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對徐州方面:如已在袞州、濟寧、大汶口間捕捉三野之一部,應迅速包圍殲滅,不可曠日持久,與之對峙,坐失良機。如對方避免決戰,第一步應將之壓迫於東平、大汶口以北及泗水以東地區,不再深入。第二步作戰計劃即實行“釣魚”戰法(即以一個最堅強的軍選擇一最適宜堅守的據點,留足糧彈,獨立固守,主力驟然撤退,誘惑三野來攻受挫後,再由外線包圍擊破之)。如在蔣軍攻擊期間二野已東進威脅徐州,即以有力之一部依據韓、棗既設陣地及東平湖、南陽湖間的運河沿岸占領狙擊陣地,阻止三野南下及西進,以主力回師協同華中蔣軍將二野包圍於徐州以西地區擊滅之。如二 野企圖通過微山湖向濟寧、兗州增援,威脅蔣方攻擊軍側背(判斷此公算較大,但也可能向別的方向),攻擊軍應依據東平湖、南陽湖間之運河沿岸阻擊二野並迅速擊破三野之一部,再回師擊破二野。如二、三野匯合東西夾攻徐州,攻擊軍右翼兵團以內線作戰轉運於徐州,加強徐州防務,右翼各兵團即協同華中蔣軍擊破二野後,再集中主力擊破三野。

  3.蔣方攻擊軍各兵團及各軍間接連部應特別注意加強兵力,以免解放軍乘隙鑽入。左右各兵團應特別注意遠距離搜索警戒及側背掩護。

  我的這一計劃擬定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及其參謀長李樹正原則上同意對解放軍採取主動攻擊,但他們認為我使用的兵力過多,使總部控制部隊太少,怕徐州出意外,對馮治安部守徐州不放心。經過雙方激烈的爭論,最後劉峙勉強同意,並決定以十三兵團守備徐州,調出馮治安的三綏靖區部隊參加攻擊。計劃決定後,劉峙即令十三兵團的一部強迫接替馮治安部徐州的防務,立即引起馮部的懷疑和不滿。

  這個計劃經過我親自攜往南京國防部及與北平蔣介石(這時蔣介石在北平親自指揮東北的反人民作戰)往返磋商,經一周以後(大約是10月7日)始決定,並得到華中白崇禧的同意;同時又在徐州召集兵團司令以上各將領會商後,準備10月15日開始行動。

  15日清早,我正上車出發到前方指揮時,忽然蔣介石從南京來,要我不要執行這一計劃,在飛機場等他一同到東北去。於是這個作戰計劃由於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打亂了蔣軍的陰謀而未實施。

  徐州蔣軍此後21天(至11月6日)一直停止於原來狀態未動。

  二、所謂“徐蚌會戰計劃”

  1948年10日下半月這一期間,蔣介石本人坐鎮北平,指揮東北蔣軍作垂死的掙扎。這時,徐州附近蔣軍已整補完畢,停止於柳河、商丘、徐州、海州、嶧縣、臨城、賈汪及宿縣間隴海路兩側地區。明知解放軍一旦發動攻勢,即束手無策。

  打乎?守乎?退乎?議論紛紛,毫無決策。而華中白崇禧在這期間曾為配合徐州蔣軍對三野的攻擊(如前說未實施)向豫西發動一次“掃蕩”,又完全撲空。

  及10月30日,蔣介石見東北廖耀湘兵團已完蛋,瀋陽已甚混亂,危在旦夕,即慌忙飛返南京,擬了一個“徐蚌會戰計劃”。我回憶其主要內容如下:(一)方針蔣軍以集中兵力於蚌埠附近,擊破解放軍攻勢,完成“戡亂建國”之目的,著將徐州“剿總”所屬各兵團及綏靖區各部隊主力移至淮河南岸蚌埠東西地區(包括臨淮關、懷遠、風台間地區),占領陣地,以攻勢防禦擊退對方之攻擊,相機轉為攻勢,予以殲滅。

  (二)任務及行動

  1.以某兵團之一部守備徐州、賈汪,掩護主力轉移。

  2.各部隊行動:(1)新安鎮附近之第七兵團經五河、臨淮關附近轉進。(2)徐州附近之十三兵團、第三綏靖區經褚蘭、固鎮向蚌埠轉進。(3)徐州以西黃口、虞城附近之第二 兵團經渦陽向懷遠附近轉進。(4)柳河、商丘附近之十六兵團及第四綏靖區經蒙城向海河街、風台間地區轉進。(5)總部及直屬部隊經津浦路向蚌埠轉進。

  3.各部隊到達目的地後,應迅速占領陣地構築工事。

  (三)指導要領

  1.各部隊在行動期間自派警戒搜索,掩護主力安全撤退。

  如遇小部隊襲擊,應迅速擊破,繼續向目的地轉進。

  2.如遇解放軍大部隊來犯,則以一部牽制其主力,迅速向目的地轉進。

  3.徐州、賈汪守備部隊在主力轉進期間,如遇攻擊,應利用既設工事,努力抵抗,爭取時間,待主力脫離威脅後再行撤退。如蔣軍主力撤退後對方尚無攻擊行動,仍應繼續守備並確保徐蚌間鐵路交通。

  以上計劃,蔣介石在南京指示國防部擬定後,於11月3日上午派其第三廳(作戰廳)副廳長許朗軒乘專機飛葫蘆島徵求我的意見,並攜有蔣介石的一封親筆信說:“如果吾弟同意這一案,請即到蚌埠指揮……”蔣介石在用誰的時候,就是這樣“客氣”。我看了這一計劃後,基本上同意將主力集中於蚌埠附近與解放軍決戰;但感到計劃過於籠統,對於各兵團的行動部署不明確,即與許朗軒商榷各兵團任務行動必須明確規定,分路同時撤退,行動必須迅速,否則有被解放軍發現、各個擊破的危險。許也同意我的意見。我當時即給蔣介石復了一封信說:“我同意將主力集結於蚌埠附近與共匪決戰的計劃,但須待葫蘆島部隊撤退完畢後再去蚌埠。徐蚌會戰部署,請劉總司令指揮,迅速按計劃實施,否則有被共匪牽制無法撤退的可能……”以當時的情況來說,也是徐蚌會戰的準備工作重於葫蘆島的撤退,我應該馬上到蚌埠去。可是我怕背放棄徐州之名,受國民黨所謂輿論的指責,對於個人不利。所以就想借指揮葫蘆島部隊的撤退來推卸放棄徐州之責。預計在葫蘆島蔣軍撤退完畢時,徐州附近的蔣軍亦可以撤到淮河附近,然後我再到蚌埠去指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