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秋山真之在日本海軍界裡,算是惟一的奇傑,而同時是一個惟一的學問家。他的身材,正是普通我們意想中的日本人,非常短小;他的相貌,是很平常的。比如西園公寺望、桂太郎這一類的人,如果在人叢中見著,誰也一望就注意他是非常人,他們面貌身軀,是很多特質的。而這秋山真之,卻不容易在形相上看出他的奇偉來,至多我們只能看出他是一個平常人當中富於修養的人罷了。然而他的奇特,卻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就學問說,他是海軍中惟一的智囊,他的海軍戰術,是海軍中的人認為可望而不可即的。大抵他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而他的智識豐富,知識學問的方面非常之多,他能夠用他的聰明去用他,而他自己的目的,不是在做學者,所以他不曾用科學的方法去整理他,種種學問知識,在他的心靈上,化成了一種直感直覺的作用。所以人人以為不能及的,就是他的直感直覺。許多人說他是天眼通,他心通,這大約就是他那一種由很豐富的學識所化成的潛在意力的作用罷。在中日黃海戰的時候,他作海軍參謀官,黃海的戰勝,他有不少的功績。日俄的日本海戰,他作艦隊的參謀長,一切作戰,都是他的主任,把波羅的艦隊,打得片甲不回。就是他的作戰,據他自己對我說,“在俄國波羅的艦東來的時候,他只每日潛思默想,極意靜坐。他確實從一種的心靈作用,明明白白地,曉得波羅的艦隊的行動。當時大家都惶恐,畏懼波羅的艦隊的偉大威力,而民間更是恐怖得厲害。他自己卻是有很堅確的信念,認定自己必定能夠殲滅波羅的艦隊。以後一切作戰,都是這一種很堅確的信仰的力量,而不是用科學的方法。要是靠科學的方法,日本艦隊決非波羅的艦隊的敵手。”當時他常對我講起許多日本海戰的故事,多是玄玄妙妙,半宗教半哲學的話。這個人的性格,和平常日本的軍人不同,他是非常樸素溫厚的君子,絕沒有普通日本軍人那樣矜驕欺詐的習性。我認為他所說的話,不是假話,不過他的認識和說明,是否正確,當然又當別論的。
他的努力,是平常人所絕不能及的。他一天睡眠的時間很少,他的刻苦用功,只有“手不釋卷”四個字,可以形容,不是看書就是測圖,此外就是靜坐。他是一個很熱烈而誠摯的神教信徒,他確信信仰是一切道德的極致,在一切修為中,有最大威力。他的宗教思想,當然是純日本式的民權神權論,正是素行派哲學思想的余脈。不過他不是一個理論的信者,而是一個情意的信者,在儀式上,和普通日本信神的人一樣,完全是受佛教的感化。
他是這樣一個人,何以總理和他那樣交好呢?這也完全是在政治的主張上,他是一個很熱烈的南進論者,同時他是一個排英美的論者。他的南進論和排英美論,完全是立足在有色人種的復興上面。他不是講大東洋主義,為是講大亞洲主義,也不是講大日本主義,而是主張人類的平等。他以為“人類都是神的子孫,文化是人類共享的工具,世界不容一種人專橫,文化不容一種人壟斷”。他在政策上,和桂太郎大略相同。他以為日本不可以造成陸軍國,而且不能造成大的陸軍國。日本人的運命在美洲澳洲。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除是土耳其、印度、中國三個大民族都完成了獨立,打倒了英美的霸權,要海上的自由完全實現之後,諸大陸的移往自由才能實現。所以他在這一個論據之下,極力盼望印度的革命成功。他認為印度的革命成功,是東方民族復興的總關鍵。如果印度的革命不成,其他的一切努力,都不能完全有效。他在這一種觀點的下面,和總理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對於總理的革命事業,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有了不少的援助。而他之援助總理的革命事業,是很純潔的,不單是不含有半點策略,並且不帶有半點虛榮,至今日本人很少知道他和總理的交誼如此之深,也足以表明他是做事不求人知的。
張勳復辟的那一年,田中義一還是做參謀次長,而他那時的權勢,可以說是傾動一時的。參謀總長是薩藩出身的上原大將,是絕不問事的傀儡,一切大權,盡在田中的掌握,他的全付精神,都是注意在中國大陸的。那年的四、五月間,他特地到中國來,到徐州見了張勳,又遊了長江沿海。到上海的時候,曾和總理見面。在他回國之後,中國的復辟風說,已經遍布全國,而報紙上也盛傳田中到徐州,是和張勳的復辟有關。這個風說,越傳越緊,在六月初旬的時候,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總理此時便派我到日本去調查復辟運動的內情究竟如何。去的時候,帶了許多封總理的信,這當中最重要必須討問的人,就是陸軍的田中中將和海軍的秋山中將。
