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火車路線在尼格拉出境後,又由猶龍口(porthuron)入美國境。十八日晨到“門關”(portal,n.d.),重出美境,入加拿大。從此去美國矣。不知何年更入此境?人生離合聚散,來蹤去跡,如此如此,思之惘然。
十九日晨六時起,火車已入加拿大之落機山。落機山貫穿合眾國及加拿大。吾來時僅見南段之山,今去此乃見北段耳。落機(rocky)者,山石犖确之意。其高峰皆石峰無土,不生樹木。山巔積雪,終古不化。風景絕佳。下所附諸圖,僅見其百一而已。
車上讀薛謝兒女士(edithsichel)之《再生時代》(renaissance)。“再生時代”者,歐史十五、十六兩世紀之總稱,舊譯“文藝復興時代”。吾謂文藝復興不足以盡之,不如直譯原意也。書中述歐洲各國國語之興起,皆足供吾人之參考,故略記之。
中古之歐洲,各國皆有其土語,而無有文學。學者著述通問,皆用拉丁。拉丁之在當日,猶文言之在吾國也。國語之首先發生者,為義大利文。義大利者,羅馬之舊畿,故其語亦最近拉丁,謂之拉丁之“俗語”(vulgate)(亦名tuscan,以地名也)。
“俗語”之入文學,自但丁(dante)始。但丁生於1265年,卒於1321年。其所著《神聖喜劇》(divinecomedy)及《新生命》(vitanuova),皆以“俗語”為之。前者為韻文,後者為散文。從此開“俗語文學”之先,亦從此為義大利造文學的國語,亦從此為歐洲造新文學。
稍後但丁者有皮特賴(petrarch,1304-1374)及包高嘉(boccaccio,1314―1375)兩人。皮氏提倡文學,工詩歌,雖不以國語為倡,然其所作白話情詩風行民間,深入人心。包氏工散文,其所著小說,流傳一時,皆以俗語為之。遂助但丁而造義大利文學。
此後有阿褒梯(leonbattistaalberti,1405-1472)者,博學多藝。其主張用俗語尤力。其言曰:“拉丁者,已死之文字,不足以供新國之用。”故氏雖工拉丁文,而其所著述乃皆用俗語。
繼阿氏者,有詩人鮑里謝那(poliziano)及弗羅連斯之大君羅冷槎(lorenzodemedici)。羅冷槎大君,亦詩人也。兩人所作俗語詩歌皆卓然成家。俗語入詩歌而“俗語文學”真成矣。
此外名人如大主教彭波(cardinalbembo)著《用俗語議》,為俗語辯護甚力。
義大利文自但丁以後不二百年而大成。此蓋由用俗語之諸人,皆心知拉丁之當廢,而國語之不可少,故不但用以著述而已,又皆為文辯護之。以其為有意的主張,輔之以有價值的著作,故其收效最速。
吾國之俗語文學,其發生久矣。自宋代之語錄,元代之小說,至於今日,且千年矣。而白話猶未成為國語。豈不以其無人為之明白主張,無人為國語作辯護,故雖有有價值的著述,不能敵頑固之古文家之潛勢力,終不能使白話成為國語也?
