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簡晗知道,有這個男人擋在這裡,目標已經越來越遠。
“聽!外面的槍聲,”伊藤接著說,“那是給你燃放的禮花,是勝利的禮花,你能走到禮堂,站在這裡,就是最大的勝利。我承認,在判斷雙簧這場戲裡輸了,輸得毫不體面,心服口服。好在這場大戲內容豐富,兩個簡晗並不是其全部內容,我們的人從來沒有停頓。聽吧!那些禮花也是送給你的同夥的,多麼絢麗的禮花啊!他們乖乖地鑽進我們的包圍圈,不選擇束手就擒,就只能負隅頑抗,他們用血洗刷勇敢,讓勇敢變得一錢不值。他們叫什麼?叫吳瘦鏞,叫劉曉鷗……”
“砰!”她開槍了,子彈在伊藤的眉心綻放出一朵紅色的花,隨之便敗謝了。伊藤還沒來得及把驚訝的表情展現完畢,就“撲通”一聲倒了下去。
她從一開始就認出了眼前這個男人,當然,他不會認出整過容的簡晗。簡晗怎麼都不明白,原來伊藤就是在淺草彈吉他後來莫名其妙失蹤的小坂茂,他不辭而別,就是為了報效他的祖國而蛻變成一個惡魔嗎?他母親給了他多大的恥辱,才讓他毫不憐惜一個中國女孩的初戀。
他的手指凍紅了,但絲毫沒有影響彈奏速度,手指像十根柔軟的花穗,隨著淺草的雪風搖曳。有一縷發黃的頭髮從額前耷拉下來,遮住他的眼睛,他一個勁兒地彈奏著,沉溺在連綿不絕餘音裊裊的音樂中……
簡晗想,如果剛才她第一時間拔出手槍射擊,完全可以擊斃汪精衛,她想等待更好的機會。然而機會總是稍縱即逝,再也沒有第二次。當外面的槍聲迫使她必須採取行動時,伊藤卻在她扣動扳機的緊要關頭出現了。事情總是這麼巧合,伊藤偏偏是她朝思暮想的初戀情人小坂茂。她承認,她的大腦有一刻是空白的,這使得她耽誤了射殺汪精衛的最佳機會。一切都是錯誤!她不是殺手,不配這個稱呼,殺手的榮譽來自毫不猶豫扣動扳機射殺既定目標,而不是在節外生枝的地方浪費時間。她開槍了,為獄中犧牲的薛媽,龔巧琳,胡斯枚;為被殘酷蒸發掉的6個同胞;為千萬個在抗日鬥爭中犧牲的所有中國人,也為了背棄的愛情。她忘了這次行動的終極目標是誰,她沒有完成任務,辜負了吳瘦鏞,辜負了叔叔,辜負了劉曉鷗,以及現在仍在槍林彈雨中廝殺的同志們……
心死,永不想復活。再見!我的吉他!再見!眼前的霧色!再見!我的情竇初開!過去所有的思念,牽掛,回憶,都在開槍這一瞬間凝固成堅硬的仇恨。
只能這樣,她沒有選擇。
有幾個保鏢撲上來,把簡晗牢牢按在地上。她沒有反抗,臉緊緊貼在冰涼的大理石上,看著不遠處渾身抽搐的小坂茂,他的腳在拼命伸直,好像夠著什麼,是琴盒,還是淺草的糯米糕?什麼都有,又什麼都沒有,永遠也夠不著。他終於放棄了,再也沒有動靜。
弗朗西斯科·塔雷嘉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我的回憶,我熱烘烘的糯米糕,我的“愛琴海”旅館,我的“忒修斯白帆”小房間……
外面的槍聲終於平息了,簡晗看到有幾隻白鴿撲啦啦揮動翅膀,向遠方飛去。天湛藍,把考試院翹起的屋角也染成天的顏色。
只有犧牲在刑場上,才能讓她的自責與愧疚得到證明。她準備好了……
簡晗閉上眼睛,不想再看到這個世界。
尾聲
