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病裡頭,我那親爹進宮來請安順道拐過來瞅我,帶了一股子暖茉莉的香氣,本是隔著帳子瞅,瞅了瞅大約是嫌帳子礙事兒,一把liao開來,搬了個杌凳坐我身邊兒,細聲問我,“頭還疼嗎?”
我揪著被角搖頭。
“吃得下東西嗎?”
我小雞啄米點頭。
隔了好久,沉默了又沉默,這才問出聲兒來。
“還想在宮裡頭住嗎?要不咱們回家吧。宮裡頭貴人多,咱們身份沒那般貴重,惹了人眼,我也護不住你。還不如回晉王府去,人少事少,方太后也老了,別叫她擔心。”
我手上揪住的被角一松,再抬頭瞅好久未曾見到過的親爹,他神情很遲疑好像是在試探著試探著說出這番話來。
我扭頭看shi立於旁的蔣嬤嬤,蔣嬤嬤頭埋得低低的,我也瞅不清她是個什麼意思,只好又將頭扭回來,鬏鬏掃在肩膀上,歪著頭輕聲問他,“阿爹是怕我也死在鳳儀殿嗎?”
蓮玉姑姑倒抽一口涼氣。
爹轉頭看向蔣嬤嬤,哪知蔣嬤嬤卻一點兒不讓,動也不動。
爹的手撐在chuang沿上,青筋凸起,眼神朝下,默了良久,終是一邊起身向外走,一邊輕聲丟下一句話,“好好照料郡主…”
人漸走得遠了,我歪過身子去輕掀開幔帳探出頭來去瞅,卻正好看見爹垂著頭站在門框邊上,手扶在朱漆高門上,後背一抖一抖地在動。
我問蔣嬤嬤,“爹是在哭嗎?”
蔣嬤嬤幫我掖了掖被角,神se很平靜,回道,“約莫是吧。”說著說著卻笑起來,“王妃過世的時候,晉王連出殯禮都未現身,如今倒是我頭一回見著他哭。”
可哭又有什麼用呢?
連我都知道,縱然我流再多的眼淚,死去的小兔子也回來不了,更何況已經去了的人。
立時我沒應爹究竟是回去還是不回去,可翻了年頭,我還是老老實實收拾東西回晉王府住了一長段時候——我娘的忌日到了,我親爹請了幾位得道的高僧誦七七四十九的經。
一回去,高僧見著了,牌位也祭拜了,燈油也點了,我隨姨婆不太信這些,住了兩三日後,便琢磨著收拾東西回宮去瞧一瞧姨婆,哪曉得許久不見的親爹找了個黃昏牽著我往明珠苑去,趁著暮se講了許多話,從柵欄里的幾枝岔出來的鳶尾花,講到還擺在木案上的母親以前頂喜歡的一隻琺瑯酒壺,爹問我還記得不。
我搖搖頭。
爹便在餘暉下笑了起來,“那時候你還小,這麼長。”他比了個長度,繼續說,“連爹娘都不會叫,哪裡還記得到啊…這是你母親頂喜歡的一個酒壺,每年西北送了葡萄佳釀來,你母親就把酒灌進這個酒壺裡,你嘴饞非得咿咿呀呀嚷著要嘗,你母親就拿筷子頭沾了滴酒給你嘗…”
爹看起來很愉悅,我很少看見爹愉悅的神情,嗯…其實是我很少見到爹。
明珠苑裡靜悄悄的,但是還掛著幾盞燈籠,燈籠的光照在木案上。
我正好看見了琺瑯酒壺折射出的那道銀光。
我們倆從裡間走到外間,再從外間走回裡間,娘用過的胭脂膏已經凝成一坨了,娘用過的銅鏡卻照舊還很清晰,我和爹的臉全都映在銅鏡里,爹看我的神情,好像穿過了好幾十年。
之後我就沒再提要趕緊收拾東西回宮去了,反正也只有四十九天。
白天僧人要念經,我就在小苑裡聽書描紅,跨院的賀妃討厭得很,常常端著食匣子跑過來擾我,話里話外透著親近,口口聲聲叫著“惠姐兒”,我不耐,只說“母親叫我惠姐兒,姨婆叫我惠姐兒,賀妃叫我郡主才算有禮數。”
