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這是好事!美國的年輕小伙子不會再枉死他鄉了,這是一種解脫。”
那老夫人的嘴唇翕動了幾下,用低沉的直扣我的心弦的聲調說:
“它使我想到了奠邊府,想到了我的死在奠邊府的小兒子。……”接著就瑩然欲淚了。
我問一個左臂挎著女友的青年人,他們似乎正沉浸在隱隱私語的情話中,那小伙子以毫不掩飾的厭惡打量了我一眼:
“先生,西貢陷落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你們看,”我指指已經走遠了的那對老夫婦的背影,“他們的兒子就死在越南,咱們法蘭西在越南已有百年的歷史,那裡有法國難圓的東方帝國之夢,怎麼能說沒有關係?”
“即使那樣,我還是說:那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法國人還是多想想自己的事吧!”而後他挽起女友向布洛涅樹林走去。
他們的回答頗使我納罕,難道法國的新一代不再關心世界了嗎?難道法國將從國際舞台上退到旁觀者席上去了嗎?聲威顯赫的法蘭西已不再是驕傲自豪的象徵,而變成因其風光幽美而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了嗎?我心愴然。
(二)安南之龍
——斯托里《越南戰爭求索》尾聲之二
一位步履蹣跚老人迎接了我。他立即給我一種心灰意冷的印象,他的妻子因患傷風住在醫院裡,他在孤寂中度過漫漫長夜。他有著一幅標準東方人的臉型,依然保持著貴族式的尊嚴。他把我引領到二居室外的陽台上,對面是一片綠色的樹林。在比較瘦小的越南人來說,他屬於高大一類,由於背有些佝僂,顯得比實際身型要弱小得多。微皺蒼黃的面容絕無生氣可言,只是兩隻黃眼瞳里還閃爍著亮光。他的神態引起我的憐憫,後悔用西貢陷落的消息引起他的悲傷。他的頭髮灰白,稀稀拉拉,像一叢嚴霜摧殘下的衰草。我遞給他一支雪茄,然後在他的指導下,幫他燒了一壺濃釅的紅茶。
當我考慮如何開頭時,他卻拿給我一份《世界報》,他指著那篇《西貢陷落》的通訊平靜如常地說:
“記者先生,你是不是為它而來?”
我略帶歉意地點點頭,表示絕無觸發他傷感的任何動機,只是想和他談談心。
“這個信息並沒有給我帶來傷感,自從1945年遜位以來,我對一切榮華富貴、地位權勢和休戚榮辱,已經全不在意了。30年來,我離開祖國,寄居歐洲,先在瑞士後在摩納哥居留了20年,然後又來到巴黎。……這些年來,我以平民和僑民的身份,過著默默無聞的日子,倒也無慮無優消閒自在。我是依靠往昔的回憶生活著……”
我看到這位失意的老人已經處於神情恍惚的狀態,像走進了一場夢幻,我不輕發一語,呷著苦中略帶甜味的紅茶,仿佛在陪同他回到往昔。
“我對西貢毫無感情,”他的聲音好像從歷史深處傳來,他的法語講得非常純熟,甚至還帶著地道的巴黎韻味,“使我魂牽夢紊的是越南古都順化,1926年的1月8日,我在那裡登基,那一年我13歲,也是阮氏王朝13代君主,在西方,13是個不吉利的數字,而在東方卻代表了吉祥,……你到過順化嗎?……”他仰起臉來問我,帶著一種期待的追念的神情。
我說我到過,並且把順化著實讚美了一番,尤其使他感動的是,我曾去瞻仰過順化皇陵,那是阮朝皇帝的陵墓:散布在香江東西兩岸的山嶺上,也許受了北京明代十三陵的啟示。其中以世祖阮福映的嘉隆陵最為壯觀。布局威嚴、青松蒼鬱、環境清幽,陵墓對面是遠近起伏的36座峰巒,被公認為形勝之地。這裡充分表現出漢文化的影響——華表聳峙、殿宇巍峨,拜祭殿前,有寬闊的市道,兩邊有石人石獸,後為寶城——即墓穴所在處。
我告訴他,我曾遊覽過六座陵墓,即嘉隆陵(世祖阮福映)、明命陵(聖祖阮福皎)、紹治陵(憲祖阮福璇)、嗣德陵(翼宗阮福(王時))、同慶陵(景宗阮正蒙)還有阮寶島的啟定陵。其餘三陵因距市區較遠且無特色,故未一一瞻仰。
沒想到聽到此處,阮永瑞——這位末代皇帝,潸然淚下掩面而泣,他是註定進不了皇陵的了!過了大約三分鐘,他才止住唏噓,仰起臉來:
“天不佑我,我本來是可以成為一代雄主完成帝國大業的人!”阮永瑞因面部過分蒼白憔悴而眼睛反而顯得明亮起來,裡邊浮動著悲憤與辛酸,“後來,我知道無力回天了。因為那是時代的趨勢而不是我阮永瑞無能,……”
我靜靜地不動聲色的聽著,發現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時空而延伸到一個極其遙遠的所在,他的充滿激情的絮語已經不單是對我訴說了。
“我在12歲那一年,跟隨我的父皇啟定皇帝,參觀殖民博覽會,那時,我就懂得法國人便是印度支那的真正統治者了。1883年8月,在我還未降生的30年前,法國就派兵攻占須安港,強迫我國與法國訂立城下之盟,按新的順化條約規定:‘安南(越南)承認接受法國的保護權,在一切對外關係上,法國將代表安南。在外國的安南人,將受法國保護。……’然而越南民眾群起反抗,中法戰爭也由此爆發。法軍不斷增兵,攻占越北,而後又侵入中國的台灣、雲南的馬關。
那老夫人的嘴唇翕動了幾下,用低沉的直扣我的心弦的聲調說:
“它使我想到了奠邊府,想到了我的死在奠邊府的小兒子。……”接著就瑩然欲淚了。
我問一個左臂挎著女友的青年人,他們似乎正沉浸在隱隱私語的情話中,那小伙子以毫不掩飾的厭惡打量了我一眼:
“先生,西貢陷落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你們看,”我指指已經走遠了的那對老夫婦的背影,“他們的兒子就死在越南,咱們法蘭西在越南已有百年的歷史,那裡有法國難圓的東方帝國之夢,怎麼能說沒有關係?”
