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福娘如今的日子,過得特舒坦。偶爾里,與女兒做做女紅,又去長媳那兒逗弄了長孫和長孫女。
瞧瞧小傢伙們,這可是她的孫兒輩的小孩兒啊。這等當祖母的日子,日子叫一個悠閒。
“英娘,關於你兩個弟妹在來年,就要嫁進了皇家。”
福娘這會兒,是瞧著遠處女兒正和她的兩個小侄兒、小侄女一起玩耍呢。福娘就是一邊跟長媳婦說了話,道:“我瞧著,這瞻亨、瞻利的婚事,你是長嫂嘛,你來操辦吧。”
“大面上的規距,我會讓白嬤嬤協助你的。當初,你和瞻元的婚事,白嬤嬤是給我辦差的人。”福娘點了名,把她的掌事嬤嬤準備借給長媳用一用。
當然,除了真是想讓長媳理起事來外。也真是想讓將嫁進來的兩個兒媳婦心頭有數兒。這皇家的長媳,如今的太孫妃身份是特別不同的。
皇家的規距,福娘自然不會違背了。
太孫妃與皇孫妃這差別擺那兒,既然是事實,那就讓人承認事實。
彼此更容易相安無事嘛。
在福娘瞧來,如此的話,妯娌之間相處著,也容易拿捏了分寸。
“娘,兒媳操辦了兩位弟妹嫁進皇家的事情,會不會若了非議?”孫英娘還是有些遲疑的。畢竟,她雖然是太孫妃,可婆母是太子妃呢。
這兩個小叔子要成婚,兩個小叔子那是婆母的嫡親兒子。
孫英娘這個太孫妃,這個長媳自然要擺正了位置的。哪怕婆母再疼愛了她這個長媳,孫英娘一直都是明白著,她得懂了分寸,莫要持寵而驕。
要知道,得知了二弟妹、三弟妹是何許人後。
孫英娘是專門見過一回的。
就因為見了真人面,孫英娘還是有點兒暗暗自卑的。因為,兩位妯娌的容貌太出眾了。那襯得孫英娘這個長嫂,頗是羞赧啊。
“無妨,這事情不光是我的意思,更是瞻元他爹的意思。”
福娘表示這事情是他們夫妻共同的意思。
得了婆母這話,孫英娘心頭鎮靜了。而且,真是說起來,婆母讓她來主持了兩個小叔子的婚事,雖然要操勞了兩回。事實真相呢?
這是婆母在給她豎立了長嫂的威信。更是在向後宮的奴才、宮人們,豎立了太孫妃的威信。有些事情,大家都懂得。不需要說太透徹的。
孫英娘又不是真傻,哪會不懂得了婆母的好意。
“有娘你的話,有長輩們的支持。我自然義不容辭,定然是操辦好了來年的兩樁皇家大婚之事。”孫英娘也是在婆母面前表態了。
“白嬤嬤,這後面干起實事來,可要累著您這個娘身邊的體面人了。”孫英娘對待白嬤嬤的態度,就是客氣滿滿的。
對於婆母的身邊人,孫英娘一直是非常客氣。態度很好,倒也不特別的拉攏了。
孫英娘明白,她尊敬婆母的心腹就足夠了。有些事情,不用過份親近了。倒底她是兒媳婦,要顧及了婆母的心意。
“英娘你辦事,我是放心的。”
福娘誇了長媳一句。
孫英娘是溫柔的笑了。在心底,孫英娘是下了決心的,這來年的兩樁婚事,不管哪個小叔子要迎親,她都得辦妥了。
這算是她這個太孫妃在宮裡,正緊的掌管了兩回權利來。若不立了威信,那就是浪費了婆母的美意。
第308章
永和十二年, 春。
若對於福娘而言, 有什麼樂事。那麼,當數了福娘的娘家大侄兒張嘉善娶妻一事。之前,因為福娘的爹娘在老家應天府的鳳凰村給福娘祖母守孝, 大侄兒張嘉善的婚事自然是擔擱了下來。
如今張府人在燕京城重新的落穩腳跟後。
做為張府上的第三代,做為嫡長孫張嘉善的婚事, 自然就是張府人在意的。張嘉善年紀不小了,今年已經十九歲。
去年, 張府人就在給張嘉善挑了嫡妻人選。
今年春, 一切落實了,這就是要成婚了。
福娘是張嘉善的姑母,這嫡親侄兒的婚事肯定得給了表示。對於未來的侄兒媳婦人選, 福娘也是在意的。
是知那要做了侄兒媳婦的女子, 是此回大閱選後,被擱了牌子自嫁的秀女。福娘就是專門瞧了這位的家世。
嗯。
不錯的人選。
這位秀女的容貌算不得多出眾, 不過, 家世不錯。四品官的嫡女,氣質端莊,秀外慧中,是一個賢內助的好苗子。
對於侄兒娶妻的事情,福娘覺得, 倒時候她肯定得回娘家一趟。當然,最好是得到了夫君的支持,讓夫君也去參加了侄兒的婚禮。
這算是給娘家撐腰嗎?
