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女人明明不是兇手,她卻打人家……”

  “其實這個女人是兇手的可能性也不是一點兒沒有,只是町屋認錯了而已。拿著彎傘的女人是殺害祖父江宣子的兇手,而非襲擊町屋詩子母女的兇手。”

  “是嗎?嗯,這倒是……”

  “於是兩人扭打起來。這時,兇手不知是摔了個屁股蹲兒,還是倒在了地上,臀部和後背沾上了大片污泥。”

  “哈哈,這樣啊……”

  “這場打鬥只怕是兇手取勝,而町屋暫時昏迷了。”

  “嗯,然後呢?”

  “三宅警官,如果你是這個兇手,會怎麼辦?”

  “這個嘛,應該會落荒而逃吧,肯定跑得比兔子快。”

  “不顧白色連衣裙臀部和後背的黑色污漬嗎?不要忘了,兇手可是剛剛殺了人呀。”

  “話是這麼說,可除了逃跑,也別無他法了呀……就算要掩人耳目也做不到了……啊,對了,衣服!”

  “不錯。”

  “借町屋詩子的衣服穿?!”

  “我也這麼想。那時兇手的衣服已經濕透,想必凍得夠嗆。要知道,她只穿了件白色短袖連衣裙,外套都沒穿。而且裙子上沾滿黑泥,連計程車和電車也沒法坐,所以她換了衣服。”

  “她也真能豁得出去……”

  “是憤怒使然。平白無故挨了打,她自然很生氣。這場無妄之災讓她的衣服也髒了。既然這樣,把對方沒濕的衣服穿走又有何妨。鞋之所以和衣服不搭,就是這個原因。”

  “原來如此,兇手沒有換鞋呀……”

  “是的。不過醒來的町屋當然怒氣未消。衣服濕透,還是髒的。自己的衣服沒了,傘也沒了,自然要讓對方歸還。敢說半個不字,就到警察那兒告她——町屋滿腔怒火,這樣想道。只因她以前也曾遭到過襲擊。”

  “呵呵……”

  “用來毆打她們母女的雨傘就在旁邊,町屋把傘拿到街燈下一看,發現上面寫著住址和名字。要是男人的話,這種麻煩事兒……”

  “是絕對不會做的!”三宅接茬道。

  “下雨天打傘外出,如果半道上雨停了,或是遺失的雨傘失而復得,實乃幸事。”

  “是啊,我老婆也經常這麼說。”

  “所以聰明的女人會事先寫上名字。人這一生難免忘事,要是寫上名字的話,物品失而復得的機率會更大些。”

  “而事實上她也確實還了回去!”

  “說得對。所以町屋才會撿起掉在旁邊的裝有兇器的塑膠袋帶在身上,按照傘柄上的地址去了祖父江家。”

  “是這麼回事呀。”

  “到那兒一看,房門沒鎖,然後……”

  “然後就被倉鼠咬了嗎?原來如此!”

  “這就是本次案件的部分經過。”

  “要是傘上沒寫名字,町屋就不會死了吧……”

  三宅似顯驚訝,感慨頗深地說道。

  “唉,事情就是這樣。這裡有伊索式的寓意。”御手洗說。

  “什麼寓意?”三宅問道。

  “這個待會兒再說!總之,這也算幫了安西警署一個大忙吧?”

  “拿傘襲擊町屋母女的人,就是祖父江嗎?”  “有興趣的話,不妨拿著祖父江的照片問問受害者。不過我想八成不是她,因為身高不一樣。”

  “什麼?您怎麼知道?”

  “町屋把兇手誤認成了那個用傘襲擊人的女人。兇手身材瘦高。”

  “啊,這是那個叫豬口的目擊者說的嗎?”

  “也算是他說的吧,兇手穿不了祖父江的衣服,卻能穿町屋的。町屋的身高也不矮吧?”

  “嗯,確實不矮,挺高的。”

  “就是這麼回事。這下可以了嗎?”

  “不可以!兇手到底是誰呀?”

  “我怎麼知道。”

  “這,這可不好辦了。老師您應該立馬就能知道吧。”

  “我又不是占卜師,怎麼會知道兇手的名字和住址?不過用於推測的材料倒有很多。”

  “材料在哪兒?哪些是?”

  “首先是兇器上的指紋。菜刀刀柄上不是沾著好些指紋嗎?”

  “哦,沒錯。可這些指紋重疊在一起,實在沒法識別呀……”

  “那是因為你們自以為找到了兇手,勘察人員偷了懶。這些指紋里肯定有兇手的。只要細緻調查,一定能找出來。在逮捕嫌疑人時,這將成為決定性的王牌,在法庭上也是強有力的證據。

  “兇手原本拿走了這把菜刀,打算處理掉。扔掉的話,刀柄上的指紋自然會同菜刀一起消失在黑暗中。不料兇手突然遭到町屋的襲擊,慌忙之中將菜刀忘在了當場。萬幸的是,町屋特意撿起菜刀,和祖父江的彎傘一併帶回了現場。倘若町屋沒這樣做,你們可要費上老大勁才能立證了。她在臨死之際真是做了件大好事啊。”

  “呵呵,真的嗎?這就是您說的寓意嗎……”

  “嗯,你說對了。之後,兇手穿著町屋詩子的衣服回了家。只要從町屋家的衣櫃裡查出少了哪套衣服,那麼這套衣服就是那晚兇手回家時的打扮。”

  “嗯,言之有理……”

  “穿著那身衣服,她坐上了電車或計程車。這樣一來,肯定也被人目擊到了。前天的話,目擊者應該還沒淡忘。”

  “可是老師,這種事簡直就像大海撈針呀。”

  “我知道很難辦,可那是你們的工作呀。還有一點,兇手很可能患了感冒。天氣寒冷,再加上心理壓力,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況且現在又是感冒高發期。”

  “您是叫我們跑遍愛知縣的內科醫院,去查治感冒的女人嗎?”

  “不,這些都是補充事項。我這兒可有決定性的線索。”

  “什麼線索?”

  “本案之所以像一團亂麻,是因為町屋沒有殺祖父江的動機。沒錯吧?”

  “沒錯。”

  “可有個人對祖父江恨之入骨,心存殺機。”

  “那人在哪兒?”

  “她就是巴士劫案中被挾為人質、慘遭殺害的女人的親戚。你們先去查查劫案被害人的女兒或姐妹吧。當中一定有人符合上述條件。不過,你們可別強行逼供呀。我解釋了這麼久,就是為了不讓你們逼供。只有用科學來證明才是最重要的。利用氰基丙烯酸鹽黏合劑或寧海德林,肯定能從菜刀上找出兇手的指紋。至於傘柄,因為已經濕了,所以可能測不出指紋。如此一來,本案就會一下子變成簡單案件。”

  “什麼?變成簡單案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