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我畢生跟隨安娜塔西亞的足跡所追尋道德,只是身為一介平民對這位不幸公主單方面產生的共鳴。可是,在日本認識了你們之後,現在有一股更強的力量在推動著我。那就是克拉契瓦,也就是對倉持平八的深刻共鳴。如果這份原稿能夠順利付梓成書,我將會到德國去旅行,到約翰生前曾經激烈抗爭,最後才得以埋葬在澤恩城的安娜塔西亞墓前拜謁。除了向她報告這次的工作,我也會把這位日本人的遺言告訴她的。惟有如此,我漫長的旅程才算結束。
由衷感謝您的友情。
傑瑞米?克拉維
參考文獻
1.《安娜塔西亞——消失的公主》(Anastasia:The Lost Princess),James Blair Lovell著,廣瀨順弘譯,角川文庫。
2.《安娜塔西亞公主的真相》(皇女アナスタシアの真実),柘植久慶著,小學館文庫。
3.《大腦的秘密檔案》(Mapping the Mind),麗塔?卡特(Rita Carter)著,藤井留英譯,原書房。
4.《趨向犯罪的大腦》(A Mind to Crime),Anne Moir/David Jessel著,藤井留英譯,原書房。
5.“記者大林高士的News Land”(日文),
*本作品系列將“季刊島田庄司〇二”(二〇〇〇年九月)中所收錄的同名中篇作品大幅潤飾修正,再重新撰寫後話的長篇小說。
【跋】安娜塔西亞研究之展望
島田庄司
搬到美國後的一大收穫,就是能看到有線頻道中的歷史頻道和發現頻道。現在日本也已經可以收看這兩個頻道了,不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前半段,在日本是無法收看的,第一次接觸美國人的歷史觀,讓我想當的驚訝。
身為陪審員的美國人民,並不靠文字來了解歷史,除非自己親眼所見,否則他們似乎並不相信。對羅馬或凱爾特人是如此,甚至對恐龍也一樣存疑,所以說到太平洋戰爭(這是美國方面的稱呼),他們可以輕易地在電視上播放日本海軍旗艦內部的作戰會議影像、戰爭中的日本士兵影像、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的駕駛員在駕駛艙內大喊著發射魚雷影像,實在讓我大開眼界。從拍攝角度來判斷,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的影像可能是日本海軍拍來作為教育用途,但無論如何,這些應該都是日本戰敗時由美軍所接受的日本底片吧。
美國的電視讓我感覺到跟日本有很大不同的另外一點,就是介紹飛機的節目特別多。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螺旋槳戰鬥機的變遷、越戰時的噴射戰鬥機,還有軍用直升機的詳細介紹,一直到最新型的反探測隱形戰鬥機,在我印象中,光是飛機專輯就足以構成一項節目種別了,這是日本電視節目中絕對看不到的。節目中不只從兵器角度來介紹,還包括了搭配旋律的競技用飛機、西科斯基直升機開發史、已經計劃作為客機使用單後來卻失敗的三角翼飛行體秘史,這些背景後來都隨著反探測隱形戰鬥機的問世而開花結果,而這種種航空機器的歷史資料,竟然只要待在自己家客廳里就能輕鬆地觀賞到。
歷史頻道中最讓我震驚的,就是一名自稱羅曼諾夫安娜塔西亞公主的老婦人,和丈夫約翰?馬納漢兩人一起出現在電視攝影機前。安娜塔西亞之謎我早已有概略理解,但據我所知,就算她逃過屠殺一劫,後來到底在哪裡死亡,目前還沒有人能確定她的行蹤。她身在美國這件事已經讓我覺得意外了,而她會接受電視訪談也是我預料之外。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事實一點都沒有在世間掀起波瀾,我甚至認為,這會不會是誰在開玩笑。
她臉上明顯的大鼻子、歪斜的嘴角,還有總是緊皺眉頭的眼神和兇惡的表情,怎麼看都不想是個皇室成員,反倒像是個出身貧窮階級的庶民。在訪談當中,好像丈夫馬納漢先生表現得較為積極。夫人似乎不太喜歡這樣,看起來不太高興。
歷史頻道的節目很少有邀請來賓到攝影棚錄影的影像,通常都是放映事先拍攝好的記錄影片。在了解來龍去脈後我現在已經知道原因了,當時的訪談,是在位於夏洛茨維爾被稱為貓糞屋的馬納漢邸所錄製的影像。
在我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後,發現之後也有幾個介紹安娜塔西亞的節目,這些節目中可以看到她隱居在德國時房屋的黑白照片、打官司時提出的耳朵近照,以及少女時期安娜塔西亞耳朵的近照等等。節目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場所製作,但也多少感受到一點製作單位覺得這對夫婦荒謬可笑的味道,要是不把持住自己的客觀意識,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
可是,丈夫馬納漢的溫和印象,與自稱安娜塔西亞那名女性的險惡表情,不知不覺中存留在我記憶里。同時,歷經了長時間的訴訟,這名女性到底是不是真公主至今仍眾說紛壇,這個事實也讓我產生了興趣。
為什麼會如此難以論斷呢?我心想,當時應該還有經歷過羅曼諾夫王朝的人,那些人應該馬上就可以分出真假的啊。而且,如果是真公主,馬納漢夫人自己應該也會提出某些決定性的證據才對啊。可是,讀完本書的讀者應該也已經了解,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從居住在德國時期的馬納漢夫人,也就是安娜?安德森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她和羅曼諾夫王朝四姐妹時代的照片有很大的差異。雖然算是個美人,但是眼神、眉毛的樣子都很尖銳,完全不像同一個人。最決定性的關鍵,就是這個年輕女性不會會說俄文。根據我的理解,基於這兩個理由,讓她被歐美世界視為冒牌貨。但是這又讓我好奇,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個冒牌貨會讓世人始終如此感興趣呢?
