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孔鏞走到山林夾道處對峒族人說:“這些秀才是好人,你們既然已經歸順朝廷,就應該放了他們,讓他們跟我一起回去。”峒族人給秀才們鬆了綁,把帽子和衣服還給了他們,秀才們紛紛跑了。黃昏時分,孔鏞到了城門下,城樓上的官吏看見了他,驚訝地說:“必定是太守害怕而投降了峒族人,領著他們攻打城池來了。”因而,眾官員抱著懷疑的心情,拒絕開城門。孔鏞笑著對峒族人說,你們暫且留步,我自己進城,然後再出來稿賞你們。峒族人後退了一段距離,孔鏞入城。孔鏞入城後令手下人取來糧食和布帛,然後從城牆上扔給峒族人,峒族人得到糧食和布帛以後道謝而歸。後來峒族人就不再做擾民的事了。
以柔克剛之例說——董建華鴨子划水暗使勁
隨著香港回歸一天天臨近,誰將成為香港特區第一任行政首長(簡稱“特首”)就成了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特首”是由400名委員組成的推選委員會(簡稱推委會)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選舉之前有意參加“特首”競選角逐的主要有董建華、楊鐵梁、吳光正、李福善、羅德亟、賈施雅等人。
在“大市看好”董建華的形勢下,董建華本人卻“按兵不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儘量避而不談,始終是出格的低調。從1992年加入香港行政局到1996年初這三年多的時間裡,他一直迴避傳媒,從未在電視鏡頭下說半句話,這使香港市民無從認識他的本來面目,連許多政界人物對他的印象也極為模糊。像他這樣如此低調的顯赫人物,在香港商界和政界都是罕見的。
儘管董建華採取種種“低調錶現”,但事實上,董建華已經在為出任“特首”悄悄地做準備。儘管他每邁出一步都否認與參選有關,但善於觀察的香港人已經摸到了下些門道。他們認為“低調行事”不僅是董建華這個人的一貫作風,目前看來更是他的有效策略。無論什麼人,少說多做,總是容易給人好感的。同時,“低調行事”,自己藏於暗處,讓外界留心猜測,這樣每一個言行都會產生強烈的效果。再說,埋頭苦幹接近目標,可以少招是非,事半功倍。董建華的這種行為規則,被有的傳媒說成是“鴨子划水暗使勁”。比如香港《經濟日報》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鴨子在湖上划行,表面悠閒,雙腳卻在水裡拼命撥拉。董建華的幕後參選安排,卻是思慮周全而縝密的。此包括在6月辭去行政局議員一職,減少角色衝突;此後,他成立了一個智囊團,協助草撰未來十年的治港方略;他逐步將生意移交弟弟及親信打理,又及早澄清公司一些陳年的關聯交易,避免成為政敵攻擊的話柄;會見不同政團,收集民情,爭取各界的認識和支持……”
《經濟日報》這篇文章所指出的董建華的行動,都在1996年6月和6月以後悄然展開。他展開這些行動時,採取的都是“匍匐潛行”的低調姿態。
在演說中,董建華最強調的一點是他對祖國的情懷。他直呼中國為國家,說:“香港好,國家好;國家愈好,香港愈好。”這一點在內地的人們看來不以為然,但在被英國殖民主義統治了150多年的香港,別說一般港人,就連那些長期“親共”的愛國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塊領土,一般普遍稱“大陸”、“中國”,很少有人在口頭上稱作自己的“國家”的。這好比離開生身父母太久太久,突然一日回到父母身邊,叫“爹媽”還一時轉不過口來一樣。但是董建華在演說中滿懷激情直呼中國為“國家”。他強調要致力在香港社會建立起中國人的價值觀:忠孝禮義廉,重視義務而不求權利。他還聲稱,自己喜歡以協商的方式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問題。他說:“正如做生意,大家有問題便坐下來慢慢傾(談)。”
董建華考慮周密的政綱和他對港人對國家的激情和責任,打動了香港民眾,都認準了他是香港未來繁榮昌盛的好的領頭人。
1996年12月17日,400名推委會委員匯集香港會展中心,為推選產生第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投下了神聖的一票。結果,董建華以絕大多數票當選!
至此,董建華這隻沉默的“鴨子”,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香江競渡”中,面留神左右競爭對手的狀態和觀眾對自己的反應,一面盯緊前方的目標,更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不聲不響,拼命划動“水下的雙蹼”。他勝利了!
