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蟲工木橋◇www.HQDOOR.COM���歡◇迎訪◇問◇
第44節: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1)
謝靈運一想,天高皇帝遠,始寧的日子多爽啊,整天遊山玩水優哉樂哉,皇帝身邊就不自在了,況且伴君如伴虎,沒準哪一天就玩完。
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就應該收斂鋒芒,可這種想法在謝靈運的腦海里一閃而過,人生長不過百年,老憋屈自己不值當。他在臨川的表現毫不異於永嘉和始寧,惹來不少當地官員的忌恨和當地百姓的埋怨。久而久之,文帝也覺得謝靈運做得太過了,漸漸不能容忍。
謝靈運真不識抬舉,我之所以讓你活到現在,是因為我怕擔了害賢的名聲,你以為我是怕你嗎?文帝決定給謝靈運點顏色看看。
在臨川沒混多少日子,謝靈運就被有司彈劾並通告緝拿。他豁出去了,註定的結局想躲都躲不過,你們不是想讓我明正典刑嗎?偏不跟你們合作,不合作到底。謝靈運指揮家丁逮捕了前來緝拿他的官員。這個行為是十分嚴重的,文帝一口咬定謝靈運要造反,將其發配廣州。
然而,敵視謝靈運的人,如彭城王劉義康,他的眼中謝靈運狂傲成性,不殺不足以立威,因此他覺得流放發配不過癮,堅決主張要處以極刑。他還導演了一出劫囚車的好戲,找幾個演技實在不敢恭維的演員,扮成謝靈運的黨羽,他們聚在桃墟村的村口,訴說一段往事:他們曾經去劫謝靈運的囚車,但沒有成功,回來後失去了靈運的庇佑無法過活,不得已只能充當盜賊,攔路搶劫。
劉義康將這件事告訴了文帝,文帝聽後十分震怒,聯想起謝靈運平時傲慢無狀、蔑視當局、不合作的態度,覺得這個人不能再留了,要是不殺死他,他就無法向支持他的寒門士人交待,也無法鎮服其他的世族大家。
公元433年,謝靈運在廣州棄市而死,時年48歲。屍體暴露街頭,鮮血讓人觸目驚心。謝靈運的死成了解決矛盾的突破口。
謝靈運死的時候很清醒。自己的好日子要結束了,劉孫政權忍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已經坐穩了江山無須再忍了,也無須再用我裝點門面了。我失去了僅有的政治價值,即使我做個老實人,從此銷聲匿跡,他們也不會放過我的。這些目光短淺的兵痞,你們終究是下賤的人,不具備一個高尚的人應該有的胸襟和膽略。
我死於爾等的手中,恥辱啊!
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
時代:唐朝初期
籍貫:河南潁川
關鍵人物:宋之問
非正常死亡方式:被土囊壓死
非正常死亡原因:版權糾紛
一首詩引發的血案
正是武則天開始掌控大唐帝國的命運的時候,這個以詩歌流芳後世的朝代發生了一件由一首詩引發的血案。
引發血案的雙方不是敵人,也不是為不同政治集團服務的政敵,更不是有過血海深仇的仇家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事人雙方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一個是舅舅,一個是外甥,兩個人的年齡差不多,從小一起長大,後來還一起中了進士。
可滑天大之大稽的事情發生了,舅舅殺死了外甥,外甥毫無反抗的死於親娘舅的手中,臉上掛滿了錯愕,心裡充滿了恐懼,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親舅舅竟會因為一首詩將自己殺死,完全不念及甥舅之情。
外甥叫做劉希夷,舅舅叫做宋之問,都是初唐向盛唐過渡時期的大詩人。前者憑藉一首《代悲白頭翁》取得了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相比肩的詩史上的地位,更被後人孫昱所撰《正聲集》推為集中之首,成為一個時代的標杆;後者與沈佺期齊名,為格律詩的發展和成型做出了巨大貢獻。
兩個人在文學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都當之無愧為引領一代風騷的人物,兩個人的關係又是如此親密,娘親舅大,在外甥眼中,舅舅就像是自己的父親一樣,尤其是對於早年喪父的劉希夷來說。儘管劉希夷與宋之問的年齡差異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大,但就當時的社會思想來說,長輩就是長輩,雖說年齡相仿,也是應該心懷恭順的。
劉希夷,又叫劉庭芝。提起劉庭芝來,我們忽然感到有些耳熟,仿佛在哪看見過這個名字。不錯,愛好中國文學的讀者都知道,在《紅樓夢》里,曹雪芹不僅堂而皇之的提過這個名字,而且書中的人物和詩詞還或多或少有劉庭芝的影子,不難看出,在文豪曹雪芹的眼中,劉希夷是個他非常推崇的與他有著相同的感情體驗的詩人。
※BOOK.HQDOOR.COM※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45節: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2)
曹雪芹認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還有一種是正邪兩賦所秉承的。正邪兩賦所秉的人,在上不能成正人君子,在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然而其清明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殘忍乖僻不近人情之態也必在萬萬人之下。這種人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必是情痴情種;生於清貧詩書之族,必是逸士高人;縱是生在薄祚寒門,也不可能成為被人招來喝去的走卒健仆,必為奇優名倡。
曹雪芹的意思是很明了的。他所謂的正氣也好,邪氣也好,正邪兩賦的也好,都無非指的是"性情"。性情就是"氣"。如雪芹所說,具有正邪兩賦這樣性情的人,大概有三類--情痴情種、逸士高人和奇優名倡,只是社會地位有所不同而已。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曹雪芹羅列了一紙的名單,劉希夷和李煜、秦觀、顧愷之等大才子並列其中。
