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必須說,我會感到很高興,如果我得知美日協議已經達成,這樣一來今後三個月

  內,我們在遠東的處境決不會比我們目前的處境更糟。”邱吉爾最關心的事,同羅

  斯福一樣,就是加強兵力以威懾日本,他無疑是想到,“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

  號”駛過印度洋前往新加坡而沒有答應過會有的空中掩護。本該隨同兩艦前往的那

  艘航空母艦已在西印度群島擱淺,現在已經在擬定討·劃,派出接替的航空母艦,

  以及更多的戰艦,以便在一九四二年三月底以前能育一支相當可觀的艦隊準備就緒,

  可以保衛馬來亞。

  可是,首相只給總統送去一個小心謹慎的答覆。他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就寢之前

  把信發出——正如邱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細心指出的那樣,雖然信件是第二天凌晨

  送出的,但是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早餐時間才到達華盛頓——信中寫道:“當然,這

  件事應該由你來料理,我們肯定不希望再增加一場戰爭。只有一點使我們不安。蔣

  介石怎麼樣了?他是不是已不思飲食了呢?”

  邱吉爾倒是有意對美國努力與日本取得和解表示贊同,但是蔣介石卻通過所有

  可以利用的渠道高聲表示強烈的抗議。赫爾深感不快,他聽說有“無數封歇斯底里

  的電報打給各位內閣官員和政府的高級官員,而不是給國務院,有的時候甚至不去

  理會總統,這是在不明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便闖迸了一種微妙的局面”。這位蔣委員

  長又堅持他的要求,定要“美國宣布,如果日本軍隊撤出中國的事不解決,就不能

  考慮禁運或凍結的問題”。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他曾接見中國大使闢謠,據說蔣

  介石的美國朋友向報界散布謠言,說是“姑息”的事即將出現。胡適得到堅定的通

  知:“我們的建議將解除日本在印度 *** 對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威脅,其中包括新加

  坡、荷屬東印度群島、澳大利亞、還有美國、外加菲律賓和橡膠與錫的貿易航線。”

  國務卿的生硬態度並不暗示他將接受勸阻,至少不會因為蔣介石誓死反對而設法妥

  協,而這些反對並沒有考慮到關係更大的問題。赫爾強調那九十天的期限,他還堅

  持認為,“我們可能在那個期間讓日本得到的一定數量的較為低級的石油產品,並

  不會使日本的戰爭準備和海軍力量有多少可觀的增長。”赫爾警告說:“我們可以

  取消這項建議,但是必須有個諒解,萬一日本向南進軍,不能指責我們未能派遣艦

  隊進入印度 *** 附近地區和日本領海。”這種怨言反映出他在昨大的會議之後感到

  的憤懣,會上那些人使們顯然指皇美國“願意採取軍事行動,率先保衛整個地區”。

  一九三一年日本人把軍隊派往滿洲時,他的前任曾經拒絕過這種做法,赫爾本人在

  中國的戰事擴大時也曾多次反對直接捲入。到了一九四一年最後的一個月,美國已

  經瀕臨對德作戰的邊緣,促成太平洋衝突既不是他的政策,也不是總統的政策。

  因此,赫爾、顯然還有羅斯福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已經完全下定決心,著手

  達成一項臨時協議,設法贏得時間。亨利·摩根索表示反對,他為蔣介石的姻兄宋

  子文的一些刺耳的話所激怒。內政部長伊克斯也會始終反對使“鋼鐵般的堅定”有

  任何鬆動,他認為這是唯一能得到日本尊重的政策。重要的是,一直到後來他才得

  知有這個臨時協議,當時記錄上寫著,他接下去說,他本來會辭職,然後指控總統

  的綏靖行動。以令人生畏的霍恩貝克為首的國務院持強硬路線的官員並不諱言他們

  對此不同意。顯然有這樣的危險性,美國被迫改變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不妥協政策

  去作一筆交易,最後將證明是同一九一七年的藍辛- 石井協定一樣的調和退讓。羅

  斯福和赫爾當然很清楚東京的強硬語調,因為他們從“魔術”小組截獲的材料中竊

  聽到了一切。

  “對美國政策的一個相當全面的譴責”

  儘管華盛頓表現出悲觀情緒——在所有的官方文件中都細心加以強調——認為

  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同日本取得暫時和解是不可能的,但卻是美國單方面決定放棄

  尋求臨時協議的。據英國外交部的一份秘密報告說:“總統和赫爾先生……都充分

  意識到他們所幹的事。”他們曾多次受到約瑟夫·格魯大使的告誡,日本已被推進

  外交絕境,戰爭是它唯一的出路。這肯定是英王陛下當時駐東京的大使羅伯特·克

  雷吉爵士的看法,他的報告(是他離任回國後才歸檔的)使得外交部常務次官亞歷

  山大·卡多根爵士認為,這是“對美國政策相當全面的譴責”。卡多根在他那份引

  起爭議的備忘錄中寫道:“我認為,若是當初能夠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同日本取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