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以賒一次,但不能再打了,若繼續打下去,耳朵就變成一頁郵票,可以一個一個撕下來寄信用。”

  玲玲一笑:

  “好呀,撕下一個來寄信吧。”

  信?

  寄給誰?

  走在繁華都會,自己孤清一人。

  誰?

  最想最想,收件人是賦予她生命、血肉、悲喜的爸爸媽媽。媽媽幾年沒見了,街上偶遇還是認得的……但爸爸?“陳國強”被劈至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在停屍間一點也人不出來。八歲的玲玲,一直以為是搞錯了,這個僵硬的色彩繽紛的屍體不是爸爸!她還等他回來吃火鍋。

  她已忘記爸爸長得怎樣了。努力想、想、想……好幸苦,想不出來,她忘了……

  對著鏡子,把耳邊耳洞沿著小洞,撕下一個血淋淋的“郵票”,貼在信封的右上角,企圖把信寄出。上面寫:

  香港灣仔

  陳國強先生收

  女兒玲玲上

  《荔枝債》

  木門敞開了。

  鄭敏先見到一張美麗的臉。三十多歲,膚色細白,嘴唇豐厚,微微地嘟隆起,很性感。好似在電影中見過的桃井熏,珠圓玉潤,她第一次發覺,日本女人,原來胖的也好看。

  女人忽地一怔。

  她狐疑地問:

  “阿蠻?”

  鄭敏一笑。一定是認錯人。

  “我剛打過電話來。”

  “唉。”女人定過神來。又不甘心:“有人這樣叫過你嗎?”

  “沒有呀。”她把行李箱子拎進去:“我叫鄭敏。”

  環視一下,是左右兩進的木房子。右邊是主人的居停,中間是個小小的庭院,同樣分兩層。地下的一層,大概是她的房間了。

  “請過來。”女人引著路。

  鄭敏在京都驛站下了車,買了本觀光及宿泊介紹的小冊了,頑皮地想:

  “翻到哪頁就住到哪家。”

  先決定住在民宿。東山區,在六波羅蜜寺附近。她撥通了電話:

  “摩斯摩斯——”

  一談之下,原來對方懂一點漢語。議好價錢,四千日元一個晚上,比住酒店便宜三分之一。鄭敏覺得非常滿意。

  房間小小的,四疊半,也夠用。女人送來一壺開水。碟子上還體貼地有個茗茶茶包,和一塊米餅。鄭敏馬上對她具了好感。

  宮本麗子說的漢語其實並不流利,像荒疏已久,記不起來。又像兩種文法絞在一處,一時之間費神分辯,所以說時慢慢的,有點怯,是日本女人慣常的那種謙抑嬌俏,生怕自己做得不好,未語先笑。

  鄭敏人比較慡直,干不來這套,只旁觀欣賞。她在大學讀比較文學,也修了兩年日文,畢業後不想找工作,申請了一個獎學金,挑了到京都大學研究院讀中國文學,為期兩年。

  六月初,先來面見系主任藤原信三。九月正式開學。

  此行是部署。包括在百萬遍附近找個落腳的地方。京大里的中國文學,有兩個香港人,一個上海人,代她物色。暫時便住在民宿,就是無意中指點到的這家。

  “噢,百萬遍,”宮本麗子道:“坐巴士,就直到了。”

  她又關心地問:

  “在哪裡坐?知道嗎?走出東大路通。“

  遇上大量的句子,她還得說日語:

  “在百多年前,那處有大瘟疫,知恩寺的和尚們日夜誦經祈福,有百萬遍呢。直到人們都好了,瘟疫跑了。”

  “謝謝。”鄭敏道:“你說日語我可以聽懂。”

  “不!”她只親切地說:“中國話,很久沒說。想多說。”

  鄭敏先到附近一帶巡視。是頗為古舊的一區,店子賣藤具、神器、木祭品、茶葉、念珠、京果子,有間書報雜誌商店。六波羅蜜寺,是京都八百廟中一間,這裡大街小巷五步十步之遙,已有一座廟。

  和尚敲著晚鐘。鄭敏也餓了,便在市場旁邊吃過心愛的蕎麥麵和壽司。

  已是初夏,但晚上仍有絲絲涼意。

  麗子在浴室,放好一大缸的熱水,讓客人先用。

  鄭敏跳進那個小游泳池般的浴缸洗好了,便信手把塞子撥去,熱水咕嘟地流去。半天也沒放盡——鄭敏突然省悟:她壞事了。

  按日本人的習慣,那缸熱水不是洗澡用,而是讓人在水龍頭下洗好澡,沖乾淨了,再坐下去浸泡用的。一家大小都用它。客人先享,卻也不能這樣胡來。她尷尬地望著一缸溜走中的熱水。

