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頁
一個他記不清名字的女人。
可以說,李嬪這個活著的嬪妃,在帝王的心中真是沒有存在感。
“去承乾宮。”
永和帝去了趟後宮。
他突然想與李嬪說說話。不,或者說,他只是想找一個後宮的嬪妃,講一講話。又或者,讓對方講些話,排解了他突然而來的寂寞。
“諾。”
魏謹行公公應承了。
爾後。
永和帝坐著御攆到的承乾宮。
承乾宮,如今住的後宮嬪妃,就余了李嬪一人。
這些日子以來,李嬪還是過著安靜的小日子。想一想,她這個不得寵的嬪小主,能安安穩穩的活到了最後。
李嬪的心頭滋味,那叫一個萬般複雜。
特別是小內侍來通知了,帝駕來了。
多少年了,一直沒接過聖駕的李嬪,都快忘記了那等得寵是啥感覺了?
當然,李嬪不覺得,她這一回就是翻身得寵了。想一想,宮中的美人可不少,當然,那全是宮女。
李嬪自己知自家事。
她老了。
女子的容貌,過了最美的時光,哪還能追回?
人老珠黃。
這四個字是李嬪心頭對她自己的評價。
李嬪覺得,她有自知之明。也因為如此,這些年來,不管是得寵的嬪妃,還是不得寵的嬪妃,那一個一個的都死了,唯她活著。
小心翼翼的活著,也是活著,不是嗎?
“妾恭迎聖駕。”
在承乾宮的宮門處,李嬪迎了聖駕。
永和帝下了御攆。
他仔細打量了李嬪的容貌,永和帝得承認,他對這個嬪妃,真沒什麼印象。
“起吧。”
永和帝簡單的說了一句。
爾後,想了想,永和帝又道:“隨朕走走。”
“諾。”
李嬪恭敬應了話。
於是,有帝王的吩咐,李嬪就是落後的小伴步,隨著帝王逛起了承乾宮。
第315章
永和十四年。
秋末。
福娘這一日正在整理了宮務帳子, 準備跟白嬤嬤講一講關於冬季的宮中預算時。有小宮人來稟話。
爾後。
福娘的臉色是變了。
稍後, 小宮人退下來了。
福娘和白嬤嬤的神色都不太好看。福娘嘆道:“這個年節不好過啊。”
“太子妃,您也莫要太擔心。”
白嬤嬤勸了一句,道:“這後宮裡的宮務, 一切全全由您拿捏了主意。您可是大傢伙的主心骨。要奴婢講,這事情太醫院定然盡心盡力, 聖上自然是萬壽無疆。”
白嬤嬤這般說。
福娘神色好些。
可在心底,福娘很清楚的。
天下間就沒有帝王真能萬壽無疆的。
人, 皆有一死。
不過, 這話福娘是不敢說的。
在這個時代里,禍從口出,這四個字是需要牢牢謹記的。福娘不是聰明人, 可也不是傻子, 她自然是準備自保之道的。
那便是不能說的話,不說。不能做的事, 不做。
“父皇自然吉人天象, 這一回,就是一個小坎兒,過了就過了。”福娘也是這般淡淡的講了兩句。
實則,小宮人剛來傳話了。
是福娘夫君朱高熙的意思。永和帝病了。
朱高熙這位太子爺自然是去侍疾,而皇太孫朱瞻元也隨親爹一起去了。當然, 同行的還有福娘的次子朱瞻亨、三子朱瞻利。
至於四子朱瞻貞?
這一位沒成婚,還跟大侄兒朱晰玉一起在南書房裡念書呢。
福娘納悶兒的事情。
就是永和帝這位公爹的病情,來的特突然啊。之前, 不是權貴妃病逝時,已經病了一回嗎?那一回養好了。
這怎麼又突然的病了呢?
福娘想不通。
自然就是擱開,暫時不想了。
這時候,帝王生病了,宮中的氣氛不一樣了。福娘更得穩住、穩住、穩住。
等著朱瞻貞、朱晰玉下學後。
福娘就是傳了話。
讓這一對叔侄也去了乾清宮。一起去給帝王侍疾。
乾清宮。
永和帝這一回病了。
病得來逝洶洶。
朱瞻元從太醫那兒已經知道了,這一回,帝王真是病情兇險著。皇太子朱高熙這時候滿心的難受。
到底這病的是親爹,當兒子的心頭肯定不好受。
唯朱瞻元在心頭有疑惑。
他可不記得,前一世皇祖父有這一場病?
