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看完信後,連長指導員七竅生煙。可一時他們又想不出恰當的道理來說服自己,把那“火氣”降下來。他倆不約而同地罵了一句:“狗日的叛徒!真不是個東西。”
車宗強沒有說服連長指導員。他自己也沒能來得及當上華僑就上了“西天”。三天後,越軍讓他帶隊去偷襲中國哨所,結果踩了地雷。
炸死時,他身上還揣著一封信。那是寫給他父母的,大意是:等他當了華僑之後,一定接他們到國外觀光。可惜,他的“華僑夢”沒有做圓。
“吹鼓手”張東林
張東林自到越軍俘虜看守所後,就成了越軍重點進攻的目標。不為別的,就為他會說一口越南語,還有他那在越南的姑媽。
那是張東林進越軍俘虜看守所的第二天,他被帶到審訊室.越軍頭目以為他不懂越語,小聲和同夥議論起審問他的辦法,哪知他們議論的內容張東林全部聽懂了。審訊時、張東林對答如流、一口純正的越南話把越軍頭目們幾乎驚呆了。於是,他們不再小看這位中國士兵了。在看守所里,他受到了特殊招待。
一天晚上,張東林被看守所頭頭叫到他家裡,象對待佳賓一樣熱情款待他,並問他為何會講越南話。張東林不知是出於何種動機,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越軍頭目。他家住在雲南邊防線上,有一個姑媽在越南,很小很小的時候,他經常去姑媽家玩。在那裡。姑媽教會了他一口越南語。十多年後,沒想到他又以俘虜的身份來到了越南。此時,他最大的願望是能見到他的姑媽。
聽完張東林的話,越軍頭頭當即表態:“如果你願意和我們合作,這個要求完全能夠滿足。如果你願意在這裡和姑媽見面,我們就請她來,如果你想去你姑媽那裡,我們派車送你去。”秘密交易就這樣達成了。張東林很快成了他們的幫手。
張東林的任務主要是對中國士兵進行“宣傳”。他先在錄音機前把要說的話錄下來,然後再送到前線廣播站向中國士兵播出。
為了瓦解中國士兵的鬥志。越軍別出心裁,在前沿陣地上安裝了有線廣播,他們不間斷地對中國士兵進行“策反”宣傳。中國士兵稱之為“賣狗皮膏藥”。廣播又開始了,突然,士兵們聽到一位中國兵在廣播裡播出這樣一段話:“士兵們,你們別再打越南了。作為一名越軍戰俘,我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這場悲劇性的戰爭再繼續打下去了。中國和越南本是世世代代友好的朋友,今天卻翻了臉。這裡,中國要負主要責任。你們想,一個小國家怎麼會向一個大國進攻呢?這明明是中國在欺負越南嘛。官方對你們的宣傳,那都是騙你們的,請你們別相信那一套,敢快放下武器!”
一段“鬼話”把中國官兵差點氣瘋了。哨長讓炮兵準備了一個基數的齊射。轉眼間,越軍陣地上塵煙頓起,火光四射。從此,那喇叭再也沒響。
要是越南人說說,兵們還想得通,可中國兵“戲弄”中國兵。這象什麼話,不打才怪呢!
張東林的“廣播員”職業只幹了一個星期就“轉向”了。也許是越軍感到他的油水已光了。他被安排到看守所炊事班煮飯,這也算越軍對他的“厚待”。一連幾個月過去了,張東林見姑媽的願望沒能實現。他多次去找越軍頭目,卻都被其推脫掉了。直到交換俘虜,他仍然未能和姑媽見面。這時,他才感到上了越軍的當。他要求留在越南,越軍沒有批准。交換回國後,他受到了軍事法庭的審判。
“奸臣”李冬
在俘虜看守所,中國士兵都稱他為“奸臣”。原因是他習慣於打“小報告”,即向越軍密告中國戰俘的活動情況。
他叫李冬。剛進看守所那會兒,兵們都叫他冬冬,因為他性格非常活潑,走起路來又是歌來又是舞,無論條件多差,他總是優哉游哉樂哉。他簡直是一個典型的“孩子氣”式的軍人。結果後來,兵們發現他不僅不“天真可愛”,而是可恨。
那天,中國俘虜們正在操場上曬太陽,突然,越軍頭目把大家召集起來訓話:“告訴你們,誰出壞主意我心裡都有數。說,誰讓你們把蛇肉蛇皮塞到喇叭里去的。說,到底是誰?”