發現頻道的攝影師在冷戰結束後,終於進入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製作了一集詳細介紹革命前後羅曼諾夫家歷史的特別節目。有許多對當時有印象的九十多歲俄羅斯人紛紛以證人身份登場,完成了一部相當貴重的紀錄片。我赴美的時期,剛好是美蘇冷戰結束的時代、融冰和解的時間,剛好趕得及讓這批經歷過革命前夕的俄羅斯證人,站在美國的記錄攝影機前。
節目最後介紹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葉卡捷琳堡郊外發現皇帝一家的遺骨,經過DNA鑑定後找不到可以確認為安娜塔西亞的遺骨。據我所知,根據這時候的新聞,日本的本格派作家朋友們以存活下來的安娜塔西亞為主題,曾有兩部作品問世。
NHK(日本放鬆協會)也協助了發現頻道這個節目的製作,很快地,這個節目推出了日文版。日文版是有栗原小卷先生擔任主持人(英文版中並沒有主持人)來講述,因為使用日文,讓我能更正確地了解內容,實在萬分感謝。
在這之後我的興趣更加濃厚,閱讀了好幾本跟安娜塔西亞相關的書,對圍繞著這位公主的謎團知道得更詳細了。在日本,安娜塔西亞並不太受歡迎,對這個謎團感興趣的多半都是愛好歷史的知識分子,不過比起日本人,美國人似乎對俄羅斯皇室更有親近感(這也可以視為和蘇聯共產黨政府比較後的結果),所以經常在電視上出現這些題材。過去曾經有百老匯的舞台、好萊塢發行的電影,還有暢銷動畫等等影響,會創造出這麼多娛樂作品,就足以證明美國確實對安娜塔西亞抱持相當的興趣。
由衷感謝您的友情。
傑瑞米?克拉維
參考文獻
1.《安娜塔西亞——消失的公主》(Anastasia:The Lost Princess),James Blair Lovell著,廣瀨順弘譯,角川文庫。
2.《安娜塔西亞公主的真相》(皇女アナスタシアの真実),柘植久慶著,小學館文庫。
3.《大腦的秘密檔案》(Mapping the Mind),麗塔?卡特(Rita Carter)著,藤井留英譯,原書房。
4.《趨向犯罪的大腦》(A Mind to Crime),Anne Moir/David Jessel著,藤井留英譯,原書房。
5.“記者大林高士的News Land”(日文),
*本作品系列將“季刊島田庄司〇二”(二〇〇〇年九月)中所收錄的同名中篇作品大幅潤飾修正,再重新撰寫後話的長篇小說。
【跋】安娜塔西亞研究之展望
島田庄司
搬到美國後的一大收穫,就是能看到有線頻道中的歷史頻道和發現頻道。現在日本也已經可以收看這兩個頻道了,不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前半段,在日本是無法收看的,第一次接觸美國人的歷史觀,讓我想當的驚訝。
身為陪審員的美國人民,並不靠文字來了解歷史,除非自己親眼所見,否則他們似乎並不相信。對羅馬或凱爾特人是如此,甚至對恐龍也一樣存疑,所以說到太平洋戰爭(這是美國方面的稱呼),他們可以輕易地在電視上播放日本海軍旗艦內部的作戰會議影像、戰爭中的日本士兵影像、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的駕駛員在駕駛艙內大喊著發射魚雷影像,實在讓我大開眼界。從拍攝角度來判斷,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的影像可能是日本海軍拍來作為教育用途,但無論如何,這些應該都是日本戰敗時由美軍所接受的日本底片吧。
美國的電視讓我感覺到跟日本有很大不同的另外一點,就是介紹飛機的節目特別多。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螺旋槳戰鬥機的變遷、越戰時的噴射戰鬥機,還有軍用直升機的詳細介紹,一直到最新型的反探測隱形戰鬥機,在我印象中,光是飛機專輯就足以構成一項節目種別了,這是日本電視節目中絕對看不到的。節目中不只從兵器角度來介紹,還包括了搭配旋律的競技用飛機、西科斯基直升機開發史、已經計劃作為客機使用單後來卻失敗的三角翼飛行體秘史,這些背景後來都隨著反探測隱形戰鬥機的問世而開花結果,而這種種航空機器的歷史資料,竟然只要待在自己家客廳里就能輕鬆地觀賞到。
