親征。
☆、第125章身孕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時節已經入秋,可是金陵的熱氣絲毫不減,一出屋子,仍舊是熱浪撲面,須臾便熱得人想翻臉。
更何況太后痴顛了還一門心思記著要回宮掌權,心裡頭又有許多事放不下,怎麼治?
蕭瀾半晌沒出聲,正蓮姑讓人安撫下霍氏急匆匆趕過來,見蕭瀾與延湄還站在路上,忙道:“皇上……”
蕭瀾搖搖頭,說:“不必了,朕就是過來看一眼。”
蓮姑昨日見過劉院正,事情已知了個大概,跪身道:“都是奴婢大意,罪該萬死,請皇上責罰。”
不過半年而已,蓮姑看著卻老了不少,蕭瀾親自把她扶起來,“你照顧太后盡心,朕知道,朕與皇后這便回去了,你也不必過分自責。”
蓮姑看他這便要走,想幫霍氏說幾句好話,蕭瀾擺擺手,示意她不必說了。
回去時,蕭瀾一路沉默,臨近宮門,他閉了閉眼吩咐劉院正:“你盡力吧。”
*****************
過幾日,閔馨進宮了一趟——當時事情突然,她和閔蘅都還沒有卸職,這日進宮歸還之前在太醫院所領的宮牌、官服等等。
還完了東西,她來給延湄磕頭。
延湄在外殿見的她,閔馨行完大禮,跪在那兒,一時間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延湄也有一點兒難受,不看她了,說:“走吧。”
閔馨又磕個頭,哽聲說:“娘娘身子要注意的微臣……閔馨都寫了單子交給耿大娘子,願娘娘鳳體安康,福澤如海。”
延湄沒說話,閔馨又跪了片刻,行禮告退。
此事並沒有張揚,她出宮時亦有小太監與她打招呼,不過宮裡的事向來是不好說的,宮人們瞧一眼也就罷了。
她出了宮,靠在城牆根兒等著,仰頭看高高的天,心裡頭空成一片。
她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直至日頭西去,晃著她半邊臉,閔馨轉頭,看見傅長啟仍舊站在她三步開外,夕陽映在他身上,有些看不清。
閔馨驀地笑了笑,笑得眼睛一熱。
她轉身往前走,傅長啟便在她身後跟著,仍舊是那條青石長街,仍舊是沒人開口說話,但是除去這兩樣,可能沒有任何東西與之前相同了。
很快,長街到了盡頭。
閔馨站定,夕陽將她身後的影子拉得老長,她又笑了笑,看著傅長啟,傅長啟也定定看著她,良久,兩人同時拱手。
閔馨:“傅公子,保重。”
傅長啟半晌才出聲:“你也是。”
此去經年,不知還能否再見。
閔馨拍拍自己的身上,咧嘴笑,極力不讓眼淚滾下來,先行轉了身。
傅長啟在原地站著,直至她的背影再看不見,也轉身,往相反的方向走。
…………
六月下旬,蕭瀾的身子得差不多,到了月底,已經又是龍精虎猛。
時入七月,金陵城像個蒸籠,蒸烤得人心煩意亂,然而在這暑熱里,還更讓人燥火的事——匈奴擾邊。
☆、第124章分離
匈奴人應當是知道了當今聖上曾經龍潛潁川,因而此次目標明確,三十萬大軍直壓濮陽,攻勢甚猛,顯然是存了必得之勢。
常敘的三道摺子加急而來,滿朝文武都透過這奏摺聞到了戰事的緊迫。
如今正值七月,濮陽城中青黃不接,匈奴若強攻不下定得圍城,城中糧糙只夠撐半個月,朝廷必須儘快發兵。
當天下朝,蕭真便跟著去了敬思殿,稟道:“皇上,臣願帶軍前去。”
蕭瀾喝了口茶,將常敘的三道摺子全部攤開,從頭至尾又看了一遍。
“臣沒帶過兵”,蕭真知道他的顧慮,又道:“主將皇上另點人便是,臣隨參,入了濮陽,一切聽常將軍命令。”
蕭真身在吏部,這事還輪不到他,但因著前陣子閔蘅的事,他心中一直有些負疚,是以請願懇切,另外當日的漢中之辱他亦銘記在心,眼下有了機會自然要到沙場一拼。
蕭瀾合上摺子,閉目不語。
“況且臣前去”,蕭真接著勸,“利於鼓舞士氣。”
蕭瀾食指在桌上敲了敲,仍在思索,過了片刻問道:“三哥,你可知眼下的匈奴王是誰?”
“伊邪”,蕭真自然是知道的,兩個月前老匈奴王病去,三王子伊邪鬥敗了兩個哥哥坐上王座,常敘早就遞摺子報過。
說起伊邪蕭真更是咬牙,起身走了幾步,“那狗東西若是親自領兵,臣更是得去了!求皇上允准!”
蕭瀾凝目看了他片刻,眉間一舒,道:“三哥說的在理,兵將不歷戰而不能長,振奮士氣,壓住軍心,沒有什麼比朕親征更好。”
“皇上要親征?”蕭真瞪大眼睛,立時反對:“那怎麼成!”
“怎麼不成?”蕭瀾一哂,“朕又不是沒與匈奴人交過手。”
“當初是當初!”蕭真急道:“與現今怎麼相同?”
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更何況蕭瀾是萬金之軀,真有個損傷,滿朝文武哪個擔得起?