法國國語文學之發生,其歷史頗同義大利文學。其初僅有俚歌彈詞而已。至尾央(villon,1431-?)之歌詞,馬羅(marot,1496-1544)之小詞,法文始有文學可言。後有龍剎(pierrederonsard,1524-1585)及杜貝萊(joachimdubellay,1525-1560)者,皆詩人也。一日兩人相遇於一村店中,縱談及詩歌,皆謂非用法語不可。兩人後復得同志五人,人稱“七賢”(pléiade),專以法語詩歌為倡。七賢之中,龍剎尤有名。一五五○年杜貝萊著一論曰:“ladéfenseetillustrationdelalanguefrancaise”,力言法國俗語可與古代文字相比而無愧,又多舉例以明之。七賢之著作,亦皆為“有意的主張,輔之以有價值的著作”,故其收效亦最大也。
七賢皆詩人也。同時有賴百萊(rabelais,1500-1553)者,著滑稽小說“pantagruel”及“gargantua”以諷世。其書大致似《西遊記》之前十回。其書風行一時,遂為法語散文之基礎。
賴百萊之後有曼田(montaigne,1533-1592)者,著《雜論》(essay),始創“雜論”之體,法語散文至此而大成。
及十七世紀而康尼兒(corneille,1606-1684,戲劇家),巴士高(pascal,1633-1664,哲學家),穆列爾(moliére,1622-1673),雷信(racine,1639-1699)(二人皆戲劇家),諸人紛起,而法國文學遂發皇燦爛,為世界光矣。
此外德文英文之發生,其作始皆極微細,而其結果皆廣大無量。今之提倡白話文學者,觀於此,可以興矣。
二十日到文苦瓦(vancouver)。吾先與張慰慈(祖訓)約,會於此。慰慈先二日到,今晨迎我於車站。同居一旅館。慰慈為澄衷舊同學,五年前來美,今在埃阿瓦大學(universityofiowa)得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為astudyofthecommissionandcitymanagerplanofmunicipalgovernmentintheunitedstates(《美國市政府的市政委員會與市長規劃研究》)。吾七年前去國時,在上海旅館中與慰慈及仲誠為別,今仲誠死已數年,與慰慈話舊,不勝今昔之感矣。
在輪船公司得朋友書幾封。讀c.w.一短書及n.b.s.一長書,使我感慨。
二十一日上船。船名日本皇后。同艙者五人:貴池許傳音,北京鄭乃文,日本永屋龍雄,及慰慈與吾也。
追記雜事:
第94章 民國六年(1917)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2)
十二日在綺色佳,適當吾師克雷敦先生(professorjamesedwincreighton)在康乃耳大學教授二十五年之期。其舊日哲學學生之已成名者十餘人各貢其專治之學,著為文章,合為一集刊行之,以為《克雷敦先生紀念集》。是夜行奉獻儀。大學校長休曼先生致頌詞。哲學教授漢門先生(prof.n.a.hammond)主席。哲學教授阿爾貝(prof.ernet.albee)為學生中之最長者,致獻書之詞。詞畢,以精裝之冊奉獻於先生。先生致答謝詞。
明日,吾購得此冊,於舟車中讀之。克雷敦先生為此邦“理想派”哲學(idealism)之領袖,故其徒所為言論,往往針對“實驗派”(pragmatism)(instrumenatalism)及“實際派”(neo-realism)為反對的評論。此集所攻,大抵以杜威(johndewey)一派之實驗主義為集矢之的。其積極一方面,則重新表彰其所謂“物觀的理想主義”之學說焉。(物觀的理想派者〔objectiveidealism〕,以自別於巴克黎〔g.berkele〕之主觀的理想主義也。)
吾在康乃耳大學時,有一老婦人名威特夫人(mrs.josephwaite)者,年六十餘矣,猶日日抱書上課聽講。吾與同班數次,每心敬其人,以為足為吾輩少年人之模範。今年吾重來此,遇之於途。夫人喜告我曰:“胡君,吾已於春間得學士學位矣。”吾因申賀意,並問其將來何作。夫人言將重入學,專治哲學,一年後可得碩士學位。吾聞之,深感嘆其老年好學,故追記之。
追記雜事竟。
二等艙中有俄國人六十餘名,皆從前之亡命,革命後為政府召回者也。聞自美洲召回者,有一萬五千人之多。其人多粗野不學,而好為大言,每見人,無論相識不相識,便高談其所謂“社會主義”或“無政府主義”者。然所談大抵皆一知半解之理論而已。其尤狂妄者,自誇此次俄國革命之成功,每見人輒勸其歸國革命,“效吾國人所為”。其氣概之淺陋可厭也。其中亦似有二三沉靜深思之士,然何其少也!
