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延湄也沒想到他什麼也不說直接認下,蹙眉看向閔馨,閔馨還傻愣愣站著,延湄剛剛的話,直讓她魂飛天外,她沒聽錯的話,皇后是說她哥哥謀、害、皇、上?!
怎麼可能?!
閔蘅哪裡來的膽子?!又圖什麼?
簡直是瘋了。
“不不不!”閔馨被說懵了,情急之下要去拉延湄的手,伸出去才反應過來這是不敬,忙也噗通跪下,道:“娘娘萬莫聽我哥哥胡說!他怎麼敢謀害陛下!”
她邊說邊四下看,早間見蕭瀾好好的,還損了她幾句,怎晚上事情就全變了?
外殿的兩側各橫了道插屏,但越過插屏仍是能看到偏殿的隔門並沒有關,閔馨忙道:“皇上可是龍體不適?求娘娘讓微臣瞧一瞧……”
“不必了”,蕭瀾帶著劉院正自偏殿裡出來,打斷了閔馨的話。
延湄一見他忙跑過去,也不管旁人,抬手幫他擦汗,問:“好些麼?”
蕭瀾臉色還紅著,剛行完針,汗意未消,沖她笑笑,低聲說:“沒大礙。”延湄不信,手背貼在他的額頭,尚在發熱,她著急了,道:“怎麼辦?”
“沒事”,蕭瀾抱抱她,在她耳邊道:“多吃幾服藥便能好了,今兒晚上才頭一副不是?別擔心。”
延湄癟著嘴,看向他身後的劉院正,劉院正躬身,延湄心裡實難受得很,頭頂在他肩膀處,蕭瀾捏捏她的後脖頸兒,小聲說:“不會有事,瀾哥哥什麼時候騙過你?”
延湄抬頭注視他的眼睛,蕭瀾笑著看她,二人當殿中的人都不存在一般相看了片刻,延湄心安,嗯了一聲,蕭瀾牽住她的手,“來。”
他牽著延湄的手走到殿前,眼風微抬,示意所有人暫且退下,連耿娘子和劉院正也沒有留在殿內。
大殿一片安靜,蕭瀾沒有立即開口,就那麼居高臨下地審度著他們兄妹。
閔馨忍不住抬眼,看見蕭瀾兩頰還泛著不大正常的潮紅,剛聽見延湄的話,似乎還在發熱,確實是聖體違和,難不成……她轉頭又看了看閔蘅,只能看到兄長漠然的側臉。
閔馨手指一點點發涼,頹然地叫了一聲:“哥哥……”
蕭瀾似乎被她這一聲驚動了,挑挑眉,開口道:“閔蘅,你原是金陵人士。”
閔蘅自看見蕭瀾,便換了一副與從前截然不同的冷漠面孔,雖跪著,腰卻挺得筆直,無謂地吊吊嘴角:“皇上果然查過了。”
蕭瀾沒接話,徐徐問:“在濮陽時,你便已知曉朕是誰?是有意接近?”
“當初皇上受了傷”,閔蘅冷笑,“可是讓人先找上的微臣。”
“的確”,蕭瀾也笑了一聲,又道:“在濮陽時你便有許多下手的機會,且朕當時不過是個形同虛設的侯爺,你怎忍到現在?”
閔蘅扯著嘴角,不答話。
“哦,也不是”,蕭瀾道:“你那時就已近下手了,只是不敢太明顯,怕牽連到閔馨,後來入了太醫院你怕是也想了不少法子,然而宮中規矩嚴,很難動手腳又不被發現,思來想去,最後,你藉由皇后的手。”
閔蘅鼻翼明顯地一抽,蕭瀾冷哼:“因你心底里知曉,她信得過你。”
延湄的目光隨著蕭瀾的話看向閔蘅,閔蘅不自禁地顯出了慌亂,半晌,他閉上眼,到底沒有回看過來,道:“皇上既然都查明了,還問什麼。”
“動機”,蕭瀾道:“你一介太醫,還沒有竊國的膽子,除了謀害朕,太后那裡你才是下了重藥!朕今日給你一個機會,講清楚,說明白。”他說到這兒頓了一下,眯眼:“你對明雍宮裡的人也動了手,他的寒食散是你給的。”
——明雍宮裡軟禁著的是太和帝。
閔蘅這回大笑了一聲,道:“先帝一直獨愛寒食散,微臣給的也絕對是上好的,並無害人之意。”
“他自漢中回來元氣大傷,不能再服食寒食散一類的東西,閔蘅,你是大夫。”
閔蘅慢慢收住笑意,低頭行了一禮:“此事閔馨並不知曉,求皇上准她迴避。”
還迴避什麼?閔蘅做的事已經夠誅連了,閔馨即便聽了,之後與他一起被誅殺,辛秘也泄不出去。可他還是想在最後給閔馨求條生路,這裡面的確有些事是旁人不該聽的,只要蕭瀾此時准閔馨迴避,閔馨便有一線生機。
蕭瀾看向閔馨,閔馨今日連番地受刺激,整個人都遲鈍了,神情發木,蕭瀾攥攥延湄的手,說:“到書房等我。”
延湄仰頭看她,蕭瀾抬抬下巴:“去吧。”
他將耿娘子叫進來,讓她跟著延湄帶閔馨先到偏殿的書房去,延湄有些不想去,可也沒堅持,只是叫了一聲:“閔蘅。”
閔蘅眼瞼顫了顫,等著延湄的下一句話,然而延湄看他半晌,最後什麼也沒說。
他辜負了這份信任,延湄無話可說。
走幾步,延湄又跑回來,踮起腳小聲問:“瀾哥哥,你要殺他麼?”
