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作孽,不可活。

  看了幾本書後旁徵博引是一回事,三五死黨聚會侃侃而談是一回事,蹺腳插腰對他人的作品冷嘲熱諷是一回事,自己動手寫作,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陰陽怪氣戳戳點點的旁觀者,只因為腳踏實地做事真的不容易。

  苦磕三年,前後兩稿,勉強有了這本書。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只是這次,我終於明白,我沒有資格拿前人的教誨去訓斥任何人。

  以上,送給我自己。

  二.關於出版

  我是個任性的作者,但當牽扯到出版發行,就不可能再抱著滿腦子理想去裝小孩。

  其實這是個簡單到以我的智商都能想通的邏輯:出版社花錢出書——書需要賣得好——出版社能賺錢——就能繼續出更多的書——我才可能有更多的書看。

  編輯只是跟我說:“你不和出版宣傳公開唱反調就好。”——真可以說是寬容到了極點。

  我不懂出版,更不曉得所謂“出版宣傳”的內涵外延,但我相信,我的編輯不會做出令我反感的宣傳。

  人可以任性,但不能因為自己的任性去傷害別人。

  我更相信每一位尊敬的讀者,他們都擁有完全獨立的思考能力與鑑別水平,我寫的東西是好是壞還是不好不壞,讀者自有考量,不會僅憑宣傳造勢就把我踹進陰溝或捧上天。

  實話實說,我希望這本書賣得別太糟,至少,別讓出版社賠錢。至於版稅收入,還好,我有正當職業謀生,不指著這個吃飯。

  三.關於普通人

  因為我是普通人,所以我寫的,也只是普通人。

  我不是反天才主義者,但那群方外高人離我實在太遠。不錯,也許這個世界註定需要由一小部分精英去領導,但我更願意相信,是無數普通人在維持地球的正常運轉。

  不過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有一個無法改變的共同點,就是情感。無論精英或笨蛋,好人或壞人,都在共同演繹著人類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同為冷硬派風格的犯罪小說,我寫的不是什麼給精英階層收藏的高級貨,只是一個普通人寫給普通讀者看的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如果有人覺得我筆下的人物並不普通,煩請先不要急於給我扣“偽草根”的帽子,因為我一直篤信:執著與努力的普通人,同樣會創造奇蹟。

  四.關於北京

  就像我在故事一開始寫到的,這個城市於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不久前我回到曾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民大學家屬院,順著林園區向北走,林園1號樓、2號樓、3號樓,牌號已脫落的4號樓……

  然後,我就看到了被拆成一片廢墟的幼兒園。

  幼兒園的西側,本來是只有一條馬路之隔的人大附小,業已搬遷多年。

  還有靜林商店、修車的劉叔叔、賣漫畫書的老奶奶、自行車棚里居住的外地夫婦、四棟平房院裡的那排桑樹……

  沒有了,全都不見了。

  這種體驗,許多和我一樣在北京生長的同齡人大概都有過。我早已過了悲春傷秋的矯情年齡,倒沒什麼特別的反應,只是覺得取而代之的那些高大雄偉的現代化辦公建築,實在是不甚好看。

  五.關於故事與人物

  很多人都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你寫的故事中,虛實各占幾分?

  我沒學過統計學,歸納不出一個確切的百分比,只能粗略地說:大體上,都有原型。

  因為我是個很不擅長創造的作者,讓我僅憑想像寫一部來自外平行空間的賞金獵手從黑洞穿越到南北朝擊敗楊大眼然後和韋睿拜了把兄弟娶了變性後的陳慶之最後剿滅北魏勢力統一華夏進軍歐羅巴的長篇史詩,我實在是沒這能力。

  所以我只能把看過的、聽過的、經歷過的稍加彙編整理,再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限的發散性思維,就有了這麼個故事。牽扯到專業知識方面,我儘可能做到能親手核實的不親眼核實,能親眼核實的不親耳核實,親耳都核實不了的就別亂寫了。儘管如此,其間謬誤依舊難免,還請讀者多多包涵指正。

  至於人物,則簡單得多——

  走進花園北路35號“指紋”咖啡屋,您將有機會見到這個故事中幾乎所有的過客,馨誠、彬、老何、雪晶、白局、周所、韓教授、瞳、阿禹、石瞻、蔡瑩、小楊、姍姍、梁梟、黃鋒、阿江、彤哥、時天、小金、馬莉,也許還有陳娟……所幸,與故事中不同的是,他們的生活都很普通,只是各自承載著人生的喜怒哀樂。

  我祈禱他們都能一生平安。

  六.關於主題

  去年的11月11日,也就是“光棍節”那天,我在某大型購物中心四層的一家小店裡買東西,突然衝進來一個女孩,儘管她衣著華美,容顏俏麗,卻盡被哭喊抓狂的姿態所代替。

  後面追進來一個瘦高的小伙子,對那女孩連哄帶拽,大概是情侶之間鬧了點兒小矛盾。

  店內很窄小,這兩人的手臂又頻頻揮舞,我後退迴避不及,被那女孩留了長長的、鮮紅指甲的手指打了一下臉。不算很疼,但我還是本能地抬手護了一下面部,只希望能擋住下一波攻擊。

  不想,引來了麻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