像戳到了她脊梁骨似的,哭得梨花帶雨地嚷起來,無非是什麼“我是你母親的妹妹,也算長輩,叫一句惠姐兒算是折辱了嗎?郡主嫌我身份低,卻也不想想我同王妃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親姐妹…”
我嘆了口氣,蓮玉姑姑待她是老熟人了,把她往門口一推,再手腳麻利地往地上灑了盆開水。
地上滋滋冒熱氣,她卻仍在嚷個沒完了。
也不曉得事是怎麼傳到爹耳朵裡頭,反正我是沒再見著過賀妃了,聽人說是被送到了莊子裡去養老了。
蠻好笑的,這才不到三十就養老了。
四十九天過得快,臨了臨了,我找不著酒,也不想找小廚房要,鬼使神差地mo了串葡萄塞在袖子裡頭往明珠苑去,將近花間,卻聽見裡頭有動靜,趕忙縮成一團,戳了個fèng兒往裡看,卻見爹正用著那盞琺瑯酒壺喝酒,嘀嘀咕咕不曉得在說些什麼,我腳下放輕便,越發靠近,這才聽了個清楚。
“阿嫵啊…我曉得我對不住你,我這輩子唯一對得住的人就是她,唯一放在心上的人也是她。她說她是無心的,她說是哥兒腳下滑落進了水潭子裡,她說她讓人將歡哥兒撈起來的時候,歡哥兒早就沒了生氣。我那時候蠢,她說什麼我都信,她一哭一跪再一求,我想算了吧,左右也鬥不過陳家,和她死磕不過徒勞,更何況她還是無辜…”
我僵在牆角,整個身子都貼到牆壁上了,嘴巴上全是灰,屏息凝神。
裡間的聲音都能聽出來醉醺醺的。
“你原先說我蠢,我還非不信。如今阿惠在宮裡頭,我整日整日地提心弔膽,一聽阿惠和二公主打起來驚動了她,我立時嚇得朝服都沒換,縮在太液池等她,你知道她對我說什麼了嗎?‘…我不要的,別人也休想要。若當時歡哥兒不死,你與賀氏總能慢慢過到一塊兒去,到時候我怎麼辦?我仍是孤家寡人一個…’”
“歡哥兒去後,你心疼得一病不起,後來的病根就是那時候落下的。我卻執迷不悟,只想著該怎麼樣將此事掩下去,甚至拿出正妃的位子來敷衍你…”
“阿嫵啊…你說我怎麼這麼蠢啊…怎麼就這麼蠢啊!”
裡頭的人哭得讓人胸悶,我也莫名其妙地紅了眼睛,緊了緊袖口裡的那串葡萄,想一想,一彎腰將葡萄串擱在了廊口上。
回宮之後,姨婆問我想不想回去住下去,我搖搖頭,姨婆也再不說什麼了。
我十一歲那年,朝里朝外都有些不太平靜——陳顯走了順真門中軸的御道。
那天晚上儀元殿三個內侍都被打得血肉模糊地拖到了東苑,閔賢妃娘娘親自去了趟鳳儀殿,不過兩三個時辰之後,便又出來了,緊接著就是內侍封了鳳儀殿的大門。
慈和宮上上下下也不平靜,王太妃拖著二公主搬到了慈和宮住,我領著人將隔壁一間小院子收拾了出來,我和二公主結下的梁子還沒全好,可一看見二公主挎著一張臉的樣子倒也當真驚了一大跳。
陳顯若當真要反,論誰勝誰負,陳皇后膝下的兩個女兒都是頂可憐的,里外都不是人。
番外|憶來生(三)
大公主還成,一早嫁到邕州去了,還算有了著落。
這若是陳家落了敗,陳皇后遲早身亡,這二公主就得頂著謀逆罪後子嗣的名聲葬送一生。
若是陳家得了勝,她又偏偏姓周…
好生糾結。
我卻私心覺得二公主壓根沒想這麼深來著,她不歡喜,純屬是不願意搬到慈和宮來罷了。
她一直衝我蹬鼻子上臉,我也忍了,誰會和一個註定有著悲慘人生的人認真計較呢?