蕭瀾看著她,延湄眨眨眼,轉身走了。
閔馨跟著延湄進了偏殿書房,一進門,裡面的兩人起身行禮——蕭真與傅長啟也連夜入宮了。
☆、第121章家仇
正殿。
蕭瀾看了閔蘅一眼,毫不掩飾地露出了殺意。
他往上走幾步,隨性地坐在一級金階上,摸著下巴道:“是朕大意了,看來你知曉的事情不少,先說一件來聽聽。”
閔蘅嘴角蔓延出一點兒笑意,與之前的恭敬再不相同,他眼睛裡帶了股子冰冷的不屑,張了張嘴,發出很輕的聲音,一字字說:“皇上的身世。”
他像是刻意壓低了聲音,說完往後稍仰了仰肩膀,等著看蕭瀾臉色劇變或者暴跳如雷。
然而蕭瀾並沒有動,只是摸下巴的手指稍作停頓,他點點頭:“知道的確實不少。”
閔蘅見他沒有太大反應,冷聲說:“微臣一點兒也不想知道!當年若不是知曉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臣的父親便不會被逼的自縊而死,母親也不會帶著年幼的我們逃出金陵城,東躲西藏地過日子,以至落了一身傷病,早早故去,而臣和閔馨更不會流落異鄉,小小年紀就得受人所欺……皇上只知端王府滅門之痛,只知自己被關進道場寺時尚不滿十二歲,可皇上不知臣的父親被逼自縊時臣六歲,閔馨只有一歲多!母親病去時,臣十一,閔馨六歲。可那會兒,皇上還在端王府里,過著蜜罐兒一樣的日子。”
蕭瀾皺了皺眉,閔蘅扯嘴角:“當年到王府里的太醫,皇上怕是根本沒印象吧?又哪裡知道旁人的疾苦,並不比皇上少。”
蕭瀾確實沒有太大印象,倒也不是沒注意,而是他比閔蘅小了兩歲多,那會也就三、四歲的年紀,能記多少事?
他認真回想了下,抬眼:“你本不姓閔,姓呂?”
閔蘅眼光一沉,顯然是了,沉默片刻,道:“閔是母姓。”
蕭瀾頷首,他已經完全記不得那位呂太醫的樣貌,只依稀記得有這麼一個人,因蕭瀾幼年嘴笨,“呂”和“女”總是念不清楚,他怕挨霍氏的訓,偶爾見到那位“呂太醫”時,他心裡總要把“呂”和“女”偷偷念幾遍,這才留下些印象,只是後來就不見那位太醫再到端王府里去。
——原來是出了事。
這裡頭的一些枝節蕭瀾可以想見,這類事在皇家裡一點兒也不稀罕,你知道了辛秘,倘使沒能想法子自保,便只能被迫“閉嘴”。
那位呂太醫初時可能並不知曉什麼,可是他往返於皇宮與王府,太和帝不知收斂,宮中背地裡也竊竊些蜚短流長,若是留了心,興許便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
且他又是大夫,懂的比旁人多……蕭瀾凝神,似乎的確想起有回他病了,就是這位呂太醫給他瞧得病,當時像是還說他的眼睛像端王爺來著。
其實他與端王最不像的便是眼睛了,端王長就一雙狹長的鳳目,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fèng兒,而蕭瀾是雙眼皮,如雨燕的尾,輕疊的扇。
只是他那時太小,記憶模糊的厲害,可能是有這麼一回,也可能沒有。
“當初我父親與端王爺私交甚篤,這才在你母親有孕時多加照看”,閔蘅淡漠一笑,“卻不想因此喪命,妻兒也差點兒保不住,敢問皇上,我父親有何錯處?我那因喪夫之痛而熬壞了身子的母親又有何錯處?!”
