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時的楊明正坐在錦衣衛鎮撫司之中,唐四在下首端正站立,“大人,繼曉已經解決了,恕屬下多言,小的跟著大人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屬下不解,大人行事雖說乖張,但是所殺之人,所行之事必定有不得已之苦衷,這繼曉與大人無冤無仇,為何大人要對他下手……”

  “你我從紹興府到南京,再從南京到京師,寧波抗倭,立足京師,尚銘,汪直。我來問你,楊某可曾做過對不起大明朝百姓之事?”

  “沒有!”

  “如果我說這繼曉真的如他所說,有朝一日,此人出人頭地,道有李孜省,佛有繼曉,二人蒙蔽聖聽,中飽私囊,搜刮民脂民膏。荼毒百姓,你相信嗎?”楊明這一刻的臉色變得極為凝重,長嘆了一聲道。

  唐四打了個激靈,最終肯定的道,“大人說什麼,屬下就信什麼!”

  楊明緩緩站起身來,紀妃,懷恩,張敏,商輅。他們都是好人,但是在歷史上,他們的結局都不得善終,原因無他,在皇帝身邊有李孜省,有繼曉,有汪直,尚銘,這些人將大明朝搞得雞飛狗跳,人人喪膽,正直之人被打怕了,孤傲的脊樑被他們打斷了,皇帝身邊剩下的就是萬安這些尸位素餐,溜須拍馬之徒,大明何談中興,何談富強?

  成化一朝度過近半。好在如今這些好人還在,自己便要改天換地,重塑乾坤,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

  再一日,錦衣衛緹騎盡出,化妝異形,沒有人知道錦衣衛要做什麼,當晚,魯青峰扔了兩個人頭在楊明的書案之上,那兩個人頭是尚銘和汪直的,這二人乃是萬貴妃的爪牙,必除!

  與此同時,內閣大學士商輅召開內閣廷議,御史林清上書彈劾朝中三十七名大臣尸位素餐,其中郝然竟有萬貴妃的乾弟弟內閣大學士萬安。

  內閣首輔商輅親自批紅,摘去其頂戴花翎,下拿錦衣衛詔獄,商輅上書彈劾李孜省蠱惑聖聽,霍亂朝綱。

  商輅和楊明膽大包天的舉動顯然瞞不過成化帝,一紙詔書將楊明和商輅招入宮中,二人抖了抖官服,面無懼色,金鑾殿上,楊明懷中抱了一個孩子,這就是成化帝與紀妃之子朱佑樘,未來的弘治皇帝,正等待著朱見深的接見。

  朱見深坐在鏡子面前,一個宦官正站在朱見深的身後為他梳頭,端詳著鏡中自己那憔悴的容貌,成化帝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雖然他還二十五歲,因為國事重壓和服食重金屬丹藥,卻已未老先衰,這倒也罷了,他真正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還沒有兒子啊!”

  當朱見深為自己的不育問題而煩惱時,站在他身後的那個人,張敏公公也正在痛苦中思索著自己的抉擇——說,還是不說?

  他曾奉萬貴妃的命去除掉一個孩子,面對著那對孤苦的母子,他最終違背了冷酷的命令,選擇了自己的良知。

  這一年之中,他和這個孩子朝夕相處,看著他一天天地長大,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日子,可他很清楚,這件事情總會有一個了結,這個孩子必須獲得他父親的承認,才能活下去,並成為這個帝國的繼承者。

  現在時機到了。

  但他也很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宦官,無權無勢,如果說出真相,以萬貴妃的權勢,他將必死無疑。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死期來臨之時。

  這是張敏一生中最為痛苦的時刻,要讓這個孩子活下去,他就必須捨棄自己的生命。

  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一生低聲下氣、地位卑微、終日帶著討好笑容的張敏終於做出了他人生最後的抉擇——一個偉大的抉擇。

  “陛下,您有後了。”

  朱見深驚詫地回過頭,第一次認真地打量著這個為他梳頭的宦官,“你剛才說什麼?”

  “陛下,您已經有兒子了。”

  成化一動不動地盯著跪在地上的張敏,確定他並非精神錯亂之後,方才半信半疑地問道:“皇子在哪裡?”

  但這一次,張敏沒有立刻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選擇了沉默。

  朱見深疑心頓起,厲聲追問道:“為什麼不答話?!”

  跪在地上、半輩子卑躬屈膝的張敏抬起了頭,無畏地看著成化,提出了一個條件:“老奴自知說出此事必死無疑,但只要皇上能為皇子做主,死亦無憾。”

  成化被眼前的這個小人物震懾住了,他知道,一個有膽量說出這句話的人是不會說謊的。

  “朕答應你,告訴朕在哪裡吧。”

  此時的後宮已經亂成一團,大家都已知道皇帝派人來接孩子的消息,宦官宮女們都十分高興,而妃嬪們也紛紛來到紀姑娘的住處,向她道賀。

  這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自古以來母以子貴,紀姑娘保住了孩子,很快就能成為紀貴妃甚至紀皇后,甚至有可能取代萬貴妃成為後宮的統治者。

  紀姑娘微笑著送走了前來祝賀的人們,然後關上了房門。

  紀妃本是廣西人士,其父造反遭殺,被俘獲進宮,在孤苦中延續著自己的生命,後於宮中管理內藏,遇到成化帝寵幸,直到這個孩子的出現,這些年含辛茹苦,九死一生,她和自己的孩子最終熬到了出頭的這一天。

  但此刻的紀妃並沒有絲毫的喜悅,因為她十分清楚,雖然皇位正向她的兒子招手,但死亡卻離她自己越來越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