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元參贊延壽書(出書版)》作者:李鵬飛

  文案:

  李鵬飛現存的著作唯有《三元參贊延壽書》,該書共五卷(一說四卷),成書於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突出反映了李鵬飛的養生學造詣。據此自序稱,李鵬飛的養生思想來源於其早年尋母途中偶遇的宮道人,年九十而猶有壯容,提及“三元之說”。然倉促之間,未及細問。十年之後,李鵬飛再次見到此人,形貌不改。乃恭叩其學,得以指教:“人之壽,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歲。不知戒慎,則日加損焉。精神不固,則天元之壽減矣;謀為過當,則地元之壽減矣;飲食不節,則人元之壽減矣”。李鵬飛自此按宮道人所言,搜集先哲之書,而終成該書。

  作者簡介:

  李鵬飛(1222-不詳),安徽池州(今安徽省青陽縣)人。《元史》中有李鵬飛的記載,但這個李鵬飛是否就是《三元參贊延壽書》的作者,歷來存在爭議。但撰寫《三元參贊延壽書》的李鵬飛和《元史》中的李鵬飛相似點頗多,所以很多人認為兩者應為一人。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四庫總目提要》:

  所言皆攝生之事,凡節嗜欲,慎飲食,神仙導引之法,俚俗陰陽之忌,因果報應之說,無不悉載。其說頗為叢雜,要其指歸,則道家流也。前有自序,亦稱得之飛來峰下道士雲。

  序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 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今 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故半百而衰也。”又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知 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健,老者復壯,壽命與天地無窮”。此仆養生延壽之書所由作歟。

  所謂養生者,既非爐鼎之訣,使憚於金石之費者不能為;又非吐納之術,使牽於事物之變者不暇為。郭橐馳有云:“馳非能使人壽且孳也,以能順人之天,而致其性焉耳”。仆此書,不過順乎人之天,皆日用而不可缺者,故他書可有也,可無也。此書則可有,也必不可無也。

  仆生甫二周,而生母遷於淮北,壯失所在,哀號奔走淮東西者,凡三年。天憫其衷,見母於蘄之羅田。自是歲於涉淮。一日道出龐居士舊址,遇一道人,綠髮童顏, 問姓,曰:“宮也,”問所之,曰:“採藥。”與語移日,清越可喜,同宿焉。道人夜坐達旦,問其齒,九十餘矣。詰其所以壽?曰:“子聞三元之說乎”?時匆匆 不暇叩。後十年戊辰,試太學至禮部,少憩飛來峰下,忽復遇其人,貌不減舊。始異之,攜手同飲。因詰向語,道人曰:“此常理耳。”余稽手請之,曰:“人之壽 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歲。不知戒慎,則日加損焉。精神不固,則天元之壽減矣;謀為過當,則地元之壽減矣;飲食不節,則人元之壽減矣。 當寶嗇而不知所愛,當禁忌而不知所避,神日以耗,病日以來,而壽日以促矣。其說皆具見於黃帝、岐伯、《素問》、老聃、莊周及名醫書中。其與孔孟無異,子歸 以吾說求之,無他術也。復為余細析其說,且遺以二圖,余再拜謝。蚤夜以思之,前之所為,其可悔者多矣。於是以其說,搜諸書集而成編,以自警焉。仆年七十, 父年且九十一矣,蒙恩免役,侍奉他無以仰報。

  明時願鋟諸梓與眾,共之庶讀者詳焉。不敢以父母遺體行,殆安樂壽考,以泳太平,似於天朝好生之德,不為無補雲。

  至元辛卯菊月吉日,九華澄心老人李鵬飛

  卷之首:人說

  天地之間人為貴,然囿於形而莫知其所以貴也。頭圓象天,足方象地,目象日月,毛髮 肉骨象山林土石,呼為風,呵為露,喜而景星慶雲,怒而震霆迅雷,血液流潤,而江河淮海。至於四肢之四時,五臟之五行,六腑之六律,若是者,吾身天地同流 也。豈不貴乎?按:藏教父母及子相感,業神入胎,地水火風,眾緣和合,漸得長生。一七日如藕根;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鞋襪;四七日如溫石;五七日有風觸 胎,名攝提,頭及兩臂脛,五種相現;六七日有風,名旋轉,兩手足四相現;七七及八七日,手足十指二十四相現;九七日眼、耳、鼻、口及下二穴、大小便處九種 相現;十七日有風,名普門吹,令堅實及生五臟;十一七日上下氣通;十二七日大小腸生;十三七日漸知饑渴,飲食滋味,皆從臍入;十四七日身前身後,左右二邊 各生五十條脈;十五七日又生二十條脈,一身之中共有八百吸氣之脈,至是皆具;十六七日有風,名甘露,安置兩眼,通諸出入息氣;十七七日有風,名毛拂,能令 眼、耳、鼻、口、咽喉、胸臆一切合入之處,皆得通滑;十八七日有風,名無垢,能令六根清淨;十九七日眼耳鼻舌四根成就得種報,曰身命意;二十七日有風,名 堅固,二腳二手二十指節至,一身二百大骨及諸小骨,一切皆生;二十一日有風,名生起,能令生肉;二十二七日有風,名浮流,能令生血;二十三七日生皮;二十 四七日皮膚光悅;二十五七日血肉滋潤;二十六七日發毛爪甲皆與脈通;二十七七日發毛爪甲悉皆生就;二十八七日生屋宇園池河等八想;二十九七日各隨自業,或 黧或白;三十七日黧白想現;三十一七日至三十四七日漸得增長;三十五七日肢體具足;三十六七日不樂往腹;三十七七日生不淨臭穢,黑暗三想;三十八七日有 風,名藍花,能令長伸兩臂,轉身向下,次越下風,能令足上首下,以向生門。是時也,萬神必唱,恭而生男,萬神必唱,奉而生女。至於五臟六腑,筋骨髓腦,皮 膚血肢,精髒水髒,二萬八千形景,一萬二千精光,三萬六千出入,八萬四千毛竅,莫不各有其神以主之。然則人身,豈易得哉?鞠育之恩,又豈淺淺哉?夫以天地 父母之恩生,此不易得之。身至可貴,至可寶者五福,一曰壽而已。既得其壽,則富貴利達,致君澤民,光前振後,凡所掀揭宇宙者皆可為也。蓋身者,親之身。輕 其身是輕其親矣,安可不知所守以全天與之壽而有以盡事親之大乎?或曰:嬰孺之流,天真未剖,禁忌飲食又無所犯,有至夭枉者,何歟?曰:此父母之過也。為父 母者,或陽盛陰虛;或陰盛陽虛;或七情郁於內;或八邪襲於外;或母因胎寒而餌暖藥;或父陰萎而餌丹藥;或胎元既充,淫慾未已,如花傷培,結子不實。既產之 後,稟賦怯弱,調養又失其宜,驕惜太過。睡思既濃,尚令咀嚼;火合既暖,猶令飲酌;厚衾重覆,且令衣著,撫背拍衣,風從內作。指物為蟲,驚因戲謔,危坐放 手,我笑渠惡,欲令喜笑,肋脅指齪。雷鳴擊鼓,且與掩耳,眠臥過時,不令早起,飲食飽於,不與戒止。睡臥當風,恐嚇神鬼。如此等事,不一而已。斯言也,演 山省翁之至言也。父母者因是而鑒之,則後嗣流芳,同此一壽,豈不偉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