歲聿云暮,同時又宣告著一個新年的開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無窮地重複著。
1957年春節,風雪肆虐著北京,很久沒見過下這麼長時間的雪了,整整半個月,北京城都被大雪覆蓋著,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這天晚上,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一個暖烘烘的會議室里,參加春節聯歡的與會者興致勃勃地聽了一位來自浙江的老前輩講述的一段往事。故事講了足足3個小時,內容是關於中共隱蔽戰線的,情節驚心動魄,盪氣迴腸,也帶著許多遺憾與惋惜。
老人最後說:“請記住那個女孩的名字,她叫簡晗。不幸的是,行動終以失敗告終,汪精衛逃掉了,她只擊斃了一個惡貫滿盈的日本特工,叫伊藤見司。參加那次行動而臨時組建的國共特工小組,一共26個人,也全部為國捐軀。不能怪她失手,有叛徒出賣那次行動,行動小組掉進日偽漢奸的包圍圈,提前交了火,這影響了埋伏在典禮現場的簡晗。一個月後,簡晗被押回上海,秘密處決於龍華監獄,時年21歲。可惜,負責指導這次行動的中央領導,也就是我的老上級突然犧牲,加上這次行動非常絕密,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我成了活在世上唯一知道內情的人。當時簡晗並沒有入黨,組織部檔案里沒有她的名字,所以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根據當時的報紙報導,都以為是國民黨軍統特工乾的,也就是說,簡晗的身份一直沒有得到認可。回到延安後,我向上級反映了這件事,可惜……唉!她在我心目中永遠不是一個失敗的殺手,而是一個為革命奉獻出年輕生命的巾幗英雄。出賣那次行動的叛徒是簡晗的叔叔,一個軍統特工,代號老K。他把簡晗撫養成人,並想讓她加入軍統,他以為可以帶著簡晗干一番事業,沒想到簡晗在得知自己的父母是共產黨員後,執意要加入我們的組織,也就是說,簡晗是以一個準共產黨員的身份到南京行刺汪精衛的。這件事強烈刺激了他,他在叛逆的侄女眼裡,看到了奪去他女人的哥哥,看到背棄他的女人李柔,看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所有敵意。他把這些仇恨轉移到共產黨身上,然後發泄到這次刺殺行動中。他不願意看到國共合作,在阻擋不了歷史潮流後,他只能破罐子破摔。他是愛簡晗的,像愛他的情人一樣呵護她。愛直至,恨至深啊!當愛遠去的時候,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毀滅。就在行刺失敗的同時,他先我們一步找到吳瘦鏞的小女兒吳紋夕,帶著她逃往了日本,至今下落不明。估計他想把吳妏夕塑造成第二個簡晗,把共產黨子女培養成替國民黨賣命的殺手,在他看來沒有比這個更解恨的了……”
參加會議的有一個叫陳思稻的中年人,中共中央統戰部某部門俄語翻譯,故事中出現的李柔是他的母親。他急匆匆地趕回家,激動地對妻子肖菲說:“我有姐姐的消息了!沒想到當年刺殺汪精衛的女殺手就是我姐姐,太意外了!她是英雄啊!”
