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5節:封載漪之子為皇子旨下後,大阿哥入居青宮,仍辟弘德殿,命崇漪為師傅,徐桐充監管。大阿哥不喜讀書,只有兩隻洋狗,是他所鍾愛,入宮第二日,即帶了進去。有識的人,已料他是不終局了。大阿哥正位青宮,端王權力,從此益大。

  端王因外國人也不贊成慈禧太后廢立的事體,心中痛恨外人,常想設法將外人殺盡。端王這樣的想,那拒殺洋人的拳民,就乘時而起。講到拳民的產生,起自山東,就是白蓮教的餘孽,本名梅花拳。練習拳棒,捏造符咒,自稱有神人相助,槍炮不能入。山東巡撫李秉衡,人頗清廉,性情頑固,聞得拳民稱頌他,卻不去禁阻,反許聚眾練習。秉衡奉調督川,繼任的名叫毓賢,乃是一個滿員,比秉衡還要昏謬,竟視拳民為義民,格外優待。因此拳民遂日盛一日,蔓延四境。當中東開戰的時候,直隸、山東異常恐慌,官商裹足,人民遷徙。到馬關約成,官商人民等,方漸漸安集。適天津北鄉,開挖支河,掘起一塊殘碑,字跡模糊,仔細辨認,得二十字,略似歌訣,其文道:"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滿街紅燈照,那時才算苦。"眾人統莫名其妙。及拳民起事,碑文方有效驗。拳民中有兩種技藝,一種叫金鐘罩,一種叫紅燈照。金鐘罩是拳術,向來習拳的人,有這名號,說是能劈刀兵;只紅燈照的名目,未經耳聞。究竟紅燈照是什麼技術?原來紅燈照中,統是婦女,幼女尤多。她們身著紅衫褲,挽雙丫髻,年長的或梳高髻,左手持紅燈,右手持紅巾及紅色摺扇,先擇靜室習踏空術,數日術成,持扇自煽,說能漸起漸高,上躡天空,把燈擲下,便成烈焰。時人多信為事實,幾乎眾口一詞,各稱目睹,其實統是謠傳。所造經咒,尤足令人一噱。"唐僧、沙僧、八戒、悟空"八字,乃是無尚秘訣。八字念畢,猝然倒地,良久乃起,即索刀械,捏稱齊天大聖等附體,跳躍而去。又有幾個,說是楊香武、紀小唐、黃飛虎附身,怪誕絕倫,不值一辯。偏偏這巡撫毓賢,尊信得很。毓賢本系端王門下走狗,趨炎附熱,得放東撫。

  這時,他即密稟端王,內稱"東省拳民,技術高妙,不但刀兵可避,抑且槍炮不入。這是皇天隱佑大阿哥,特生此輩奇材,扶助真主,望王爺立即召集,令他保衛宮禁,預備大阿哥即真"等語。端王接稟喜歡得了不得,暗想:"太后不即廢立,實是怕洋人干涉。若得這種拳民保護,便可驅逐洋人,那時大阿哥穩穩登基,自己好做太上皇,連慈禧都可廢掉,何況這光緒帝呢?"便即入宮告知太后。太后起初不信,援述張角、孫恩故事,拒駁端王。端王道:"老佛爺明見千里,欽佩莫名。但據撫臣毓賢密報,的確是真。毓賢心性忠厚,或不至有欺罔等情。奴才愚見,不如飭直督裕祿,招集拳民數十人,先行試驗,果有異術,然後添募,選擇忠勇諸徒,送到內廷供奉,傳授侍衛太監,將來除滅洋人,報仇雪恨,老佛爺得為古今無二的聖后,奴才等亦得叨附旗常,寧不甚妙?"太后聽他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不動心,便道:"這語也是有理,就飭裕祿查明真偽便了。"端王退出,即命軍機擬旨,密飭裕祿招集拳民,編為團練,先行試辦。裕祿像裕祿與端王又是一鼻孔出氣,忙行文到山東咨照毓賢。毓賢即將大隊拳民送至,由裕祿一一試驗。只見他個個強壯,人人精悍,紅巾紅帶,揮拳如籌,惟槍炮有關性命,不便輕試,只好模糊過去。便令設立團練局,居住拳民,豎起大旗一面,旗中大書"義和團"三字。拳民輾轉勾引,逐漸傳授,不數月間,居然聚成數萬,裕祿竟當他做十萬雄師。光緒二十六年春,山東、直隸一帶,已成為拳民世界。在天津的團首,第一個叫做王德成,第二個叫做曹福田,第三個叫做張德成,都自稱老師傅。曹稱大師兄,張稱二師兄,其餘還有許多首領,敘不勝敘。團練局中,不敷居住,遂分居廟宇。

  廟宇又不足,散居民宅。令家家設壇,人人演教。

  第146節:八國聯軍侵華(1)

  天津拳民越聚越多,尋至四散。於是淶水戕官的警報,接沓而來。淶水縣有天主教堂,招收教徒。某鄉民與教徒涉訟,始終不勝,挾嫌成仇,適拳民散入淶水,即在某鄉民家,招眾習拳。某鄉民想借他勢力,報復教徒,教徒也預防禍害,密稟淶水縣官。縣官祝芾,據情詳報大憲,由大憲札覆,說是愚民無知,不必剿捕,日久自當解散。祝大令奉到此札,自然不敢剿辦。旋經教士再四稟懇,又經領事照會大吏,乃由省中派出楊副將福同,率領馬步兵數百人,到場彈壓。

  楊尚未到,拳民已號召徒黨,圍住教堂,攻進大門,見人便殺,不論男女長幼,統是亂刀齊下,砍成肉醬。霎時,火焰沖霄,屍骨塞路。拳民手舞足蹈,歡聲雷動。適楊副將兼程馳到,先用勸諭手段,令他拋棄兵械,便是良民。拳民不從,各執刀槍相向。官兵僅執空槍,未及裝彈,只得退後數步。不料拳民糾眾直上,亂擊亂刺。楊副將飭兵士裝彈,彈一裝好,槍聲齊發,拳民多應聲倒斃,當即潰散。次日,楊副將率兵進剿,又斃拳民數十名。拳民到處號召,分途四伏,用了誘敵的計策,引楊入伏。

  楊副將身先士卒,冒險直進,經過好幾個村落,拳民蜂擁而來。楊副將連忙抵敵,不料馬驚踣地,把楊副將掀翻地上。拳民乘勢亂戳,眼見得一位協戎,死於非命。官軍失了主將,自然奔回。拳民得勝,越加驕橫,蔓延各處。裕祿不得已奏聞,朝旨雖令嚴拿首要,解散脅從,暗中恰飭直督妥為安插,並令協辦大學士剛毅,及順天府尹兼軍機大臣趙舒翹,出京剿辦。剛毅、趙舒翹到了涿州,正值涿州地方官緝捕拳民,拿住數人,剛毅即命放還。趙舒翹亦不敢多嘴,隨同附和,當由剛毅帶了許多拳民,回到京師。二人入朝覆旨,請太后信任義和團,用為軍隊,抵制洋人,斷不至有失敗等事。總管太監李蓮英,也在內竭力贊助,屢述義和團神奇。六十多歲的老太后,至此遂誤入迷團,變成守舊黨的傀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