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大人都喜歡假借小孩的力量來泄憤。這是新中國的教育方針。香港小孩幸福多了。小胖子高興的時候,來教小樓玩一種電子遊戲機,是一個傻瓜千方百計要走入一間屋子內,在投奔的過程中,高空扔下水桶,木錘,鋸……等雜物,中了頭顱,他就一命嗚呼。但有三次“死”的機會——多像中國人頑強的生命力!
小樓手指不甚靈活,總是很快便玩完了。“一聽到音樂聲就知你又死了!”小胖子是這樣的嘲笑他。
音樂?對了,他很久很久,沒聽過任何音樂了。他殘餘的生命中,再也沒有音樂了。忽然,他又感到日子太長,怎麼也過不完。
幸好他擁有自由。
他自由地乘坐電車。他愛上游車河,主要是便宜,且只有這種胡琴上弦動的節奏,才適合他“天亡我楚,非戰之罪”的霸王。四面是楚歌。楚歌是雨。雨打在玻璃上,霧濕而不快。
小樓為了謀殺時間,由灣仔坐到筲箕灣。途經北角新光戲院,正在換畫片,又有表演團訪港了。他沒留神。後來又筲箕灣坐回灣仔。自昏暈的玻璃外望,十分驚愕——“程蝶衣”
他赫然見到這三個字。
第十章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識的字有限,但這三個字,是他最初所識!
“程蝶衣”?
他幾乎不相信自己那雙六十多歲的昏花老眼。一定是看錯了,一定是看錯了。
電車踽踽駛過新光戲院。
要是他沒有回頭,有什麼關係?他隨隨便便地,也可以過完他的日子。他可以消失在雜沓的市聲中,像一滴雨,滴到地面上,死得無聲無息。
小樓卻回頭。
只見“程蝶衣”三個字離他越來越遠。不。他匆匆地下車,司機用粗口罵他,說他阻礙地球轉動。
跑到戲院對面的人行道上,仰首審視。這是“北京京劇團”的GG牌,大串的人名,一大串的戲碼。有一個標榜突出的名銜,叫“藝術指導”,旁邊有“四十年代名旦”字樣,然後是“程蝶衣”。
啊,是他!是他!是他!是他!
小樓的嘴張大,忘記合上。他渾身蒸騰,心境輕快。他的眼珠子曾因為年邁而變得蒼黃,此刻卻因年輕而閃出光彩。
他竟然在這樣的方寸之地,重遇他故舊的兄弟!
蝶衣不是被下放到酒泉去了嗎?
每當他打開報紙,看到唐酒的GG,有些認得的字,譬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他就聯想起在打磨夜光杯的蝶衣,一度要把他斗死的對頭。
他笑了。不,誰都沒有死。是冥冥中一次安排——姬沒有別霸王,霸王也沒有別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二人又回來了!
小樓在新光戲院的大堂逡巡甚久。把一切形色畫片巨型GG都看盡了,就是不見蝶衣在。那些角兒,名字十分陌生,看來是“四化”的先鋒,推出來套取外匯,於經濟上支持祖國。見到祖國新兒女的名字,不是向陽,向紅,前進,東風……那麼“保險”了,可喜得很。
黃昏時分,戲院閘外,工人搬戲箱道具重物,進出甚忙。簾幕掩映間,隱約見舞台。還沒正式開鑼,今晚只是彩排試台。
小樓終於鼓起勇氣,上前。
有穿戲院制服的人來問:“什麼事?”
“我……想找人。”
“你認識誰?”
“程蝶衣。”
那人上下打量他。半信半疑。
“你們什麼關係?”
“科班兄弟呀!是兄弟。請說小樓找他。我們可是幾十年——”
“小樓?姓什麼?”
啊他是完完全全被遺忘了。
當然,任何人都會被遺忘,何況一個唱戲的?整台戲的導演也會漸漸冉退。
小樓被引領進入化妝間。熙熙攘攘的後台,一望無際的長鏡,施朱敷白的臉齊齊回首,全都是素昧生平的人。
小樓四處瀏覽,生怕一下子失察,他要找的,原來是一個騙局,他來錯了——他見到一雙蘭花手,蒼老而瘦削的手,早已失去姿彩和彈性,卻為一張朗朗的臉塗滿脂粉加添顏色。他很專注,眼睛也眯起來,即使頭俯得低了,小樓還是清楚地見到,他脖子上日遠年湮的數道舊痕。
拍拍他瘦小的肩頭。
那人浸沉在色彩中,只略回首點個頭。他不覺察他是誰。小樓很不忿。
“師弟!”