大家見越軍頭目來勢兇猛,便互相望了望,沒有人回話。李冬卻低著頭。
“陳宜,是不是你乾的?”越軍頭頭見沒有人答言,便點了中國俘虜營中的一名士兵的名。
“他怎麼知道是我乾的呢?莫非是想詐唬我?”陳宜想了想,沒急於回答。
“我告訴你,你別抵賴,這事不是別人幹的,就是你乾的!你為什麼要這麼幹?”陳宜被越軍頭目罰了三天挨餓。
士兵們都知道,這事是陳宜乾的。那天,大家沒事時便七嘴八舌議論起了那掛在看守所東側樹上的喇叭。這是看守所的一張嘴巴。每天一大早。它便象只報曉的公雞開始叫喚中國士兵起床,上午向士兵們宣傳越南的各項政策,尤其是對中國俘虜的各項優待政策。俘虜一聽這喇叭響就煩,他們私下商量把它搞掉。可一連搞了幾次,都未成功。他們把那些棉花堵塞在喇叭口上,結果被越軍發現並取了出來。後來陳宜想了個絕招,他把條死蛇剝開後塞進了喇叭里。天氣一熱,蛇很快腐爛,那臭味三里之外就可聞到。為這事,越軍傷透了腦筋。
車宗強沒有說服連長指導員。他自己也沒能來得及當上華僑就上了“西天”。三天後,越軍讓他帶隊去偷襲中國哨所,結果踩了地雷。
炸死時,他身上還揣著一封信。那是寫給他父母的,大意是:等他當了華僑之後,一定接他們到國外觀光。可惜,他的“華僑夢”沒有做圓。
“吹鼓手”張東林
張東林自到越軍俘虜看守所後,就成了越軍重點進攻的目標。不為別的,就為他會說一口越南語,還有他那在越南的姑媽。
那是張東林進越軍俘虜看守所的第二天,他被帶到審訊室.越軍頭目以為他不懂越語,小聲和同夥議論起審問他的辦法,哪知他們議論的內容張東林全部聽懂了。審訊時、張東林對答如流、一口純正的越南話把越軍頭目們幾乎驚呆了。於是,他們不再小看這位中國士兵了。在看守所里,他受到了特殊招待。
一天晚上,張東林被看守所頭頭叫到他家裡,象對待佳賓一樣熱情款待他,並問他為何會講越南話。張東林不知是出於何種動機,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越軍頭目。他家住在雲南邊防線上,有一個姑媽在越南,很小很小的時候,他經常去姑媽家玩。在那裡。姑媽教會了他一口越南語。十多年後,沒想到他又以俘虜的身份來到了越南。此時,他最大的願望是能見到他的姑媽。
聽完張東林的話,越軍頭頭當即表態:“如果你願意和我們合作,這個要求完全能夠滿足。如果你願意在這裡和姑媽見面,我們就請她來,如果你想去你姑媽那裡,我們派車送你去。”秘密交易就這樣達成了。張東林很快成了他們的幫手。
張東林的任務主要是對中國士兵進行“宣傳”。他先在錄音機前把要說的話錄下來,然後再送到前線廣播站向中國士兵播出。
為了瓦解中國士兵的鬥志。越軍別出心裁,在前沿陣地上安裝了有線廣播,他們不間斷地對中國士兵進行“策反”宣傳。中國士兵稱之為“賣狗皮膏藥”。廣播又開始了,突然,士兵們聽到一位中國兵在廣播裡播出這樣一段話:“士兵們,你們別再打越南了。作為一名越軍戰俘,我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這場悲劇性的戰爭再繼續打下去了。中國和越南本是世世代代友好的朋友,今天卻翻了臉。這裡,中國要負主要責任。你們想,一個小國家怎麼會向一個大國進攻呢?這明明是中國在欺負越南嘛。官方對你們的宣傳,那都是騙你們的,請你們別相信那一套,敢快放下武器!”
一段“鬼話”把中國官兵差點氣瘋了。哨長讓炮兵準備了一個基數的齊射。轉眼間,越軍陣地上塵煙頓起,火光四射。從此,那喇叭再也沒響。
要是越南人說說,兵們還想得通,可中國兵“戲弄”中國兵。這象什麼話,不打才怪呢!
張東林的“廣播員”職業只幹了一個星期就“轉向”了。也許是越軍感到他的油水已光了。他被安排到看守所炊事班煮飯,這也算越軍對他的“厚待”。一連幾個月過去了,張東林見姑媽的願望沒能實現。他多次去找越軍頭目,卻都被其推脫掉了。直到交換俘虜,他仍然未能和姑媽見面。這時,他才感到上了越軍的當。他要求留在越南,越軍沒有批准。交換回國後,他受到了軍事法庭的審判。
“奸臣”李冬
在俘虜看守所,中國士兵都稱他為“奸臣”。原因是他習慣於打“小報告”,即向越軍密告中國戰俘的活動情況。
他叫李冬。剛進看守所那會兒,兵們都叫他冬冬,因為他性格非常活潑,走起路來又是歌來又是舞,無論條件多差,他總是優哉游哉樂哉。他簡直是一個典型的“孩子氣”式的軍人。結果後來,兵們發現他不僅不“天真可愛”,而是可恨。
那天,中國俘虜們正在操場上曬太陽,突然,越軍頭目把大家召集起來訓話:“告訴你們,誰出壞主意我心裡都有數。說,誰讓你們把蛇肉蛇皮塞到喇叭里去的。說,到底是誰?”
大家見越軍頭目來勢兇猛,便互相望了望,沒有人回話。李冬卻低著頭。
“陳宜,是不是你乾的?”越軍頭頭見沒有人答言,便點了中國俘虜營中的一名士兵的名。
“他怎麼知道是我乾的呢?莫非是想詐唬我?”陳宜想了想,沒急於回答。
“我告訴你,你別抵賴,這事不是別人幹的,就是你乾的!你為什麼要這麼幹?”陳宜被越軍頭目罰了三天挨餓。
士兵們都知道,這事是陳宜乾的。那天,大家沒事時便七嘴八舌議論起了那掛在看守所東側樹上的喇叭。這是看守所的一張嘴巴。每天一大早。它便象只報曉的公雞開始叫喚中國士兵起床,上午向士兵們宣傳越南的各項政策,尤其是對中國俘虜的各項優待政策。俘虜一聽這喇叭響就煩,他們私下商量把它搞掉。可一連搞了幾次,都未成功。他們把那些棉花堵塞在喇叭口上,結果被越軍發現並取了出來。後來陳宜想了個絕招,他把條死蛇剝開後塞進了喇叭里。天氣一熱,蛇很快腐爛,那臭味三里之外就可聞到。為這事,越軍傷透了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