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怎樣,你照我話辦就是。"慶王不敢違旨,始奉佛像去訖。次日,太后、皇帝同御便殿,直隸提學使傅增湘陛辭,太后道:"近來學生思想,多趨革命,此等頹風,斷不可長。你此去務盡心力,挽回末習方好。"言下頗為傷感。

  傅增湘應命趨退,太后即宣召醫官入內診病。自是光緒帝不復視朝,太后亦休養宮中,未曾御殿。御醫告兩宮病象,均非佳兆,請另延高醫診視。軍機處特派員請慶王速回,一面增兵衛宮,稽查出入,伺察非常。慶王接信,兼程入京。一到都下,聞光緒帝病重,太后已擬立醇王子溥儀為嗣,當下入宮謁見太后。太后即向慶王道:"皇上病重,看來要不起了。我意已決,立醇王子溥儀。"慶王道:"就支派上立嗣,溥倫是第一個應繼,其次還是恭王溥偉。"太后道:"我意已定,不必異議。從前我將榮祿的女兒,與醇王指婚,便等他生下長子,立為嗣君,報榮祿一生的忠心。榮祿當庚子年防護使館,極力維持,國家不亡,全仗彼力。

  今年三月,曾加殊恩與榮祿妻室,現已飭迎醇王子溥儀入宮,授醇王為監國攝政王了。"溥儀與生父載灃舊照慶王聞言,暗想木已成舟,無可再說。便道:"太后明見,想亦不錯。"太后又道:"皇上終日昏睡,清醒時很少,你去看他一看,倘或醒著,可將此意傳知。"慶王便轉至瀛台,到光緒帝寢榻前,但見光緒帝雙目睜著,氣喘吁吁,瘦骨不盈一束,榻下只有一兩個老太監,充當服役,連皇后、瑾妃都不在側,觸景生悲,暗暗墮淚。當時請過了安,光緒帝亦兩淚含眶,便有氣無力地向慶王道:"你來得很好,我已令皇后往稟太后,恐不能長侍慈躬,請太后選一嗣子,不可再緩。

  慶王便婉述太后旨意,光緒帝半晌才道:"立一長君,豈不更好?但不必疑惑,太后主見,不敢有違。"慶王道:醇王載灃,已授為監國攝政王,嗣君雖幼,可以無慮。"光緒帝道:"這恰很好,但我,"說到我字,喉中竟哽咽起來。

  慶王連忙勸慰,便道:"皇上不必愴懷,如有諭旨,奴才當竭力遵辦。"光緒帝道:"你是我的叔父行,不妨直告:我自即位以來,名義上亦有三十多年,現在溥儀入嗣,還是承繼何人?"慶王聞了此語,倒也躊躕了一會,想定計劃,才道:"承繼穆宗,兼祧皇上。"光緒帝道:"恐怕太后未允。"慶王道:"只在奴才身上。"言未畢,太監報稱御醫入診,當由慶王替光緒帝傳入。醫官行過了禮,方診御脈,診罷辭退。慶王也隨了出來,問御醫道:"脈象如何?"御醫道:"龍鼻已經煽動,胃中又是隆起,都非佳兆。"慶王問:"尚有幾日可過?"御醫只是搖頭。

  第155節:光緒帝終算有嗣慶王料是不久,便別了御醫,徑稟太后。太后道:"各省不知有無良醫?應速征入都方好。"慶王道:"恐來不及了。"太后道:"你卻去叫軍機擬旨,如有良醫,速遣入診,我也病重得很。"慶王退出,還有宮監們旁構讒言,說:皇帝前數日,聞太后病,尚有喜色。"太后發怒道:"我不能先他死。"是日下午,太后聞報帝疾大漸,便親至瀛台視疾。光緒帝已昏迷不省,太后命宮監取出長壽禮服替帝穿著。帝似乎少醒,用手阻擋,不肯即穿。向例皇上彌留,須著此禮服,若崩後再穿,便以為不祥。太后見帝不願穿上,便令從緩,延至五點鐘駕崩。是日為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太后、皇后、妃嬪及太監數人在側。太后見帝已崩逝,匆匆回宮,傳諭降帝遺詔,並頒新帝登基喜詔。慶王聞耗,急趨入宮,稟太后道:"新皇入嗣,是否承繼穆宗?"太后道:"這個自然。吳可讀曾至尸諫,難道竟忘記嗎?"慶王道:"承繼穆宗,原應該的,但大行皇帝,亦不可無後,應由嗣皇兼祧。"太后不應,慶王再請,太后且有怒容,慶王叩頭道:"從前穆宗大行,未曾立嗣,因有吳可讀尸諫。現今皇上大行,若非籌一兼顧的法子,仍如穆宗無嗣,安得沒有第二個吳可讀仍行尸諫故事?將來應如何對待,還乞太后聖裁。"太后被他駁住,才忍著性子道:"你去擬旨來,待我一閱。"慶王即起,取紙筆草擬遺詔道:欽承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儲貳,曾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降旨,皇帝生有皇子,應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今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亦未有儲貳,不得已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兼祧之制已定,光緒帝才算有嗣。最感激的,乃是光緒皇后。慶王等退出,時已夜半,太后才得安寢。

  第九十四章慈禧太后之死第二天,慈禧太后起來得很早,隨召軍機大臣與皇后、攝政王及攝政王福晉,談論多時。

  復用新皇帝名目,頒一上諭,尊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太后。其時尚談及慶祝尊號,及監國授職的禮節。到了午膳,太后方飯,忽然間一陣頭暈,猝倒椅上。李蓮英等忙扶太后入寢宮,睡了好一歇,方才醒轉。令召光緒皇后、攝政王載灃及軍機大臣等齊集,吩咐各事,從容清晰,並道:"病將不起,此後國政應歸攝政王辦理。"隨令軍機大臣擬旨,大略如下:奉太皇太后懿旨:昨已降諭,以醇王為監國攝政王,稟承予之訓示,處理國事。現予病勢危急,自知不起。此後國政,即完全交付監國攝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須稟詢皇太后者,即由監國攝政王稟詢裁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