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哎喲,你怎麼有一根白頭髮了。”媽媽倒突然叫起來,她手忙腳亂地想要幫我摘去頭頂的那根白頭髮,日光強烈,一閃而過,她卻又發現了另外兩根。“你看你啊。”她說著把兩根摘下來的白頭髮直塞到我鼻子底下,大概算是對她之前那個願望的強調。
可是這都是遺傳了你的。媽媽。我心想。
沿著原路返回時,我們都有些累了。太陽很曬,氣溫在中午驟然升高起來。我脫了外套,把頭髮綁起來。媽媽昨晚就涼好了的茶水這會兒變得非常緊俏,我們走出墓地,在山野間看看風景,不時要停下來喝兩口茶。半途我們找了個涼亭坐下來休息,我這才想起來脖子後面的文身整個兒都露在外面了。我看看她們,不知道她們是否看到了,我想她們肯定是看到了,但是卻像是說好了似的,都不問我,甚至都不把目光再次放在我身上。一會兒媽媽與阿姨說起報名老年大學的事情,阿姨建議說不如去報個交誼舞班。媽媽認真想了想說:“才不好。那些跳舞的老頭子都很髒的,還喜歡動手動腳,我不要跟他們靠得太近。”
“那我跟你跳好了。”阿姨說著,她們又嘻嘻笑開去。
趁著阿姨去找廁所的時候,媽媽從包里拿出三個塑料杯子,一些袋裝速溶咖啡和一個保溫壺,用已經有些溫涼了的開水把咖啡泡開,遞了一杯在我手上。我喝了一口,也不知道這些咖啡在家裡放了多久,一股酸澀的藥味。她還在旁邊惋惜地說:“哎呀,忘記帶個勺子了,要搗一搗才好喝。”儘管那麼難喝,我還是認真地喝著,怕掃了她的興致。
“我在咖啡館裡做過。”我也不知怎麼的,突然與她說起這個。
“我知道。”她不經意地說,“就是電影院對面那家是麼。”
“你怎麼知道?”我驚訝地問,問完又覺得好笑,她又有什麼不知道的。那會兒念中學的時候,我與高年級的男同學談戀愛,後來他考上公安學校。有一年國慶節的時候,我與媽媽一起去外灘看燈,竟然碰到他在那兒執勤。他穿著公安的制服,與其他公安們站成一排。那會兒我們已經不聯繫了,也很久未見,下著雨,他從隊伍里喚住我,我幾乎沒有認出他來。於是我下意識地看看媽媽,她往後退了兩步,正看著對岸的燈火,像是故意留出時間來讓我們說話。而我只覺得窘迫,快速地拉著她湧入人群。她不問我,但我覺得難堪極了。
“那個電影院,已經拆掉了。”我告訴她。
“哦。”她若有所思地晃著手裡的杯子,想把裡面的咖啡晃勻,“那家電影院也有將近十年沒有去了。你小時候,我常常與你爸爸去那裡看內部電影。那兒總會放些外面沒有的外國片。”她說著,像是在努力回憶那兒的街景。
“在咖啡館裡你能做什麼,你笨手笨腳的,總是打碎杯子吧。”她過了一會兒問。
“什麼都會做一點。會做咖啡,也會做三明治和義大利面。”我說。其實我多少是有些後悔的,為什麼從未邀請家裡人去咖啡館裡坐坐。那時我邀很多朋友去咖啡館,我在那兒給他們做咖啡,在三明治里多放兩片酸黃瓜,在奶油麵里加雙份芝士,然後我們一起坐在窗口的位置說說話。像現在這樣的秋天,還常有朋友帶著用細繩綁好的螃蟹過來,我們在打烊後用大鍋把螃蟹煮了,坐在店門口喝切了薑絲的溫黃酒。明明是談笑風生,最好的時光,可是她會明白麼。
“以後在家裡做一次?”她徵詢地問我。
“當然。”我看看她,她低頭喝著手裡的咖啡,有時候望向阿姨離開的方向,有時候看看我。我能感覺到她仿佛有些話想說,她正在努力思索著這些話要從何說起,並且因此而顯得非常無助。她的眼睛有些濕潤,無法再保持一個舒適的坐姿,不安地晃動著杯子,其實杯子裡的咖啡都已經喝完了。我又何嘗不是,我能感覺到語言在我的身體裡膨脹,而此刻劇烈的感情是我所無法承受的,只要她再多說一句話,或者挪動一下身體,我就幾乎要掉出眼淚來。我們不知道是在等待什麼,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才是好的,時間顯得非常難熬,我們靜止不動,因此而痛苦萬分。
