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黑戈壁》十二(5)

  我相信,我奢望,我會找到安南工創建者的後裔。只要有這一天,我一定能夠寫出新疆的《飄》。——那是我欠讀者的,欠歷史的,欠西部開拓者的。那是我對自己良心的許諾!

  在最初涉及黑喇嘛與黑戈壁時,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它與安南工的越南難民有相似之處。是因為他們都是不見容於自己祖國當權者的政治難民?是因為他們都曾被安置在邊境的另一面而引動國內的不安,叫人必欲除之而後快?是因為他們都是帶著一個小小的部落來到異域?是因為他們在異域的生存空間都毀於一旦?是因為……我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使我在面對黑喇嘛時,總會想到黃公纘與安南工了。

  那就是,我想知道:時過境遷,究竟是誰還在懷念他們!是誰寧可不為人所知地用一種不會誤解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幾年前,我們沒有就安南工路邊的祭奠作進一步的調查,失去了深入了解西部歷史命運的契機。現在呢?我必須弄清楚,那占據了碉堡山一大塊平灘的“碑林”是誰、為什麼建造的。只有那樣,我才能真正認識黑喇嘛。

  我決定,在三月上旬前往新疆看檔案時,利用返程再次前往馬鬃山,並且再次去尋找謝別斯廷泉。也就是說,我將把2003年考察忽略的地方及時補上。

  這次,我準備自費。我不能由著歲月老去,日見消沉。當年如果處在這樣的狀態中,我早就放下一切,不計後果,到西部戈壁上去了。那才是“獨行荒漠”。這幾天我終於想明白了:實際上我在2003年是犯了一個錯誤:將“專業”與“業餘”等同對待。專業的看大熊貓,要到自然保護區;業餘的,在動物園裡隔著籠子看看就心滿意足了。專業的則絕不會滿足。而為看看大熊貓,就把業餘的領到深山老林里,未免太“殘酷”。——這有點像孟繁華的“老警察”的故事。在一隊業餘選手中,我必須從眾,深入的調查,怎麼可能進行呢?所以,再去一次是十分必要的,不然我不會安心。

  ——就我自己一個人,沉下心來,重新調查。

  我給嘉峪關的小張(張衛華)打電話,說是空號。給李總打,座機說是停機,手機是一段錄音,要求輸入密碼。我擔心:該不會是出了變故吧。翻了2003年的“工作手冊”,找到了李總副手呂總(呂占福)的電話,儘管時在午休,我也不再等。呂總電話打通了,他說沒有大的變化。他們都常提到我。見到額濟納的人,還問起過我。

  過了半個小時,李總打來電話了。他說歡迎再來酒泉。我告訴他,這正是我的計劃。如果去的話,這次不給他們添麻煩,只是請他幫我租個車。

  他馬上問:真能來嗎?太好了!他說,他會專門陪我去馬鬃山。車他有,一切由他安排。又問“來幾個人?”我立即說:“就我自己,一個人。”他說,你帶兩三個人,我都負責到底。我知道目前經營企業也太難了,真不願意再麻煩他了。但我也知道,他說了,就是實心實意的。他還說:在酒泉完全與2003年一樣,我去接你,還住在軍區招待所。這也正是我一直嚮往的。

  ——人生就是在快意與失意間度過。

  只要工作摘得開,我隨時可以走。我計劃是3月3日—18日,去兩周。給新疆師大文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朋友崔岩虎打了電話。聽說我馬上去,他很高興,要我為他們的學生作一次講座。我答應了。我的初步計劃是(我又做計劃了,這感覺真好):在烏魯木齊5-6天,去檔案館查找黑喇嘛資料。然後,就去酒泉。這樣,我下周二必須處理好一切未盡事項,然後隨時處在可以出發的狀態中。

  3月3日,早晨5點起床。赴烏魯木齊的航班是9點20離開北京空港。8點15到機場,卻得知航班晚點到下午兩點以後。中午,將我們拉到花園酒店,臨時住了下來。午餐,大家感慨萬千,一個南方人曾對工作人員說:我們遲到一分鐘也不行,可你們,一晚就半天一天的。吃完,睡了一大覺。又通知吃晚餐,其間,有人說將在晚上八點起飛。我與北京、新疆等有關人打了一通電話。與同行的旅伴學會了查詢手機話費的辦法,還有340元話費。飛機在19點40起飛,23點20抵達烏魯木齊。

  3月4日,下午,為文化人類學研究所作題為“最後的羅布人”的講演。題目是他們出的。晚餐後,回到住處。

  在烏魯木齊的幾天裡,見到許多老朋友。其中有幾個是我在1984年環遊塔里木時結識的。但是,在檔案館一無所獲。沒有查到關於“丹畢加參”的資料。我已經托人查過了,也是這個結果。可我還是得自己來查一下。

  3月8日,晚上18點47,乘T296出發。前往酒泉。同行者有新疆中國新聞社的楊東。我在1984年環遊塔里木路經阿克蘇時與他結識。

  我不知道此行會有什麼收穫。檔案館的情況,似乎是個提醒。我會回空手而歸嗎?

  這時,我想起了《烏魯木齊四季》的最後一段話:“我一邊欣賞古典音樂,一邊寫著這篇越南難民與烏魯木齊四季的故事。我一遍又一遍傾聽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活》。我在電腦屏幕上寫的就是‘我的生活’,而烏魯木齊的四季,就是樂曲的四個樂章。擱筆前必須說明的是:在這裡我寫下的一切的是真實的,絕無虛構。其中每一個人用的都是真實姓名,每一件事都可以反覆核實。惟一隻存在於想像之中的事實,就是對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惟一包容納在字裡行間的想像,就是發現者自己的喜怒哀樂、苦辣甘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