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外,有劉半農君《我之文學改良觀》,其論韻文三事:

  (一)改用新韻

  (二)增多詩體

  (三)提高戲曲之位置

  皆可采。第三條之細目稍多可議處。其前二條,則吾所絕對贊成者也。

  《新青年》之通信欄每期皆有二十餘頁(本期有二十八頁)。其中雖多無關緊要之投書,然大可為此報能引起國人之思想興趣之證也。

  七日晨到神戶,與慰慈上岸一游。

  前讀朝河貫一先生之《日本封建時代田產之原起》(theoriginofthefeudallandtenureinjapan,byprof.k.asakawa,intheamericanhistoricalreview,volxx,no.1,oct.1914)一文,其中多有味之事實,當摘記之。

  〔附註〕“封建制度”,乃西文“feudalism”之譯名,其實不甚的確。此制與吾國歷史上所謂“封建”者有別。今以無適當之名故暫用之。吾問朝河君日本學者曾用何名。君言除“封建制度”外,有用“知行制度”者。“知行”乃公文中字,其時佃人投靠,所立文契中有此字樣,其實亦不成名詞也。今日吾忽思得“分據制度”“割據制度”,似較“封建制度”為勝。

  八日,自神戶到長崎,舟行內海中,兩旁皆小島嶼,風景極佳。美洲聖洛能司河(st.lawrenceriver)中有所謂“千島”者,舟行無數小島之間,以風景著稱於世。吾未嘗見之,今此一日海程所經,亦可稱亞洲之“千島”耳。

  到長崎未上岸。

  十日,到上海。二哥,節公,聰侄,汗孟鄒,章洛聲,皆在碼頭相待。二哥年四十一耳,而鬚髮皆已花白。甚矣,境遇之易老人也!聰侄十一年不見,今年十八而已如吾長。節公亦老態蒼然,行步艱難,非復十年前日行六十里(丁未年吾與節公歸里,吾坐轎而節公步行)之節公矣。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