十九日晨六時起,火車已入加拿大之落機山。落機山貫穿合眾國及加拿大。吾來時僅見南段之山,今去此乃見北段耳。落機(rocky)者,山石犖确之意。其高峰皆石峰無土,不生樹木。山巔積雪,終古不化。風景絕佳。下所附諸圖,僅見其百一而已。
車上讀薛謝兒女士(edithsichel)之《再生時代》(renaissance)。“再生時代”者,歐史十五、十六兩世紀之總稱,舊譯“文藝復興時代”。吾謂文藝復興不足以盡之,不如直譯原意也。書中述歐洲各國國語之興起,皆足供吾人之參考,故略記之。
中古之歐洲,各國皆有其土語,而無有文學。學者著述通問,皆用拉丁。拉丁之在當日,猶文言之在吾國也。國語之首先發生者,為義大利文。義大利者,羅馬之舊畿,故其語亦最近拉丁,謂之拉丁之“俗語”(vulgate)(亦名tuscan,以地名也)。
“俗語”之入文學,自但丁(dante)始。但丁生於1265年,卒於1321年。其所著《神聖喜劇》(divinecomedy)及《新生命》(vitanuova),皆以“俗語”為之。前者為韻文,後者為散文。從此開“俗語文學”之先,亦從此為義大利造文學的國語,亦從此為歐洲造新文學。
稍後但丁者有皮特賴(petrarch,1304-1374)及包高嘉(boccaccio,1314―1375)兩人。皮氏提倡文學,工詩歌,雖不以國語為倡,然其所作白話情詩風行民間,深入人心。包氏工散文,其所著小說,流傳一時,皆以俗語為之。遂助但丁而造義大利文學。
此後有阿褒梯(leonbattistaalberti,1405-1472)者,博學多藝。其主張用俗語尤力。其言曰:“拉丁者,已死之文字,不足以供新國之用。”故氏雖工拉丁文,而其所著述乃皆用俗語。
繼阿氏者,有詩人鮑里謝那(poliziano)及弗羅連斯之大君羅冷槎(lorenzodemedici)。羅冷槎大君,亦詩人也。兩人所作俗語詩歌皆卓然成家。俗語入詩歌而“俗語文學”真成矣。
此外名人如大主教彭波(cardinalbembo)著《用俗語議》,為俗語辯護甚力。
義大利文自但丁以後不二百年而大成。此蓋由用俗語之諸人,皆心知拉丁之當廢,而國語之不可少,故不但用以著述而已,又皆為文辯護之。以其為有意的主張,輔之以有價值的著作,故其收效最速。
吾國之俗語文學,其發生久矣。自宋代之語錄,元代之小說,至於今日,且千年矣。而白話猶未成為國語。豈不以其無人為之明白主張,無人為國語作辯護,故雖有有價值的著述,不能敵頑固之古文家之潛勢力,終不能使白話成為國語也?
