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當晚即調整部署如下:
(一)指揮部第二兵團司令部在曲興集,該兵團應在陳莊、孫廠、前王樓、劉集、魯樓間地區占領陣地,明日攻擊前進。
右翼與十六兵團、左翼與十三兵團連接。
(二)第十三兵團司令部在李石林,右翼連接第二兵團在孫瓦房、後劉崗、王樓間地區占領掩護陣地,掩護軍之左側背,左翼與第十六兵團連接。
(三)第十六兵團司令部在王白樓,部隊右翼連接第十三 兵團在趙破樓,僖山集、義村、莊樓間地區占領掩護陣地掩護軍之右側背,左與第二兵團連接。
根據蔣介石的指示,改變了向淮河附近撤退的決定而向解放軍攻擊之後,當日午後我到達曲興集,即將以上決定補達筆記命令。同時電復蔣介石說:“昨日因各部隊零亂,停止整頓一晚,本日各部正在前進,到孟集附近時,奉到鈞座手諭,當即遵照改變部署(如上),明日經青龍集東西地區向濉溪口之匪攻擊前進。指揮部本晚在曲興集”;並請蔣介石空投糧彈。
晚上接到蔣介石國防部的正式命令,其要旨如下:“(一)淝河方面李延年兵團正面之匪軍已大部北竄,據空軍偵察,濉溪口、馬莊一帶西竄之匪軍不足四萬,經我空軍轟炸,傷亡慘重(以後諜報當日炸的是正在趕集的老百姓)。
(二)貴部應迅速決心於兩三日內解決濉溪口、馬莊一帶之匪,此為對匪各個擊破之唯一良機。如再遲延,則各方面之匪必又麇集於貴部周圍,又處於被動矣,此機萬不可失。萬勿再向永城前進,迂迴避戰……”我接到這一電令後,又感到蔣介石所以變更決心,是被郭汝槐這個小鬼的意見所左右的。很後悔我在28日對蔣未說明我對郭汝瑰的看法,也未同何應欽、顧祝同、蕭毅肅等約好,要他們始終支持我的這一撤退案。弄到現在,老頭子聽郭的擺布,先後函電令向解放軍攻擊,已陷蔣軍於全軍覆沒的危險。也後悔我今天上午太懦怯,不果決,不該令各兵團中途停止召集各將領開會,耽誤一日行程。現在逃亦晚矣,打也無望。想來想去,覺得江山是蔣介石的,由他去罷!我只有一條命,最後只有為蔣介石“效忠”而已。
國民黨軍覆沒過程
3日晚,各部隊按照蔣介石改變了的命令到達位置後,至12時前後發現解放軍追擊部隊右翼已到達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包圍態勢。當日上午接到蔣介石命令就地停止待命、在青龍集東北香山廟附近擔任掩護之第五軍四十 五師已被解放軍包圍,邱清泉要以七十二軍之一師前往支援,當晚經過激烈的戰鬥始撤出。邱兵團右翼義村、莊樓附近的王屏南補充旅(在徐州撤退時新成立的)當晚亦被解放軍殲滅。據說第十六兵團派去接替防務的一團當時不了解情況,派軍官前往聯絡(說是一位團附或營附),解放軍說:“我們就是補充旅,你們來接防,十分歡迎,請貴團進村莊休息休息,再去接防。”該聯絡軍官信以為真,即回報說已同友軍接洽好,全團整隊進入義村、莊樓、猝不及防,即被解放軍消滅。這是解放軍以智取勝的前奏,也是蔣軍愚頑被殲的開始。
是晚全線皆有戰鬥,部分解放軍與蔣軍混淆不清。如由蕭永公路撤退之第二兵團一個後衛營,遇到解放軍的一個大部隊時,這個營長即冒充解放軍而免於被殲。另有少數解放軍深入蔣軍內部到處打槍,弄得蔣軍草木皆兵,敵我不分,各據一村,徹夜混戰。這一軍說:“當面之敵攻擊甚烈;”那一 軍說:“共軍已竄到我陣地後方,正在驅逐中。”甚至指揮部及第二兵團所駐的曲興集內外亦發生混戰,戰鬥一直打到我住的房屋門口,直到4日拂曉前後始漸形沉寂。檢查結果,只發現幾具似農民非農民的屍首及幾個被打死的蔣軍,此外並無虜獲解放軍的任何證據。這一晚混戰究竟是蔣軍自相混殺,還是真有解放軍打進來,至今回憶起來還是一個謎。當晚在我住房的一個碉樓上查出兩名解放軍武裝便衣(也許是民兵),我令審訊後槍斃(後來據副參謀長文強說,他並未執行,而是放了)。