第44節: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1)
謝靈運一想,天高皇帝遠,始寧的日子多爽啊,整天遊山玩水優哉樂哉,皇帝身邊就不自在了,況且伴君如伴虎,沒準哪一天就玩完。
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就應該收斂鋒芒,可這種想法在謝靈運的腦海里一閃而過,人生長不過百年,老憋屈自己不值當。他在臨川的表現毫不異於永嘉和始寧,惹來不少當地官員的忌恨和當地百姓的埋怨。久而久之,文帝也覺得謝靈運做得太過了,漸漸不能容忍。
謝靈運真不識抬舉,我之所以讓你活到現在,是因為我怕擔了害賢的名聲,你以為我是怕你嗎?文帝決定給謝靈運點顏色看看。
在臨川沒混多少日子,謝靈運就被有司彈劾並通告緝拿。他豁出去了,註定的結局想躲都躲不過,你們不是想讓我明正典刑嗎?偏不跟你們合作,不合作到底。謝靈運指揮家丁逮捕了前來緝拿他的官員。這個行為是十分嚴重的,文帝一口咬定謝靈運要造反,將其發配廣州。
然而,敵視謝靈運的人,如彭城王劉義康,他的眼中謝靈運狂傲成性,不殺不足以立威,因此他覺得流放發配不過癮,堅決主張要處以極刑。他還導演了一出劫囚車的好戲,找幾個演技實在不敢恭維的演員,扮成謝靈運的黨羽,他們聚在桃墟村的村口,訴說一段往事:他們曾經去劫謝靈運的囚車,但沒有成功,回來後失去了靈運的庇佑無法過活,不得已只能充當盜賊,攔路搶劫。
劉義康將這件事告訴了文帝,文帝聽後十分震怒,聯想起謝靈運平時傲慢無狀、蔑視當局、不合作的態度,覺得這個人不能再留了,要是不殺死他,他就無法向支持他的寒門士人交待,也無法鎮服其他的世族大家。
公元433年,謝靈運在廣州棄市而死,時年48歲。屍體暴露街頭,鮮血讓人觸目驚心。謝靈運的死成了解決矛盾的突破口。
謝靈運死的時候很清醒。自己的好日子要結束了,劉孫政權忍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已經坐穩了江山無須再忍了,也無須再用我裝點門面了。我失去了僅有的政治價值,即使我做個老實人,從此銷聲匿跡,他們也不會放過我的。這些目光短淺的兵痞,你們終究是下賤的人,不具備一個高尚的人應該有的胸襟和膽略。
我死於爾等的手中,恥辱啊!
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
時代:唐朝初期
籍貫:河南潁川
關鍵人物:宋之問
非正常死亡方式:被土囊壓死
非正常死亡原因:版權糾紛
一首詩引發的血案
正是武則天開始掌控大唐帝國的命運的時候,這個以詩歌流芳後世的朝代發生了一件由一首詩引發的血案。
引發血案的雙方不是敵人,也不是為不同政治集團服務的政敵,更不是有過血海深仇的仇家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事人雙方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一個是舅舅,一個是外甥,兩個人的年齡差不多,從小一起長大,後來還一起中了進士。
可滑天大之大稽的事情發生了,舅舅殺死了外甥,外甥毫無反抗的死於親娘舅的手中,臉上掛滿了錯愕,心裡充滿了恐懼,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親舅舅竟會因為一首詩將自己殺死,完全不念及甥舅之情。
外甥叫做劉希夷,舅舅叫做宋之問,都是初唐向盛唐過渡時期的大詩人。前者憑藉一首《代悲白頭翁》取得了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相比肩的詩史上的地位,更被後人孫昱所撰《正聲集》推為集中之首,成為一個時代的標杆;後者與沈佺期齊名,為格律詩的發展和成型做出了巨大貢獻。
兩個人在文學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都當之無愧為引領一代風騷的人物,兩個人的關係又是如此親密,娘親舅大,在外甥眼中,舅舅就像是自己的父親一樣,尤其是對於早年喪父的劉希夷來說。儘管劉希夷與宋之問的年齡差異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大,但就當時的社會思想來說,長輩就是長輩,雖說年齡相仿,也是應該心懷恭順的。
劉希夷,又叫劉庭芝。提起劉庭芝來,我們忽然感到有些耳熟,仿佛在哪看見過這個名字。不錯,愛好中國文學的讀者都知道,在《紅樓夢》里,曹雪芹不僅堂而皇之的提過這個名字,而且書中的人物和詩詞還或多或少有劉庭芝的影子,不難看出,在文豪曹雪芹的眼中,劉希夷是個他非常推崇的與他有著相同的感情體驗的詩人。
※BOOK.HQDOOR.COM※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45節: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2)
曹雪芹認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還有一種是正邪兩賦所秉承的。正邪兩賦所秉的人,在上不能成正人君子,在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然而其清明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殘忍乖僻不近人情之態也必在萬萬人之下。這種人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必是情痴情種;生於清貧詩書之族,必是逸士高人;縱是生在薄祚寒門,也不可能成為被人招來喝去的走卒健仆,必為奇優名倡。
曹雪芹的意思是很明了的。他所謂的正氣也好,邪氣也好,正邪兩賦的也好,都無非指的是"性情"。性情就是"氣"。如雪芹所說,具有正邪兩賦這樣性情的人,大概有三類--情痴情種、逸士高人和奇優名倡,只是社會地位有所不同而已。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曹雪芹羅列了一紙的名單,劉希夷和李煜、秦觀、顧愷之等大才子並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