我是六月十六日從上海起身的,到東京大約是二十一罷。向例我到東京總是住日比谷公園附近的“旭館”,那一回剛逢著議會開會期,旭館被國民黨的議員員們住滿了,我只好住在築地的“岡本旅館”。築地這個地方,本是東京的最低地帶,我向來不願意住的,這一回算是第一回。
第20節 秋山真之(2)
房間定好,稍為休息了一下,我便先去看秋山中將。那時他是海軍軍令部長,海軍軍令部和陸軍參謀本部一樣,是最高的軍令機關。他當時要算是海軍的最高領袖。然而他的住宅,是非常簡微的,照當時日本的房價,至多不過月租三十元的小房子。我向來是去得慣了的,所以從花園的籬門進去直到了他的書房。他正端坐在圖書堆中閉目習靜,聽見有人進去,把兩眼睜開,一看見是我,他好像大吃一驚的樣子,把身子向後一退,指著我說:
他的努力,是平常人所絕不能及的。他一天睡眠的時間很少,他的刻苦用功,只有“手不釋卷”四個字,可以形容,不是看書就是測圖,此外就是靜坐。他是一個很熱烈而誠摯的神教信徒,他確信信仰是一切道德的極致,在一切修為中,有最大威力。他的宗教思想,當然是純日本式的民權神權論,正是素行派哲學思想的余脈。不過他不是一個理論的信者,而是一個情意的信者,在儀式上,和普通日本信神的人一樣,完全是受佛教的感化。
他是這樣一個人,何以總理和他那樣交好呢?這也完全是在政治的主張上,他是一個很熱烈的南進論者,同時他是一個排英美的論者。他的南進論和排英美論,完全是立足在有色人種的復興上面。他不是講大東洋主義,為是講大亞洲主義,也不是講大日本主義,而是主張人類的平等。他以為“人類都是神的子孫,文化是人類共享的工具,世界不容一種人專橫,文化不容一種人壟斷”。他在政策上,和桂太郎大略相同。他以為日本不可以造成陸軍國,而且不能造成大的陸軍國。日本人的運命在美洲澳洲。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除是土耳其、印度、中國三個大民族都完成了獨立,打倒了英美的霸權,要海上的自由完全實現之後,諸大陸的移往自由才能實現。所以他在這一個論據之下,極力盼望印度的革命成功。他認為印度的革命成功,是東方民族復興的總關鍵。如果印度的革命不成,其他的一切努力,都不能完全有效。他在這一種觀點的下面,和總理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對於總理的革命事業,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有了不少的援助。而他之援助總理的革命事業,是很純潔的,不單是不含有半點策略,並且不帶有半點虛榮,至今日本人很少知道他和總理的交誼如此之深,也足以表明他是做事不求人知的。
張勳復辟的那一年,田中義一還是做參謀次長,而他那時的權勢,可以說是傾動一時的。參謀總長是薩藩出身的上原大將,是絕不問事的傀儡,一切大權,盡在田中的掌握,他的全付精神,都是注意在中國大陸的。那年的四、五月間,他特地到中國來,到徐州見了張勳,又遊了長江沿海。到上海的時候,曾和總理見面。在他回國之後,中國的復辟風說,已經遍布全國,而報紙上也盛傳田中到徐州,是和張勳的復辟有關。這個風說,越傳越緊,在六月初旬的時候,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總理此時便派我到日本去調查復辟運動的內情究竟如何。去的時候,帶了許多封總理的信,這當中最重要必須討問的人,就是陸軍的田中中將和海軍的秋山中將。
我是六月十六日從上海起身的,到東京大約是二十一罷。向例我到東京總是住日比谷公園附近的“旭館”,那一回剛逢著議會開會期,旭館被國民黨的議員員們住滿了,我只好住在築地的“岡本旅館”。築地這個地方,本是東京的最低地帶,我向來不願意住的,這一回算是第一回。
第20節 秋山真之(2)
房間定好,稍為休息了一下,我便先去看秋山中將。那時他是海軍軍令部長,海軍軍令部和陸軍參謀本部一樣,是最高的軍令機關。他當時要算是海軍的最高領袖。然而他的住宅,是非常簡微的,照當時日本的房價,至多不過月租三十元的小房子。我向來是去得慣了的,所以從花園的籬門進去直到了他的書房。他正端坐在圖書堆中閉目習靜,聽見有人進去,把兩眼睜開,一看見是我,他好像大吃一驚的樣子,把身子向後一退,指著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