  惟有到右進去道個歉。

  “麗子——”

  她叩門。

  麗子沒應,她正忙著。鄭敏自半敞的門看見她,吃著一罐糖水荔枝。那是國產。荔枝剝殼,泡在糖水中,太甜太膩,她不喜歡吃。

  但麗子,她可吃得美滋滋的,豐厚性感的口唇張開,荔枝淌著甜汁,被啜弄著。已幹掉大半,原來桌上已另有兩個空罐子,不知如何,鄭敏就覺得她像吸血殭屍見到一條蹦跳著的粗大的血管一樣饞。

  麗子整個人醉得白裡透紅。

  看上去也就是顆荔枝了。

  她抬頭見到鄭敏,有點慌張失態,連忙停住,不好意思:“你吃嗎?”

  鄭敏搖頭:

  “新鮮的才好吃。”

  忽想起有唐詩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在中國,它喚作‘妃子笑’呢。”

  “我知道。”麗子胸有成竹地:“皇上命驛馬專程自四川運到長安嘛。為討她歡心,要整棵樹砍下來,不能把果子摘下,因為荔枝一離樹,紅色的殼便容易變黑,失去鮮艷的吸引力。”

  鄭敏才知這典故。便道:

  “咦,多像女人的命運。”

  麗子默然,低下頭。

  夜幕輕盈垂落,鄭敏鑽進鋪在蓆子上香香軟軟的被窩。不知是否錯覺,總是聽見一陣一陣的歌聲,如怨如慕。也分不清是中國曲子,抑或日本小調。

  第二天麗子端上米粥,有幾碟小菜和燒魚。鄭敏先夾一塊小梅。

  “你下回來,可以幫我帶些新鮮的荔枝嗎?”

  “好吧,你真饞呢。”

  “這裡買不到。罐頭極貴,也不多。”麗子說:“物離鄉貴,人離鄉賤。”

  鄭敏發覺宮本麗子身邊沒有男人。

  她也沒問。

  夜晚那幽怨的歌聲,或者是她所哼。

  麗子很喜歡找她聊天。一個寂寞的女主人。她掀著她的中文書本,努力地看,很多字看不懂。鄭敏問:

  “你的中國話哪兒學來的?”

  “在中國。但久了,都忘了。”

  “你到過中國?哪裡?北京?上海?”

  “長安。”

  鄭敏糾正她:

  “你是說西安吧?”

  “長安。”她固執地。

  算了,日本人眼中的長安抑或西安,都一樣,只有中國人把地名換來換去,例如北京抑或北平。

  麗子中日語夾雜說:

  “京都太像長安了。都棋盤似的分區,中間一條大道,也叫朱雀門大街,同長安一樣,遣唐使都學上了。京都可是縮小的長安。——不過,到底也不一樣。”

  末了她有點黯然。

  “我沒到過西安,不,長安。”鄭敏告訴她:“以後去吧,那兒有兵馬俑、半坡村,還有華清池。我看到圖片,池子像足球場大呢,我不想念楊貴妃光天化日下洗澡。”

  “皇上賜浴華清池內浴池。”她忙解釋:“他們傳言不負責任!”

  鄭敏奇怪她那麼好管閒事。

  六月十四日那天,宮本麗子神秘的邀約她:

  “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去。”

  她上了粉紅色的臉粉,仔細化好妝。松松的挽個髻,穿著素淡日式寬袍,無鈕,只打個結。看上去怪怪的,鄭敏想,怎麼一個人只一張臉有顏色,遺容一樣。她問:

  “是——參加些什麼聚會吧?”

  一路上,有點忐忑,又有點好奇,隨她左右,麗子氣定神閒的走著,很肅穆的樣子。

  計程車停在斜路下。

  有個木牌子:“御賜泉涌寺。”

  又是一座廟!

  不上呢。循此斜路上去,都是什麼即成院、法音院、戒光寺、悲田院、善光寺……樹影蔽日,不時撒落一些紅色的小果子,有灰紫鴿來啄食。

  不久來至目的地。

  麗子一言不發,逕到一間小小的觀音堂。原來她今日來拜神。

  鄭敏一進去,見觀音像,頗為驚詫。

  這是一座楊貴妃觀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