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是海灣地區最大的國家,大部分的阿拉伯半島在該國國境內,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時,沙特還是伊斯蘭教的發祥地,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城麥加(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於此地創立了伊斯蘭教)就在沙特的中西部地區,是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沙特地處伊拉克南端,並與科威特接壤,是此次海灣危機中國際社會期望藉助強大武力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全部和無條件撤軍的前哨陣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和阿拉伯共28個國家組成的國際聯軍集結於此。可謂“萬里赴戎機”,“千軍臨大漠”,陳兵達68萬之眾,2000多架武裝直升飛機、4000多輛坦克、3400門自行火炮和3600門重炮在茫茫沙漠縱橫馳騁,枕戈待旦;與此遙相呼應的是晝夜遊弋于波斯灣、阿曼灣、阿拉伯海灣、阿拉伯海北部、紅海和地中海上的美國包括“羅斯福號”在內的6艘巨型航空母艦,以及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西方國家總共近200艘戰艦。

  薩達姆總統也不示弱,在他占領下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邊境總共駐紮了54.5萬精銳之師(內含15萬共和國衛隊),以及4200輛坦克、2700輛裝甲車、2500門自行火炮和1000多門重炮。百萬大軍對峙,戰雲密布,雙方虎視眈眈,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英國:

  聯邦議會就英國政府在海灣危機問題上的政策進行表訣時,以534票贊成、57票反對通過了一項決議案,支持政府為迫使伊拉克撤軍動用武力。

  ——法國:

  國民議會以523票贊成、43票反對,正式通過政府聲明,即同意法國參與海灣軍事行動。

  ——義大利:

  部長會議作出決定,義大利派往海灣地區的武裝力量,在必要時配合多國部隊執行聯合國安理會678號決議。

  也曾有一些善良天真的人們猜度薩達姆·海珊無非是在向國際社會開一個惡作劇式的玩笑,也許在離最後限期的1個小時或30分鐘前,他會突然通過巴格達電台向全世界宣布從科威特撤軍,弄得美國佬乾瞪眼氣歪了鼻子,最終也只好乖乖地藉助於海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將幾十萬大軍及堆積如山的兵器、裝備送回老家去,使歷時半載的風風火火的備戰,到頭來卻成為一場奠可奈何疲於奔命的大搬遷與大撤退。

  然而,美好的願望終歸只是願望。

  戰爭,正以不可抗拒的步伐走來。

  如果說,和平是人類一座輝煌的大廈;那麼,隨著聯合國總部大樓鐘聲的敲響,則預示著和平大廈的轟然倒塌!

  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18:35

  1月17日海灣時間:02:35

  伊拉克的夜大夢沉沉。

  首都巴格達萬籟俱寂,一片神秘的寧靜中似乎包孕著不祥的氛圍。這是大戰前夕的沉寂——沉寂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一群受著敬業精神驅使而不顧自身安危的西方新聞記者始終駐守在巴格達市中心的拉希德大飯店,在經歷了將近19個小時的煎熬式的等待之後,神經與心理幾乎都承受不住了。

  海灣時間凌晨2時35分,疲憊不堪的記者們偶爾推開房間的鋼窗玻璃門,立即驚訝地發現天空中飛曳著一道道紅色的流光,接著便傳來沉雷般的爆炸聲和高炮射擊的轟鳴聲……是戰爭開始了?可記者們誰也沒有聽到飛機的引擎聲!是伊拉克部隊舉行夜間防空軍事演習?抑或是伊拉克軍隊發動了旨在推翻以薩達姆為首的“提克里蒂權力集團”的武裝軍事政變?

  此刻,在約旦首都安曼的新聞中心大廳里,濟濟一堂有如貓一般機敏的各種膚色的記者們,也從電視螢光屏上看到了他們的同行在巴格達親眼目睹的奇異景觀。記者們興奮了,紛紛透過各自的關係網向政界、軍界人物查詢是否戰爭已經打響。以便立即向國內搶發頭條消息。可得到的答覆卻令人失望——誰也說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連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先生也一樣不知所聞)。藉助於美國衛星轉播新聞電視網,記者們還看到了這樣令人難以置信的鏡頭:白宮發言人馬林·菲茨沃特表情平靜地端坐在他的辦公廳里,正全神貫注地觀看電視屏幕上流光飛曳的畫面。直至過了大約25分鐘,美國東部時間19時正,菲茨沃特才站起身代表美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告:“解放科威特的戰鬥已經開始!”“美國同我們聯盟夥伴的軍隊一道執行聯合國安理會賦予我們的使命!”

  美國的“沙漠盾牌”行動正式升級為“沙漠風暴”行動!

  其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上空早已卷揚起12級的“風暴”與“雷電”:彈雨穿梭,飛蝗般的炸彈群從天而降,地面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爭相開火呼嘯突起,密集、明亮的彈道軌跡編織成網狀花球,整個巴格達城區籠罩在一片火光與硝煙之中。仍然躲避在號稱外國記者總部——拉希德大飯店臥室里的記者們,親身領受到了“炸彈爆炸聲像浪潮一樣每15分鐘左右席捲一次,騰空而起的熱浪一陣陣撲面而來”的滋味兒。記者們還看到巴格達市區首先中彈起火的是高高聳立著的電訊中心大樓,接著總統府大樓、國防部大樓、空軍指揮部大樓,以及近郊區的薩達姆國際機場、一家大型煉油廠相繼騰起一片火海,濃煙滾滾經久不散。曾參與轟炸巴格達後返回基地的一名美國空軍指揮官說:“妙極了,伊拉克的首都光燦燦地就像一株聖誕樹!”另一名參加第一輪空襲巴格達行動的美軍機械師則描述說:“由於伊拉克地面防空炮火的密集射擊,飛機猶如飛行在交相輝映的燈海上一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