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十一時二十二分,敵炮火被我壓制,我出擊隊員繼續組織回撤。
堅守在二號區的突擊隊隊長郭繼額,看了看身邊的副隊長馬玉革、班長王全有、李國勝、馬治軍、戰士李秀棟、任建清、宋飛等八位戰友,召開了可以載入我軍史冊的黨小組會,果斷決定:“除留我和電台通信員宋飛外,其餘人員分批下撤。”
不等隊長說完,大家便七嘴八舌的爭執開了:
“我是班長,理應堅持到最後!”
“我是黨員,在黨需要的關鍵時刻我不能先撤!”
“我的傷輕,你們應該先撤下去!”
“我是預備黨員,請給我一個考驗的機會吧!”
“一切聽我的!”隊長不容商量的口氣作了決定。
十七時三十分,敵炮火逐漸減弱,還是隊長和通信兵宋飛最後走下了陣地。
(四)
尾聲
成都軍區雲南前指首長聽了這次戰鬥的匯報後,高興地連聲稱讚說:“這個連隊要立功!這個連隊要立功!” 是的!我們的戰士太勇敢了,從六日開始秘密接敵,到七日下午十七時三十七分結束戰鬥,幾十個小時他們沒吃一口飯,沒喝一口水,而那是什麼樣的時光呀!炮彈如雨點般在身旁爆炸,戰友們前仆後繼在硝煙中廝殺。到處是鮮血,到處是彈坑,一個不到兩萬五千平方米的高地,落彈竟達八千多發,平均三平方米就落一發炮彈。但就是在這樣險惡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憑著革命軍人的勇敢、機智,憑著祖國赤子的忠誠、無畏,經過幾十個小時的激戰,打掉了敵人18個屯兵洞,擊退了敵人六次反撲,全殲了該高地守敵。據戰果統計,這一仗共殲敵380余名,繳獲60炮兩門,重機槍一挺,40火箭筒9具,衝鋒鎗5支,手榴彈28枚,彈藥和器材一批,打了一個乾淨、徹底、漂亮的殲滅戰
24.對越反擊戰內幕:美國告誡蘇聯別插手
訪美期間,鄧小平在與卡特交換雙邊重大戰略問題時指出:世界不安寧主要危險來自蘇聯,同時表示中國願與美國一起抗蘇。同時,鄧小平批評蘇聯在世界各地擴張,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與越南一起提出要在亞洲建立集體安全體系,這對世界很危險。針對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問題,鄧小平還向美國暗示將進行自衛反擊。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卡特專門通過美蘇之間的熱線打電話告誡蘇聯,不要採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
美國借力中國抽腿越戰泥潭
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4年多時間過去。在此期間,世界各國聯合救市,危機得以暫時“緩解”。但是,救市只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危機本身並未解除。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危機逐漸從金融領域向國家主權信用領域演化。本輪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更成為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
這輪危機到底是如何演化來的呢?要想了解本輪經濟危機的根源,有必要了解近幾十年的人類發展歷史。找到其因,方能究出如今之果。
筆者認為,要搞清楚本輪危機的來龍去脈,應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參加越南戰爭。這裡,我們就以此為切入點,對該事件的演繹進行推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地緣戰略、經濟因素等作用力的促使,美國直接參與了越南戰爭。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初期,曾一度因為戰爭的需求,拉動、刺激了其經濟的大幅增長,美國經濟在短期內受益。但這場戰爭,越南並非是單打獨鬥,而是在中蘇的支持下與美國抗衡。特別是中國,更是派出數十萬的軍力協助越南人民軍。
越南戰爭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南北越內戰階段;第二階段,美國間接介入階段;第三階段,美國直接介入階段;第四階段,美國準備撤軍階段;第五階段,美國撤軍階段。
其中,在第二階段,也就是1961年開始至1964年,甘迺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美國間接介入越戰。介入越戰後,自1962年起,美國經濟大有起色,GDP增長從1961年的上升到1962年的。之後,GDP增長趨於下降。1963年,由於南越政權的內訌深化,美國拋棄吳庭艷政權。在美國的支持下,楊文明、阮慶等軍人通過政變,推翻了吳庭艷政權並槍斃了吳庭艷。越南軍政府上台執政,但戰事毫無進展。
1965年,按捺不住的美國直接介入戰爭,在美國直接介入的1965年、1966年的兩個年度,美國GDP增長率均超過6%,達到和,戰爭對經濟的短期刺激作用可見一斑。
但是,由於北越政府獲得中國和蘇聯的巨大支持,戰爭陷入僵持狀態,美國國防開支越來越重,經濟逐漸被拖入泥潭。
1967年,美國經濟從上一年超過6%的GDP增長率一落千丈,僅為。而且,由于越戰財政開支過大,美國經濟逐漸陷入衰退。1969年12月,美國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1970年,美國經濟陷入停滯,GDP增長率只有可憐的。新任總統尼克森自1968年當選後,開始著手撤軍籌備工作。1973年,美國確認從越南的撤軍。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于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南越反政府武裝、越南共和國,在法國首都巴黎正式簽署《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即巴黎和平條約)。隨後兩個月內,美國軍隊全部撤出越南。
堅守在二號區的突擊隊隊長郭繼額,看了看身邊的副隊長馬玉革、班長王全有、李國勝、馬治軍、戰士李秀棟、任建清、宋飛等八位戰友,召開了可以載入我軍史冊的黨小組會,果斷決定:“除留我和電台通信員宋飛外,其餘人員分批下撤。”
不等隊長說完,大家便七嘴八舌的爭執開了:
“我是班長,理應堅持到最後!”