歷史頻道中最讓我震驚的,就是一名自稱羅曼諾夫安娜塔西亞公主的老婦人,和丈夫約翰?馬納漢兩人一起出現在電視攝影機前。安娜塔西亞之謎我早已有概略理解,但據我所知,就算她逃過屠殺一劫,後來到底在哪裡死亡,目前還沒有人能確定她的行蹤。她身在美國這件事已經讓我覺得意外了,而她會接受電視訪談也是我預料之外。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事實一點都沒有在世間掀起波瀾,我甚至認為,這會不會是誰在開玩笑。
她臉上明顯的大鼻子、歪斜的嘴角,還有總是緊皺眉頭的眼神和兇惡的表情,怎麼看都不想是個皇室成員,反倒像是個出身貧窮階級的庶民。在訪談當中,好像丈夫馬納漢先生表現得較為積極。夫人似乎不太喜歡這樣,看起來不太高興。
歷史頻道的節目很少有邀請來賓到攝影棚錄影的影像,通常都是放映事先拍攝好的記錄影片。在了解來龍去脈後我現在已經知道原因了,當時的訪談,是在位於夏洛茨維爾被稱為貓糞屋的馬納漢邸所錄製的影像。
在我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後,發現之後也有幾個介紹安娜塔西亞的節目,這些節目中可以看到她隱居在德國時房屋的黑白照片、打官司時提出的耳朵近照,以及少女時期安娜塔西亞耳朵的近照等等。節目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場所製作,但也多少感受到一點製作單位覺得這對夫婦荒謬可笑的味道,要是不把持住自己的客觀意識,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
可是,丈夫馬納漢的溫和印象,與自稱安娜塔西亞那名女性的險惡表情,不知不覺中存留在我記憶里。同時,歷經了長時間的訴訟,這名女性到底是不是真公主至今仍眾說紛壇,這個事實也讓我產生了興趣。
為什麼會如此難以論斷呢?我心想,當時應該還有經歷過羅曼諾夫王朝的人,那些人應該馬上就可以分出真假的啊。而且,如果是真公主,馬納漢夫人自己應該也會提出某些決定性的證據才對啊。可是,讀完本書的讀者應該也已經了解,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從居住在德國時期的馬納漢夫人,也就是安娜?安德森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她和羅曼諾夫王朝四姐妹時代的照片有很大的差異。雖然算是個美人,但是眼神、眉毛的樣子都很尖銳,完全不像同一個人。最決定性的關鍵,就是這個年輕女性不會會說俄文。根據我的理解,基於這兩個理由,讓她被歐美世界視為冒牌貨。但是這又讓我好奇,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個冒牌貨會讓世人始終如此感興趣呢?
發現頻道的攝影師在冷戰結束後,終於進入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製作了一集詳細介紹革命前後羅曼諾夫家歷史的特別節目。有許多對當時有印象的九十多歲俄羅斯人紛紛以證人身份登場,完成了一部相當貴重的紀錄片。我赴美的時期,剛好是美蘇冷戰結束的時代、融冰和解的時間,剛好趕得及讓這批經歷過革命前夕的俄羅斯證人,站在美國的記錄攝影機前。
節目最後介紹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葉卡捷琳堡郊外發現皇帝一家的遺骨,經過DNA鑑定後找不到可以確認為安娜塔西亞的遺骨。據我所知,根據這時候的新聞,日本的本格派作家朋友們以存活下來的安娜塔西亞為主題,曾有兩部作品問世。
NHK(日本放鬆協會)也協助了發現頻道這個節目的製作,很快地,這個節目推出了日文版。日文版是有栗原小卷先生擔任主持人(英文版中並沒有主持人)來講述,因為使用日文,讓我能更正確地了解內容,實在萬分感謝。
在這之後我的興趣更加濃厚,閱讀了好幾本跟安娜塔西亞相關的書,對圍繞著這位公主的謎團知道得更詳細了。在日本,安娜塔西亞並不太受歡迎,對這個謎團感興趣的多半都是愛好歷史的知識分子,不過比起日本人,美國人似乎對俄羅斯皇室更有親近感(這也可以視為和蘇聯共產黨政府比較後的結果),所以經常在電視上出現這些題材。過去曾經有百老匯的舞台、好萊塢發行的電影,還有暢銷動畫等等影響,會創造出這麼多娛樂作品,就足以證明美國確實對安娜塔西亞抱持相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