老人回過頭來。
一切如夢如幻,若即若離。
這張朦朧的臉,眉目依稀,在眉梢骨上,有一道斷疤。是的。年代變了,樣子變了。只有疤痕,永垂不朽。
一時之間,二人不知從何說起。都啞巴了。
蝶衣怨恨他的手在抖抖瑟瑟,把好好的一張臉,弄糊了一點。女演員年紀輕,不敢驚動她的藝術指導。蝶衣忘了打發,她最後藉故跑去照鏡子。走了,蝶衣都不發覺。他想不起任何話。重逢竟然是刺心的。
這是不可能的!
怎麼開始呢?
怎麼“從頭”開始呢?
太空泛了。身似孤舟心如落葉,又成了習慣。需要花多大的力氣,好把百年皇曆,舊帳重翻?蝶衣只覺渾身乏力。
小樓那在肩上一拍的餘力,仿佛還在,永遠在,他忽地承受不了,肩膊的痛楚來自心間。他哆嗦一下。
小樓只道:“你好嗎?”
“好。你呢?”
好像已經過了一千年,隔了陰陽界。蝶衣五內混戰……
幸好外頭有鼓樂喧天,破壞了這可恨的冷場。二人終有一個藉口,便是:到上場門外,看戲去。
台上正試著新派的京劇,戲碼是《李慧娘》。其中的一折。
慧娘在陰間飄漾。唱著:怨氣衝天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滿腔。
……
仰面我把蒼天怨,因何人間苦斷腸?
李慧娘向明鏡判官訴說人間賈似道橫行。判官噴火,小鬼翻騰,乾冰製造的煙幕,陡地變色的戲衣扇子……包裝堂皇。看得小樓傻了眼。他從來不曾發覺,一切都不同了。
只有他站立的位置,那是上場門外。戲台上,永永遠遠,都有上場何下場的門兒。
蝶衣開腔了:“平反後沒排過什麼長劇。都是些折子戲。”
小樓道:“噯。要唱完整整一齣戲是很辛苦的。不過,平反就好。”
小樓才瞥到,蝶衣的一節小指不見了。他早就上不了場。
他一雙風華絕代的手,只剩下了九根指頭,用來打磨夜光杯,卻是足夠的。
夜光杯,用戈壁石琢磨出來。有很多式樣。高腳的,無足的。也有加刻人物,蓮瓣,山水,花卉,翎毛,走獸等花紋。
蝶衣在單調勞累的漫長歲月中,天天面對色相迥異的酒杯。他在打磨過程中,惟一的安慰,便是反覆背誦虞姬備酒,為大王消愁解悶的一幕。他反覆背誦,當中必有一個杯,必有一天,大王說:“如此——酒來!”
據說好的杯,其質如玉,其薄如紙,其光如鏡。所以能夠“夜光”。蝶衣從未試過,夜色之中,試驗那杯之美。
酒泉只是符號,紅塵處處一般。轉瞬之間,他是連“美色”也沒有了,哪有功夫管杯子。誰可對歲月頑固?
“我差點認不出你來。”小樓道。
“是嗎?”蝶衣又琢磨著:“是嗎?”這樣的話,令蝶衣起疑,受不住。他真的一無所有?沒有小指,沒有吊梢鳳眼,沒有眉毛,嘴巴,腰,腿。沒有娘,沒有師父,沒有師哥……沒有。小樓在旁絮絮說什麼,他說他的,他自己又想自己的。一時間二人竟各不相干。
“愣在那兒想什麼?”小樓又道。
於喧囂的鼓樂聲襯托下,蝶衣說:“想北京。”
“我想北京有道理。但你就一直在北京……”
“對,越是一直在北京,越是想北京。師哥,北京的鐘樓,現在不響了。”
“什麼響不響!鐘樓——”
小樓稍怔,也令蝶衣傷感。他們其實一齊老去,何以小樓老得更快?
