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了,王十三回手一鞭,抽在馬屁股上,那馬一聲嘶鳴,撒開四蹄,向前飛馳而去。

  奉京城轉瞬即到,還真有幾個人在城門口等著迎接他們。

  為首之人王十三認識,正是上次來京同他打過不少交道的弘光。

  這位也是白雲塢主的親信,就王十三所見,與東方的地位差不多。

  慕鵬由後趕至,看到弘光等在城門口鬆了口氣,笑道:“表哥,怎麼是你親自來了?”

  弘光先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十三,神色淡淡地打了招呼,全不似上回那麼熱情,方轉向慕鵬,冷笑道:“你想見著誰,想叫東方來接你,還是由塢主親自相迎?”

  慕鵬登時噤聲。

  王十三卻似全沒聽出弘光語氣中所帶嘲意,理所當然接過話去:“東方就算了,雖然我覺著依我和慕兄所立功勞,塢主親迎也不為過,不過他老人家近來想必忙得很,能安排你來接我倆,我和慕兄已是心滿意足,感激得很。”

  “……”此言一出,弘光以及他所帶幾人無不面露古怪。

  大家仿佛不認識似地向王十三望去,想的都是同一句話:“這小子真這麼想?”

  王十三放慢了速度,等著慕鵬上來,與他並騎,悄聲道:“你怎麼不告訴我,弘光兄是你的表哥?”

  他說話聲音再小,邊上都是習武之人,耳聰目明。無不是聽得清清楚楚。

  慕鵬有些怕弘光,小聲道:“這有什麼好說的,我們這些從小在白雲塢長大的人很多都沾親帶故啊。”

  王十三小聲埋怨:“那怎麼能一樣,上回我來京城。可是得了弘光兄很多照顧的。”

  弘光嘴角不由地抽了抽,他見表弟目光畏畏縮縮,有意迴避著自己,卻和王十三湊在一起不停嘀嘀咕咕,可見在江北軍中兩人處得不錯。不禁有些後悔當初沒有將慕鵬從這個任務中摘出來。

  現在再怎麼也晚了,這小子本事不大,膽子不小,竟然將東方得罪得死死的。

  他道:“塢主有令,叫你們一回來,即刻前去見他。二位隨我走吧。”

  慕鵬登時苦了臉,就連王十三也是心中一凜。

  他試探著問道:“不知塢主現在何處?”

  弘光深深望了他一眼:“塢主自然是在宮裡,不然還會在哪?”

  王十三搔了搔腦袋,卻道:“這卻不好說了,弘光兄沒有聽說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句話麼,天下雖大,塢主又有哪裡去不得?”

  弘光還真沒有聽說過,所以他一下子就被震住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出自《詩經》。

  建昭三十到三十一年間,文笙和王十三通了大量的書信,最早她以《千字文》教王十三識字,後期天南海北,既有書中看到的奇聞異事,也有一時生出的感觸。她寫過《詩經》,寫過《大學》。

  《北山》這首詩寫的正是繁重的徭役下,忙得忙死閒得閒死,無能的人竊據高位。有才華的卻沒有機會施展。

  王十三雖然讀書不行,很多東西都沒能理解,但他記性甚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句這都好幾年了也沒有忘記。

  他見弘光瞠目,心中大為得意,這種感覺甚至比自己以武功將對方壓制住來得更慡。

  所以說世間一物降一物。書生怕當兵的,當兵的怕武將,武將怕啥,說起來好笑,真到了朝堂上,他怕文官啊。

  小樣兒,只要老賊想當皇帝,老子還治不了你?

  王十三隨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卻忘了,塢主他老人家還未宰了楊昊御父子自己當皇帝,趙康不是把周典啥的都準備好了麼,弘光兄,塢主到現在還未發動,莫不是因為沒有人挑頭擁立?”

  弘光沉聲道:“眼下局勢未穩,塢主只怕沒有這個心思。”

  王十三不以為意:“弘光兄既然不願出頭,那我王十三就當仁不讓了,我和東方有讎隙,可不能讓他占了這個先。”