肖菲是上海人,40年代初和一幫熱血青年來到延安,參加了革命。1947年,與剛從莫斯科留學歸來的陳思稻結了婚,兩口子恩恩愛愛,只是一直未育一子。聽完丈夫講述的故事,肖菲冷靜地說:“這事千萬不能聲張,你姐姐是英雄,可是你叔叔是叛徒啊!說出來絕對會影響你的政治生命。”
可陳思稻不這麼認為,英雄是英雄,叛徒是叛徒,應當功過分明,況且這是兩個人,根本不能混為一談。他後悔當時沒有要那個老人的地址,等第二天找去,老人卻已經回了浙江。春節後,他給老人寫了封信,想讓老人親筆出一份詳細的文字材料,然後由他——李柔烈士子女、簡晗弟弟的身份——遞交給上級有關部門,期望給姐姐一個榮譽證明,追認她為革命烈士。
“聽!外面的槍聲,”伊藤接著說,“那是給你燃放的禮花,是勝利的禮花,你能走到禮堂,站在這裡,就是最大的勝利。我承認,在判斷雙簧這場戲裡輸了,輸得毫不體面,心服口服。好在這場大戲內容豐富,兩個簡晗並不是其全部內容,我們的人從來沒有停頓。聽吧!那些禮花也是送給你的同夥的,多麼絢麗的禮花啊!他們乖乖地鑽進我們的包圍圈,不選擇束手就擒,就只能負隅頑抗,他們用血洗刷勇敢,讓勇敢變得一錢不值。他們叫什麼?叫吳瘦鏞,叫劉曉鷗……”
“砰!”她開槍了,子彈在伊藤的眉心綻放出一朵紅色的花,隨之便敗謝了。伊藤還沒來得及把驚訝的表情展現完畢,就“撲通”一聲倒了下去。
她從一開始就認出了眼前這個男人,當然,他不會認出整過容的簡晗。簡晗怎麼都不明白,原來伊藤就是在淺草彈吉他後來莫名其妙失蹤的小坂茂,他不辭而別,就是為了報效他的祖國而蛻變成一個惡魔嗎?他母親給了他多大的恥辱,才讓他毫不憐惜一個中國女孩的初戀。
他的手指凍紅了,但絲毫沒有影響彈奏速度,手指像十根柔軟的花穗,隨著淺草的雪風搖曳。有一縷發黃的頭髮從額前耷拉下來,遮住他的眼睛,他一個勁兒地彈奏著,沉溺在連綿不絕餘音裊裊的音樂中……
簡晗想,如果剛才她第一時間拔出手槍射擊,完全可以擊斃汪精衛,她想等待更好的機會。然而機會總是稍縱即逝,再也沒有第二次。當外面的槍聲迫使她必須採取行動時,伊藤卻在她扣動扳機的緊要關頭出現了。事情總是這麼巧合,伊藤偏偏是她朝思暮想的初戀情人小坂茂。她承認,她的大腦有一刻是空白的,這使得她耽誤了射殺汪精衛的最佳機會。一切都是錯誤!她不是殺手,不配這個稱呼,殺手的榮譽來自毫不猶豫扣動扳機射殺既定目標,而不是在節外生枝的地方浪費時間。她開槍了,為獄中犧牲的薛媽,龔巧琳,胡斯枚;為被殘酷蒸發掉的6個同胞;為千萬個在抗日鬥爭中犧牲的所有中國人,也為了背棄的愛情。她忘了這次行動的終極目標是誰,她沒有完成任務,辜負了吳瘦鏞,辜負了叔叔,辜負了劉曉鷗,以及現在仍在槍林彈雨中廝殺的同志們……
心死,永不想復活。再見!我的吉他!再見!眼前的霧色!再見!我的情竇初開!過去所有的思念,牽掛,回憶,都在開槍這一瞬間凝固成堅硬的仇恨。
只能這樣,她沒有選擇。
有幾個保鏢撲上來,把簡晗牢牢按在地上。她沒有反抗,臉緊緊貼在冰涼的大理石上,看著不遠處渾身抽搐的小坂茂,他的腳在拼命伸直,好像夠著什麼,是琴盒,還是淺草的糯米糕?什麼都有,又什麼都沒有,永遠也夠不著。他終於放棄了,再也沒有動靜。
弗朗西斯科·塔雷嘉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我的回憶,我熱烘烘的糯米糕,我的“愛琴海”旅館,我的“忒修斯白帆”小房間……
外面的槍聲終於平息了,簡晗看到有幾隻白鴿撲啦啦揮動翅膀,向遠方飛去。天湛藍,把考試院翹起的屋角也染成天的顏色。
只有犧牲在刑場上,才能讓她的自責與愧疚得到證明。她準備好了……
簡晗閉上眼睛,不想再看到這個世界。
尾聲
歲聿云暮,同時又宣告著一個新年的開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無窮地重複著。