不!他不肯罷休。
“北京京劇團”訪港演出,也製造了一些高潮。蝶衣與團員們,都穿上了質料手工上乘的西裝來會見記者。於招待會中,由新一代的藝人唱一兩段。記者們會家子不多,剛由校門出來的男孩女孩,拿一份宣傳稿回去便可以寫段特寫交差了。甲和乙的對話可能是:“這老頭子乾癟癟,真是四十年代的花旦?他扮花旦?誰看?”
“我怎麼知道?四十年代我還沒出生。五十年代我也還沒出生。”
這就是青春的霸氣。青春才是霸王。
酬酢繁密,蝶衣向團長申請假期,希望與兒時弟兄聚聚。
後來終得到半天。晚上趕回。
小樓領蝶衣到北角橫巷的小攤子喝豆漿,吃燒餅油條去。當然,豆漿太稀,油條不脆,那天,燒餅欠奉了。蝶衣吃得很愜意——雖然他只得十隻牙齒是真的。
黃昏還未到,天色逐漸灰,在一個非常曖昧的辰光,還差一刻電燈才肯亮,人人的面貌無奈地模糊起來。
蝶衣覷個空子凝視他一下。驀地記起什麼似的,自口袋中皮包那硬面夾子,抽出一張煙薰火燎過的照片。小樓眯fèng著老眼一瞧,原來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大夥在祖師爺廟前,科班的小子,禿著頂,虎著臉,煞有其事眾生相。
兩張老臉湊在一起,把前朝舊人細認。
“這——小粽子!現在吶?”
“清隊時,死在牛棚里了。”
“小黑子!”
“下放到農場後,得瘟疫死了。”
“這個最皮了,是小三!”
“小三倒是善終,腿打斷以後,又活了好些年,得肝病死的,酒喝太多了。”
“小煤頭呢?”
“好象半身不遂,癱了。是在工廠演出時吊大燈,摔的。”
二人有點欷噓,蝶衣合上了照片夾子,他悽然而幸運地一笑。
“甭問了——剩下你我,幸好平安。”
“……那斗咱們的小四呢?”
“說他是四人幫分子,坐大牢去了。聽說瘋了,也許死了……怕想,都一個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談這個了!”蝶衣不願繼續談下去。
小樓手指不甚靈活,總是很快便玩完了。“一聽到音樂聲就知你又死了!”小胖子是這樣的嘲笑他。
音樂?對了,他很久很久,沒聽過任何音樂了。他殘餘的生命中,再也沒有音樂了。忽然,他又感到日子太長,怎麼也過不完。
幸好他擁有自由。
他自由地乘坐電車。他愛上游車河,主要是便宜,且只有這種胡琴上弦動的節奏,才適合他“天亡我楚,非戰之罪”的霸王。四面是楚歌。楚歌是雨。雨打在玻璃上,霧濕而不快。
小樓為了謀殺時間,由灣仔坐到筲箕灣。途經北角新光戲院,正在換畫片,又有表演團訪港了。他沒留神。後來又筲箕灣坐回灣仔。自昏暈的玻璃外望,十分驚愕——“程蝶衣”
他赫然見到這三個字。
第十章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識的字有限,但這三個字,是他最初所識!
“程蝶衣”?
他幾乎不相信自己那雙六十多歲的昏花老眼。一定是看錯了,一定是看錯了。
電車踽踽駛過新光戲院。
要是他沒有回頭,有什麼關係?他隨隨便便地,也可以過完他的日子。他可以消失在雜沓的市聲中,像一滴雨,滴到地面上,死得無聲無息。
小樓卻回頭。
只見“程蝶衣”三個字離他越來越遠。不。他匆匆地下車,司機用粗口罵他,說他阻礙地球轉動。
跑到戲院對面的人行道上,仰首審視。這是“北京京劇團”的GG牌,大串的人名,一大串的戲碼。有一個標榜突出的名銜,叫“藝術指導”,旁邊有“四十年代名旦”字樣,然後是“程蝶衣”。
啊,是他!是他!是他!是他!