等了半天,沒等來陳顯謀逆,反倒等來了有人來給我說親——陳夫人想把我說給陳家那位嫡長孫,她在姨婆跟前大放厥詞,姨婆悲天憫人地攥著佛珠裝相,臨了臨了才仿佛大徹大悟地點點頭說,“…行了,哀家知道了,你且先回去吧。”
陳夫人笑一笑,再將眼神放到我身上一會兒,又說,“…我們家是琢磨著郡主是您養大的,不好繞過去,首閣年歲越大,脾性越發不好,竟然還想直接去晉王府提親,遭我攔下來了…您好好想想,陳家長孫配宗室郡主當真不算虧。”
姨婆手上一滯,面色陡然變得鐵青。
她老人家活了這麼一輩子,還沒被人指著鼻頭威脅過呢。
陳夫人走後,姨婆和慈和宮上上下下都顯得很平靜,只我一人憋得一口老血險些沒噴出來。
陳家長孫我是見過的,比我還小半年,是老來子,平時是捨不得打又捨不得罵,脾性心智,和他爹一模一樣,愣頭得丈二和尚都摸不著頭腦。一張臉長得都夠去犁地了,含沙射影罵他是馬臉,他先是笑呵呵地跟著說。後來才反應過來不對勁,便跑到大人跟前告黑狀。
我心裡是清楚陳家人為什麼要把主意打到我身上的。
爹如今是越發的避世歸隱了。只是聖上同他是舊年兒時的情分,不僅封了王,甚至還將內衛禁軍交到他手上管。
大周這麼幾百年,什麼都變過,就只有內衛禁軍一直姓周。
內衛的虎符和調任權,除非陳顯再投個胎投到周家來,否則他再大權在握也拿不到。
爹現在是破罐子破摔。無牽無掛,上無老子娘,中無妻室愛妾,就剩個我了。
爹滑不溜手。陳家便自以為是地認為我是可以牽制爹的尾巴。
我爹巴巴跑進宮來,和姨婆神神叨叨說了老半天,又囑咐了我幾句話,無非是“聽姨婆的話,不許自有主張”、“姨婆是為你好。爹也是為你好”之類的。
我摸不著頭腦,只好順著他點頭。
陳夫人給了姨婆三天時間考慮,三天之後,陳夫人如約而至,姨婆老神在在地一拍腦門。“哎喲”一聲,這才想起來道,“哎喲!我倒給忘了,晉王一早就把阿惠說給了她親舅舅家的表哥,叫…叫什麼名兒來著?”
姨婆側身問蔣嬤嬤,蔣嬤嬤接過話頭應和道,“賀長修,如今在平西關內任六品副僉事,是原先的晉王妃在賀家大爺臨去平西關的時候定下來的,都好些年頭了。定的娃娃親,一早就過了庚帖,陳夫人若不信,盡可以讓閔賢妃娘娘佐證。”
陳夫人來不及說話,姨婆哈哈笑起來,神色很舒心,“你也是知道的,表哥表妹的,都是天定的緣分,若沒你先提起來,哀家也不會問了晉王,更沒可能記起這樁婚事來。”
我臉黑得像鍋底灰,陳夫人直接臉黑得像炭灰。
也就是說我得趕緊嫁到西北去,才能避開即將到來的禍事。
兩廂通了口徑,西北的迎親兵馬就到了,這拿浩浩蕩蕩的軍隊來迎親的,扳著手指頭算一算,也只有西北方家如今做得到了。
陳顯手上捏著一半九城營衛司的兵馬不敢硬碰硬,象徵性地攔了攔——無非是告訴欽天監說吉日還得等多久多久多久,姨婆一句話,“哀家活了這麼多年頭,還從來沒信過這碼子事兒”,欽天監的阻攔出師未捷身先死。
我揪著被角搖頭。
“吃得下東西嗎?”
我小雞啄米點頭。
隔了好久,沉默了又沉默,這才問出聲兒來。
“還想在宮裡頭住嗎?要不咱們回家吧。宮裡頭貴人多,咱們身份沒那般貴重,惹了人眼,我也護不住你。還不如回晉王府去,人少事少,方太后也老了,別叫她擔心。”
我手上揪住的被角一松,再抬頭瞅好久未曾見到過的親爹,他神情很遲疑好像是在試探著試探著說出這番話來。
我扭頭看shi立於旁的蔣嬤嬤,蔣嬤嬤頭埋得低低的,我也瞅不清她是個什麼意思,只好又將頭扭回來,鬏鬏掃在肩膀上,歪著頭輕聲問他,“阿爹是怕我也死在鳳儀殿嗎?”