1957年春節,風雪肆虐著北京,很久沒見過下這麼長時間的雪了,整整半個月,北京城都被大雪覆蓋著,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這天晚上,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一個暖烘烘的會議室里,參加春節聯歡的與會者興致勃勃地聽了一位來自浙江的老前輩講述的一段往事。故事講了足足3個小時,內容是關於中共隱蔽戰線的,情節驚心動魄,盪氣迴腸,也帶著許多遺憾與惋惜。
老人最後說:“請記住那個女孩的名字,她叫簡晗。不幸的是,行動終以失敗告終,汪精衛逃掉了,她只擊斃了一個惡貫滿盈的日本特工,叫伊藤見司。參加那次行動而臨時組建的國共特工小組,一共26個人,也全部為國捐軀。不能怪她失手,有叛徒出賣那次行動,行動小組掉進日偽漢奸的包圍圈,提前交了火,這影響了埋伏在典禮現場的簡晗。一個月後,簡晗被押回上海,秘密處決於龍華監獄,時年21歲。可惜,負責指導這次行動的中央領導,也就是我的老上級突然犧牲,加上這次行動非常絕密,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我成了活在世上唯一知道內情的人。當時簡晗並沒有入黨,組織部檔案里沒有她的名字,所以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根據當時的報紙報導,都以為是國民黨軍統特工乾的,也就是說,簡晗的身份一直沒有得到認可。回到延安後,我向上級反映了這件事,可惜……唉!她在我心目中永遠不是一個失敗的殺手,而是一個為革命奉獻出年輕生命的巾幗英雄。出賣那次行動的叛徒是簡晗的叔叔,一個軍統特工,代號老K。他把簡晗撫養成人,並想讓她加入軍統,他以為可以帶著簡晗干一番事業,沒想到簡晗在得知自己的父母是共產黨員後,執意要加入我們的組織,也就是說,簡晗是以一個準共產黨員的身份到南京行刺汪精衛的。這件事強烈刺激了他,他在叛逆的侄女眼裡,看到了奪去他女人的哥哥,看到背棄他的女人李柔,看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所有敵意。他把這些仇恨轉移到共產黨身上,然後發泄到這次刺殺行動中。他不願意看到國共合作,在阻擋不了歷史潮流後,他只能破罐子破摔。他是愛簡晗的,像愛他的情人一樣呵護她。愛直至,恨至深啊!當愛遠去的時候,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毀滅。就在行刺失敗的同時,他先我們一步找到吳瘦鏞的小女兒吳紋夕,帶著她逃往了日本,至今下落不明。估計他想把吳妏夕塑造成第二個簡晗,把共產黨子女培養成替國民黨賣命的殺手,在他看來沒有比這個更解恨的了……”
參加會議的有一個叫陳思稻的中年人,中共中央統戰部某部門俄語翻譯,故事中出現的李柔是他的母親。他急匆匆地趕回家,激動地對妻子肖菲說:“我有姐姐的消息了!沒想到當年刺殺汪精衛的女殺手就是我姐姐,太意外了!她是英雄啊!”
肖菲是上海人,40年代初和一幫熱血青年來到延安,參加了革命。1947年,與剛從莫斯科留學歸來的陳思稻結了婚,兩口子恩恩愛愛,只是一直未育一子。聽完丈夫講述的故事,肖菲冷靜地說:“這事千萬不能聲張,你姐姐是英雄,可是你叔叔是叛徒啊!說出來絕對會影響你的政治生命。”
可陳思稻不這麼認為,英雄是英雄,叛徒是叛徒,應當功過分明,況且這是兩個人,根本不能混為一談。他後悔當時沒有要那個老人的地址,等第二天找去,老人卻已經回了浙江。春節後,他給老人寫了封信,想讓老人親筆出一份詳細的文字材料,然後由他——李柔烈士子女、簡晗弟弟的身份——遞交給上級有關部門,期望給姐姐一個榮譽證明,追認她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