蕭瀾看他發急,反倒哈哈大笑。
第二日朝堂上,蕭瀾此話一出,果然朝臣們也皆是反對,包括陸文正在內,大家理由都和蕭真差不離——皇上以天子之軀,不能輕涉險境。
下朝後,蕭瀾命人宣陸潛進宮。
“先生也反對朕親征麼?”蕭瀾坐在桌案後問。
陸潛想了片刻,一笑道:“於私,臣的確要反對;於公麼……臣贊同皇上。”
“先生恐怕是唯一贊同的人了”,蕭瀾露了笑意,須臾又搖搖頭,道:“也未必,朕還沒問過皇后的意思。先生說說,為何贊同?”
陸潛扶著拐杖站起來,躬身,“那臣便斗膽揣測聖意了。”
蕭瀾示意他說。
“眼下,濮陽告急。”陸潛徐徐道:“朝廷召集兵馬,實能愈百萬,若都派往濮陽,不愁擊退不了匈奴。然而兵馬愈多,其一,召集起來時日要有所耽擱;其二,主將不好定奪。尤其京師的兵馬比重較大,但這些年卻未曾真正與匈奴人交過手,乍一去可能會輕敵大意。”
“而且”,陸潛笑了笑,“京兵自持貴重,從上到下都帶著股子傲氣,此去濮陽,遇了北地將領,未必能老老實實聽令,可濮陽已經開打,軍中不容有磨合的功夫,稍有不慎,都可能損兵失城。皇上親歷過沙場,比旁人更懂這中間的變數。反不如陛下親征,大軍一心所向,必然士氣高漲,同仇敵愾。”
他說完,蕭瀾便挑了挑眉毛——正是這麼回事。
“朕此次親征”,蕭瀾自金階上下來,“無法帶皇后同行,聽聞先生府中有一女,閒來倒可讓她入宮與皇后說說話。”
陸潛一怔,喜得單膝跪倒:“謝皇上恩典!”隨即又擔心道:“皇后娘娘可允准麼?”
蕭瀾笑笑沒應聲。
要不是閔馨已不在宮裡,傅夫人的身子又不能老折騰,也不必如此,至於能否投緣,只能等見了再說。
晚些回赤烏殿,蕭瀾便將要親征一事說與了延湄。
延湄看著他半晌沒說話。
蕭瀾有點兒擔心,把她拉到自己懷裡,低聲問:“你不樂意叫瀾哥哥去?”
“樂意”,延湄蹭蹭他的臉,說:“是假話。”
“瀾哥哥很快回來”,蕭瀾保證道,“別擔心。”
“我不能去麼?”延湄問,“你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真的。”
從濮陽到金陵,延湄一直跟著蕭瀾,不是沒有見過打仗,並不怕。
“這一仗打的時間可能不會太短”,蕭瀾親親她,輕聲道:“你在那兒,瀾哥哥會分心。”
延湄鼓鼓嘴,不說話了。
蕭瀾就勢吻她,延湄頂他額頭,貼著嘴唇問:“得多久?”
“兩、三個月。”蕭瀾勒在她腰上的手用力,讓她緊貼著自己,“你等在這裡,瀾哥哥就會快些。”
延湄哼一聲,在他懷裡亂動亂蹭,半天,她說服了自己,悶悶點頭。
蕭瀾捏著她的下巴讓她抬起頭,還沒走,心裡已生了不舍,輕輕重重地吻她,延湄抱住他的肩膀,說:“不准受傷。”
“嗯”,蕭瀾應道,“回來讓皇后娘娘查驗。”
…………
皇上下了旨,大臣們勸諫無效,只得上下一通忙忙,力求此次能周全周全再周全。
走前一晚蕭瀾瑣瑣碎碎地給延湄交代了許多事,從吃穿睡說到傅夫人進宮,蕭瀾特留了旨,這幾個月里,傅夫人每月都可進宮一次,又說到陸家小娘子,告訴延湄悶了可以宣人進宮說話,延湄還沒見過這個實際上的妹妹,不怎麼在意,聽著他的話點頭。
到最後,蕭瀾說著說著又覺怎麼都不放心了,“要不……”他蹙著眉頭,“你跟著我一起”幾個字就要蹦出來,延湄仰頭親了他一下,說:“你來。”
她把蕭瀾拉到暖榻旁,說:“都好了。”
——榻上收拾了許多蕭瀾的衣物,還有他常看的書,要熏的香等等。
“缺什麼?”
他的東西都是延湄親自收拾的,漸漸的,她也知道要照顧人了,蕭瀾一樣樣看過去,見最旁邊放了兩雙疊好的統襪,剛要問,延湄拍拍胸脯說:“我做的。”
蕭瀾正過身來看她。
延湄不常做這些針線東西,並不是她的針線功夫不好,而是在一開始時她還完全沒有這個意識,如今她才愈發開竅了。
蕭瀾一眼不眨,目光脈脈。
“趕不及”,延湄拍一拍,“就兩雙,等你回來……”
蕭瀾把她的話堵在嘴裡,親得她氣息不勻,低低道:“等我回來。”
……
大梁元年七月十四,禁軍副統領韓林帶七萬騎兵打頭陣,武帝率兵馬三十五萬前往濮陽,御駕親征。
☆、第125章身孕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時節已經入秋,可是金陵的熱氣絲毫不減,一出屋子,仍舊是熱浪撲面,須臾便熱得人想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