這時,我們同時看見遠處晃動著的人影,阿姨輕快地穿過草坪向我們走來。頓時剛剛的一切都被打破,我們宛若被驚醒,盲目地收拾起石凳上的垃圾。媽媽撐開隨身帶著的塑膠袋,我把瓜皮果殼收攏起來扔進去。我們配合默契,一言不發。一會兒阿姨走過來,熱烈地對媽媽說起剛剛在路上見著的一位小和尚。
而我坐在旁邊,聽她們說話。秋天的太陽真好,我不得不用手遮一遮眼睛。有風,有雲朵,有青綠色的小蟲胡亂撞到我們的衣服上。那些愛情、迷惘、夢,此刻都退得遠遠的,像個淡淡的水漬。仿佛不會再跟隨於我,仿佛不過是些幻覺而已。
編輯推薦
·這是一個筆直的坦蕩的甚至粗暴的成長故事,荒蕪的世道里,我們兇狠地用身體跟這個社會抗衡。
·才情作家、《鯉》文字總監周嘉寧**作品。
·孫甘露、李敬澤、路內、張悅然 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無論是當下的上海,還是恍如昨日的北京,都像是座荒蕪城。最美好的時光在三年前我離開咖啡館的那個晚上落幕,剩下的只有一片荒蕪。一樁離奇的死亡事件,使我與三年前分別的老友們重聚。然而,逝去的歡樂已難追回,我們都像是空心人,被困在自己的孤島中,不會再為彼此打開心扉。在記憶的牢籠中,生活陷入無限的停滯。或許,這是我青春的最後時刻,我必須向昨天的人與事告別。然後,我將衝破生活的停滯,走向新的開始。
作者簡介
周嘉寧,1982年出生,水瓶座,上海人,曾在北京生活過三年。一直在路上的純文學作者,從事寫作和翻譯。迷戀人物勝過故事,熱愛描摹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相處所帶來的複雜而微妙的情緒,希望成為感情永遠都不會枯竭的女作家。已出版長篇小說:《流浪歌手的情人》、《陶城裡的武士四四》、《女妖的眼睛》、《夏天在倒塌》、《天空晴朗晴朗》;短篇小說:《往南方歲月去》、《杜撰記》、《撒謊精的時光寶盒》、《最後一次忘記你》;譯著:《寫在身體上》、《世界和其他地方》(合譯)、《沒有人比你更屬於這裡》。現任《鯉》文字總監。
可是這都是遺傳了你的。媽媽。我心想。
沿著原路返回時,我們都有些累了。太陽很曬,氣溫在中午驟然升高起來。我脫了外套,把頭髮綁起來。媽媽昨晚就涼好了的茶水這會兒變得非常緊俏,我們走出墓地,在山野間看看風景,不時要停下來喝兩口茶。半途我們找了個涼亭坐下來休息,我這才想起來脖子後面的文身整個兒都露在外面了。我看看她們,不知道她們是否看到了,我想她們肯定是看到了,但是卻像是說好了似的,都不問我,甚至都不把目光再次放在我身上。一會兒媽媽與阿姨說起報名老年大學的事情,阿姨建議說不如去報個交誼舞班。媽媽認真想了想說:“才不好。那些跳舞的老頭子都很髒的,還喜歡動手動腳,我不要跟他們靠得太近。”
“那我跟你跳好了。”阿姨說著,她們又嘻嘻笑開去。
趁著阿姨去找廁所的時候,媽媽從包里拿出三個塑料杯子,一些袋裝速溶咖啡和一個保溫壺,用已經有些溫涼了的開水把咖啡泡開,遞了一杯在我手上。我喝了一口,也不知道這些咖啡在家裡放了多久,一股酸澀的藥味。她還在旁邊惋惜地說:“哎呀,忘記帶個勺子了,要搗一搗才好喝。”儘管那麼難喝,我還是認真地喝著,怕掃了她的興致。
“我在咖啡館裡做過。”我也不知怎麼的,突然與她說起這個。
“我知道。”她不經意地說,“就是電影院對面那家是麼。”
“你怎麼知道?”我驚訝地問,問完又覺得好笑,她又有什麼不知道的。那會兒念中學的時候,我與高年級的男同學談戀愛,後來他考上公安學校。有一年國慶節的時候,我與媽媽一起去外灘看燈,竟然碰到他在那兒執勤。他穿著公安的制服,與其他公安們站成一排。那會兒我們已經不聯繫了,也很久未見,下著雨,他從隊伍里喚住我,我幾乎沒有認出他來。於是我下意識地看看媽媽,她往後退了兩步,正看著對岸的燈火,像是故意留出時間來讓我們說話。而我只覺得窘迫,快速地拉著她湧入人群。她不問我,但我覺得難堪極了。