他提及父母,臉色有些發青,沉沉地看著蕭瀾。
蕭瀾道:“這般說來,你在濮陽,亦不是巧合。”
閔蘅抿抿唇,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他索性坦然,“的確不是巧合,在聽聞端王府被滅門後,我曾回過兩次金陵,還以為端王府中一個不留,那我也算家仇得報,但老天不開眼,仍留得你們母子在,不過追其根由,這也在意料之中。我原本想返回金陵,可後來聽聞你被封了穎陰侯,想著沒準要到潁川去,便重新改去了濮陽,在那兒等著。”
蕭瀾“嗯”了一聲,按說人家設好的套子他鑽進去了,蕭瀾該覺得挫敗和後怕才對,可此刻竟也沒有,他並不是絲毫沒對閔蘅和閔馨起過疑——早在聽閔馨無意間說了幾句吳語時,他便動過心思。
可那時候,說實話,他並沒太把自個兒的性命當回事,及至後來,在閔蘅與延湄一同從漢中回來時,他心中甚至對閔蘅起過殺意,顧及延湄,也的確有之前閔蘅相幫的情分在,那想法按住了。
有了今日,他似乎也不是十分意外。
蕭瀾站起身,拍了拍玄衣上並不存在的灰塵,問:“你什麼時候開始在太后的藥里動手腳的?太后到樂游苑之後?”
“差不多罷”,閔蘅一斂袖,不知為何,說到此事他神情有些微的黯然,並沒多少得意和痛快,也許是因為不知名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如果再晚發現些,霍氏就會至瘋至死,現今還是稍有點早了。
蕭瀾一把短匕在手裡翻個花,神色陰沉,他跟霍氏有齟齬,可霍氏畢竟是他的母親,閔蘅笑笑,道:“太后的病症,微臣是給皇上稟過的,可惜皇上並未放在心上。”
他鑽的便是這個空子。
蕭瀾與霍氏鬧翻,霍氏被禁在樂游苑,因苑中守衛全是蕭瀾的人,霍氏只得托信閔蘅,樂游苑中到底沒有宮中規矩嚴,霍氏服藥的方子在太醫院存檔,藥是在苑中煎熬,藥渣送回太醫院,這中間是有隙可乘的。
怎麼可能?!
閔蘅哪裡來的膽子?!又圖什麼?
簡直是瘋了。
“不不不!”閔馨被說懵了,情急之下要去拉延湄的手,伸出去才反應過來這是不敬,忙也噗通跪下,道:“娘娘萬莫聽我哥哥胡說!他怎麼敢謀害陛下!”
她邊說邊四下看,早間見蕭瀾好好的,還損了她幾句,怎晚上事情就全變了?
外殿的兩側各橫了道插屏,但越過插屏仍是能看到偏殿的隔門並沒有關,閔馨忙道:“皇上可是龍體不適?求娘娘讓微臣瞧一瞧……”
“不必了”,蕭瀾帶著劉院正自偏殿裡出來,打斷了閔馨的話。
延湄一見他忙跑過去,也不管旁人,抬手幫他擦汗,問:“好些麼?”
蕭瀾臉色還紅著,剛行完針,汗意未消,沖她笑笑,低聲說:“沒大礙。”延湄不信,手背貼在他的額頭,尚在發熱,她著急了,道:“怎麼辦?”
“沒事”,蕭瀾抱抱她,在她耳邊道:“多吃幾服藥便能好了,今兒晚上才頭一副不是?別擔心。”
延湄癟著嘴,看向他身後的劉院正,劉院正躬身,延湄心裡實難受得很,頭頂在他肩膀處,蕭瀾捏捏她的後脖頸兒,小聲說:“不會有事,瀾哥哥什麼時候騙過你?”
延湄抬頭注視他的眼睛,蕭瀾笑著看她,二人當殿中的人都不存在一般相看了片刻,延湄心安,嗯了一聲,蕭瀾牽住她的手,“來。”
他牽著延湄的手走到殿前,眼風微抬,示意所有人暫且退下,連耿娘子和劉院正也沒有留在殿內。
大殿一片安靜,蕭瀾沒有立即開口,就那麼居高臨下地審度著他們兄妹。
閔馨忍不住抬眼,看見蕭瀾兩頰還泛著不大正常的潮紅,剛聽見延湄的話,似乎還在發熱,確實是聖體違和,難不成……她轉頭又看了看閔蘅,只能看到兄長漠然的側臉。
閔馨手指一點點發涼,頹然地叫了一聲:“哥哥……”
蕭瀾似乎被她這一聲驚動了,挑挑眉,開口道:“閔蘅,你原是金陵人士。”
閔蘅自看見蕭瀾,便換了一副與從前截然不同的冷漠面孔,雖跪著,腰卻挺得筆直,無謂地吊吊嘴角:“皇上果然查過了。”
蕭瀾沒接話,徐徐問:“在濮陽時,你便已知曉朕是誰?是有意接近?”