蓮玉姑姑倒抽一口涼氣。
爹轉頭看向蔣嬤嬤,哪知蔣嬤嬤卻一點兒不讓,動也不動。
爹的手撐在chuang沿上,青筋凸起,眼神朝下,默了良久,終是一邊起身向外走,一邊輕聲丟下一句話,“好好照料郡主…”
人漸走得遠了,我歪過身子去輕掀開幔帳探出頭來去瞅,卻正好看見爹垂著頭站在門框邊上,手扶在朱漆高門上,後背一抖一抖地在動。
我問蔣嬤嬤,“爹是在哭嗎?”
蔣嬤嬤幫我掖了掖被角,神se很平靜,回道,“約莫是吧。”說著說著卻笑起來,“王妃過世的時候,晉王連出殯禮都未現身,如今倒是我頭一回見著他哭。”
可哭又有什麼用呢?
連我都知道,縱然我流再多的眼淚,死去的小兔子也回來不了,更何況已經去了的人。
立時我沒應爹究竟是回去還是不回去,可翻了年頭,我還是老老實實收拾東西回晉王府住了一長段時候——我娘的忌日到了,我親爹請了幾位得道的高僧誦七七四十九的經。
一回去,高僧見著了,牌位也祭拜了,燈油也點了,我隨姨婆不太信這些,住了兩三日後,便琢磨著收拾東西回宮去瞧一瞧姨婆,哪曉得許久不見的親爹找了個黃昏牽著我往明珠苑去,趁著暮se講了許多話,從柵欄里的幾枝岔出來的鳶尾花,講到還擺在木案上的母親以前頂喜歡的一隻琺瑯酒壺,爹問我還記得不。
我搖搖頭。
爹便在餘暉下笑了起來,“那時候你還小,這麼長。”他比了個長度,繼續說,“連爹娘都不會叫,哪裡還記得到啊…這是你母親頂喜歡的一個酒壺,每年西北送了葡萄佳釀來,你母親就把酒灌進這個酒壺裡,你嘴饞非得咿咿呀呀嚷著要嘗,你母親就拿筷子頭沾了滴酒給你嘗…”
爹看起來很愉悅,我很少看見爹愉悅的神情,嗯…其實是我很少見到爹。
明珠苑裡靜悄悄的,但是還掛著幾盞燈籠,燈籠的光照在木案上。
我正好看見了琺瑯酒壺折射出的那道銀光。
我們倆從裡間走到外間,再從外間走回裡間,娘用過的胭脂膏已經凝成一坨了,娘用過的銅鏡卻照舊還很清晰,我和爹的臉全都映在銅鏡里,爹看我的神情,好像穿過了好幾十年。
之後我就沒再提要趕緊收拾東西回宮去了,反正也只有四十九天。
白天僧人要念經,我就在小苑裡聽書描紅,跨院的賀妃討厭得很,常常端著食匣子跑過來擾我,話里話外透著親近,口口聲聲叫著“惠姐兒”,我不耐,只說“母親叫我惠姐兒,姨婆叫我惠姐兒,賀妃叫我郡主才算有禮數。”
像戳到了她脊梁骨似的,哭得梨花帶雨地嚷起來,無非是什麼“我是你母親的妹妹,也算長輩,叫一句惠姐兒算是折辱了嗎?郡主嫌我身份低,卻也不想想我同王妃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親姐妹…”
我嘆了口氣,蓮玉姑姑待她是老熟人了,把她往門口一推,再手腳麻利地往地上灑了盆開水。
地上滋滋冒熱氣,她卻仍在嚷個沒完了。
也不曉得事是怎麼傳到爹耳朵裡頭,反正我是沒再見著過賀妃了,聽人說是被送到了莊子裡去養老了。
蠻好笑的,這才不到三十就養老了。
四十九天過得快,臨了臨了,我找不著酒,也不想找小廚房要,鬼使神差地mo了串葡萄塞在袖子裡頭往明珠苑去,將近花間,卻聽見裡頭有動靜,趕忙縮成一團,戳了個fèng兒往裡看,卻見爹正用著那盞琺瑯酒壺喝酒,嘀嘀咕咕不曉得在說些什麼,我腳下放輕便,越發靠近,這才聽了個清楚。
