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借雞生蛋,演繹商戰三國

  赤壁大戰之後,東吳集團的月銷售量每創新高,樂得孫權合不攏嘴。可是,有一天他又遇到了一件煩惱事,叫來周瑜一塊兒商量。

  他告訴周瑜,劉備在找他借錢。

  周瑜問:「為什麼借錢?」

  孫權說:「曹操經此一役,已經無力顧及荊州。原來荊州集團的幾條生產線,

  也已經停工。劉備想趁機低價收購那幾條生產線。」

  周瑜說:「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孫權嘆了一口氣,說:「要說劉備這回可幫了東吳的大忙,理應有所回報才是。」

  周瑜說:「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回報他們。咱們借錢給他們收購生產線,那不是培養競爭對手嗎?」

  孫權說:「我也這麼想。可是,劉備神通廣大,居然騙得了我妹妹的歡心,我妹妹又搬動我媽吳國太向我施壓,我可怎麼辦呢?」

  周瑜說:「此事關係重大,您可千萬要頂住。」

  可是,孫權感到自己頂不住。沒有辦法,他只好又去找魯肅。

  魯肅說:「這件事啊,您還真得幫忙。理由有五:第一,劉備正在跟您的妹妹孫尚香談戀愛,你們早晚會成為一家人;第二,那幾條生產線劉備不買,還有別的人買,與其讓別人買不如讓劉備買;第三,曹操雖然敗了一局,可畢竟還在喘氣,我們還需要劉備的合作;第四,雖然劉備也可能成為我們的對手,但他卻是一個對我們有益的對手,可以和我們形成一種競合關係,鞭策我們做得更好;第五,我們幫助劉備也是要講條件的。」

  孫權說:「依你的意思,應該讓劉備答應什麼條件呢?」

  魯肅說:「只需要一個條件。這筆錢以高利貸的形式給劉備,兩年之內連本帶息全部還清,但要求用皇族公司的全部資產做抵押。如果沒辦法還清,就要把皇族公司的全部資產賠償給東吳,包括那幾條生產線。」

  孫權問:「為什麼要提這個條件呢?」

  魯肅說:「諸葛亮不是說過,企業合組容易造成文化衝突嗎?依目前的情勢來看,只有劉備才是荊州最好的新主人。等他們把荊州治理妥當了,再移交給我們。如今借錢給他們收購生產線,不過是讓他們代勞罷了。」

  孫權疑惑地問:「如果他們到時有錢還呢?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魯肅說:「萬一劉備還清貸款,我們仍然可以賺到一筆可觀的利息,怎麼是竹籃打水呢?」

  當劉備看到魯肅傳來的貸款合同時,也不禁嚇了一跳。他問諸葛亮:「這麼高的利息,我們還得起嗎?」

  諸葛亮反問道:「咱們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劉備沉默無語。

  諸葛亮深沉地說:「貸吧。貸吧。那幾條生產線可是印鈔機,有了印鈔機還怕還不起利息嗎?這就叫『借雞(機)生蛋』。再說了,萬一雞飛蛋打,他們既然敢貸,咱們也就敢賴,怕什麼呀?一旦孫尚香小姐成了你的老婆,她和你丈母娘吳國太還能在中間說說話呢!」

  春暖花開的季節,皇族營銷有限公司變成了皇族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粉刷一新的生產車間又重新忙碌了起來。雖然大部分員工都是原來荊州集團的老人,但都跟劉備很熟,於是都懷著一種朋友的情感投人到新的工作中去。從此,彩電市場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作者評語

  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一些主管往往會姑息自己或員工的某些惡習,以至於公司里總是臭氣熏天。可是,他們自己往往並不覺得,為什麼呢?中國有句老話「久而不聞其臭」。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通常,這種臭氣只有新來的員工才能聞得到―可是,日久天長,新員工也會「久而不聞其臭」的。

  在一種渾濁的企業文化里,失敗是一種必然的結局。除非你翻然悔悟,並有改革的決心。

  正卷 第二十四章 《水煮三國》精彩書評

  《水煮三國》精彩書評

  成大業若烹小鮮——《水煮三國》

  近日在《國際金融報》上讀到連載《水煮三國》,感覺不過癮,於是買了來,一睹為快,深覺趣味盎然。

  它有趣味。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國人物為載體,將市場管理、營銷的諸般道理滲透於一個個故事之中,講解得通俗快意,令讀者在開懷一笑中受到啟迪,在笑過之後你就學會如何解那一道道難題。

  它有內涵。這部書具有很高的謀略學價值。儘管作者和出版商將其定位於「管理學」範疇,但我覺得它實際上已超乎一般管理學著作而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市場謀略學」。

  它有特色。作者構思巧妙,「融三國智慧與管理精義於一體,寓至理於談笑之中」,將一系列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的理論觀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一本正經」為「調侃幽默」,亦莊亦諧,雅俗共賞,格外適合讀者求新求異求活求趣的胃口。作者知識淵博,占有資料豐富,借「三國人物」之口,旁徵博引,將東西方的市場謀略精華「煮」於一爐,妙論迭出,再加上文學性的敘述風格,令讀者大快朵頤。

  縱觀成君憶在《水煮三國》中闡發的市場謀略學,全書二十三章大致可分為四大類:一是職場創業的生存謀略,二是以人為本的管理謀略,三是團隊互動的交際謀略,四是料敵制勝的營銷謀略。這四大類內容中貫穿著一條紅線,就是以人為本,以智制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