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黑戈壁》十三(3)
——我們家附近有一條不長的便道,下班時最熱鬧,兩邊都是賣各種東西的小商販。要買點零碎,還真方便。但堵塞交通。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市場”,總有城管人員來清理。這天我正從那裡路過,“市場”擾動起來,小商販們呼叫著“城管”“城管”,開始收拾東西走人。果然見到一輛卡車從另一頭駛上街道,商販推著、拉著、蹬著破舊的車輛躲避逃跑。卡車像是逗商販玩,跑得快了他就開得快,慢了他也慢。一輛拉著滿車草莓的三輪翻了,卡車也停下來。望著一地的水果,農婦失聲大哭,與自己的男人撕打起來。車上下來的幹部反而去勸架。兩人一齊撲向幹部。我拉開雙方。幹部對農婦大聲呵斥,我轉向他,說:你受過教育嗎?你有親人子女嗎?你也是做父母的人吧?如果你有理由,可以罰他們,扣他們車,可你幹嗎欺負人?你不也是人嗎?幹部愣住了,他原來一定是以為我會幫他的。他想說什麼,可望著怒目而視的圍觀者,一時失聲。我從地上胡嚕了一大堆摔爛的草莓,匆匆裝進一個塑膠袋,站起身,塞給農婦10元錢,說:這是我買草莓的錢。然後揚長而去。幾天後,我到街上買早餐,要了兩碗豆腐腦。賣早點的老闆娘把我的錢還給我,說:我認識你。你花10塊錢買了一堆草莓。這頓早餐免費。
——小學六年級,我們班來了一個代課老師。那是一個又瘦又高的男老師,就是北大東門外成府街的老居民。大約好久沒有工作了,顯得頗落魄,但在課堂上一站,腰板挺得筆直,又像一個末代王公。他講的課十分受學生歡迎。可他在課堂上有一個毛病,總不時地掏出一個小小的瓷瓶子,小心地吸溜上一口。他看同學們全好奇地望著他,就解釋說:“我有氣管炎,隨時得喝藥。”我也有氣管炎。一次課間操,他的“藥瓶”放在課桌上,我忍不住打開,一股沖鼻子的“藥味”嗆得我打了噴嚏,我學著他的樣子,小小心心地吸溜了一口,結果,我當時就醉在課堂上。不用說,他的“藥水”度數不會小於60度。
——不久前,我到上海博物館的圖書館看一部找了幾十年的、原來以為已經失傳的古籍。那是元刊孤本。我計劃在上博工作完,到上海圖書館看另外一種詩集。在細雨中我趕到了上海圖書館。但是,在善本部怎麼也查不到那種書的書號。也就是說,上圖沒有這種書。工作人員耐心地問我:你是怎麼知道這種書在上圖的呢?我說,是通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到的。他們拿出了《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覆核,卻發現是我錯了,那種書是在華東師大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在著錄館藏地點時,使用的是代碼,我記錯了數字。雨仍然下著,我手中只有致上圖的介紹信。當然,我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了。可我還是決定親自去一趟離上圖不遠的華東師大。華東師大的校園真是美極了,尤其是在初春的雨中。在圖書館的古籍部,我遲疑著向一位負責人說:對不起,我從北京來看書。我弄錯了館藏地點,介紹信開的是上圖,可書藏在華東師大圖書館。這是我的工作證,是不是……對方連看都沒有看我,回答:你不用介紹信,我知道你是楊鐮,你父親不是原來的北大教授嗎?上星期我還在電視上見過你呢。原來這位古籍部的吳主任(吳平),是關注西部探險的人,他早就讀過《絲綢之路》《亞州腹地探險八年》。真是他鄉遇故知呀。在吳主任的幫助下我順利完成了在上海的工作。上海給我留下了文化豐厚的印象。探險與發現實際存在於每個有心人的心中。
馬鬃山的夜空星光燦爛。
深夜的馬鬃山我獨自一人,卻感受到來自遙遠秘境的呼喚。
《黑戈壁》十四(1)
3月11日,天還沒有亮,我就起床了。
賓館前庭的燈亮著,也是治安情況好,不然,就一個女服務員誰敢在這樣的地方一整夜開著門值班?