4日,我照原定逐次攻進戰法,嚴令第二兵團攻擊前進,第十三、十六兩兵團堅守掩護陣地。蔣介石來電說:“無糧彈可投,著迅速督率各兵團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又給各部隊潑了一頭冷水。邱清泉看電報後大罵:“國防部混蛋,老頭子也糊塗,沒有糧彈,幾十萬大軍如何能打仗呢?”我再力陳利害,蔣介石復電說:“6日開始空投糧彈。”這時解放軍已全部明了我們的企圖,對東、西、北三面打得英勇,對南面守得堅強。
經過兩日激烈戰鬥,第二兵團雖展至青龍集、陳官莊以南劉樓及西面黃莊附近,可是西北方面擔任掩護之第十六兵團趙破樓、朱大樓等陣地先後被解放軍突破,同時歸該兵團指揮之“剿總”特務團在5日晚被解放軍一擊即垮,並尾追到十 六兵團陣地內,一時發生激烈的混戰,岌岌可危。在東北方面擔任掩護之第十三兵團陣地亦被解放軍激烈攻擊,崔莊附近陣地失而復得者數次。
6日,蔣軍繼續攻擊,進展甚少,而解放軍則全面向蔣軍攻擊,到處被突破。中午前後指揮部向賈砦移動,路過李石林附近時,孫元良和邱清泉倉倉惶惶來找我。邱對我說:“孫副主任認為目前情況不利,要重新考慮戰略,我認為他說得有道理,請他再講講,我們研究一下。”我說:“可以,我們到李丙仁那裡去好罷。”三人一同到了李兵團司令部,孫元良說:“目前林彪已率大軍南下,我們攻擊進展遲緩,掩護陣地又處處被突破,再戰下去前途不樂觀,現在突圍尚有可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請主任獨斷專行,才可以挽救大軍。”孫是一個善於講話的人,講得十分動聽。邱清泉連稱:“良公的見解高明。”李彌比較沉靜,未發表意見。孫、邱二人就竭力鼓動李彌一道突圍。最後李彌說:“請主任決定,我照命令辦。”
(一)指揮部第二兵團司令部在曲興集,該兵團應在陳莊、孫廠、前王樓、劉集、魯樓間地區占領陣地,明日攻擊前進。
右翼與十六兵團、左翼與十三兵團連接。
(二)第十三兵團司令部在李石林,右翼連接第二兵團在孫瓦房、後劉崗、王樓間地區占領掩護陣地,掩護軍之左側背,左翼與第十六兵團連接。
(三)第十六兵團司令部在王白樓,部隊右翼連接第十三 兵團在趙破樓,僖山集、義村、莊樓間地區占領掩護陣地掩護軍之右側背,左與第二兵團連接。
根據蔣介石的指示,改變了向淮河附近撤退的決定而向解放軍攻擊之後,當日午後我到達曲興集,即將以上決定補達筆記命令。同時電復蔣介石說:“昨日因各部隊零亂,停止整頓一晚,本日各部正在前進,到孟集附近時,奉到鈞座手諭,當即遵照改變部署(如上),明日經青龍集東西地區向濉溪口之匪攻擊前進。指揮部本晚在曲興集”;並請蔣介石空投糧彈。
晚上接到蔣介石國防部的正式命令,其要旨如下:“(一)淝河方面李延年兵團正面之匪軍已大部北竄,據空軍偵察,濉溪口、馬莊一帶西竄之匪軍不足四萬,經我空軍轟炸,傷亡慘重(以後諜報當日炸的是正在趕集的老百姓)。
(二)貴部應迅速決心於兩三日內解決濉溪口、馬莊一帶之匪,此為對匪各個擊破之唯一良機。如再遲延,則各方面之匪必又麇集於貴部周圍,又處於被動矣,此機萬不可失。萬勿再向永城前進,迂迴避戰……”我接到這一電令後,又感到蔣介石所以變更決心,是被郭汝槐這個小鬼的意見所左右的。很後悔我在28日對蔣未說明我對郭汝瑰的看法,也未同何應欽、顧祝同、蕭毅肅等約好,要他們始終支持我的這一撤退案。弄到現在,老頭子聽郭的擺布,先後函電令向解放軍攻擊,已陷蔣軍於全軍覆沒的危險。也後悔我今天上午太懦怯,不果決,不該令各兵團中途停止召集各將領開會,耽誤一日行程。現在逃亦晚矣,打也無望。想來想去,覺得江山是蔣介石的,由他去罷!我只有一條命,最後只有為蔣介石“效忠”而已。
