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的跡象表明珍珠港是日本人特別感興趣的目標——也就是說,不比自馬尼拉、運河
區和西海岸來的定期報告更有興趣,太平洋艦隊的海軍情報機構沒有破譯紫色密碼
的機器,所以金海爾手下的人不可能隨時了解外交電報。從七月份對“魔術”小組
的材料加強安全措施起到十二月第一周,唯一能得知這種重要情報來源的途徑只有
斯塔克在給太平洋艦隊司令信件中談到的點滴情況。可是,斯塔克後來作證時卻說,
他曾“在兩三次適當的場合下問過,金梅爾是否能看到我們翻譯的收聽到的某些電
文。……人們對我說,他能看到”。[ 重點是作者加的]
在華盛頓,誰能收到哪些“魔術”小組情報存在著明顯混亂狀態,這件事關係
十分重大,因為日本特別注意珍珠港的般只行動的重要線索就在喜多領事從檀香山
發出的電報里。一直到發動攻擊的前幾天,這些電報都是用J19 密碼播發的而不是
用紫色密電碼。雖然破譯J19 密碼對於美國的密碼工作者來說不是什麼大難題,但
是這些密碼只能在華盛頓破譯,那裡的工作人員有更重要的密碼要破譯,工作很多。
因此,譯電工作一般都要拖延,往往要推遲幾周。九月二十四日從東京發往檀香山
的指示要求把珍珠港分成五個區,用字母依次標明,並且在每周的報告裡使用。這
條電報在十月九日破譯,克雷默中校在上面標了一個星號,表示值得注意,但是沒
有轉告太平洋艦隊。類似的情況還有十一月十五日東京發出電報,要求每周要送兩
次報告,並且強調需要“絕對保密”,當這份電報終於在十二月三日譯出後,也未
轉告珍珠港。兩天之後,十一月十八日東京提出要求得到指定地區的報告,電文一
直留在華盛頓的檔案里,因為看起來並不重要。
假如這三封電報曾經轉給太平洋艦隊的情報官員萊頓中校,對於一位身在當地
的人可能會造成大不一樣的印象。要是萊頓和羅徹斯特中校的密碼破譯員當時知道
東京要求了解的詳細情況異常之多,而且檀香山領事送出的報告增加了一倍,他們
本來很有可能會優先破譯當地的諜報人員在十二月二日以後發出的電報。那一天喜
多遵照他得到的指示,除了最低一級的密碼外,銷毀了全部密碼,此後他的報告都
是用PAK-2 密碼發報了,羅徹斯特的一伙人辨認這種密碼並不費力。東京(在十二
月四日和五日)連續要求得到留港船隻的詳細報告,幾乎可以肯定會引起他們的疑
心——尤其是喜多十二月六日的長篇報告更會引起懷疑,他的報告特別提到缺少防
范飛機的阻塞氣球,沒有保護戰艦的魚雷防護網,並且預測,“這為利用突然襲擊
的辦法造成了大好機會”。這個情報本來還可能使他們更多地注意到當地的聯邦調
查局關於可疑的海外電話交談報告(當地的一位牙醫和日本的一個人的談話),談
話內容有時是氣象報告和領館人員在燒毀文件。
這些最後時刻發出的電報卻無人注意,儘管在十二月第一周向珍珠港送過三次
截獲的材料——太平洋艦隊的情報人員本來可能會認為這是很不尋常的。第一份材
料是十一月二十九日截獲的日本駐曼谷領事館發的電報,所以要先送這份電報是因
為文內談到一項入侵策略,目的在誘使英軍越過邊界,使帝國陸軍的進攻有正當理
由。看來這個文件證實了金梅爾的看法,他認為,敵人作戰的主要地區在太平洋彼
岸。他預料,最多不過是可能有些破壞行動,因為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收到海軍作戰
部長的戰爭戒備令的第二天,斯塔克轉達了陸軍的警戒信號是命令進入破壞活動戒
備狀態。十二月三日金梅爾收到了他在斯塔克信號之後得到的最重要的警告,戰爭
迫在眉睫:“已經收到極為可靠的情報,昨天已向日本的各領事館發出必須絕對服
從的緊急指示……焚毀和銷毀密碼。”第二天,這件事得到另一份“魔術”小組截
獲材料的證實——所以三天以後,海軍從當地的聯邦調查局聽到日本領事和他手下
的人在拼命燒毀大量文件時,顯然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準備送交金梅爾的唯一的另一份“魔術”小組報告後來由於國會舉行聽證會而
具有重大意義。就是那個“風向”信息,是十一月十九日用J19 密碼播發的。由於
這種電碼在譯電順序中不占優先地位,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才同“魔術”小組截獲
材料一同送出。其中規定了廣播密碼用語,“以便在緊急時刻(有斷絕我們的外交
關係和切斷國際通訊的危險時)使用”。實際上有兩套密碼用語,但是第一組談到
氣候,準備在東京電台短波廣播裡連播兩次,這些密碼引起人們極大的興奮。東風
