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自重慶陷落以來,他便有心自殺成仁,只是被俘後元軍看守甚嚴,手足時時為重銬鎖住,行動尚且艱難,更不要提自盡了,此時既有良機,便坦然接過弓弦,結在茅廁窗欞上,自經而死。臨死時手中猶緊握著一個陳舊的木偶,正是當年安敏所刻送他本人的雕像。
梅國賓一直等到張珏斷氣,這才出去告知押送的元兵,稱張珏已自殺身亡。元人本不重視遺體,遂將張珏屍骨就地焚毀,用瓦罐盛了骨灰,埋葬在茅廁旁。
時人劉塤聞訊後,寫有《挽四川制置使知重慶府張公珏》詩云:咄咄快敵仇,誰與掩抔土?
哀哉關西雄,國亡猶不負。
後人有弔古之作《詠懷合州名宦余玠》云:
知征二冉是高賢,計守魚城半壁堅。
白骨恥埋元世界,丹心誓保宋山川。
殘碑沒字空秋草,故壘無人只暮煙。
憑弔忠魂何處是?春深怕聽夜啼鵑。
又有《詠懷合州名宦張珏》云:
年年捍禦困干戈,危局難撐可奈何?
氣敵萬人悲信國,計工一炮殪蒙哥。
南軍百戰丹忱苦,北虜重圍碧血多。
太息大江遺憾在,至今猶響不平波。
古時候的天地現在還有,古時候的日月現在還明,古時候的山河現在還在,古時候的人現在不見了。
釣魚城金戈鐵馬的風雲歲月,儘管已經成為了歷史,但四川軍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光輝事跡卻被永遠地載入了史冊,釣魚山作為這些事跡的見證也名垂千古。“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即使在今天,徘徊在釣魚城古戰場上,依舊有英風迴蕩,雄氣激昂,令人不由自主地熱血沸騰。
歲月的迷霧遮不住釣魚城當年的雄姿英發,時光的磨礪消不掉鮮血寫就的巍然豐碑。歷史的星空上,總會有英雄人物熠熠閃亮。只是,自以為能夠指斥江山、主宰全局的皇帝宰相併沒有能夠改寫歷史,反倒是一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人物,如余玠,如王堅,如張珏,卻能在山河破碎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用自己的才智、熱血和忠誠將本不光彩的歷史譜寫得壯麗輝煌。
(全文完)
獨釣中原——釣魚城及相關大事編年
公元1232年,紹定五年
十二月,宋蒙達成聯合滅金盟約,蒙古許滅金後以河南地(指黃河以南為金人占領的宋土)歸還南宋。
公元1234年,端平元年
正月,南宋與蒙古聯軍攻滅金國。六月,南宋違約出兵先後攻占開封、洛陽。八月,宋軍為蒙古軍擊敗,退回宋境。余玠於本年投奔宋名將趙葵。
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
蒙古以宋違約而侵宋,宋蒙戰爭自此開始。金大族汪世顯降蒙。
公元1236年,端平三年
九月,陽平關之戰宋軍大敗,宋將御前偖軍統制曹友聞戰死,四川從此淪為戰區。十月,蒙古帥闊端攻陷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秦、鞏等二十餘州降。全蜀所存,唯夔州一路及潼川、順慶府。
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
二月,蒙古帥塔海率兵侵蜀,克隆慶,繼侵漢州、邛州、簡州、眉州、蓬州、遂寧、重慶、順慶府。時值蒙宋和議成,蒙軍引退。八月,四川成都制置使丁黼與侵蜀蒙軍戰,死之。
公元1240年,嘉熙四年
宋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築重慶城,命部將甘閏來合州築釣魚山寨。
公元1241年,淳祐元年
蒙古塔海率兵破西川二十餘城。宋成都守將田顯開北門納蒙古軍,制置使陳隆之出奔,為蒙古汪世顯追獲,縛至漢州,令誘守將王夔降。
陳隆之至城下大呼:“大丈夫死爾,勿降也。”遂見殺。蒙古軍屠漢州。守將王夔夜驅火牛突圍出。蒙古大汗窩闊台病死,皇后乃馬真稱制於和林。
公元1242年,淳祐二年
五月,蒙古帥塔海會大軍破遂寧、瀘、敘等州。余玠赴臨安覲見宋理宗。六月,宋以余玠為四川宣尉使。七月,朝廷為余玠舉行入川“陛辭”典禮,臨行前改任權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事,定重慶為四川制置司駐地。十二月,敘州都統楊大全與蒙古兵戰,死之。
公元1243年,淳祐三年
余玠置司重慶,開始經略四蜀。二月,釣魚山城築成,徙合州、石照縣治其上。三月,蒙古總帥汪世顯死,子汪德臣繼為總帥,隨皇子闊端攻蜀。
公元1246年,淳祐六年
七月,蒙古窩闊台子貴由即大汗位。
公元1247年,淳祐七年
抗戰派趙葵出任樞密使。余玠在蜀筑紫雲城。
公元1248年,淳祐八年
三月,蒙古大汗貴由死,皇后海迷失稱制。五月,宋任命余玠為兵部尚書,任職四川依舊。
公元1250年,淳祐十年
二月,詔加余玠龍圖閣學士。冬,余玠率諸將巡邊,直搗興元,與蒙古軍大戰。
公元1251年,淳祐十一年
三月,宋任俞興升成都安撫使、知嘉定府。六月,蒙古立拖雷子蒙哥為大汗。
公元1252年,淳祐十二年
蒙古總帥汪德臣將兵掠成都,薄嘉定。宋余玠率師與蒙古軍大戰於嘉定,捷聞。余玠殺大將王夔,遣將往雲頂代守將姚世安,姚世安不納,並勾結宰相謝方叔在宋理宗前詆毀余玠。
梅國賓一直等到張珏斷氣,這才出去告知押送的元兵,稱張珏已自殺身亡。元人本不重視遺體,遂將張珏屍骨就地焚毀,用瓦罐盛了骨灰,埋葬在茅廁旁。
時人劉塤聞訊後,寫有《挽四川制置使知重慶府張公珏》詩云:咄咄快敵仇,誰與掩抔土?