“我是黨員,在黨需要的關鍵時刻我不能先撤!”
“我的傷輕,你們應該先撤下去!”
“我是預備黨員,請給我一個考驗的機會吧!”
“一切聽我的!”隊長不容商量的口氣作了決定。
十七時三十分,敵炮火逐漸減弱,還是隊長和通信兵宋飛最後走下了陣地。
(四)
尾聲
成都軍區雲南前指首長聽了這次戰鬥的匯報後,高興地連聲稱讚說:“這個連隊要立功!這個連隊要立功!” 是的!我們的戰士太勇敢了,從六日開始秘密接敵,到七日下午十七時三十七分結束戰鬥,幾十個小時他們沒吃一口飯,沒喝一口水,而那是什麼樣的時光呀!炮彈如雨點般在身旁爆炸,戰友們前仆後繼在硝煙中廝殺。到處是鮮血,到處是彈坑,一個不到兩萬五千平方米的高地,落彈竟達八千多發,平均三平方米就落一發炮彈。但就是在這樣險惡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憑著革命軍人的勇敢、機智,憑著祖國赤子的忠誠、無畏,經過幾十個小時的激戰,打掉了敵人18個屯兵洞,擊退了敵人六次反撲,全殲了該高地守敵。據戰果統計,這一仗共殲敵380余名,繳獲60炮兩門,重機槍一挺,40火箭筒9具,衝鋒鎗5支,手榴彈28枚,彈藥和器材一批,打了一個乾淨、徹底、漂亮的殲滅戰
24.對越反擊戰內幕:美國告誡蘇聯別插手
訪美期間,鄧小平在與卡特交換雙邊重大戰略問題時指出:世界不安寧主要危險來自蘇聯,同時表示中國願與美國一起抗蘇。同時,鄧小平批評蘇聯在世界各地擴張,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與越南一起提出要在亞洲建立集體安全體系,這對世界很危險。針對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問題,鄧小平還向美國暗示將進行自衛反擊。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卡特專門通過美蘇之間的熱線打電話告誡蘇聯,不要採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
美國借力中國抽腿越戰泥潭
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4年多時間過去。在此期間,世界各國聯合救市,危機得以暫時“緩解”。但是,救市只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危機本身並未解除。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危機逐漸從金融領域向國家主權信用領域演化。本輪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更成為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
這輪危機到底是如何演化來的呢?要想了解本輪經濟危機的根源,有必要了解近幾十年的人類發展歷史。找到其因,方能究出如今之果。
筆者認為,要搞清楚本輪危機的來龍去脈,應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參加越南戰爭。這裡,我們就以此為切入點,對該事件的演繹進行推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地緣戰略、經濟因素等作用力的促使,美國直接參與了越南戰爭。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初期,曾一度因為戰爭的需求,拉動、刺激了其經濟的大幅增長,美國經濟在短期內受益。但這場戰爭,越南並非是單打獨鬥,而是在中蘇的支持下與美國抗衡。特別是中國,更是派出數十萬的軍力協助越南人民軍。
越南戰爭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南北越內戰階段;第二階段,美國間接介入階段;第三階段,美國直接介入階段;第四階段,美國準備撤軍階段;第五階段,美國撤軍階段。
其中,在第二階段,也就是1961年開始至1964年,甘迺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美國間接介入越戰。介入越戰後,自1962年起,美國經濟大有起色,GDP增長從1961年的上升到1962年的。之後,GDP增長趨於下降。1963年,由於南越政權的內訌深化,美國拋棄吳庭艷政權。在美國的支持下,楊文明、阮慶等軍人通過政變,推翻了吳庭艷政權並槍斃了吳庭艷。越南軍政府上台執政,但戰事毫無進展。
1965年,按捺不住的美國直接介入戰爭,在美國直接介入的1965年、1966年的兩個年度,美國GDP增長率均超過6%,達到和,戰爭對經濟的短期刺激作用可見一斑。
但是,由於北越政府獲得中國和蘇聯的巨大支持,戰爭陷入僵持狀態,美國國防開支越來越重,經濟逐漸被拖入泥潭。
1967年,美國經濟從上一年超過6%的GDP增長率一落千丈,僅為。而且,由于越戰財政開支過大,美國經濟逐漸陷入衰退。1969年12月,美國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1970年,美國經濟陷入停滯,GDP增長率只有可憐的。新任總統尼克森自1968年當選後,開始著手撤軍籌備工作。1973年,美國確認從越南的撤軍。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于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南越反政府武裝、越南共和國,在法國首都巴黎正式簽署《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即巴黎和平條約)。隨後兩個月內,美國軍隊全部撤出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