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自從伊拉克軍事入侵和吞併科威特之後,薩達姆·海珊面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連續通過的660號、661號、662號、664號。665號、666號、667號、669號、670號、674號、677號、678號等12項關於海灣危機的決議案,敢於置之不理,不惜與整個國際社會抗衡,那麼,可以預言,不走到窮途末路,薩達姆·海珊是不會輕易舉起白旗向國際聯軍投降的。
的確,堪稱一代梟雄的薩達姆·海珊在最初的暴風驟雨般的空襲攻擊中倖存了下來,仍然牢牢地掌管著一個龐大而裝備精良運轉有序的屠殺機器;而且,他還成功地打亂了美國五角大樓所制定的詳細的時間表,從而放慢了戰爭的速度。
喬治·布希總統算是遇上了一個強硬的對手!
1月17日美國東部時間:19:10
1月18日海灣時間:03:10
特拉維夫——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的心臟。
正當特拉維夫的市民們帶著戒備的心態進入夢鄉時,隨著一陣突如其來的巨大的炸彈爆炸聲和尖嘯的防空警報聲,人們又紛紛跌人驚恐不安的混亂之中。凌晨3時10分(海灣時間),伊拉克發射的8枚“飛毛腿”制導飛彈分別擊中了以色列的首都及海法市。
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都以最快的速度播發了這一令人關注的消息。
全世界都睜大眼睛緊緊盯住以色列隨之而來的反應。
海灣戰局呈現出複雜多變趨勢!
讓我們將時針倒撥——
1991年1月15日上午,在美國白宮的那間橢圓形辦公室里,聚集了總統高級智囊團的幾乎全班人馬: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蘇努努、副總統丹·奎爾、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上將、國家安全事務副顧問羅伯特·蓋茨,以及國防部長迪克·切尼。喬治·布希總統則一圈又一圈地踱著步子,神色莊重,雙目凝視。最後,他坐到靠近壁爐的高背椅上了,這是布希自1989年1月20日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入主白宮以來最為嚴峻的時刻。他無法迴避,他必須作出一項令全世界都為之矚目的決策——此刻,就在此刻——10時30分(美國東部時間),他終於握筆在一份被稱作國家安全指令的列印文件上鄭重地簽上“喬治·布希”字樣——命令美國軍隊向伊拉克開戰!
總統放下筆後轉身朝向國防部長切尼,指示他執行命令:“如果薩達姆·海珊在1月16日結束前開始從科威特撤軍,只有總統才能收回這項命令。”布希希望伊拉克獨裁者會這樣仍不失為理智地收場,薩達姆需要先向他的人民和阿拉伯世界顯示,他可以全然不顧聯合國所規定的,1月15日前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限期,然後就會作出讓步——一種保全面子的撤軍!所以,布希同他的高級顧問們商定,在聯合國規定的最後限期期滿之後,再給薩達姆一天的寬限(即巴格達時間貝月16日全天)。
然而,布希的這一最後希望也落空了。巴格達連讓步的暗示也沒有作出——不存在總統撤回作戰命令的問題了——1月16日上午(星期三),此時巴格達已是黃昏、布希總統讓斯考克羅夫特打電話給切尼,命令他按預定時間開戰——此一時間表,是1月13日晚上布希在白宮召集全體顧問(除仍在回國途中的貝克外)會議上商定的——其時,美國總統已收到第一批內容詳盡的報告,其中談到薩達姆·海珊總統如何拒絕了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在最後關頭提出的和平倡議——於是,確定巴格達時間1月17日凌晨3時開始攻擊!
1月16日的整個下午,布希總統和貝克國務卿都在給其他盟國的領導人打電話。
晚上9時正(巴黎時間),從美國白宮至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總統專線電話鈴響了,法國總統密特朗拿起電話聽筒,聽筒里傳來了布希總統的聲音。布希說,他已決定從巴格達時間凌晨3時開始正式使用武力。密特朗同意了。法國總統用極低沉極苦澀的語調說:“為了避免這場大戰,我已經使盡所有的氣力了!”事後,密特朗回憶當時的情景曾這樣說道:“那真是一個極恐怖極可怕的決定啊!”那天晚上,總統全家人正在舉行戰爭爆發前的“最後的晚餐”,餐桌上有兩位特別親密的客人——妙語連珠不拘小節平易近人而沒有絲毫官僚氣的法國藝術家、文化部長賈克讓夫婦——此刻,在地球的另一隅,喬治·布希總統則把他的神父召來同他在一起。也許,布希並不相信什麼主的力量,而是要借主來安撫他極度緊張和極度疲憊的靈魂,從中尋求一種精神依託罷了!
國務卿貝克則忙著給沙烏地阿拉伯駐華盛頓大使班達爾·本·蘇丹親王打電話,要求他立即到國務院來。貝克在會見這位沙烏地阿拉伯的使節時說道:“戰爭即將爆發,特此通知您。”隨後,貝克接通了蘇聯新任外交部長別斯梅爾特內赫的電話,對方轉達了戈巴契夫總統的口信說:“建議布希總統再努努力,可以通過和薩達姆·海珊接觸,直接聽聽他從科威特撤軍的說法。”貝克很客氣地告知蘇聯外長,蘇聯以前曾數次試過這種辦法,現在太晚了。接下來,貝克在他的辦公室又召見了以色列大使扎爾曼·謝瓦爾,通知他即將對伊拉克發動進攻。貝克明白無誤地指出:美國首先要摧毀的目標包括位於伊拉克西部能夠輕易打到以色列的“飛毛腿——B”式飛彈發射場。
的確,堪稱一代梟雄的薩達姆·海珊在最初的暴風驟雨般的空襲攻擊中倖存了下來,仍然牢牢地掌管著一個龐大而裝備精良運轉有序的屠殺機器;而且,他還成功地打亂了美國五角大樓所制定的詳細的時間表,從而放慢了戰爭的速度。
喬治·布希總統算是遇上了一個強硬的對手!