不管如何。
朱瞻元更清楚的事情,就是這時候的他以及弟弟,特別是親爹都表現出了孝子賢孫的真情呢。嗯。朱瞻元望了一眼親爹。
好吧。
朱瞻元知道的。
他親爹是真尊敬了皇祖父的。
就是此時。
朱瞻貞和朱晰玉也來了。
朱瞻元招招手,是讓兄弟和兒子也過來了。然後,小聲交待了話。
朱瞻貞倒是聽長兄的話。
至於朱晰玉肯定更聽親爹的話。於是朱瞻元交待了四弟、兒子一人兩句後,打發他們是按著順序的候著。
候什麼?
肯定是候著永和帝的甦醒。
時間在慢慢的過去。
一直到了晚間。永和帝才是醒來了。太醫就是忙上前,又給診了脈。
這一回。
太醫的答覆非常簡單。
帝王是急火攻心,怒過了。當然,更重要的是牽扯到了帝王舊疾復發。朱高熙這時候,才是真正的了解到了。
他父皇還有舊疾?
帝王的脈相,一直是保密的。
永和帝這時候醒來了。倒也沒多講什麼,就是揮軍手。讓太醫們退下,然後,留了嫡長子說說話。
至於朱高熙這時候,自然是表現出了好兒子的態度來。親自侍候永和帝用膳用藥湯。爾後,才是陪著永和帝聊了一些帝王暈迷後,發生的事宜。
說起來。
永和帝暈迷後,這發生的事情嘛。
倒也沒的。畢竟,永和帝只是暈睡了一個多時辰。
這短短的時間中,倒真沒什麼重大的事情。
“朕老了。”
永和帝感嘆了這麼一句。
“父皇正值壯年。等這一回調養好後,自然又是龍馬精神。”朱高熙忙是捧了小小一記話。永和帝倒是搖搖頭。
許是剛喝了藥,他感覺真沒什麼精神頭。
人有渴睡了。
“朕的身體,朕心頭有數。”
永和帝說了這麼一句後,目光望著嫡長子,問道:“不過,朕也是放心的,百年之後,你是一個守成之君。”
說實話。
嫡長子在永和帝心中,就是一個守成之君。
當然,嫡長孫很好,永和帝也是瞧著這三代有望。至少,嫡長孫這一代,永和帝能斷出了帝業平穩的感概來。
便如此。
永和帝也是心安了。
兒孫事,他操足心思了。至少,對於老朱家的社稷基業,永和帝問心無愧了。
可以說,李嬪這個活著的嬪妃,在帝王的心中真是沒有存在感。
“去承乾宮。”
永和帝去了趟後宮。
他突然想與李嬪說說話。不,或者說,他只是想找一個後宮的嬪妃,講一講話。又或者,讓對方講些話,排解了他突然而來的寂寞。
“諾。”
魏謹行公公應承了。
爾後。
永和帝坐著御攆到的承乾宮。
承乾宮,如今住的後宮嬪妃,就余了李嬪一人。
這些日子以來,李嬪還是過著安靜的小日子。想一想,她這個不得寵的嬪小主,能安安穩穩的活到了最後。
李嬪的心頭滋味,那叫一個萬般複雜。
特別是小內侍來通知了,帝駕來了。
多少年了,一直沒接過聖駕的李嬪,都快忘記了那等得寵是啥感覺了?
當然,李嬪不覺得,她這一回就是翻身得寵了。想一想,宮中的美人可不少,當然,那全是宮女。
李嬪自己知自家事。
她老了。
女子的容貌,過了最美的時光,哪還能追回?
人老珠黃。
這四個字是李嬪心頭對她自己的評價。
李嬪覺得,她有自知之明。也因為如此,這些年來,不管是得寵的嬪妃,還是不得寵的嬪妃,那一個一個的都死了,唯她活著。
小心翼翼的活著,也是活著,不是嗎?