國民黨軍覆沒過程
3日晚,各部隊按照蔣介石改變了的命令到達位置後,至12時前後發現解放軍追擊部隊右翼已到達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包圍態勢。當日上午接到蔣介石命令就地停止待命、在青龍集東北香山廟附近擔任掩護之第五軍四十 五師已被解放軍包圍,邱清泉要以七十二軍之一師前往支援,當晚經過激烈的戰鬥始撤出。邱兵團右翼義村、莊樓附近的王屏南補充旅(在徐州撤退時新成立的)當晚亦被解放軍殲滅。據說第十六兵團派去接替防務的一團當時不了解情況,派軍官前往聯絡(說是一位團附或營附),解放軍說:“我們就是補充旅,你們來接防,十分歡迎,請貴團進村莊休息休息,再去接防。”該聯絡軍官信以為真,即回報說已同友軍接洽好,全團整隊進入義村、莊樓、猝不及防,即被解放軍消滅。這是解放軍以智取勝的前奏,也是蔣軍愚頑被殲的開始。
是晚全線皆有戰鬥,部分解放軍與蔣軍混淆不清。如由蕭永公路撤退之第二兵團一個後衛營,遇到解放軍的一個大部隊時,這個營長即冒充解放軍而免於被殲。另有少數解放軍深入蔣軍內部到處打槍,弄得蔣軍草木皆兵,敵我不分,各據一村,徹夜混戰。這一軍說:“當面之敵攻擊甚烈;”那一 軍說:“共軍已竄到我陣地後方,正在驅逐中。”甚至指揮部及第二兵團所駐的曲興集內外亦發生混戰,戰鬥一直打到我住的房屋門口,直到4日拂曉前後始漸形沉寂。檢查結果,只發現幾具似農民非農民的屍首及幾個被打死的蔣軍,此外並無虜獲解放軍的任何證據。這一晚混戰究竟是蔣軍自相混殺,還是真有解放軍打進來,至今回憶起來還是一個謎。當晚在我住房的一個碉樓上查出兩名解放軍武裝便衣(也許是民兵),我令審訊後槍斃(後來據副參謀長文強說,他並未執行,而是放了)。
4日,我照原定逐次攻進戰法,嚴令第二兵團攻擊前進,第十三、十六兩兵團堅守掩護陣地。蔣介石來電說:“無糧彈可投,著迅速督率各兵團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又給各部隊潑了一頭冷水。邱清泉看電報後大罵:“國防部混蛋,老頭子也糊塗,沒有糧彈,幾十萬大軍如何能打仗呢?”我再力陳利害,蔣介石復電說:“6日開始空投糧彈。”這時解放軍已全部明了我們的企圖,對東、西、北三面打得英勇,對南面守得堅強。
經過兩日激烈戰鬥,第二兵團雖展至青龍集、陳官莊以南劉樓及西面黃莊附近,可是西北方面擔任掩護之第十六兵團趙破樓、朱大樓等陣地先後被解放軍突破,同時歸該兵團指揮之“剿總”特務團在5日晚被解放軍一擊即垮,並尾追到十 六兵團陣地內,一時發生激烈的混戰,岌岌可危。在東北方面擔任掩護之第十三兵團陣地亦被解放軍激烈攻擊,崔莊附近陣地失而復得者數次。
6日,蔣軍繼續攻擊,進展甚少,而解放軍則全面向蔣軍攻擊,到處被突破。中午前後指揮部向賈砦移動,路過李石林附近時,孫元良和邱清泉倉倉惶惶來找我。邱對我說:“孫副主任認為目前情況不利,要重新考慮戰略,我認為他說得有道理,請他再講講,我們研究一下。”我說:“可以,我們到李丙仁那裡去好罷。”三人一同到了李兵團司令部,孫元良說:“目前林彪已率大軍南下,我們攻擊進展遲緩,掩護陣地又處處被突破,再戰下去前途不樂觀,現在突圍尚有可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請主任獨斷專行,才可以挽救大軍。”孫是一個善於講話的人,講得十分動聽。邱清泉連稱:“良公的見解高明。”李彌比較沉靜,未發表意見。孫、邱二人就竭力鼓動李彌一道突圍。最後李彌說:“請主任決定,我照命令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