哀哉關西雄,國亡猶不負。
後人有弔古之作《詠懷合州名宦余玠》云:
知征二冉是高賢,計守魚城半壁堅。
白骨恥埋元世界,丹心誓保宋山川。
殘碑沒字空秋草,故壘無人只暮煙。
憑弔忠魂何處是?春深怕聽夜啼鵑。
又有《詠懷合州名宦張珏》云:
年年捍禦困干戈,危局難撐可奈何?
氣敵萬人悲信國,計工一炮殪蒙哥。
南軍百戰丹忱苦,北虜重圍碧血多。
太息大江遺憾在,至今猶響不平波。
古時候的天地現在還有,古時候的日月現在還明,古時候的山河現在還在,古時候的人現在不見了。
釣魚城金戈鐵馬的風雲歲月,儘管已經成為了歷史,但四川軍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光輝事跡卻被永遠地載入了史冊,釣魚山作為這些事跡的見證也名垂千古。“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即使在今天,徘徊在釣魚城古戰場上,依舊有英風迴蕩,雄氣激昂,令人不由自主地熱血沸騰。
歲月的迷霧遮不住釣魚城當年的雄姿英發,時光的磨礪消不掉鮮血寫就的巍然豐碑。歷史的星空上,總會有英雄人物熠熠閃亮。只是,自以為能夠指斥江山、主宰全局的皇帝宰相併沒有能夠改寫歷史,反倒是一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人物,如余玠,如王堅,如張珏,卻能在山河破碎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用自己的才智、熱血和忠誠將本不光彩的歷史譜寫得壯麗輝煌。
(全文完)
獨釣中原——釣魚城及相關大事編年
公元1232年,紹定五年
十二月,宋蒙達成聯合滅金盟約,蒙古許滅金後以河南地(指黃河以南為金人占領的宋土)歸還南宋。
公元1234年,端平元年
正月,南宋與蒙古聯軍攻滅金國。六月,南宋違約出兵先後攻占開封、洛陽。八月,宋軍為蒙古軍擊敗,退回宋境。余玠於本年投奔宋名將趙葵。
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
蒙古以宋違約而侵宋,宋蒙戰爭自此開始。金大族汪世顯降蒙。
公元1236年,端平三年
九月,陽平關之戰宋軍大敗,宋將御前偖軍統制曹友聞戰死,四川從此淪為戰區。十月,蒙古帥闊端攻陷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秦、鞏等二十餘州降。全蜀所存,唯夔州一路及潼川、順慶府。
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
二月,蒙古帥塔海率兵侵蜀,克隆慶,繼侵漢州、邛州、簡州、眉州、蓬州、遂寧、重慶、順慶府。時值蒙宋和議成,蒙軍引退。八月,四川成都制置使丁黼與侵蜀蒙軍戰,死之。
公元1240年,嘉熙四年
宋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築重慶城,命部將甘閏來合州築釣魚山寨。
公元1241年,淳祐元年
蒙古塔海率兵破西川二十餘城。宋成都守將田顯開北門納蒙古軍,制置使陳隆之出奔,為蒙古汪世顯追獲,縛至漢州,令誘守將王夔降。
陳隆之至城下大呼:“大丈夫死爾,勿降也。”遂見殺。蒙古軍屠漢州。守將王夔夜驅火牛突圍出。蒙古大汗窩闊台病死,皇后乃馬真稱制於和林。
公元1242年,淳祐二年
五月,蒙古帥塔海會大軍破遂寧、瀘、敘等州。余玠赴臨安覲見宋理宗。六月,宋以余玠為四川宣尉使。七月,朝廷為余玠舉行入川“陛辭”典禮,臨行前改任權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事,定重慶為四川制置司駐地。十二月,敘州都統楊大全與蒙古兵戰,死之。
公元1243年,淳祐三年
余玠置司重慶,開始經略四蜀。二月,釣魚山城築成,徙合州、石照縣治其上。三月,蒙古總帥汪世顯死,子汪德臣繼為總帥,隨皇子闊端攻蜀。
公元1246年,淳祐六年
七月,蒙古窩闊台子貴由即大汗位。
公元1247年,淳祐七年
抗戰派趙葵出任樞密使。余玠在蜀筑紫雲城。
公元1248年,淳祐八年
三月,蒙古大汗貴由死,皇后海迷失稱制。五月,宋任命余玠為兵部尚書,任職四川依舊。
公元1250年,淳祐十年
二月,詔加余玠龍圖閣學士。冬,余玠率諸將巡邊,直搗興元,與蒙古軍大戰。
公元1251年,淳祐十一年
三月,宋任俞興升成都安撫使、知嘉定府。六月,蒙古立拖雷子蒙哥為大汗。
公元1252年,淳祐十二年
蒙古總帥汪德臣將兵掠成都,薄嘉定。宋余玠率師與蒙古軍大戰於嘉定,捷聞。余玠殺大將王夔,遣將往雲頂代守將姚世安,姚世安不納,並勾結宰相謝方叔在宋理宗前詆毀余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