我來到後院,鍋爐房有動靜,是服務員尼克木在燒鍋爐。是呀,不管有沒有人、有幾個人住宿,鍋爐是不能停的。她說,在冬天,她兼管燒鍋爐,每月另加300元。我來到街上,寒風凜冽,步履踉蹌。街上夜色昏暗。這整個馬鬃山鎮全靠風力發電,是真正的“綠色”能源,有三組發電機。沒有風,沒有陽光,就沒有電。
上午8點30分,娜鎮長來,一起吃早餐。據天氣預報,上午冷空氣入侵,零下15度。風頭夾帶的是來自外蒙古戈壁的寒流。鎮長為我們向邊防上借了三件皮大衣。
10點,動身前往邊境。今天一是感受邊境地勢,二是相信能夠重新找到“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三是看看紅石山,四是了解當代牧民的生活。
馬鬃山氣象局的車是小薛(薛利民)開的,是一輛新尼桑。達布的車上多了一個人,那就是西力得克,他是好奇一起出去散散心。路上,娜仁娜講了她的經歷:1985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一直在鎮上,出任副鎮長前原來是學校的老師。丈夫是醫生。北方的口岸,就叫做“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1992年、1993年,開放了兩年,她的外蒙古的親戚還通過口岸來過馬鬃山,還問起“黑喇嘛”與“碉堡山”。2003年我們走後,她進一步了解了有關黑喇嘛的情況。這次再來有了較多的共同話題。
——我們家附近有一條不長的便道,下班時最熱鬧,兩邊都是賣各種東西的小商販。要買點零碎,還真方便。但堵塞交通。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市場”,總有城管人員來清理。這天我正從那裡路過,“市場”擾動起來,小商販們呼叫著“城管”“城管”,開始收拾東西走人。果然見到一輛卡車從另一頭駛上街道,商販推著、拉著、蹬著破舊的車輛躲避逃跑。卡車像是逗商販玩,跑得快了他就開得快,慢了他也慢。一輛拉著滿車草莓的三輪翻了,卡車也停下來。望著一地的水果,農婦失聲大哭,與自己的男人撕打起來。車上下來的幹部反而去勸架。兩人一齊撲向幹部。我拉開雙方。幹部對農婦大聲呵斥,我轉向他,說:你受過教育嗎?你有親人子女嗎?你也是做父母的人吧?如果你有理由,可以罰他們,扣他們車,可你幹嗎欺負人?你不也是人嗎?幹部愣住了,他原來一定是以為我會幫他的。他想說什麼,可望著怒目而視的圍觀者,一時失聲。我從地上胡嚕了一大堆摔爛的草莓,匆匆裝進一個塑膠袋,站起身,塞給農婦10元錢,說:這是我買草莓的錢。然後揚長而去。幾天後,我到街上買早餐,要了兩碗豆腐腦。賣早點的老闆娘把我的錢還給我,說:我認識你。你花10塊錢買了一堆草莓。這頓早餐免費。
——小學六年級,我們班來了一個代課老師。那是一個又瘦又高的男老師,就是北大東門外成府街的老居民。大約好久沒有工作了,顯得頗落魄,但在課堂上一站,腰板挺得筆直,又像一個末代王公。他講的課十分受學生歡迎。可他在課堂上有一個毛病,總不時地掏出一個小小的瓷瓶子,小心地吸溜上一口。他看同學們全好奇地望著他,就解釋說:“我有氣管炎,隨時得喝藥。”我也有氣管炎。一次課間操,他的“藥瓶”放在課桌上,我忍不住打開,一股沖鼻子的“藥味”嗆得我打了噴嚏,我學著他的樣子,小小心心地吸溜了一口,結果,我當時就醉在課堂上。不用說,他的“藥水”度數不會小於60度。
——不久前,我到上海博物館的圖書館看一部找了幾十年的、原來以為已經失傳的古籍。那是元刊孤本。我計劃在上博工作完,到上海圖書館看另外一種詩集。在細雨中我趕到了上海圖書館。但是,在善本部怎麼也查不到那種書的書號。也就是說,上圖沒有這種書。工作人員耐心地問我:你是怎麼知道這種書在上圖的呢?我說,是通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到的。他們拿出了《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覆核,卻發現是我錯了,那種書是在華東師大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在著錄館藏地點時,使用的是代碼,我記錯了數字。雨仍然下著,我手中只有致上圖的介紹信。當然,我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了。可我還是決定親自去一趟離上圖不遠的華東師大。華東師大的校園真是美極了,尤其是在初春的雨中。在圖書館的古籍部,我遲疑著向一位負責人說:對不起,我從北京來看書。我弄錯了館藏地點,介紹信開的是上圖,可書藏在華東師大圖書館。這是我的工作證,是不是……對方連看都沒有看我,回答:你不用介紹信,我知道你是楊鐮,你父親不是原來的北大教授嗎?上星期我還在電視上見過你呢。原來這位古籍部的吳主任(吳平),是關注西部探險的人,他早就讀過《絲綢之路》《亞州腹地探險八年》。真是他鄉遇故知呀。在吳主任的幫助下我順利完成了在上海的工作。上海給我留下了文化豐厚的印象。探險與發現實際存在於每個有心人的心中。
馬鬃山的夜空星光燦爛。
深夜的馬鬃山我獨自一人,卻感受到來自遙遠秘境的呼喚。
《黑戈壁》十四(1)
3月11日,天還沒有亮,我就起床了。
賓館前庭的燈亮著,也是治安情況好,不然,就一個女服務員誰敢在這樣的地方一整夜開著門值班?
我來到後院,鍋爐房有動靜,是服務員尼克木在燒鍋爐。是呀,不管有沒有人、有幾個人住宿,鍋爐是不能停的。她說,在冬天,她兼管燒鍋爐,每月另加300元。我來到街上,寒風凜冽,步履踉蹌。街上夜色昏暗。這整個馬鬃山鎮全靠風力發電,是真正的“綠色”能源,有三組發電機。沒有風,沒有陽光,就沒有電。
上午8點30分,娜鎮長來,一起吃早餐。據天氣預報,上午冷空氣入侵,零下15度。風頭夾帶的是來自外蒙古戈壁的寒流。鎮長為我們向邊防上借了三件皮大衣。
10點,動身前往邊境。今天一是感受邊境地勢,二是相信能夠重新找到“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三是看看紅石山,四是了解當代牧民的生活。
馬鬃山氣象局的車是小薛(薛利民)開的,是一輛新尼桑。達布的車上多了一個人,那就是西力得克,他是好奇一起出去散散心。路上,娜仁娜講了她的經歷:1985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一直在鎮上,出任副鎮長前原來是學校的老師。丈夫是醫生。北方的口岸,就叫做“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1992年、1993年,開放了兩年,她的外蒙古的親戚還通過口岸來過馬鬃山,還問起“黑喇嘛”與“碉堡山”。2003年我們走後,她進一步了解了有關黑喇嘛的情況。這次再來有了較多的共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