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然而,所有因第一天對伊拉克發動的空中攻勢造成的一種欣慰情緒,都被飛落在特拉維夫的“飛毛腿”飛彈爆炸聲所擊破了。
怎麼回事?
美—歐聯軍方面很快發覺,空襲轟炸雖然摧毀了伊拉克的大部分固定的“飛毛腿”飛彈發射基地,但尚有30多個流動型裝置卻在繼續不斷地發射飛彈,多國部隊立即出動偵察機苦苦搜尋卻收效甚微;於是人們紛紛發出疑問,伊拉克到底還擁有多少枚飛彈?伊拉克總共從世界各國購進了2000枚飛彈,海灣戰爭爆發前,據歐洲軍界分析的情報表明,伊拉克至少還擁有800—1000枚飛彈,蘇聯的衛星情報則證實了一則更可怕的戰況:美軍的轟炸目標80%是模擬的、假的,美國國防部經過對戰前衛星拍攝的目標照片和地毯式空襲中對進攻目標所拍攝的紅外線照片進行技術處理,在不同角度的光譜顯示下,也很快發現美軍轟炸的目標不少是偽裝的、木頭制的,或者是塑料的、橡皮的,至多也不過是陳舊的,或者已被淘汰的、廢棄不用的設施。軍事觀察家們還指出,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在全國建造了不計其數的堅固的巨型地下掩體——一切均表明,伊拉克還擁有相當的軍事實力,在被占領的科威特境內和周圍的54.5萬人的軍隊基本上完整無損,它的指揮和控制系統也是如此。薩達姆·海珊費時10年苦心營構起來的龐大的戰爭武器庫,確實不可小覷!
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事實是:法國、英國、蘇聯等都曾不同程度地裝備過伊拉克的武器庫;到頭來,卻教自己吃了苦頭。
海灣戰爭似乎成了“飛彈戰”。
“飛毛腿”飛彈是60年代由蘇聯裝備的簡易慣性制導飛彈。飛彈直徑為0.88米,長度為11.16米,戰鬥部重量1000公斤,射程達300公里。伊拉克經過改制,不惜以減小彈頭威力和降低目標命中率為代價,使飛彈射程達到了600公里,即可直接從伊拉克發射到以色列(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距離伊拉克西部約500公里)。薩達姆·海珊時不時往沙烏地阿拉伯或以色列發射幾枚“飛毛腿”飛彈,雖然絕大多數飛彈均為美國的“愛國者”飛彈所攔截,實際上構不成多大威脅;但卻分明表示了薩達姆總統對布希總統的嘲諷和對以色列神經的刺激。
喬治·布希總統最為擔憂的是以色列最終會被薩達姆拖入海灣戰爭的旋渦之中。
中東地區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起源地。由於宗教、文化、歷史的原因,曾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自公元前1世紀因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兩次野蠻入侵而被趕出家園之後,便一直流移於世界各地,歐洲、北非。甚至亞洲(包括中國的開封等地)。(聖經》福音書載,猶太原系耶穌的12門徒之一,後因30塊銀幣的誘惑而不惜將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權者,並親自為拘捕耶穌的人帶路,“猶大”從此落下一個永遠抹不去的叛徒的罵名——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就是生動地描述這一個故事的。其實,猶太人民族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聰慧的民族,馬克思、愛因斯坦等許多改寫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都出自這一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被德國法西斯殘殺了600多萬人。目前,全世界的猶太人約有1500萬人,以美國(600萬)、以色列(310萬)和蘇聯(210萬)為最多。
1947年11月四日,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國家和猶太人國家。次年(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在西南亞的巴勒斯坦地區。西臨地中海沿岸的狹長平原上正式立國——建立起“以色列國”。然而,在猶太人宣布建國8個小時之後,巴勒斯坦人即組織阿拉伯聯軍發動了一場進攻,企圖一舉摧毀這個剛剛誕生的猶太人的新國家——從此種下了一直延續至今的阿以衝突的禍根!
“以色列”,Yisyaei,系希伯來文,在《聖經》故事中原是猶太人的第三代祖先的名字。據《創世紀》記載,原名雅各,因與天使角力得勝,由天使改名為以色列,意即“與神角力”。故而猶太人又稱作以色列人。按照聯合國的決議規定,以色列國土面積應為1.4萬平方公里,但以色列建國之後,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戰爭頻頻,不斷擴充其疆土。規模較大的就包括有:1948年、1956年。1967年和1973年等4次中東戰爭。1948年,阿以戰爭之後的以色列疆界,就大大地超越了聯合國方案中所規定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分治的界線。以色列人還吞併了耶路撒冷東部地區計6700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以後,以色列又陸續占領了屬於埃及的西奈半島、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和屬於巴勒斯坦的約旦河以西地區以及加沙走廊,共計又占領了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78年,為了打擊巴勒斯坦武裝力量,以色列進占黎巴嫩南部地區,然後拒絕撤走。4年之後,以色列再度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對貝魯特西區實施強度轟炸長達3個月之久,終於趕走了駐紮在那裡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並摧毀了他們的軍事設施。從此,以色列長期占領黎巴嫩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在所有這些占領地中,以色列只與埃及簽訂了“和平條約”並把西奈半島歸還給了埃及;對其他占領地,則以保護其公民不受恐怖組織的侵犯和國家安全防務需要為藉口而拒不歸還。現今,以色列實際控制的國上面積約8.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聯合國決議所規定的國土面積的6倍;人口約355萬,其中猶太人310萬,阿拉伯人45萬。另一方面,以色列有計劃地向東耶路撒冷城和約旦河以西地區及加沙走廊大量移民,並建立起住宅區。至1989年底,這兩個巴勒斯坦區域的猶太移民已分別達到10萬人和7萬人。
怎麼回事?
