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南韓,南韓人決定,一旦美軍撤出,就於6 月對北韓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兩個月結束戰鬥。金日成這時只有三個步兵師,武器裝備還十分欠缺,而李承晚則
有六個全部經過美軍訓練的全副武裝的師。面對這種局面,史達林不無憂慮,非常
擔心,他提議:與北京協商,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官兵編入朝鮮人民軍部
隊。金日成根據史達林的建議,作出決定:一方面向史達林求援,要求蘇聯方面於
5 月底之前幫助朝鮮人民軍實現機械化,於9 月底以前轉讓航空技術;一方面向剛
剛打過長江的中國共產黨請求在兵員上提供幫助。
5 月,金日成的特使秘密來到了北平,向毛澤東說明了北韓面臨的嚴重局勢,
突出強調了南北韓難以並存的情況,並轉交了金日成給毛澤東的求援信。
此時的毛澤東作為中共領導的核心,一方面在全神貫注於中國內部的解放戰爭,
雖然人民解放戰爭已經打過了長江天險,但大陸上國民黨殘餘勢力並未徹底肅清,
另一方面他正日理萬機地籌備著新中國的成立事宜。但是,他也在時刻關注著作為
友好鄰邦的北韓的局勢。金日成特使的到訪,使得毛澤東的目光再次落到了北朝
鮮。他詳細地了解了北韓所面臨的嚴峻情況,對金日成的看法給以了贊同和肯定。
他以偉大戰略家的智慧和遠見,作出了如下判斷:北韓與南韓的衝突在所難免,
“既可能是閃電戰,也可能是持久戰 .對你們來說,持久戰是不利的,因為到時候
即使美國不干涉,也會唆使日本向南韓提供援助”。
第五章 毛澤東希望在統一中國後,再支援北韓
毛澤東認為,沒有必要為此擔心,蘇聯和中國都站在你們一邊,一旦情況需要,
中國就會派兵與你們並肩作戰。他強調,金日成應當堅定不移地爭取實現統一朝鮮
的目標,但近期還沒有必要採取行動,因為國際形勢還不利,而且目前中國共產黨
還不能有效地和大規模地支援北韓,一旦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任務,情況就不同了。
毛澤東希望在統一中國後,再支援北韓。為此他甚至還明確表示,布防在東
北地區的兩個朝鮮族師可以很快編入人民軍,一旦中國共產黨統一中國的戰爭基本
告一段落,人民解放軍中的其他朝鮮族士兵和軍官,也都可以編入人民軍,以便加
強北韓軍隊的實力。
隨著南韓李承晚政權對北韓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敵視態度,朝鮮北南之間
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雙方之間頻頻發生邊界衝突。6 月11日,李承晚公開叫囂,
南韓人正在準備給共產黨人一個毀滅性的打擊。面對這種情況,平壤的不安憂慮
情緒更加明顯,蘇聯方面這時開始考慮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朝鮮問題了。他們一方面
堅持平壤應當極力發動和平統一攻勢,另一方面則認為,在應付南韓方面的進攻
的同時,北韓人有必要做反攻的準備。到了這一年的9 月份,包括重型武器在內
的大批蘇聯軍事裝備運抵北韓,人民軍也迅速擴展到9 萬人,北韓領導人第一
次開始提出,應當對南韓的挑釁採取進攻行動。當時的蘇聯大使向莫斯科的報告
中曾這樣描述,在金日成看來,如果國際形勢允許,“他們能夠在兩個星期之內占
領南韓,最多是兩個多月”。
從1947年3 月到1948年3 月,中共中央轉戰陝北的一年時間中,中國人民解放
軍由重點防禦轉入全面進攻,戰爭形勢發展之快,是出人意料的,敵我力量對比發
生了根本變化。中國共產黨要與國民黨武裝進行戰略決戰,必須儘可能得到國際輿
論的支持,而蘇聯的態度怎麼樣,則是毛澤東及中共領導人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問題。
可以說,在一個時期內,史達林對中國共產黨所抱的懷疑態度,是令毛澤東十分憂
慮的。
邱吉爾有一句名言:“我們既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不變的敵人,惟有我們
的利益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的天職就是追求這些利益。”
作為一國領袖,史達林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抗戰勝利前夕,美國對日益強大起
來的中共力量甚感擔憂,害怕蘇聯對中共的援助會破壞它獨占中國的企圖,於是便
千方百計爭取蘇聯對蔣介石的支持,幾次派代表去蘇聯試探。史達林、莫洛托夫當
時曾允諾不支持中共,外交上保持靈活性。於是,在1945年2 月美、英、蘇三國首
腦雅爾達會議上,美國以犧牲中國主權為代價與蘇聯進行了秘密交易,以換取蘇聯
的合作。
1945年5 月,史達林就中國問題和美國的霍普金斯談話,他表示,我認為蔣介
石是中國領導人中最好的,我不相信中共的領袖有蔣介石那樣好,也不相信中國共
產黨人有能力完成中國的統一。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時,蘇聯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簽訂