“當初皇上受了傷”,閔蘅冷笑,“可是讓人先找上的微臣。”
“的確”,蕭瀾也笑了一聲,又道:“在濮陽時你便有許多下手的機會,且朕當時不過是個形同虛設的侯爺,你怎忍到現在?”
閔蘅扯著嘴角,不答話。
“哦,也不是”,蕭瀾道:“你那時就已近下手了,只是不敢太明顯,怕牽連到閔馨,後來入了太醫院你怕是也想了不少法子,然而宮中規矩嚴,很難動手腳又不被發現,思來想去,最後,你藉由皇后的手。”
閔蘅鼻翼明顯地一抽,蕭瀾冷哼:“因你心底里知曉,她信得過你。”
延湄的目光隨著蕭瀾的話看向閔蘅,閔蘅不自禁地顯出了慌亂,半晌,他閉上眼,到底沒有回看過來,道:“皇上既然都查明了,還問什麼。”
“動機”,蕭瀾道:“你一介太醫,還沒有竊國的膽子,除了謀害朕,太后那裡你才是下了重藥!朕今日給你一個機會,講清楚,說明白。”他說到這兒頓了一下,眯眼:“你對明雍宮裡的人也動了手,他的寒食散是你給的。”
——明雍宮裡軟禁著的是太和帝。
閔蘅這回大笑了一聲,道:“先帝一直獨愛寒食散,微臣給的也絕對是上好的,並無害人之意。”
“他自漢中回來元氣大傷,不能再服食寒食散一類的東西,閔蘅,你是大夫。”
閔蘅慢慢收住笑意,低頭行了一禮:“此事閔馨並不知曉,求皇上准她迴避。”
還迴避什麼?閔蘅做的事已經夠誅連了,閔馨即便聽了,之後與他一起被誅殺,辛秘也泄不出去。可他還是想在最後給閔馨求條生路,這裡面的確有些事是旁人不該聽的,只要蕭瀾此時准閔馨迴避,閔馨便有一線生機。
蕭瀾看向閔馨,閔馨今日連番地受刺激,整個人都遲鈍了,神情發木,蕭瀾攥攥延湄的手,說:“到書房等我。”
延湄仰頭看她,蕭瀾抬抬下巴:“去吧。”
他將耿娘子叫進來,讓她跟著延湄帶閔馨先到偏殿的書房去,延湄有些不想去,可也沒堅持,只是叫了一聲:“閔蘅。”
閔蘅眼瞼顫了顫,等著延湄的下一句話,然而延湄看他半晌,最後什麼也沒說。
他辜負了這份信任,延湄無話可說。
走幾步,延湄又跑回來,踮起腳小聲問:“瀾哥哥,你要殺他麼?”
蕭瀾看著她,延湄眨眨眼,轉身走了。
閔馨跟著延湄進了偏殿書房,一進門,裡面的兩人起身行禮——蕭真與傅長啟也連夜入宮了。
☆、第121章家仇
正殿。
蕭瀾看了閔蘅一眼,毫不掩飾地露出了殺意。
他往上走幾步,隨性地坐在一級金階上,摸著下巴道:“是朕大意了,看來你知曉的事情不少,先說一件來聽聽。”
閔蘅嘴角蔓延出一點兒笑意,與之前的恭敬再不相同,他眼睛裡帶了股子冰冷的不屑,張了張嘴,發出很輕的聲音,一字字說:“皇上的身世。”
他像是刻意壓低了聲音,說完往後稍仰了仰肩膀,等著看蕭瀾臉色劇變或者暴跳如雷。
然而蕭瀾並沒有動,只是摸下巴的手指稍作停頓,他點點頭:“知道的確實不少。”
閔蘅見他沒有太大反應,冷聲說:“微臣一點兒也不想知道!當年若不是知曉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臣的父親便不會被逼的自縊而死,母親也不會帶著年幼的我們逃出金陵城,東躲西藏地過日子,以至落了一身傷病,早早故去,而臣和閔馨更不會流落異鄉,小小年紀就得受人所欺……皇上只知端王府滅門之痛,只知自己被關進道場寺時尚不滿十二歲,可皇上不知臣的父親被逼自縊時臣六歲,閔馨只有一歲多!母親病去時,臣十一,閔馨六歲。可那會兒,皇上還在端王府里,過著蜜罐兒一樣的日子。”
蕭瀾皺了皺眉,閔蘅扯嘴角:“當年到王府里的太醫,皇上怕是根本沒印象吧?又哪裡知道旁人的疾苦,並不比皇上少。”
蕭瀾確實沒有太大印象,倒也不是沒注意,而是他比閔蘅小了兩歲多,那會也就三、四歲的年紀,能記多少事?