有雨是指日美關係處於危險狀態;北風多雲是指俄日關係受到威脅;西風晴朗是指
區和西海岸來的定期報告更有興趣,太平洋艦隊的海軍情報機構沒有破譯紫色密碼
的機器,所以金海爾手下的人不可能隨時了解外交電報。從七月份對“魔術”小組
的材料加強安全措施起到十二月第一周,唯一能得知這種重要情報來源的途徑只有
斯塔克在給太平洋艦隊司令信件中談到的點滴情況。可是,斯塔克後來作證時卻說,
他曾“在兩三次適當的場合下問過,金梅爾是否能看到我們翻譯的收聽到的某些電
文。……人們對我說,他能看到”。[ 重點是作者加的]
在華盛頓,誰能收到哪些“魔術”小組情報存在著明顯混亂狀態,這件事關係
十分重大,因為日本特別注意珍珠港的般只行動的重要線索就在喜多領事從檀香山
發出的電報里。一直到發動攻擊的前幾天,這些電報都是用J19 密碼播發的而不是
用紫色密電碼。雖然破譯J19 密碼對於美國的密碼工作者來說不是什麼大難題,但
是這些密碼只能在華盛頓破譯,那裡的工作人員有更重要的密碼要破譯,工作很多。
因此,譯電工作一般都要拖延,往往要推遲幾周。九月二十四日從東京發往檀香山
的指示要求把珍珠港分成五個區,用字母依次標明,並且在每周的報告裡使用。這
條電報在十月九日破譯,克雷默中校在上面標了一個星號,表示值得注意,但是沒
有轉告太平洋艦隊。類似的情況還有十一月十五日東京發出電報,要求每周要送兩
次報告,並且強調需要“絕對保密”,當這份電報終於在十二月三日譯出後,也未
轉告珍珠港。兩天之後,十一月十八日東京提出要求得到指定地區的報告,電文一
直留在華盛頓的檔案里,因為看起來並不重要。
假如這三封電報曾經轉給太平洋艦隊的情報官員萊頓中校,對於一位身在當地
的人可能會造成大不一樣的印象。要是萊頓和羅徹斯特中校的密碼破譯員當時知道
東京要求了解的詳細情況異常之多,而且檀香山領事送出的報告增加了一倍,他們
本來很有可能會優先破譯當地的諜報人員在十二月二日以後發出的電報。那一天喜
多遵照他得到的指示,除了最低一級的密碼外,銷毀了全部密碼,此後他的報告都
是用PAK-2 密碼發報了,羅徹斯特的一伙人辨認這種密碼並不費力。東京(在十二
月四日和五日)連續要求得到留港船隻的詳細報告,幾乎可以肯定會引起他們的疑
心——尤其是喜多十二月六日的長篇報告更會引起懷疑,他的報告特別提到缺少防
范飛機的阻塞氣球,沒有保護戰艦的魚雷防護網,並且預測,“這為利用突然襲擊
的辦法造成了大好機會”。這個情報本來還可能使他們更多地注意到當地的聯邦調
查局關於可疑的海外電話交談報告(當地的一位牙醫和日本的一個人的談話),談
話內容有時是氣象報告和領館人員在燒毀文件。
這些最後時刻發出的電報卻無人注意,儘管在十二月第一周向珍珠港送過三次
截獲的材料——太平洋艦隊的情報人員本來可能會認為這是很不尋常的。第一份材
料是十一月二十九日截獲的日本駐曼谷領事館發的電報,所以要先送這份電報是因
為文內談到一項入侵策略,目的在誘使英軍越過邊界,使帝國陸軍的進攻有正當理
由。看來這個文件證實了金梅爾的看法,他認為,敵人作戰的主要地區在太平洋彼
岸。他預料,最多不過是可能有些破壞行動,因為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收到海軍作戰
部長的戰爭戒備令的第二天,斯塔克轉達了陸軍的警戒信號是命令進入破壞活動戒
備狀態。十二月三日金梅爾收到了他在斯塔克信號之後得到的最重要的警告,戰爭
迫在眉睫:“已經收到極為可靠的情報,昨天已向日本的各領事館發出必須絕對服
從的緊急指示……焚毀和銷毀密碼。”第二天,這件事得到另一份“魔術”小組截
獲材料的證實——所以三天以後,海軍從當地的聯邦調查局聽到日本領事和他手下
的人在拼命燒毀大量文件時,顯然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準備送交金梅爾的唯一的另一份“魔術”小組報告後來由於國會舉行聽證會而
具有重大意義。就是那個“風向”信息,是十一月十九日用J19 密碼播發的。由於
這種電碼在譯電順序中不占優先地位,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才同“魔術”小組截獲
材料一同送出。其中規定了廣播密碼用語,“以便在緊急時刻(有斷絕我們的外交
關係和切斷國際通訊的危險時)使用”。實際上有兩套密碼用語,但是第一組談到
氣候,準備在東京電台短波廣播裡連播兩次,這些密碼引起人們極大的興奮。東風
有雨是指日美關係處於危險狀態;北風多雲是指俄日關係受到威脅;西風晴朗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