小樓的嘴張大,忘記合上。他渾身蒸騰,心境輕快。他的眼珠子曾因為年邁而變得蒼黃,此刻卻因年輕而閃出光彩。
他竟然在這樣的方寸之地,重遇他故舊的兄弟!
蝶衣不是被下放到酒泉去了嗎?
每當他打開報紙,看到唐酒的GG,有些認得的字,譬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他就聯想起在打磨夜光杯的蝶衣,一度要把他斗死的對頭。
他笑了。不,誰都沒有死。是冥冥中一次安排——姬沒有別霸王,霸王也沒有別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二人又回來了!
小樓在新光戲院的大堂逡巡甚久。把一切形色畫片巨型GG都看盡了,就是不見蝶衣在。那些角兒,名字十分陌生,看來是“四化”的先鋒,推出來套取外匯,於經濟上支持祖國。見到祖國新兒女的名字,不是向陽,向紅,前進,東風……那麼“保險”了,可喜得很。
黃昏時分,戲院閘外,工人搬戲箱道具重物,進出甚忙。簾幕掩映間,隱約見舞台。還沒正式開鑼,今晚只是彩排試台。
小樓終於鼓起勇氣,上前。
有穿戲院制服的人來問:“什麼事?”
“我……想找人。”
“你認識誰?”
“程蝶衣。”
那人上下打量他。半信半疑。
“你們什麼關係?”
“科班兄弟呀!是兄弟。請說小樓找他。我們可是幾十年——”
“小樓?姓什麼?”
啊他是完完全全被遺忘了。
當然,任何人都會被遺忘,何況一個唱戲的?整台戲的導演也會漸漸冉退。
小樓被引領進入化妝間。熙熙攘攘的後台,一望無際的長鏡,施朱敷白的臉齊齊回首,全都是素昧生平的人。
小樓四處瀏覽,生怕一下子失察,他要找的,原來是一個騙局,他來錯了——他見到一雙蘭花手,蒼老而瘦削的手,早已失去姿彩和彈性,卻為一張朗朗的臉塗滿脂粉加添顏色。他很專注,眼睛也眯起來,即使頭俯得低了,小樓還是清楚地見到,他脖子上日遠年湮的數道舊痕。
拍拍他瘦小的肩頭。
那人浸沉在色彩中,只略回首點個頭。他不覺察他是誰。小樓很不忿。
“師弟!”
老人回過頭來。
一切如夢如幻,若即若離。
這張朦朧的臉,眉目依稀,在眉梢骨上,有一道斷疤。是的。年代變了,樣子變了。只有疤痕,永垂不朽。
一時之間,二人不知從何說起。都啞巴了。
蝶衣怨恨他的手在抖抖瑟瑟,把好好的一張臉,弄糊了一點。女演員年紀輕,不敢驚動她的藝術指導。蝶衣忘了打發,她最後藉故跑去照鏡子。走了,蝶衣都不發覺。他想不起任何話。重逢竟然是刺心的。
這是不可能的!
怎麼開始呢?
怎麼“從頭”開始呢?
太空泛了。身似孤舟心如落葉,又成了習慣。需要花多大的力氣,好把百年皇曆,舊帳重翻?蝶衣只覺渾身乏力。
小樓那在肩上一拍的餘力,仿佛還在,永遠在,他忽地承受不了,肩膊的痛楚來自心間。他哆嗦一下。
小樓只道:“你好嗎?”
“好。你呢?”
好像已經過了一千年,隔了陰陽界。蝶衣五內混戰……
幸好外頭有鼓樂喧天,破壞了這可恨的冷場。二人終有一個藉口,便是:到上場門外,看戲去。
台上正試著新派的京劇,戲碼是《李慧娘》。其中的一折。
慧娘在陰間飄漾。唱著:怨氣衝天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滿腔。
……
仰面我把蒼天怨,因何人間苦斷腸?