1月17日美國東部時間:19:10
1月18日海灣時間:03:10
特拉維夫——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的心臟。
正當特拉維夫的市民們帶著戒備的心態進入夢鄉時,隨著一陣突如其來的巨大的炸彈爆炸聲和尖嘯的防空警報聲,人們又紛紛跌人驚恐不安的混亂之中。凌晨3時10分(海灣時間),伊拉克發射的8枚“飛毛腿”制導飛彈分別擊中了以色列的首都及海法市。
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都以最快的速度播發了這一令人關注的消息。
全世界都睜大眼睛緊緊盯住以色列隨之而來的反應。
海灣戰局呈現出複雜多變趨勢!
讓我們將時針倒撥——
1991年1月15日上午,在美國白宮的那間橢圓形辦公室里,聚集了總統高級智囊團的幾乎全班人馬: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蘇努努、副總統丹·奎爾、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上將、國家安全事務副顧問羅伯特·蓋茨,以及國防部長迪克·切尼。喬治·布希總統則一圈又一圈地踱著步子,神色莊重,雙目凝視。最後,他坐到靠近壁爐的高背椅上了,這是布希自1989年1月20日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入主白宮以來最為嚴峻的時刻。他無法迴避,他必須作出一項令全世界都為之矚目的決策——此刻,就在此刻——10時30分(美國東部時間),他終於握筆在一份被稱作國家安全指令的列印文件上鄭重地簽上“喬治·布希”字樣——命令美國軍隊向伊拉克開戰!
總統放下筆後轉身朝向國防部長切尼,指示他執行命令:“如果薩達姆·海珊在1月16日結束前開始從科威特撤軍,只有總統才能收回這項命令。”布希希望伊拉克獨裁者會這樣仍不失為理智地收場,薩達姆需要先向他的人民和阿拉伯世界顯示,他可以全然不顧聯合國所規定的,1月15日前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限期,然後就會作出讓步——一種保全面子的撤軍!所以,布希同他的高級顧問們商定,在聯合國規定的最後限期期滿之後,再給薩達姆一天的寬限(即巴格達時間貝月16日全天)。
然而,布希的這一最後希望也落空了。巴格達連讓步的暗示也沒有作出——不存在總統撤回作戰命令的問題了——1月16日上午(星期三),此時巴格達已是黃昏、布希總統讓斯考克羅夫特打電話給切尼,命令他按預定時間開戰——此一時間表,是1月13日晚上布希在白宮召集全體顧問(除仍在回國途中的貝克外)會議上商定的——其時,美國總統已收到第一批內容詳盡的報告,其中談到薩達姆·海珊總統如何拒絕了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在最後關頭提出的和平倡議——於是,確定巴格達時間1月17日凌晨3時開始攻擊!
1月16日的整個下午,布希總統和貝克國務卿都在給其他盟國的領導人打電話。
晚上9時正(巴黎時間),從美國白宮至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總統專線電話鈴響了,法國總統密特朗拿起電話聽筒,聽筒里傳來了布希總統的聲音。布希說,他已決定從巴格達時間凌晨3時開始正式使用武力。密特朗同意了。法國總統用極低沉極苦澀的語調說:“為了避免這場大戰,我已經使盡所有的氣力了!”事後,密特朗回憶當時的情景曾這樣說道:“那真是一個極恐怖極可怕的決定啊!”那天晚上,總統全家人正在舉行戰爭爆發前的“最後的晚餐”,餐桌上有兩位特別親密的客人——妙語連珠不拘小節平易近人而沒有絲毫官僚氣的法國藝術家、文化部長賈克讓夫婦——此刻,在地球的另一隅,喬治·布希總統則把他的神父召來同他在一起。也許,布希並不相信什麼主的力量,而是要借主來安撫他極度緊張和極度疲憊的靈魂,從中尋求一種精神依託罷了!
國務卿貝克則忙著給沙烏地阿拉伯駐華盛頓大使班達爾·本·蘇丹親王打電話,要求他立即到國務院來。貝克在會見這位沙烏地阿拉伯的使節時說道:“戰爭即將爆發,特此通知您。”隨後,貝克接通了蘇聯新任外交部長別斯梅爾特內赫的電話,對方轉達了戈巴契夫總統的口信說:“建議布希總統再努努力,可以通過和薩達姆·海珊接觸,直接聽聽他從科威特撤軍的說法。”貝克很客氣地告知蘇聯外長,蘇聯以前曾數次試過這種辦法,現在太晚了。接下來,貝克在他的辦公室又召見了以色列大使扎爾曼·謝瓦爾,通知他即將對伊拉克發動進攻。貝克明白無誤地指出:美國首先要摧毀的目標包括位於伊拉克西部能夠輕易打到以色列的“飛毛腿——B”式飛彈發射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