倒不是。
而是福娘真想娘家的親人了。
在宮中能召見的只能是女眷, 福娘見到的是她的娘親和嫂嫂們。至於哥哥的話,因為有官職在身,夫君召見時,福娘也能見一見兩位哥哥。
可親爹呢?
福娘的親爹張啟已經閒賦在家。福娘太久沒見得了親爹,還有侄兒們也是沒能碰過面。倒底是覺得有些想念了親人。
這一回,大侄兒嘉善娶妻,福娘回一趟娘家也是理所應當的。
這樣的話,也是能與娘家的親人多多相處些。
當然,這個消息福娘是在親娘柳秀秀進宮時,提了一提。對此,柳秀秀也是高興的。至於福娘的二位嫂嫂,不管是閔氏,還有齊氏同樣是高興的。
婚事,訂在了秋季。
永和十二年。夏。
燕京城的天氣是炎熱的。
這等酷暑里,倒讓人覺得像是活在蒸籠里一般,那叫一個悶熱。
朝廷上,倒是好消息不斷。
春季出征,永和帝御駕北出草原,這戰功是顯赫的。可以說,對於朝廷而言,永和帝的北征是大大的善事。
北面邊疆的百姓,得了安全感,而且,也得到了實惠。因為,沒了邊患,百姓安居樂業,能好好的生產,好好的種地,自然就有了收穫。
人口繁衍生息,靠得就是太平盛世嘛。
北疆安定,百姓滿意。至於那些想升官發財的,在對外的大勝仗里,也是能得到了滿足的。頭一回北征,肥了多少的官缺啊。
這一回,眼瞧著又是大勝,自然又是幾多歡喜。
勝利,從來就是人人追捧的話題。在這等情況下,皇家的威望是空前的高。永和帝哪怕沒在燕京城呢。
這燕京城的話題,還是離不開了,捷報傳來,滿燕京城的人都在歡呼。
福娘自然也是高興的。
為夫君高興,為兒子高興。
因為,父皇永和帝打了勝仗,夫君和兒子留在燕京城監國,那是沒功勞,還有苦勞呢。
至秋季。
永和帝班師回朝。
大勝歸來的大軍,自然得到了擁護。
永和帝除了大勝仗以外,也是俘獲頗多。草原上,自然是牛馬羊之類的牲畜最多。所以,一時間,燕京城的牛馬市,那些牛馬販子們就是生意滿噹噹了。
牛、馬,各有用處。
瞧瞧小傢伙們,這可是她的孫兒輩的小孩兒啊。這等當祖母的日子,日子叫一個悠閒。
“英娘,關於你兩個弟妹在來年,就要嫁進了皇家。”
福娘這會兒,是瞧著遠處女兒正和她的兩個小侄兒、小侄女一起玩耍呢。福娘就是一邊跟長媳婦說了話,道:“我瞧著,這瞻亨、瞻利的婚事,你是長嫂嘛,你來操辦吧。”
“大面上的規距,我會讓白嬤嬤協助你的。當初,你和瞻元的婚事,白嬤嬤是給我辦差的人。”福娘點了名,把她的掌事嬤嬤準備借給長媳用一用。
當然,除了真是想讓長媳理起事來外。也真是想讓將嫁進來的兩個兒媳婦心頭有數兒。這皇家的長媳,如今的太孫妃身份是特別不同的。
皇家的規距,福娘自然不會違背了。
太孫妃與皇孫妃這差別擺那兒,既然是事實,那就讓人承認事實。
彼此更容易相安無事嘛。
在福娘瞧來,如此的話,妯娌之間相處著,也容易拿捏了分寸。
“娘,兒媳操辦了兩位弟妹嫁進皇家的事情,會不會若了非議?”孫英娘還是有些遲疑的。畢竟,她雖然是太孫妃,可婆母是太子妃呢。
這兩個小叔子要成婚,兩個小叔子那是婆母的嫡親兒子。
孫英娘這個太孫妃,這個長媳自然要擺正了位置的。哪怕婆母再疼愛了她這個長媳,孫英娘一直都是明白著,她得懂了分寸,莫要持寵而驕。
要知道,得知了二弟妹、三弟妹是何許人後。
孫英娘是專門見過一回的。
就因為見了真人面,孫英娘還是有點兒暗暗自卑的。因為,兩位妯娌的容貌太出眾了。那襯得孫英娘這個長嫂,頗是羞赧啊。
“無妨,這事情不光是我的意思,更是瞻元他爹的意思。”
福娘表示這事情是他們夫妻共同的意思。
得了婆母這話,孫英娘心頭鎮靜了。而且,真是說起來,婆母讓她來主持了兩個小叔子的婚事,雖然要操勞了兩回。事實真相呢?