“妾恭迎聖駕。”
在承乾宮的宮門處,李嬪迎了聖駕。
永和帝下了御攆。
他仔細打量了李嬪的容貌,永和帝得承認,他對這個嬪妃,真沒什麼印象。
“起吧。”
永和帝簡單的說了一句。
爾後,想了想,永和帝又道:“隨朕走走。”
“諾。”
李嬪恭敬應了話。
於是,有帝王的吩咐,李嬪就是落後的小伴步,隨著帝王逛起了承乾宮。
第315章
永和十四年。
秋末。
福娘這一日正在整理了宮務帳子, 準備跟白嬤嬤講一講關於冬季的宮中預算時。有小宮人來稟話。
爾後。
福娘的臉色是變了。
稍後, 小宮人退下來了。
福娘和白嬤嬤的神色都不太好看。福娘嘆道:“這個年節不好過啊。”
“太子妃,您也莫要太擔心。”
白嬤嬤勸了一句,道:“這後宮裡的宮務, 一切全全由您拿捏了主意。您可是大傢伙的主心骨。要奴婢講,這事情太醫院定然盡心盡力, 聖上自然是萬壽無疆。”
白嬤嬤這般說。
福娘神色好些。
可在心底,福娘很清楚的。
天下間就沒有帝王真能萬壽無疆的。
人, 皆有一死。
不過, 這話福娘是不敢說的。
在這個時代里,禍從口出,這四個字是需要牢牢謹記的。福娘不是聰明人, 可也不是傻子, 她自然是準備自保之道的。
那便是不能說的話,不說。不能做的事, 不做。
“父皇自然吉人天象, 這一回,就是一個小坎兒,過了就過了。”福娘也是這般淡淡的講了兩句。
實則,小宮人剛來傳話了。
是福娘夫君朱高熙的意思。永和帝病了。
朱高熙這位太子爺自然是去侍疾,而皇太孫朱瞻元也隨親爹一起去了。當然, 同行的還有福娘的次子朱瞻亨、三子朱瞻利。
至於四子朱瞻貞?
這一位沒成婚,還跟大侄兒朱晰玉一起在南書房裡念書呢。
福娘納悶兒的事情。
就是永和帝這位公爹的病情,來的特突然啊。之前, 不是權貴妃病逝時,已經病了一回嗎?那一回養好了。
這怎麼又突然的病了呢?
福娘想不通。
自然就是擱開,暫時不想了。
這時候,帝王生病了,宮中的氣氛不一樣了。福娘更得穩住、穩住、穩住。
等著朱瞻貞、朱晰玉下學後。
福娘就是傳了話。
讓這一對叔侄也去了乾清宮。一起去給帝王侍疾。
乾清宮。
永和帝這一回病了。
病得來逝洶洶。
朱瞻元從太醫那兒已經知道了,這一回,帝王真是病情兇險著。皇太子朱高熙這時候滿心的難受。
到底這病的是親爹,當兒子的心頭肯定不好受。
唯朱瞻元在心頭有疑惑。
他可不記得,前一世皇祖父有這一場病?
不管如何。
朱瞻元更清楚的事情,就是這時候的他以及弟弟,特別是親爹都表現出了孝子賢孫的真情呢。嗯。朱瞻元望了一眼親爹。
好吧。
朱瞻元知道的。
他親爹是真尊敬了皇祖父的。
就是此時。
朱瞻貞和朱晰玉也來了。
朱瞻元招招手,是讓兄弟和兒子也過來了。然後,小聲交待了話。
朱瞻貞倒是聽長兄的話。
至於朱晰玉肯定更聽親爹的話。於是朱瞻元交待了四弟、兒子一人兩句後,打發他們是按著順序的候著。
候什麼?
肯定是候著永和帝的甦醒。
時間在慢慢的過去。
一直到了晚間。永和帝才是醒來了。太醫就是忙上前,又給診了脈。
這一回。
太醫的答覆非常簡單。
帝王是急火攻心,怒過了。當然,更重要的是牽扯到了帝王舊疾復發。朱高熙這時候,才是真正的了解到了。
他父皇還有舊疾?
帝王的脈相,一直是保密的。
永和帝這時候醒來了。倒也沒多講什麼,就是揮軍手。讓太醫們退下,然後,留了嫡長子說說話。
至於朱高熙這時候,自然是表現出了好兒子的態度來。親自侍候永和帝用膳用藥湯。爾後,才是陪著永和帝聊了一些帝王暈迷後,發生的事宜。
說起來。
永和帝暈迷後,這發生的事情嘛。
倒也沒的。畢竟,永和帝只是暈睡了一個多時辰。
這短短的時間中,倒真沒什麼重大的事情。
“朕老了。”
永和帝感嘆了這麼一句。
“父皇正值壯年。等這一回調養好後,自然又是龍馬精神。”朱高熙忙是捧了小小一記話。永和帝倒是搖搖頭。
許是剛喝了藥,他感覺真沒什麼精神頭。
人有渴睡了。
“朕的身體,朕心頭有數。”
永和帝說了這麼一句後,目光望著嫡長子,問道:“不過,朕也是放心的,百年之後,你是一個守成之君。”
說實話。
嫡長子在永和帝心中,就是一個守成之君。
當然,嫡長孫很好,永和帝也是瞧著這三代有望。至少,嫡長孫這一代,永和帝能斷出了帝業平穩的感概來。
便如此。
永和帝也是心安了。
兒孫事,他操足心思了。至少,對於老朱家的社稷基業,永和帝問心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