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記起2003年在額濟納時,聽地方史志專家韓巴德爾湖說起過,黑喇嘛的部下曾遭到屠殺。我在北京的家中,對韓巴德爾湖作了一次電話訪談。

  目前韓巴德爾湖已經不再額濟納旗居住。他家在阿拉善盟。在電話中,韓巴德爾湖回答了我的問題。

  首先是他在額濟納的工作簡歷。他於1956年到阿拉善盟工作,1957年到額濟納旗,工作了幾乎50年,退休前擔任旗政協副主席,主管文史資料工作。我的問題主要是:關於南茲德巴特爾刺殺黑喇嘛的具體情況,請他再作回憶。韓巴德爾湖說:南茲德巴特爾是用槍打死的黑喇嘛。這一點,與上次的採訪有一些不同,上次說是用刀刺死了黑喇嘛。關於黑喇嘛的部眾的下落,他說:外蒙捉拿回去了,返回外蒙古的途中,在一個山上殺死了許多人,山上的白石頭變成了紅色的。我突然記起,在我找到的一張5萬分之一的地圖上,那一帶一個地名叫“紅石山”,另一個叫“烏石山”。這倒有意思了。他還告訴我:黑喇嘛原名“丹畢札拉僧”,是藏文,簡稱為“札喇嘛”。“札”,不是漢語中的“假”,這樣說來,可以確認,“假喇嘛”實際就是“札拉僧”,也就是“堅贊”的異讀。

  在馬鬃山的“碉堡山”寫出銘文的人,可能主要來自外蒙古。但是,可以肯定:能寫其中“敦煌天傑”幾個字的,是文化程度比較高的漢族人。

  同時,在查閱文獻時,我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碉堡山所在的地名,曾被叫做“巴音布魯克”,也曾叫做“公婆泉”。可能是為了另一個在天山深處的“巴音布魯克”有所區別吧,馬鬃山的巴音布魯克從30年代以後幾乎無人提起。公婆泉則已經成了地圖中的一再出現的地名。但是,問題在於我從民國十年的檔案之中發現,當時人們是將黑喇嘛的藏身之地叫做“滾坡泉”的。熟悉西部地名的人都知道,西部有許多地名是不同語言的複合式地名,比如羅布泊,“羅布”是古代西域語言的音譯,泊,是漢語湖泊的簡稱。這樣說來,公婆-滾坡,都是當地原來的地名的音譯,不是水從山坡上跌落下來之意,也不是公公婆婆的和稱。泉,則是“布魯克”或“布拉克”的含義的中文意譯。

  進一步,我記得在別的書中見過“貢布”,貢布似乎是一個玉樹的喇嘛廟的名字。我想到也許應該查證一下“貢布”或類似讀音的詞彙,在蒙古語中是什麼意思。我請蒙古族同事扎拉嘎幫我查證,經查證獲悉,“貢布”是蒙古語的“黑天神”之意。接到扎拉嘎的電話,我愣了半天,不知該說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我為什麼要查,這個結論是在沒有任何提示,沒有背景介紹的情況下作出的,因此是可信的。

  這就不是巧合了。黑喇嘛的副手札哈沁貝勒,名字叫做“貢布奧其爾”,“貢布”是大黑天神;奧其爾,是金剛。在《蒙古的人和神》(第一部第五章“諸神之舞”)之中,哈士綸用了不少的篇幅介紹“大黑天”(或“大黑天神”“黑天神”)在宗教中的地位。黑戈壁,在20世紀以前的地圖中叫做“出庫爾戈壁”24,“黑戈壁”這個名字,比較集中地出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人的記述中。黑喇嘛在來到黑戈壁之前,通稱為“丹畢加參”或“假喇嘛”(堅贊喇嘛)“丹畢諾顏”,並沒有“黑喇嘛”的叫法。從他逃出外蒙古定居黑戈壁以後,黑喇嘛就與黑戈壁難以分開了。我的分析可能是雜亂無章的,但結論則經得起推敲,“黑喇嘛”-“黑戈壁”-“貢布泉”(“公婆泉”“滾坡泉”),都與喇嘛教的主神之一“大黑天神”(MAHAKALA,“摩訶迦羅”)有關。大黑天神,是復仇之神,是戰神。它們都是因那個卡爾梅克的半人半神的“強盜”——丹畢加參——而生。黑戈壁,是黑喇嘛的戈壁;黑喇嘛,是在馬鬃山藏身的大黑天神;公婆泉(滾坡泉),由泉水旁邊存在大黑天神的要塞而得名。更可能是大黑天神選擇在它的旁邊棲身而得名。

  在黑戈壁的丹畢加參,已經修煉成為大黑天神。所以,他就是黑喇嘛。

  進一步我想到,也許黑戈壁與它的附近地域,與大黑天神的傳說有不為人知的聯繫。距黑戈壁不遠,在額濟納的那個遠近聞名的古城——喀喇浩特,就叫做“黑城”。關於喀喇浩特,最著名的傳說就是“黑將軍”與他的英勇殉難。在探險家的記載中,額濟納的蒙古牧民存在著“黑將軍”的崇拜情結的。那個“黑將軍”為堅守城池而殉難的故事幾乎盡人皆知:強敵兵臨城下,同時截斷了水源,黑將軍命令部下破壞了武器,將城中所有財富全部傾倒入一個古井,最後全軍覆沒。這裡用不著猜想與暗示,喀喇浩特的“黑將軍”與喀喇戈壁的“黑喇嘛”,在民間的理解之中就是同一個人。如果再深究,將黑戈壁與額濟納的戈壁切割開來的那條河流,就叫“黑河”。

  《黑戈壁》十二(4)

  而上面我們引證過,1934年在馬鬃山的蒙古人領袖叫做“喀喇瓦欽”,“喀喇”也是“黑”。為什麼?為什麼這一帶與黑天神如此切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