  慕鵬望向弘光,目露慫恿之意。

  弘光目光一閃,沒有作聲。

  一行人來到宮門外,弘光直接帶著他們進去,守宮門的看服色應是楊氏父子當權時的舊人,見著弘光等人無端矮半截,別說搜身,大氣也不敢出。

  直到穿過外廷,守衛中才看到白雲塢的人。

  王十三左顧右盼,悄悄將所見記在了心裡,老賊這明顯是人手不夠用,只好鳩占鵲巢。上回就看出來了,若非如此,他也不會還留著楊昊御父子性命,強逼著楊昊御認他做了義父。

  來到老賊住處,弘光叫二人在外頭等著,自行進去通報。

  直過了好半天,裡頭才出聲喚慕鵬進去。

  沒想到竟還是分開過堂,慕鵬汗都快下來了,王十三隻能目露鼓勵,一路目送他進了大殿。

  王十三到不擔心慕鵬將自己供出來,他越是懼怕白雲塢主,越不敢說實話,只有按照自己教給他的話說,只要他不是恰好在裡面藥癮發作,老賊短時間內便發現不了破綻。

  與其擔心,不如好好想想一會兒怎麼應付老賊的詢問。

  王十三在殿外足足等了大半個時辰,裡邊才叫進。

  他進門時偷眼一掃,隱約看見老賊穿了件道袍,陰沉著臉盤膝坐在幕簾後頭,弘光站在一旁伺候,既沒看到慕鵬,也沒看到東方。

  老賊面前案桌上擺著香爐,裡邊不知燃著什麼香,還挺好聞,旁邊堆積如山的全是奏摺,丟得到處都是。

  王十三怕他生疑沒敢多看,見禮道:“屬下見過主公。自從上回離京,足有兩三個月沒有見塢主的面,屬下甚是想念,不知您老人家一向可好?”

  停了半晌,才聽著白雲塢主道:“王十三,你好大的膽!”

  王十三毫不猶豫答道:“屬下的人是塢主的,命是塢主的,膽子再大也是塢主的。”

  白雲塢主滯了一滯,抓起一本奏摺來,劈頭向王十三丟去,冷聲道:“胡言亂語,我且問你,為什麼不趁紀南棠與吉魯大軍交戰,出兵開州?”

  王十三沒有躲,奏摺被他內力彈開,掉在地上翻開來,裡面所寫正是李承運所發的檄文。

  老賊抓著這個發難,意味著慕鵬那裡順利過關了,至於趙康那隻替罪羊會不會因之倒霉,王十三才不會多管,他心下大定,將早就準備好的說辭如此這般一說,聲音裡帶著委屈不甘。

  “塢主,東方是您的左膀右臂,又是前去督軍的,屬下對您忠心耿耿,他的話我不敢不聽啊。屬下就不明白了,不過是服個神丹,他哪來這麼大的怨氣?”

  白雲塢主淡淡地道:“他有錯,我會罰他,你只說你自己,若是真心想打開州,別說一個東方,十個東方在你那裡,你也能找到辦法。”

  這就是有些不講理了,偏偏王十三無法反駁。

  他深吸了一個氣,梗著脖子道:“那要這麼說,屬下知錯,請塢主處置。”

  停了一會兒,方聽白雲塢主道:“處罰不急,目前的形勢想必你也聽說了,你且說說,我該如何對付李承運?”

  王十三道:“依屬下之見,塢主不如早登大寶。周典一頒,天下皆知主公才是真命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連楊昊御都認您為父了,李承運又算什麼?”

  白雲塢主“唔”了一聲:“主意不錯,話更動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如此,本塢主打算公開處斬魯大通的幾個兒子,就由你來監斬吧。”

  第五百四十三章 連殺九天

  王十三一聽這話便暗叫“糟糕”。

  魯大通的兒子是什麼人,那是李承運的妻兄妻弟,只要李承運沒有換元配夫人的打算,等他坐上皇位,魯氏自然就是皇后娘娘。

  王十三縱有一萬個理由,殺了國舅爺,肯定會被皇后娘娘記上一筆。

  這若在他剛開始詐降的時候,一心只想為文笙報仇,除此萬念俱灰,連自己的命都不顧了,哪還管得了別人死活。

  但他現在知道文笙還活得好好的,自然就不得不考慮以後。

  就算李承運能看文笙的面子和他屢次立下的功勞,體會他的難處,把這一頁翻過去,可等到李成運的兒子登基呢?

  難道說到時候他和文笙,還有他們的孩子,就只能避禍海外了?

  這種種念頭剎那間閃過腦海,白雲塢主還在等王十三回話,情勢不容他多加考慮,只得先答應下來:“塢主放心,屬下一定把這件事辦好。”

  白雲塢主的語氣這才變得緩和了一些:“趕了這麼多天的路,你累不累?”

  老賊突然關心起他來,王十三心中警鈴大震,只覺寒毛都要豎了起來,笑著道:“屬下有內功護體,並不覺著如何疲憊。”

  白雲塢主靜靜地望了他一會兒,橘子皮一樣的臉上皺紋堆積,竟然露出一絲笑容來:“我想也是,鄴州到奉京,不過七八天的路,竟然走了小半個月。”

  王十三欲待解釋張起失蹤的事,白雲塢主卻是揮了下手將他打斷:“李承運最近連下幾州,氣勢正旺,我已命楊廷父子率兵回撤。退守靖定門戶雄淮關,你在鄴州仗打得不錯,可有什麼辦法遏制對方,化解眼下的困局?”

