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華元帝無動於衷,“老師年紀大了,精力有限,應享天倫之樂,朕恩准老師辭官回歸田園。”
若非此事,他竟不知徐千章早已功高蓋主,人無完人,本想面面俱到,心力交瘁半生還是有所疏漏。
不知以前徐千章做過多少類似的事,收買了多少人心,不知不覺中,徐千章威望隱隱有壓他之勢。
此等隱忍與滲透,讓華元帝細思極恐。
徐千章不禁握拳,眼看大功告成,華元帝卻在關鍵時刻讓他辭官回鄉。
權利的滋味讓人無法自拔,此時讓他放棄經營半生的權利和人脈,相當於將他骨肉剝離只剩皮囊。
華元帝掀起眼皮看了緊咬牙關的徐千章一眼,道:“老師,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朕對老師該有的善意,還請老師不要拒絕。”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也是華元帝對徐千章最後的善意,讓徐千章自己辭官,保留最後的尊嚴。
若徐千章不肯收下這個善意的話,只怕要落個不得善終的下場。
徐千章頓了片刻,只得磕頭謝恩,“臣,謝陛下恩典。”
“老師不必客氣,快快平身。”
徐千章轉身離去,神色陰冷,在這朝中,與他對立的人不在少數,但心細到如此地步且懂得利用人心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若讓他查到是誰算計於他,定要讓其生不如死,方解心頭之恨。
第125章 方向
徐千章辭官一事震驚朝野,沒有一點預兆,就這樣遞交了請辭書,華元帝並未挽留,以孝悌為由順勢同意了。
不過細一想來,眾人也能猜到幾分,徐千章與華元帝交往甚密,在朝中交涉太深。
朝中勢力平衡隨著秦家與沈家的消亡而被打破,徐千章一支獨大,華元帝一死,將再無人牽制徐千章。
徐千章家族人丁興旺,大皇子又有勇無謀,若不適時斬斷苗頭,黎國的江山離易主也就不遠了。
與徐千章親近的人知道內情,是有人故意誤導華元帝,將這本該以後才爆發的矛盾提前了。
否則的話,徐千章一直低調行事,家族中甚至沒有幾人踏進官場,用大皇子做幌子,華元帝並不會注意到徐千章曲線救場的野心。
但是旁的人並不知情,心裡打了個怵,看來華元帝雖然病了,很多事不再親力親為,但眼神依然毒辣,心思還是一如既往的敏銳。
冬青在聚會時從一眾女眷口中聽到這個消息,眾人津津樂道,討論著其中厲害。
只有冬青知道,這是瑾瑜的計策起作用了。
但冬青同樣震驚,瑾瑜是怎麼單憑一封偽造的信就讓徐千章主動辭官的?
她還以為得拖上一段時間,徐千章不可能束手就擒,定會對徹查做出反擊,一來一往的周旋耗時不會短。
沒想到這檢舉信才送出去沒多久,徐千章就主動辭官了。
冬青回家將疑問說出來,瑾瑜攤手一笑,“我也沒想到這麼快,這效果比我預期好很多。”
看瑾瑜一臉邀功的神情,冬青笑道:“那封信,你說是偽造了徐閣老的筆跡,雖然我知道你模仿功力一流,能畫得一模一樣,但就是因為一模一樣才不容易令人信服,誰做壞事會坦坦蕩蕩用自己的筆跡?”
“不不不,我沒有照搬筆跡。”瑾瑜伸個指頭在冬青眼前晃,“照搬只是低級的模仿,真正的模仿是抓住精髓,我只是將徐千章寫文章的口吻和習慣放進去,字體與徐千章的天差地遠。”
“越是這樣,就越會顯得徐千章極力掩藏了自己的特徵,但很可惜幾十年的習慣將他暴露,這信的可信度瞬間翻了多倍。”
瑾瑜怎麼會不知道華元帝老奸巨猾,若是直接照搬徐千章的筆跡,反倒會引起華元帝的懷疑。
畢竟徐千章又不是三歲毛孩或者愚笨之人,做這種見不得光的事,為防止多餘的人知道都親自動手寫信了,怎麼可能用自己的筆跡?