法國國語文學之發生,其歷史頗同義大利文學。其初僅有俚歌彈詞而已。至尾央(villon,1431-?)之歌詞,馬羅(marot,1496-1544)之小詞,法文始有文學可言。後有龍剎(pierrederonsard,1524-1585)及杜貝萊(joachimdubellay,1525-1560)者,皆詩人也。一日兩人相遇於一村店中,縱談及詩歌,皆謂非用法語不可。兩人後復得同志五人,人稱“七賢”(pléiade),專以法語詩歌為倡。七賢之中,龍剎尤有名。一五五○年杜貝萊著一論曰:“ladéfenseetillustrationdelalanguefrancaise”,力言法國俗語可與古代文字相比而無愧,又多舉例以明之。七賢之著作,亦皆為“有意的主張,輔之以有價值的著作”,故其收效亦最大也。
七賢皆詩人也。同時有賴百萊(rabelais,1500-1553)者,著滑稽小說“pantagruel”及“gargantua”以諷世。其書大致似《西遊記》之前十回。其書風行一時,遂為法語散文之基礎。
賴百萊之後有曼田(montaigne,1533-1592)者,著《雜論》(essay),始創“雜論”之體,法語散文至此而大成。
及十七世紀而康尼兒(corneille,1606-1684,戲劇家),巴士高(pascal,1633-1664,哲學家),穆列爾(moliére,1622-1673),雷信(racine,1639-1699)(二人皆戲劇家),諸人紛起,而法國文學遂發皇燦爛,為世界光矣。
此外德文英文之發生,其作始皆極微細,而其結果皆廣大無量。今之提倡白話文學者,觀於此,可以興矣。
二十日到文苦瓦(vancouver)。吾先與張慰慈(祖訓)約,會於此。慰慈先二日到,今晨迎我於車站。同居一旅館。慰慈為澄衷舊同學,五年前來美,今在埃阿瓦大學(universityofiowa)得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為astudyofthecommissionandcitymanagerplanofmunicipalgovernmentintheunitedstates(《美國市政府的市政委員會與市長規劃研究》)。吾七年前去國時,在上海旅館中與慰慈及仲誠為別,今仲誠死已數年,與慰慈話舊,不勝今昔之感矣。
在輪船公司得朋友書幾封。讀c.w.一短書及n.b.s.一長書,使我感慨。
二十一日上船。船名日本皇后。同艙者五人:貴池許傳音,北京鄭乃文,日本永屋龍雄,及慰慈與吾也。
追記雜事:
第94章 民國六年(1917)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2)
十二日在綺色佳,適當吾師克雷敦先生(professorjamesedwincreighton)在康乃耳大學教授二十五年之期。其舊日哲學學生之已成名者十餘人各貢其專治之學,著為文章,合為一集刊行之,以為《克雷敦先生紀念集》。是夜行奉獻儀。大學校長休曼先生致頌詞。哲學教授漢門先生(prof.n.a.hammond)主席。哲學教授阿爾貝(prof.ernet.albee)為學生中之最長者,致獻書之詞。詞畢,以精裝之冊奉獻於先生。先生致答謝詞。
明日,吾購得此冊,於舟車中讀之。克雷敦先生為此邦“理想派”哲學(idealism)之領袖,故其徒所為言論,往往針對“實驗派”(pragmatism)(instrumenatalism)及“實際派”(neo-realism)為反對的評論。此集所攻,大抵以杜威(johndewey)一派之實驗主義為集矢之的。其積極一方面,則重新表彰其所謂“物觀的理想主義”之學說焉。(物觀的理想派者〔objectiveidealism〕,以自別於巴克黎〔g.berkele〕之主觀的理想主義也。)
吾在康乃耳大學時,有一老婦人名威特夫人(mrs.josephwaite)者,年六十餘矣,猶日日抱書上課聽講。吾與同班數次,每心敬其人,以為足為吾輩少年人之模範。今年吾重來此,遇之於途。夫人喜告我曰:“胡君,吾已於春間得學士學位矣。”吾因申賀意,並問其將來何作。夫人言將重入學,專治哲學,一年後可得碩士學位。吾聞之,深感嘆其老年好學,故追記之。
追記雜事竟。
二等艙中有俄國人六十餘名,皆從前之亡命,革命後為政府召回者也。聞自美洲召回者,有一萬五千人之多。其人多粗野不學,而好為大言,每見人,無論相識不相識,便高談其所謂“社會主義”或“無政府主義”者。然所談大抵皆一知半解之理論而已。其尤狂妄者,自誇此次俄國革命之成功,每見人輒勸其歸國革命,“效吾國人所為”。其氣概之淺陋可厭也。其中亦似有二三沉靜深思之士,然何其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