  王十三眨了眨眼,知道他若此時提出來取代楊廷,勢必令老賊更加起疑,再說他和文笙已經商量好了要擒賊先擒王。找機會在京里解決掉老賊。假裝憂慮道:“雄淮關易守難攻,楊廷之前又有經驗,只是他父子和手下眾將都是梁朝廷的臣子。忠心方面……”

  白雲塢主注視著他:“你回京之前,我已命人盯著文武朝臣七十餘人服下了神丹,楊廷父子皆在其內,他若敢背叛我。必定死得悽慘無比,連魄魂都不得安寧。你說我還有什麼好怕的?”

  奶奶的,老不死的瘋了吧,真是病得不輕!

  王十三自然聽出來這話中暗含的威脅之意,肚子裡罵聲不絕。臉上卻裝出一副恭順的表情,低頭道:“塢主聖明。”

  白雲塢主淡淡地道:“叫你回京來,不是要聽你拍馬屁。而是要叫你說點做點有用的!”

  王十三目光微凝,耳聽他又道:“一會兒我召集了群臣議事。你也參加。你把適才那番話當著他們好好說說。退下等著吧。”

  王十三隻好應了一聲,退出去在殿外等候。

  此時天將傍晚,白雲塢主執掌生殺大權,比建昭帝在時更加霸道,他要叫人來議事,才不管什麼時辰,不大會兒工夫,就由宮外氣喘吁吁趕來了二三十位大臣。

  其中大半王十三看著面熟,叫得出名字的有七八位,就見這些人一個個面如土色,神情委靡不振,想是近來日子十分不好過。

  眾人靜悄悄地列隊等著,並不敢交頭接耳。

  過了將近一個時辰,天完全黑下來,裡面才叫進。

  王十三自覺排在了最後。

  殿裡依舊是老樣子,只將那些奏摺收拾起來,群臣分列左右站定,白雲塢主所處的幕簾旁侍立了兩人,一個是弘光,一個竟是東方。

  王十三不知東方什麼時候來的,兩人目光一觸,東方看上去面無表情,眼神中卻迸出銳利的寒芒。

  王十三有心氣他,含笑沖他點頭示意。

  那幕簾無風自動,就聽白雲塢主道:“今日叫你們來,是要商量一下怎麼對付離水的李承運和紀南棠。眼看李承運的人馬就快打到雄淮關外了,誰要是有退敵致勝的良策,不妨說來聽聽,說的好了本塢主重重有賞。”

  群臣面面相覷,說實話,上頭坐著的要是攝政王楊昊御,說不定還有人願意出謀獻策,這個來歷不明的老傢伙,程國公那篇檄文說的不錯,這就是個關中的強盜頭子。

  聽說楊昊御連憂帶嚇,已經病得起不來床了。

  他們被這老傢伙的恐怖手段嚇住,不敢反抗,可也別想叫他們主動出主意,更何況,這次來的可不是楊昊儉和鍾天政那幫烏合之眾,和紀家軍交戰,他們是真沒那實力。

  白雲塢主眼見沒人吱聲,也不氣惱,點名道:“王十三,你既然為此事專門從鄴州軍前趕回來,便先說一說吧,他們大家一直呆在京里,不如你了解情況。”

  王十三應聲出列。

  眾人目光一齊落在他身上,疑惑有之,不屑有之,其中還夾雜著羨慕和憎恨。

  王十三不予理會,恭敬衝著上座一禮,先將自己打鄴州時同紀家軍交戰的情形添油加醋講了講,道:“由此可見,紀家軍不過是名聲大吹得響,外強中乾,沒有什麼好怕。”

  白雲塢主臉色微霽:“那時他們還未同吉魯人開戰,眼下實力必定更是不堪。”

  王十三事先得了老賊受意,勸進道:“主公乃是幽帝後裔,持有大周朝玉璽,李承運的檄文顛倒黑白,對您多有污衊,屬下覺著您不如就此恢復大周朝正統,您做皇帝名正言順,我等就做大周的臣子。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他挑頭,那二三十名大臣雖然心中鄙視,卻架不住怕了那神丹,稍一遲疑,就又有數人出列,很快跪倒了一片。

  白雲塢主淡淡地道:“都起來吧。難得王將軍人在鄴州,還惦記著老夫這裡。叫東方捎了封密信來。本塢主仔細想過,準備應你所請,十日之後登基為帝,恢復國號大周。”

  群臣都有些傻眼,這老東西說當皇帝就當皇帝,只有十天時間,這也太痛快了吧。

  連弘光都頗為意外。躬身稟道:“塢主。時間太匆忙,只怕來不及準備。”

  白雲塢主笑道:“有什麼好準備的,你們不是給我準備了一份大禮麼。就用那些亂臣賊子的血來叫天下人知道,誰才是真命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