古時沒有標點符號,斷句用的句讀不是固定式的,只為了方便閱讀,每個人的方式有所不同。
瑾瑜就在平平常常的信中用了徐千章的斷句方式,再往方方正正的字上加一點徐千章特有的收筆。
這都歸功於瑾瑜善於觀察,這些東西看上去無關緊要,卻是一個人多年的小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掉的。
如此一遭,按照華元帝的性子,黑鍋基本就死死扣在徐千章背上摘都摘不下來,比直接照搬筆跡來得有用。
瑾瑜尋思著,等事情了後,他要寫一本關於標點符號的書,將他知道的所有標點統一解釋說明。
如果能夠科普到全國,後世之人讀書都會容易許多,不用再來回讀幾遍才能斷句。
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適應古時的書寫方式,想想還是有標點比較方便,寫也方便讀也方便。
理想很豐滿,但如今他還不上不下,沒精力去弄這些東西,大約得等到塵埃落定。
要麼新帝登基他依然留在晉安,要麼就是被貶官外放了,反正無論那種結果,新君登基後他就有的是時間,慢慢將方便好用的東西推向大眾造福人民。
冬青著實對瑾瑜佩服得五體投地,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就這麼一點點的細節,華元帝逼得徐千章辭官。
雖然如此,冬青還是有些擔心,“那接下來要做什麼?你的計策讓徐閣老被迫辭官,他可能不會善罷甘休。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徐閣老雖然辭官了,但大皇子和徐皇后安然無恙,若查到咱們頭上,咱們只怕擔不起。”
瑾瑜沉吟一瞬,道:“事情還不算完,督察使周居和借著這事在對徐千章一党進行徹查,有孫莊的事打頭,應該還會拉下幾個人的。”
冬青道:“重要的不是這個,重要的是咱們該何去何從?你與四皇子鬧掰了,又在著手對付大皇子,六皇子和七皇子我們完全沒有怎麼接觸,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這幾人無論誰繼位,對我們都很不友好。”
瑾瑜劍眉微鎖,“這件事,我暫且只有一個模糊的計劃,目前只能助督察使一臂之力,將吏部尚書和跟他串通開過後門的官員拉下水。”
“失去徐千章和吏部尚書等人後,大皇子對比其他幾個皇子就沒了優勢,鹿死誰手沒有定數。”
冬青頓了片刻,道:“既然做了,不如就做到底。”
說著,湊到瑾瑜耳邊,將自己的想法說給瑾瑜。
瑾瑜聽完冬青的話之後,愣了一瞬,覺得這樣也不是不行,只是相對來說困難了些。
“那行,我這就去著手準備。”
瑾瑜說完進了宮,今日要給黎洛講課,順便試探一下,試試冬青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實施。
另一邊,徐千章歸還了常服,穿一身便裝,華元帝不僅壓迫他辭官,還讓他回歸故里。
因為徐千章在朝中還有不少人手,若留他在晉安,辭官與否他都能注視著朝中動向,照樣能影響朝中局勢。
徐千章故鄉離晉安雖然不遠,但絕對不算近,回鄉後就不可能事無巨細的盯梢,算是徹底斷去徐千章跟朝堂的聯繫。
若非此事,他竟不知徐千章早已功高蓋主,人無完人,本想面面俱到,心力交瘁半生還是有所疏漏。
不知以前徐千章做過多少類似的事,收買了多少人心,不知不覺中,徐千章威望隱隱有壓他之勢。
此等隱忍與滲透,讓華元帝細思極恐。
徐千章不禁握拳,眼看大功告成,華元帝卻在關鍵時刻讓他辭官回鄉。
權利的滋味讓人無法自拔,此時讓他放棄經營半生的權利和人脈,相當於將他骨肉剝離只剩皮囊。
華元帝掀起眼皮看了緊咬牙關的徐千章一眼,道:“老師,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朕對老師該有的善意,還請老師不要拒絕。”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也是華元帝對徐千章最後的善意,讓徐千章自己辭官,保留最後的尊嚴。
若徐千章不肯收下這個善意的話,只怕要落個不得善終的下場。
徐千章頓了片刻,只得磕頭謝恩,“臣,謝陛下恩典。”
“老師不必客氣,快快平身。”
徐千章轉身離去,神色陰冷,在這朝中,與他對立的人不在少數,但心細到如此地步且懂得利用人心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若讓他查到是誰算計於他,定要讓其生不如死,方解心頭之恨。
第125章 方向
徐千章辭官一事震驚朝野,沒有一點預兆,就這樣遞交了請辭書,華元帝並未挽留,以孝悌為由順勢同意了。
不過細一想來,眾人也能猜到幾分,徐千章與華元帝交往甚密,在朝中交涉太深。
朝中勢力平衡隨著秦家與沈家的消亡而被打破,徐千章一支獨大,華元帝一死,將再無人牽制徐千章。
徐千章家族人丁興旺,大皇子又有勇無謀,若不適時斬斷苗頭,黎國的江山離易主也就不遠了。
與徐千章親近的人知道內情,是有人故意誤導華元帝,將這本該以後才爆發的矛盾提前了。
否則的話,徐千章一直低調行事,家族中甚至沒有幾人踏進官場,用大皇子做幌子,華元帝並不會注意到徐千章曲線救場的野心。
但是旁的人並不知情,心裡打了個怵,看來華元帝雖然病了,很多事不再親力親為,但眼神依然毒辣,心思還是一如既往的敏銳。
冬青在聚會時從一眾女眷口中聽到這個消息,眾人津津樂道,討論著其中厲害。
只有冬青知道,這是瑾瑜的計策起作用了。
但冬青同樣震驚,瑾瑜是怎麼單憑一封偽造的信就讓徐千章主動辭官的?