以柔克剛之例說——拿破崙優待俘虜收買人心1797年2月,拿破崙率領的法軍越過波河,進入羅馬教皇領地,同教皇軍隊作戰。在進行謝尼奧戰役時,抓到了大批俘虜。這些俘虜都是義大利人。拿破崙考慮到當時的形勢和權衡得失以後,決定釋放全部俘虜。在釋放前,他用義大利語向俘虜們作了演說,在高談所謂義大利的自由和教皇制度的種種弊病以後,自我誇耀說:“我是義大利各族人民的朋友,特別是羅馬人的朋友。我是為了你們的幸福到你們這裡來的。現在把你們釋放了,請你們回到家裡,告訴你們家鄉的人:法軍是宗教、秩序和窮人的朋友。”面對拿破崙寬大為懷的態度,俘虜們萬分感激。於是,歡呼聲代替了恐懼感,戰爭中的仇人變成了恩人。這樣做的結果是,被釋放的俘虜都成了拿破崙的義務宣傳員。他們到處宣傳拿破崙這位“朋友”,說他是真正地愛護義大利人。釋放俘虜的消息迅速傳開,甚至傳到了偏遠的亞平寧山區,進入了許多農家茅舍,這為後來拿破崙在義大利採取軍事行動和進行統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以柔克剛之例說——董建華鴨子划水暗使勁
隨著香港回歸一天天臨近,誰將成為香港特區第一任行政首長(簡稱“特首”)就成了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特首”是由400名委員組成的推選委員會(簡稱推委會)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選舉之前有意參加“特首”競選角逐的主要有董建華、楊鐵梁、吳光正、李福善、羅德亟、賈施雅等人。
在“大市看好”董建華的形勢下,董建華本人卻“按兵不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儘量避而不談,始終是出格的低調。從1992年加入香港行政局到1996年初這三年多的時間裡,他一直迴避傳媒,從未在電視鏡頭下說半句話,這使香港市民無從認識他的本來面目,連許多政界人物對他的印象也極為模糊。像他這樣如此低調的顯赫人物,在香港商界和政界都是罕見的。
儘管董建華採取種種“低調錶現”,但事實上,董建華已經在為出任“特首”悄悄地做準備。儘管他每邁出一步都否認與參選有關,但善於觀察的香港人已經摸到了下些門道。他們認為“低調行事”不僅是董建華這個人的一貫作風,目前看來更是他的有效策略。無論什麼人,少說多做,總是容易給人好感的。同時,“低調行事”,自己藏於暗處,讓外界留心猜測,這樣每一個言行都會產生強烈的效果。再說,埋頭苦幹接近目標,可以少招是非,事半功倍。董建華的這種行為規則,被有的傳媒說成是“鴨子划水暗使勁”。比如香港《經濟日報》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鴨子在湖上划行,表面悠閒,雙腳卻在水裡拼命撥拉。董建華的幕後參選安排,卻是思慮周全而縝密的。此包括在6月辭去行政局議員一職,減少角色衝突;此後,他成立了一個智囊團,協助草撰未來十年的治港方略;他逐步將生意移交弟弟及親信打理,又及早澄清公司一些陳年的關聯交易,避免成為政敵攻擊的話柄;會見不同政團,收集民情,爭取各界的認識和支持……”
《經濟日報》這篇文章所指出的董建華的行動,都在1996年6月和6月以後悄然展開。他展開這些行動時,採取的都是“匍匐潛行”的低調姿態。
在演說中,董建華最強調的一點是他對祖國的情懷。他直呼中國為國家,說:“香港好,國家好;國家愈好,香港愈好。”這一點在內地的人們看來不以為然,但在被英國殖民主義統治了150多年的香港,別說一般港人,就連那些長期“親共”的愛國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塊領土,一般普遍稱“大陸”、“中國”,很少有人在口頭上稱作自己的“國家”的。這好比離開生身父母太久太久,突然一日回到父母身邊,叫“爹媽”還一時轉不過口來一樣。但是董建華在演說中滿懷激情直呼中國為“國家”。他強調要致力在香港社會建立起中國人的價值觀:忠孝禮義廉,重視義務而不求權利。他還聲稱,自己喜歡以協商的方式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問題。他說:“正如做生意,大家有問題便坐下來慢慢傾(談)。”
董建華考慮周密的政綱和他對港人對國家的激情和責任,打動了香港民眾,都認準了他是香港未來繁榮昌盛的好的領頭人。
1996年12月17日,400名推委會委員匯集香港會展中心,為推選產生第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投下了神聖的一票。結果,董建華以絕大多數票當選!
至此,董建華這隻沉默的“鴨子”,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香江競渡”中,面留神左右競爭對手的狀態和觀眾對自己的反應,一面盯緊前方的目標,更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不聲不響,拼命划動“水下的雙蹼”。他勝利了!
以柔克剛之例說——拿破崙優待俘虜收買人心1797年2月,拿破崙率領的法軍越過波河,進入羅馬教皇領地,同教皇軍隊作戰。在進行謝尼奧戰役時,抓到了大批俘虜。這些俘虜都是義大利人。拿破崙考慮到當時的形勢和權衡得失以後,決定釋放全部俘虜。在釋放前,他用義大利語向俘虜們作了演說,在高談所謂義大利的自由和教皇制度的種種弊病以後,自我誇耀說:“我是義大利各族人民的朋友,特別是羅馬人的朋友。我是為了你們的幸福到你們這裡來的。現在把你們釋放了,請你們回到家裡,告訴你們家鄉的人:法軍是宗教、秩序和窮人的朋友。”面對拿破崙寬大為懷的態度,俘虜們萬分感激。於是,歡呼聲代替了恐懼感,戰爭中的仇人變成了恩人。這樣做的結果是,被釋放的俘虜都成了拿破崙的義務宣傳員。他們到處宣傳拿破崙這位“朋友”,說他是真正地愛護義大利人。釋放俘虜的消息迅速傳開,甚至傳到了偏遠的亞平寧山區,進入了許多農家茅舍,這為後來拿破崙在義大利採取軍事行動和進行統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