美—歐聯軍方面很快發覺,空襲轟炸雖然摧毀了伊拉克的大部分固定的“飛毛腿”飛彈發射基地,但尚有30多個流動型裝置卻在繼續不斷地發射飛彈,多國部隊立即出動偵察機苦苦搜尋卻收效甚微;於是人們紛紛發出疑問,伊拉克到底還擁有多少枚飛彈?伊拉克總共從世界各國購進了2000枚飛彈,海灣戰爭爆發前,據歐洲軍界分析的情報表明,伊拉克至少還擁有800—1000枚飛彈,蘇聯的衛星情報則證實了一則更可怕的戰況:美軍的轟炸目標80%是模擬的、假的,美國國防部經過對戰前衛星拍攝的目標照片和地毯式空襲中對進攻目標所拍攝的紅外線照片進行技術處理,在不同角度的光譜顯示下,也很快發現美軍轟炸的目標不少是偽裝的、木頭制的,或者是塑料的、橡皮的,至多也不過是陳舊的,或者已被淘汰的、廢棄不用的設施。軍事觀察家們還指出,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在全國建造了不計其數的堅固的巨型地下掩體——一切均表明,伊拉克還擁有相當的軍事實力,在被占領的科威特境內和周圍的54.5萬人的軍隊基本上完整無損,它的指揮和控制系統也是如此。薩達姆·海珊費時10年苦心營構起來的龐大的戰爭武器庫,確實不可小覷!
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事實是:法國、英國、蘇聯等都曾不同程度地裝備過伊拉克的武器庫;到頭來,卻教自己吃了苦頭。
海灣戰爭似乎成了“飛彈戰”。
“飛毛腿”飛彈是60年代由蘇聯裝備的簡易慣性制導飛彈。飛彈直徑為0.88米,長度為11.16米,戰鬥部重量1000公斤,射程達300公里。伊拉克經過改制,不惜以減小彈頭威力和降低目標命中率為代價,使飛彈射程達到了600公里,即可直接從伊拉克發射到以色列(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距離伊拉克西部約500公里)。薩達姆·海珊時不時往沙烏地阿拉伯或以色列發射幾枚“飛毛腿”飛彈,雖然絕大多數飛彈均為美國的“愛國者”飛彈所攔截,實際上構不成多大威脅;但卻分明表示了薩達姆總統對布希總統的嘲諷和對以色列神經的刺激。
喬治·布希總統最為擔憂的是以色列最終會被薩達姆拖入海灣戰爭的旋渦之中。
中東地區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起源地。由於宗教、文化、歷史的原因,曾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自公元前1世紀因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兩次野蠻入侵而被趕出家園之後,便一直流移於世界各地,歐洲、北非。甚至亞洲(包括中國的開封等地)。(聖經》福音書載,猶太原系耶穌的12門徒之一,後因30塊銀幣的誘惑而不惜將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權者,並親自為拘捕耶穌的人帶路,“猶大”從此落下一個永遠抹不去的叛徒的罵名——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就是生動地描述這一個故事的。其實,猶太人民族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聰慧的民族,馬克思、愛因斯坦等許多改寫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都出自這一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被德國法西斯殘殺了600多萬人。目前,全世界的猶太人約有1500萬人,以美國(600萬)、以色列(310萬)和蘇聯(210萬)為最多。
1947年11月四日,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國家和猶太人國家。次年(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在西南亞的巴勒斯坦地區。西臨地中海沿岸的狹長平原上正式立國——建立起“以色列國”。然而,在猶太人宣布建國8個小時之後,巴勒斯坦人即組織阿拉伯聯軍發動了一場進攻,企圖一舉摧毀這個剛剛誕生的猶太人的新國家——從此種下了一直延續至今的阿以衝突的禍根!
“以色列”,Yisyaei,系希伯來文,在《聖經》故事中原是猶太人的第三代祖先的名字。據《創世紀》記載,原名雅各,因與天使角力得勝,由天使改名為以色列,意即“與神角力”。故而猶太人又稱作以色列人。按照聯合國的決議規定,以色列國土面積應為1.4萬平方公里,但以色列建國之後,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戰爭頻頻,不斷擴充其疆土。規模較大的就包括有:1948年、1956年。1967年和1973年等4次中東戰爭。1948年,阿以戰爭之後的以色列疆界,就大大地超越了聯合國方案中所規定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分治的界線。以色列人還吞併了耶路撒冷東部地區計6700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以後,以色列又陸續占領了屬於埃及的西奈半島、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和屬於巴勒斯坦的約旦河以西地區以及加沙走廊,共計又占領了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78年,為了打擊巴勒斯坦武裝力量,以色列進占黎巴嫩南部地區,然後拒絕撤走。4年之後,以色列再度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對貝魯特西區實施強度轟炸長達3個月之久,終於趕走了駐紮在那裡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並摧毀了他們的軍事設施。從此,以色列長期占領黎巴嫩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在所有這些占領地中,以色列只與埃及簽訂了“和平條約”並把西奈半島歸還給了埃及;對其他占領地,則以保護其公民不受恐怖組織的侵犯和國家安全防務需要為藉口而拒不歸還。現今,以色列實際控制的國上面積約8.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聯合國決議所規定的國土面積的6倍;人口約355萬,其中猶太人310萬,阿拉伯人45萬。另一方面,以色列有計劃地向東耶路撒冷城和約旦河以西地區及加沙走廊大量移民,並建立起住宅區。至1989年底,這兩個巴勒斯坦區域的猶太移民已分別達到10萬人和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