“那個電影院,已經拆掉了。”我告訴她。
“哦。”她若有所思地晃著手裡的杯子,想把裡面的咖啡晃勻,“那家電影院也有將近十年沒有去了。你小時候,我常常與你爸爸去那裡看內部電影。那兒總會放些外面沒有的外國片。”她說著,像是在努力回憶那兒的街景。
“在咖啡館裡你能做什麼,你笨手笨腳的,總是打碎杯子吧。”她過了一會兒問。
“什麼都會做一點。會做咖啡,也會做三明治和義大利面。”我說。其實我多少是有些後悔的,為什麼從未邀請家裡人去咖啡館裡坐坐。那時我邀很多朋友去咖啡館,我在那兒給他們做咖啡,在三明治里多放兩片酸黃瓜,在奶油麵里加雙份芝士,然後我們一起坐在窗口的位置說說話。像現在這樣的秋天,還常有朋友帶著用細繩綁好的螃蟹過來,我們在打烊後用大鍋把螃蟹煮了,坐在店門口喝切了薑絲的溫黃酒。明明是談笑風生,最好的時光,可是她會明白麼。
“以後在家裡做一次?”她徵詢地問我。
“當然。”我看看她,她低頭喝著手裡的咖啡,有時候望向阿姨離開的方向,有時候看看我。我能感覺到她仿佛有些話想說,她正在努力思索著這些話要從何說起,並且因此而顯得非常無助。她的眼睛有些濕潤,無法再保持一個舒適的坐姿,不安地晃動著杯子,其實杯子裡的咖啡都已經喝完了。我又何嘗不是,我能感覺到語言在我的身體裡膨脹,而此刻劇烈的感情是我所無法承受的,只要她再多說一句話,或者挪動一下身體,我就幾乎要掉出眼淚來。我們不知道是在等待什麼,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才是好的,時間顯得非常難熬,我們靜止不動,因此而痛苦萬分。
這時,我們同時看見遠處晃動著的人影,阿姨輕快地穿過草坪向我們走來。頓時剛剛的一切都被打破,我們宛若被驚醒,盲目地收拾起石凳上的垃圾。媽媽撐開隨身帶著的塑膠袋,我把瓜皮果殼收攏起來扔進去。我們配合默契,一言不發。一會兒阿姨走過來,熱烈地對媽媽說起剛剛在路上見著的一位小和尚。
而我坐在旁邊,聽她們說話。秋天的太陽真好,我不得不用手遮一遮眼睛。有風,有雲朵,有青綠色的小蟲胡亂撞到我們的衣服上。那些愛情、迷惘、夢,此刻都退得遠遠的,像個淡淡的水漬。仿佛不會再跟隨於我,仿佛不過是些幻覺而已。
編輯推薦
·這是一個筆直的坦蕩的甚至粗暴的成長故事,荒蕪的世道里,我們兇狠地用身體跟這個社會抗衡。
·才情作家、《鯉》文字總監周嘉寧**作品。
·孫甘露、李敬澤、路內、張悅然 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無論是當下的上海,還是恍如昨日的北京,都像是座荒蕪城。最美好的時光在三年前我離開咖啡館的那個晚上落幕,剩下的只有一片荒蕪。一樁離奇的死亡事件,使我與三年前分別的老友們重聚。然而,逝去的歡樂已難追回,我們都像是空心人,被困在自己的孤島中,不會再為彼此打開心扉。在記憶的牢籠中,生活陷入無限的停滯。或許,這是我青春的最後時刻,我必須向昨天的人與事告別。然後,我將衝破生活的停滯,走向新的開始。
作者簡介
周嘉寧,1982年出生,水瓶座,上海人,曾在北京生活過三年。一直在路上的純文學作者,從事寫作和翻譯。迷戀人物勝過故事,熱愛描摹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相處所帶來的複雜而微妙的情緒,希望成為感情永遠都不會枯竭的女作家。已出版長篇小說:《流浪歌手的情人》、《陶城裡的武士四四》、《女妖的眼睛》、《夏天在倒塌》、《天空晴朗晴朗》;短篇小說:《往南方歲月去》、《杜撰記》、《撒謊精的時光寶盒》、《最後一次忘記你》;譯著:《寫在身體上》、《世界和其他地方》(合譯)、《沒有人比你更屬於這裡》。現任《鯉》文字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