“即使那樣,我還是說:那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法國人還是多想想自己的事吧!”而後他挽起女友向布洛涅樹林走去。
他們的回答頗使我納罕,難道法國的新一代不再關心世界了嗎?難道法國將從國際舞台上退到旁觀者席上去了嗎?聲威顯赫的法蘭西已不再是驕傲自豪的象徵,而變成因其風光幽美而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了嗎?我心愴然。
(二)安南之龍
——斯托里《越南戰爭求索》尾聲之二
一位步履蹣跚老人迎接了我。他立即給我一種心灰意冷的印象,他的妻子因患傷風住在醫院裡,他在孤寂中度過漫漫長夜。他有著一幅標準東方人的臉型,依然保持著貴族式的尊嚴。他把我引領到二居室外的陽台上,對面是一片綠色的樹林。在比較瘦小的越南人來說,他屬於高大一類,由於背有些佝僂,顯得比實際身型要弱小得多。微皺蒼黃的面容絕無生氣可言,只是兩隻黃眼瞳里還閃爍著亮光。他的神態引起我的憐憫,後悔用西貢陷落的消息引起他的悲傷。他的頭髮灰白,稀稀拉拉,像一叢嚴霜摧殘下的衰草。我遞給他一支雪茄,然後在他的指導下,幫他燒了一壺濃釅的紅茶。
當我考慮如何開頭時,他卻拿給我一份《世界報》,他指著那篇《西貢陷落》的通訊平靜如常地說:
“記者先生,你是不是為它而來?”
我略帶歉意地點點頭,表示絕無觸發他傷感的任何動機,只是想和他談談心。
“這個信息並沒有給我帶來傷感,自從1945年遜位以來,我對一切榮華富貴、地位權勢和休戚榮辱,已經全不在意了。30年來,我離開祖國,寄居歐洲,先在瑞士後在摩納哥居留了20年,然後又來到巴黎。……這些年來,我以平民和僑民的身份,過著默默無聞的日子,倒也無慮無優消閒自在。我是依靠往昔的回憶生活著……”
我看到這位失意的老人已經處於神情恍惚的狀態,像走進了一場夢幻,我不輕發一語,呷著苦中略帶甜味的紅茶,仿佛在陪同他回到往昔。
“我對西貢毫無感情,”他的聲音好像從歷史深處傳來,他的法語講得非常純熟,甚至還帶著地道的巴黎韻味,“使我魂牽夢紊的是越南古都順化,1926年的1月8日,我在那裡登基,那一年我13歲,也是阮氏王朝13代君主,在西方,13是個不吉利的數字,而在東方卻代表了吉祥,……你到過順化嗎?……”他仰起臉來問我,帶著一種期待的追念的神情。
我說我到過,並且把順化著實讚美了一番,尤其使他感動的是,我曾去瞻仰過順化皇陵,那是阮朝皇帝的陵墓:散布在香江東西兩岸的山嶺上,也許受了北京明代十三陵的啟示。其中以世祖阮福映的嘉隆陵最為壯觀。布局威嚴、青松蒼鬱、環境清幽,陵墓對面是遠近起伏的36座峰巒,被公認為形勝之地。這裡充分表現出漢文化的影響——華表聳峙、殿宇巍峨,拜祭殿前,有寬闊的市道,兩邊有石人石獸,後為寶城——即墓穴所在處。
我告訴他,我曾遊覽過六座陵墓,即嘉隆陵(世祖阮福映)、明命陵(聖祖阮福皎)、紹治陵(憲祖阮福璇)、嗣德陵(翼宗阮福(王時))、同慶陵(景宗阮正蒙)還有阮寶島的啟定陵。其餘三陵因距市區較遠且無特色,故未一一瞻仰。
沒想到聽到此處,阮永瑞——這位末代皇帝,潸然淚下掩面而泣,他是註定進不了皇陵的了!過了大約三分鐘,他才止住唏噓,仰起臉來:
“天不佑我,我本來是可以成為一代雄主完成帝國大業的人!”阮永瑞因面部過分蒼白憔悴而眼睛反而顯得明亮起來,裡邊浮動著悲憤與辛酸,“後來,我知道無力回天了。因為那是時代的趨勢而不是我阮永瑞無能,……”
我靜靜地不動聲色的聽著,發現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時空而延伸到一個極其遙遠的所在,他的充滿激情的絮語已經不單是對我訴說了。
“我在12歲那一年,跟隨我的父皇啟定皇帝,參觀殖民博覽會,那時,我就懂得法國人便是印度支那的真正統治者了。1883年8月,在我還未降生的30年前,法國就派兵攻占須安港,強迫我國與法國訂立城下之盟,按新的順化條約規定:‘安南(越南)承認接受法國的保護權,在一切對外關係上,法國將代表安南。在外國的安南人,將受法國保護。……’然而越南民眾群起反抗,中法戰爭也由此爆發。法軍不斷增兵,攻占越北,而後又侵入中國的台灣、雲南的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