她還以為得拖上一段時間,徐千章不可能束手就擒,定會對徹查做出反擊,一來一往的周旋耗時不會短。
沒想到這檢舉信才送出去沒多久,徐千章就主動辭官了。
冬青回家將疑問說出來,瑾瑜攤手一笑,“我也沒想到這麼快,這效果比我預期好很多。”
看瑾瑜一臉邀功的神情,冬青笑道:“那封信,你說是偽造了徐閣老的筆跡,雖然我知道你模仿功力一流,能畫得一模一樣,但就是因為一模一樣才不容易令人信服,誰做壞事會坦坦蕩蕩用自己的筆跡?”
“不不不,我沒有照搬筆跡。”瑾瑜伸個指頭在冬青眼前晃,“照搬只是低級的模仿,真正的模仿是抓住精髓,我只是將徐千章寫文章的口吻和習慣放進去,字體與徐千章的天差地遠。”
“越是這樣,就越會顯得徐千章極力掩藏了自己的特徵,但很可惜幾十年的習慣將他暴露,這信的可信度瞬間翻了多倍。”
瑾瑜怎麼會不知道華元帝老奸巨猾,若是直接照搬徐千章的筆跡,反倒會引起華元帝的懷疑。
畢竟徐千章又不是三歲毛孩或者愚笨之人,做這種見不得光的事,為防止多餘的人知道都親自動手寫信了,怎麼可能用自己的筆跡?
古時沒有標點符號,斷句用的句讀不是固定式的,只為了方便閱讀,每個人的方式有所不同。
瑾瑜就在平平常常的信中用了徐千章的斷句方式,再往方方正正的字上加一點徐千章特有的收筆。
這都歸功於瑾瑜善於觀察,這些東西看上去無關緊要,卻是一個人多年的小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掉的。
如此一遭,按照華元帝的性子,黑鍋基本就死死扣在徐千章背上摘都摘不下來,比直接照搬筆跡來得有用。
瑾瑜尋思著,等事情了後,他要寫一本關於標點符號的書,將他知道的所有標點統一解釋說明。
如果能夠科普到全國,後世之人讀書都會容易許多,不用再來回讀幾遍才能斷句。
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適應古時的書寫方式,想想還是有標點比較方便,寫也方便讀也方便。
理想很豐滿,但如今他還不上不下,沒精力去弄這些東西,大約得等到塵埃落定。
要麼新帝登基他依然留在晉安,要麼就是被貶官外放了,反正無論那種結果,新君登基後他就有的是時間,慢慢將方便好用的東西推向大眾造福人民。
冬青著實對瑾瑜佩服得五體投地,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就這麼一點點的細節,華元帝逼得徐千章辭官。
雖然如此,冬青還是有些擔心,“那接下來要做什麼?你的計策讓徐閣老被迫辭官,他可能不會善罷甘休。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徐閣老雖然辭官了,但大皇子和徐皇后安然無恙,若查到咱們頭上,咱們只怕擔不起。”
瑾瑜沉吟一瞬,道:“事情還不算完,督察使周居和借著這事在對徐千章一党進行徹查,有孫莊的事打頭,應該還會拉下幾個人的。”
冬青道:“重要的不是這個,重要的是咱們該何去何從?你與四皇子鬧掰了,又在著手對付大皇子,六皇子和七皇子我們完全沒有怎麼接觸,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這幾人無論誰繼位,對我們都很不友好。”
瑾瑜劍眉微鎖,“這件事,我暫且只有一個模糊的計劃,目前只能助督察使一臂之力,將吏部尚書和跟他串通開過後門的官員拉下水。”
“失去徐千章和吏部尚書等人後,大皇子對比其他幾個皇子就沒了優勢,鹿死誰手沒有定數。”
冬青頓了片刻,道:“既然做了,不如就做到底。”
說著,湊到瑾瑜耳邊,將自己的想法說給瑾瑜。
瑾瑜聽完冬青的話之後,愣了一瞬,覺得這樣也不是不行,只是相對來說困難了些。
“那行,我這就去著手準備。”
瑾瑜說完進了宮,今日要給黎洛講課,順便試探一下,試試冬青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實施。
另一邊,徐千章歸還了常服,穿一身便裝,華元帝不僅壓迫他辭官,還讓他回歸故里。
因為徐千章在朝中還有不少人手,若留他在晉安,辭官與否他都能注視著朝中動向,照樣能影響朝中局勢。
徐千章故鄉離晉安雖然不遠,但絕對不算近,回鄉後就不可能事無巨細的盯梢,算是徹底斷去徐千章跟朝堂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