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根據此條約,國民黨政府同意蘇聯使用旅順口海軍基地、
兩個月結束戰鬥。金日成這時只有三個步兵師,武器裝備還十分欠缺,而李承晚則
有六個全部經過美軍訓練的全副武裝的師。面對這種局面,史達林不無憂慮,非常
擔心,他提議:與北京協商,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官兵編入朝鮮人民軍部
隊。金日成根據史達林的建議,作出決定:一方面向史達林求援,要求蘇聯方面於
5 月底之前幫助朝鮮人民軍實現機械化,於9 月底以前轉讓航空技術;一方面向剛
剛打過長江的中國共產黨請求在兵員上提供幫助。
5 月,金日成的特使秘密來到了北平,向毛澤東說明了北韓面臨的嚴重局勢,
突出強調了南北韓難以並存的情況,並轉交了金日成給毛澤東的求援信。
此時的毛澤東作為中共領導的核心,一方面在全神貫注於中國內部的解放戰爭,
雖然人民解放戰爭已經打過了長江天險,但大陸上國民黨殘餘勢力並未徹底肅清,
另一方面他正日理萬機地籌備著新中國的成立事宜。但是,他也在時刻關注著作為
友好鄰邦的北韓的局勢。金日成特使的到訪,使得毛澤東的目光再次落到了北朝
鮮。他詳細地了解了北韓所面臨的嚴峻情況,對金日成的看法給以了贊同和肯定。
他以偉大戰略家的智慧和遠見,作出了如下判斷:北韓與南韓的衝突在所難免,
“既可能是閃電戰,也可能是持久戰 .對你們來說,持久戰是不利的,因為到時候
即使美國不干涉,也會唆使日本向南韓提供援助”。
第五章 毛澤東希望在統一中國後,再支援北韓
毛澤東認為,沒有必要為此擔心,蘇聯和中國都站在你們一邊,一旦情況需要,
中國就會派兵與你們並肩作戰。他強調,金日成應當堅定不移地爭取實現統一朝鮮
的目標,但近期還沒有必要採取行動,因為國際形勢還不利,而且目前中國共產黨
還不能有效地和大規模地支援北韓,一旦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任務,情況就不同了。
毛澤東希望在統一中國後,再支援北韓。為此他甚至還明確表示,布防在東
北地區的兩個朝鮮族師可以很快編入人民軍,一旦中國共產黨統一中國的戰爭基本
告一段落,人民解放軍中的其他朝鮮族士兵和軍官,也都可以編入人民軍,以便加
強北韓軍隊的實力。
隨著南韓李承晚政權對北韓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敵視態度,朝鮮北南之間
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雙方之間頻頻發生邊界衝突。6 月11日,李承晚公開叫囂,
南韓人正在準備給共產黨人一個毀滅性的打擊。面對這種情況,平壤的不安憂慮
情緒更加明顯,蘇聯方面這時開始考慮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朝鮮問題了。他們一方面
堅持平壤應當極力發動和平統一攻勢,另一方面則認為,在應付南韓方面的進攻
的同時,北韓人有必要做反攻的準備。到了這一年的9 月份,包括重型武器在內
的大批蘇聯軍事裝備運抵北韓,人民軍也迅速擴展到9 萬人,北韓領導人第一
次開始提出,應當對南韓的挑釁採取進攻行動。當時的蘇聯大使向莫斯科的報告
中曾這樣描述,在金日成看來,如果國際形勢允許,“他們能夠在兩個星期之內占
領南韓,最多是兩個多月”。
從1947年3 月到1948年3 月,中共中央轉戰陝北的一年時間中,中國人民解放
軍由重點防禦轉入全面進攻,戰爭形勢發展之快,是出人意料的,敵我力量對比發
生了根本變化。中國共產黨要與國民黨武裝進行戰略決戰,必須儘可能得到國際輿
論的支持,而蘇聯的態度怎麼樣,則是毛澤東及中共領導人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問題。
可以說,在一個時期內,史達林對中國共產黨所抱的懷疑態度,是令毛澤東十分憂
慮的。
邱吉爾有一句名言:“我們既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不變的敵人,惟有我們
的利益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的天職就是追求這些利益。”
作為一國領袖,史達林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抗戰勝利前夕,美國對日益強大起
來的中共力量甚感擔憂,害怕蘇聯對中共的援助會破壞它獨占中國的企圖,於是便
千方百計爭取蘇聯對蔣介石的支持,幾次派代表去蘇聯試探。史達林、莫洛托夫當
時曾允諾不支持中共,外交上保持靈活性。於是,在1945年2 月美、英、蘇三國首
腦雅爾達會議上,美國以犧牲中國主權為代價與蘇聯進行了秘密交易,以換取蘇聯
的合作。
1945年5 月,史達林就中國問題和美國的霍普金斯談話,他表示,我認為蔣介
石是中國領導人中最好的,我不相信中共的領袖有蔣介石那樣好,也不相信中國共
產黨人有能力完成中國的統一。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時,蘇聯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簽訂
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根據此條約,國民黨政府同意蘇聯使用旅順口海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