這是婆母在給她豎立了長嫂的威信。更是在向後宮的奴才、宮人們,豎立了太孫妃的威信。有些事情,大家都懂得。不需要說太透徹的。
孫英娘又不是真傻,哪會不懂得了婆母的好意。
“有娘你的話,有長輩們的支持。我自然義不容辭,定然是操辦好了來年的兩樁皇家大婚之事。”孫英娘也是在婆母面前表態了。
“白嬤嬤,這後面干起實事來,可要累著您這個娘身邊的體面人了。”孫英娘對待白嬤嬤的態度,就是客氣滿滿的。
對於婆母的身邊人,孫英娘一直是非常客氣。態度很好,倒也不特別的拉攏了。
孫英娘明白,她尊敬婆母的心腹就足夠了。有些事情,不用過份親近了。倒底她是兒媳婦,要顧及了婆母的心意。
“英娘你辦事,我是放心的。”
福娘誇了長媳一句。
孫英娘是溫柔的笑了。在心底,孫英娘是下了決心的,這來年的兩樁婚事,不管哪個小叔子要迎親,她都得辦妥了。
這算是她這個太孫妃在宮裡,正緊的掌管了兩回權利來。若不立了威信,那就是浪費了婆母的美意。
第308章
永和十二年, 春。
若對於福娘而言, 有什麼樂事。那麼,當數了福娘的娘家大侄兒張嘉善娶妻一事。之前,因為福娘的爹娘在老家應天府的鳳凰村給福娘祖母守孝, 大侄兒張嘉善的婚事自然是擔擱了下來。
如今張府人在燕京城重新的落穩腳跟後。
做為張府上的第三代,做為嫡長孫張嘉善的婚事, 自然就是張府人在意的。張嘉善年紀不小了,今年已經十九歲。
去年, 張府人就在給張嘉善挑了嫡妻人選。
今年春, 一切落實了,這就是要成婚了。
福娘是張嘉善的姑母,這嫡親侄兒的婚事肯定得給了表示。對於未來的侄兒媳婦人選, 福娘也是在意的。
是知那要做了侄兒媳婦的女子, 是此回大閱選後,被擱了牌子自嫁的秀女。福娘就是專門瞧了這位的家世。
嗯。
不錯的人選。
這位秀女的容貌算不得多出眾, 不過, 家世不錯。四品官的嫡女,氣質端莊,秀外慧中,是一個賢內助的好苗子。
對於侄兒娶妻的事情,福娘覺得, 倒時候她肯定得回娘家一趟。當然,最好是得到了夫君的支持,讓夫君也去參加了侄兒的婚禮。
這算是給娘家撐腰嗎?
倒不是。
而是福娘真想娘家的親人了。
在宮中能召見的只能是女眷, 福娘見到的是她的娘親和嫂嫂們。至於哥哥的話,因為有官職在身,夫君召見時,福娘也能見一見兩位哥哥。
可親爹呢?
福娘的親爹張啟已經閒賦在家。福娘太久沒見得了親爹,還有侄兒們也是沒能碰過面。倒底是覺得有些想念了親人。
這一回,大侄兒嘉善娶妻,福娘回一趟娘家也是理所應當的。
這樣的話,也是能與娘家的親人多多相處些。
當然,這個消息福娘是在親娘柳秀秀進宮時,提了一提。對此,柳秀秀也是高興的。至於福娘的二位嫂嫂,不管是閔氏,還有齊氏同樣是高興的。
婚事,訂在了秋季。
永和十二年。夏。
燕京城的天氣是炎熱的。
這等酷暑里,倒讓人覺得像是活在蒸籠里一般,那叫一個悶熱。
朝廷上,倒是好消息不斷。
春季出征,永和帝御駕北出草原,這戰功是顯赫的。可以說,對於朝廷而言,永和帝的北征是大大的善事。
北面邊疆的百姓,得了安全感,而且,也得到了實惠。因為,沒了邊患,百姓安居樂業,能好好的生產,好好的種地,自然就有了收穫。
人口繁衍生息,靠得就是太平盛世嘛。
北疆安定,百姓滿意。至於那些想升官發財的,在對外的大勝仗里,也是能得到了滿足的。頭一回北征,肥了多少的官缺啊。
這一回,眼瞧著又是大勝,自然又是幾多歡喜。
勝利,從來就是人人追捧的話題。在這等情況下,皇家的威望是空前的高。永和帝哪怕沒在燕京城呢。
這燕京城的話題,還是離不開了,捷報傳來,滿燕京城的人都在歡呼。
福娘自然也是高興的。
為夫君高興,為兒子高興。
因為,父皇永和帝打了勝仗,夫君和兒子留在燕京城監國,那是沒功勞,還有苦勞呢。
至秋季。
永和帝班師回朝。
大勝歸來的大軍,自然得到了擁護。
永和帝除了大勝仗以外,也是俘獲頗多。草原上,自然是牛馬羊之類的牲畜最多。所以,一時間,燕京城的牛馬市,那些牛馬販子們就是生意滿噹噹了。
牛、馬,各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