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派誰去呢?

  太監一向是宮廷里最苦的,最不受人待見的,最令人輕視的,若是派,就得派這樣的人去,只有這類人,才不會被八大臣所注意。

  打定主意,慈禧看了一眼太監總管安德海,一個念頭油然冒出。

  她問安德海,我對你咋樣?

  安德海是個苦小子出身,好不容易熬到總管,如何敢亂說,立馬跪地,說您對我天高地厚。

  慈禧笑笑,臉色驟然一變,說我對你好,你竟敢對不住我!

  安德海一聽差點嚇屙了,說奴才不敢!

  慈禧說你還敢狡辯,給我拖出去重責!

  這安德海可頭大了,為什麼啊?打我個不明不白,算哪檔子事兒?

  安德海十歲入宮,頗為伶俐,也正因為這股子伶俐勁兒,才使他深得慈禧歡心,可今天這事兒,就是機巧無比的他,也搞暈了。

  不由分說就被打了一頓板子,渾身是傷,皮開肉綻,還被趕出了熱河,安德海這個疼,他跌跌撞撞的不知該去哪裡,忽然有人追上他,說聖母皇太后有旨,讓他快去北京,聯絡恭親王奕。

  明白了,全明白了。

  一個挨打的太監被趕走了,無人注意此事,八大臣都是忙大事的人,誰也沒多個眼神去注意,慈禧身邊少了個小安子。

  安德海連夜趕到北京。

  恭親王奕一聽安德海來了,覺都沒睡便將其接進了屋,邊端茶倒水、敷藥養傷,邊問熱河情況,安德海說苦也,兩宮皇太后日子不好過,八大臣權柄抓得緊,看這意思,非但太后們禍福難說,只怕回到北京,你老人家也好受不得。

  奕一聽,可不是咋的,那我該怎麼辦?

  安德海說你呀,趕緊上疏奔喪,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十次,非去熱河不可,不見到兩位皇太后,你怎麼搞得清下一步如何行動?

  奕認為有理,便開始了上疏之路。

  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與咸豐帝同父異母,哥哥死了不讓弟弟奔喪,也確實說不過去,八大臣雖然怕他鬧出事兒來,卻思來想去,不知他如何才能鬧事,明擺著,治國大權就在此八人手中,滿朝上下,人是他們的,權是他們的,就算他老六和慈禧、慈安會合,三個沒權的人,又能做什麼?

  於是最後到底准了,同意奕奔喪。

  奕來了。

  來了,先哭靈,哭夠了,去拜訪各位大臣,包括顧命大臣,拜完了,便去嫂子處問安,八大臣雖說擔心,卻也沒辦法,皇帝死了,小叔子總得見見未亡人吧?

  奕終於見到了慈禧。

  慈禧就問,你覺著以前的日子過得如何?

  奕說不爽。

  慈禧又問,那你覺著現在的日子過得如何?

  奕說不但不爽,更不安全。

  慈禧便接著問,你打算怎麼做?

  奕說很簡單,幹掉那八個。

  怎麼幹?

  奕說別看我沒權,可不代表我沒關係,我有個關係,最是鐵硬,如果皇太后能承諾事後給此人加官進爵,我保管大事可成!

  哦?慈禧問這關係為誰呀?

  奕道:兵部侍郎——勝保!

  慈禧不聽則以,一聽差點一口茶水噴了:勝保?他行不行的?

  奕說盡請放心,此人必可力挽狂瀾!

  慈禧點點頭,也只好如此了,可你記著,回京後,萬萬要敦促勝保將此事辦好,否則,你我的下場如何,不用多言。

  奕去了。為何慈禧這麼不相信勝保呢?

  這怪不得慈禧,慈大娘這人雖說一輩子軟蛋,但並不糊塗,她不信勝保是有道理的,您要是聽聽勝保的外號就明白慈禧為何擔心了——敗保。

  勝保,滿族,舉人,本是個讀書的,就為一件事,便改行當了領兵的——阻止太平軍北上。

  當時林鳳翔李開芳的北伐軍嚇得咸豐幾乎尿褲子,幸有僧格林沁擋住,勝保便在僧軍中任職,後任江北軍務幫辦,組建江北大營也有他的功勞。

  立了這個大功以後,勝保的好運就到頭了。

  先是林鳳翔李開芳的人馬繼續北上,勝保因為以前表現良好,便又被派去對付李開芳,結果被打得屁滾尿流,損兵折將,被革職查辦。

  革職之後,安徽捻軍鬧起,朝廷覺著這個人還有用,便又派他鎮壓捻軍,卻又中了邪一般連番大敗。

  這次敗了,他便不再受重用,本來是欽差大臣,回來後便給革了,讓他做個兵部侍郎,好歹養著,以觀後效。

  雖說只是個兵部侍郎,可這小子的權力正在節骨眼上,他的兵剛好就駐紮在京津地區,想要控制北京城,不是做不到,因此奕就看上了他。

  奕回京後,便帶著安德海去見勝保,勝保想了想,一來與奕關係不錯,二來英法聯軍剛來過,精良的裝備把他嚇得不清,恰恰這奕與英法關係都可以,人稱“鬼子六”,因此他覺著奕惹不起,最後一咬牙,哼,說什麼,我也得和皇帝他媽站一個隊,於是他最後答應了,只要慈禧那邊一句話,他就動手和八大臣干。

  這件事令我一直在想,如果袁世凱後來聽了譚嗣同的,會如何?

  奕也談妥了,勝保也準備好了,安德海該聯絡的都聯絡了,就看慈禧的了。

  北京城內準備已畢的消息慈禧早已知曉,她思考了半日,有了主意,這八個人裡面,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三個人,最是難纏,而其中最最難對付的,就是肅順,這肅順著實有些才幹,曾國藩、左宗棠等,都曾經受他提拔,他身邊漢族幕僚多得很,其中不乏足智多謀者,肅順在這些幕僚的薰陶下,也變得多謀善斷,頗有領袖氣質,儼然成了八大臣的主心骨,要除這八個,必先除肅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