李慧娘向明鏡判官訴說人間賈似道橫行。判官噴火,小鬼翻騰,乾冰製造的煙幕,陡地變色的戲衣扇子……包裝堂皇。看得小樓傻了眼。他從來不曾發覺,一切都不同了。
只有他站立的位置,那是上場門外。戲台上,永永遠遠,都有上場何下場的門兒。
蝶衣開腔了:“平反後沒排過什麼長劇。都是些折子戲。”
小樓道:“噯。要唱完整整一齣戲是很辛苦的。不過,平反就好。”
小樓才瞥到,蝶衣的一節小指不見了。他早就上不了場。
他一雙風華絕代的手,只剩下了九根指頭,用來打磨夜光杯,卻是足夠的。
夜光杯,用戈壁石琢磨出來。有很多式樣。高腳的,無足的。也有加刻人物,蓮瓣,山水,花卉,翎毛,走獸等花紋。
蝶衣在單調勞累的漫長歲月中,天天面對色相迥異的酒杯。他在打磨過程中,惟一的安慰,便是反覆背誦虞姬備酒,為大王消愁解悶的一幕。他反覆背誦,當中必有一個杯,必有一天,大王說:“如此——酒來!”
據說好的杯,其質如玉,其薄如紙,其光如鏡。所以能夠“夜光”。蝶衣從未試過,夜色之中,試驗那杯之美。
酒泉只是符號,紅塵處處一般。轉瞬之間,他是連“美色”也沒有了,哪有功夫管杯子。誰可對歲月頑固?
“我差點認不出你來。”小樓道。
“是嗎?”蝶衣又琢磨著:“是嗎?”這樣的話,令蝶衣起疑,受不住。他真的一無所有?沒有小指,沒有吊梢鳳眼,沒有眉毛,嘴巴,腰,腿。沒有娘,沒有師父,沒有師哥……沒有。小樓在旁絮絮說什麼,他說他的,他自己又想自己的。一時間二人竟各不相干。
“愣在那兒想什麼?”小樓又道。
於喧囂的鼓樂聲襯托下,蝶衣說:“想北京。”
“我想北京有道理。但你就一直在北京……”
“對,越是一直在北京,越是想北京。師哥,北京的鐘樓,現在不響了。”
“什麼響不響!鐘樓——”
小樓稍怔,也令蝶衣傷感。他們其實一齊老去,何以小樓老得更快?
不!他不肯罷休。
“北京京劇團”訪港演出,也製造了一些高潮。蝶衣與團員們,都穿上了質料手工上乘的西裝來會見記者。於招待會中,由新一代的藝人唱一兩段。記者們會家子不多,剛由校門出來的男孩女孩,拿一份宣傳稿回去便可以寫段特寫交差了。甲和乙的對話可能是:“這老頭子乾癟癟,真是四十年代的花旦?他扮花旦?誰看?”
“我怎麼知道?四十年代我還沒出生。五十年代我也還沒出生。”
這就是青春的霸氣。青春才是霸王。
酬酢繁密,蝶衣向團長申請假期,希望與兒時弟兄聚聚。
後來終得到半天。晚上趕回。
小樓領蝶衣到北角橫巷的小攤子喝豆漿,吃燒餅油條去。當然,豆漿太稀,油條不脆,那天,燒餅欠奉了。蝶衣吃得很愜意——雖然他只得十隻牙齒是真的。
黃昏還未到,天色逐漸灰,在一個非常曖昧的辰光,還差一刻電燈才肯亮,人人的面貌無奈地模糊起來。
蝶衣覷個空子凝視他一下。驀地記起什麼似的,自口袋中皮包那硬面夾子,抽出一張煙薰火燎過的照片。小樓眯fèng著老眼一瞧,原來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大夥在祖師爺廟前,科班的小子,禿著頂,虎著臉,煞有其事眾生相。
兩張老臉湊在一起,把前朝舊人細認。
“這——小粽子!現在吶?”
“清隊時,死在牛棚里了。”
“小黑子!”
“下放到農場後,得瘟疫死了。”
“這個最皮了,是小三!”
“小三倒是善終,腿打斷以後,又活了好些年,得肝病死的,酒喝太多了。”
“小煤頭呢?”
“好象半身不遂,癱了。是在工廠演出時吊大燈,摔的。”
二人有點欷噓,蝶衣合上了照片夾子,他悽然而幸運地一笑。
“甭問了——剩下你我,幸好平安。”
“……那斗咱們的小四呢?”
“說他是四人幫分子,坐大牢去了。聽說瘋了,也許死了……怕想,都一個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談這個了!”蝶衣不願繼續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