他認真回想了下,抬眼:“你本不姓閔,姓呂?”
閔蘅眼光一沉,顯然是了,沉默片刻,道:“閔是母姓。”
蕭瀾頷首,他已經完全記不得那位呂太醫的樣貌,只依稀記得有這麼一個人,因蕭瀾幼年嘴笨,“呂”和“女”總是念不清楚,他怕挨霍氏的訓,偶爾見到那位“呂太醫”時,他心裡總要把“呂”和“女”偷偷念幾遍,這才留下些印象,只是後來就不見那位太醫再到端王府里去。
——原來是出了事。
這裡頭的一些枝節蕭瀾可以想見,這類事在皇家裡一點兒也不稀罕,你知道了辛秘,倘使沒能想法子自保,便只能被迫“閉嘴”。
那位呂太醫初時可能並不知曉什麼,可是他往返於皇宮與王府,太和帝不知收斂,宮中背地裡也竊竊些蜚短流長,若是留了心,興許便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
且他又是大夫,懂的比旁人多……蕭瀾凝神,似乎的確想起有回他病了,就是這位呂太醫給他瞧得病,當時像是還說他的眼睛像端王爺來著。
其實他與端王最不像的便是眼睛了,端王長就一雙狹長的鳳目,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fèng兒,而蕭瀾是雙眼皮,如雨燕的尾,輕疊的扇。
只是他那時太小,記憶模糊的厲害,可能是有這麼一回,也可能沒有。
“當初我父親與端王爺私交甚篤,這才在你母親有孕時多加照看”,閔蘅淡漠一笑,“卻不想因此喪命,妻兒也差點兒保不住,敢問皇上,我父親有何錯處?我那因喪夫之痛而熬壞了身子的母親又有何錯處?!”
他提及父母,臉色有些發青,沉沉地看著蕭瀾。
蕭瀾道:“這般說來,你在濮陽,亦不是巧合。”
閔蘅抿抿唇,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他索性坦然,“的確不是巧合,在聽聞端王府被滅門後,我曾回過兩次金陵,還以為端王府中一個不留,那我也算家仇得報,但老天不開眼,仍留得你們母子在,不過追其根由,這也在意料之中。我原本想返回金陵,可後來聽聞你被封了穎陰侯,想著沒準要到潁川去,便重新改去了濮陽,在那兒等著。”
蕭瀾“嗯”了一聲,按說人家設好的套子他鑽進去了,蕭瀾該覺得挫敗和後怕才對,可此刻竟也沒有,他並不是絲毫沒對閔蘅和閔馨起過疑——早在聽閔馨無意間說了幾句吳語時,他便動過心思。
可那時候,說實話,他並沒太把自個兒的性命當回事,及至後來,在閔蘅與延湄一同從漢中回來時,他心中甚至對閔蘅起過殺意,顧及延湄,也的確有之前閔蘅相幫的情分在,那想法按住了。
有了今日,他似乎也不是十分意外。
蕭瀾站起身,拍了拍玄衣上並不存在的灰塵,問:“你什麼時候開始在太后的藥里動手腳的?太后到樂游苑之後?”
“差不多罷”,閔蘅一斂袖,不知為何,說到此事他神情有些微的黯然,並沒多少得意和痛快,也許是因為不知名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如果再晚發現些,霍氏就會至瘋至死,現今還是稍有點早了。
蕭瀾一把短匕在手裡翻個花,神色陰沉,他跟霍氏有齟齬,可霍氏畢竟是他的母親,閔蘅笑笑,道:“太后的病症,微臣是給皇上稟過的,可惜皇上並未放在心上。”
他鑽的便是這個空子。
蕭瀾與霍氏鬧翻,霍氏被禁在樂游苑,因苑中守衛全是蕭瀾的人,霍氏只得托信閔蘅,樂游苑中到底沒有宮中規矩嚴,霍氏服藥的方子在太醫院存檔,藥是在苑中煎熬,藥渣送回太醫院,這中間是有隙可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