“阿嫵啊…我曉得我對不住你,我這輩子唯一對得住的人就是她,唯一放在心上的人也是她。她說她是無心的,她說是哥兒腳下滑落進了水潭子裡,她說她讓人將歡哥兒撈起來的時候,歡哥兒早就沒了生氣。我那時候蠢,她說什麼我都信,她一哭一跪再一求,我想算了吧,左右也鬥不過陳家,和她死磕不過徒勞,更何況她還是無辜…”
我僵在牆角,整個身子都貼到牆壁上了,嘴巴上全是灰,屏息凝神。
裡間的聲音都能聽出來醉醺醺的。
“你原先說我蠢,我還非不信。如今阿惠在宮裡頭,我整日整日地提心弔膽,一聽阿惠和二公主打起來驚動了她,我立時嚇得朝服都沒換,縮在太液池等她,你知道她對我說什麼了嗎?‘…我不要的,別人也休想要。若當時歡哥兒不死,你與賀氏總能慢慢過到一塊兒去,到時候我怎麼辦?我仍是孤家寡人一個…’”
“歡哥兒去後,你心疼得一病不起,後來的病根就是那時候落下的。我卻執迷不悟,只想著該怎麼樣將此事掩下去,甚至拿出正妃的位子來敷衍你…”
“阿嫵啊…你說我怎麼這麼蠢啊…怎麼就這麼蠢啊!”
裡頭的人哭得讓人胸悶,我也莫名其妙地紅了眼睛,緊了緊袖口裡的那串葡萄,想一想,一彎腰將葡萄串擱在了廊口上。
回宮之後,姨婆問我想不想回去住下去,我搖搖頭,姨婆也再不說什麼了。
我十一歲那年,朝里朝外都有些不太平靜——陳顯走了順真門中軸的御道。
那天晚上儀元殿三個內侍都被打得血肉模糊地拖到了東苑,閔賢妃娘娘親自去了趟鳳儀殿,不過兩三個時辰之後,便又出來了,緊接著就是內侍封了鳳儀殿的大門。
慈和宮上上下下也不平靜,王太妃拖著二公主搬到了慈和宮住,我領著人將隔壁一間小院子收拾了出來,我和二公主結下的梁子還沒全好,可一看見二公主挎著一張臉的樣子倒也當真驚了一大跳。
陳顯若當真要反,論誰勝誰負,陳皇后膝下的兩個女兒都是頂可憐的,里外都不是人。
番外|憶來生(三)
大公主還成,一早嫁到邕州去了,還算有了著落。
這若是陳家落了敗,陳皇后遲早身亡,這二公主就得頂著謀逆罪後子嗣的名聲葬送一生。
若是陳家得了勝,她又偏偏姓周…
好生糾結。
我卻私心覺得二公主壓根沒想這麼深來著,她不歡喜,純屬是不願意搬到慈和宮來罷了。
她一直衝我蹬鼻子上臉,我也忍了,誰會和一個註定有著悲慘人生的人認真計較呢?
等了半天,沒等來陳顯謀逆,反倒等來了有人來給我說親——陳夫人想把我說給陳家那位嫡長孫,她在姨婆跟前大放厥詞,姨婆悲天憫人地攥著佛珠裝相,臨了臨了才仿佛大徹大悟地點點頭說,“…行了,哀家知道了,你且先回去吧。”
陳夫人笑一笑,再將眼神放到我身上一會兒,又說,“…我們家是琢磨著郡主是您養大的,不好繞過去,首閣年歲越大,脾性越發不好,竟然還想直接去晉王府提親,遭我攔下來了…您好好想想,陳家長孫配宗室郡主當真不算虧。”
姨婆手上一滯,面色陡然變得鐵青。
她老人家活了這麼一輩子,還沒被人指著鼻頭威脅過呢。
陳夫人走後,姨婆和慈和宮上上下下都顯得很平靜,只我一人憋得一口老血險些沒噴出來。
陳家長孫我是見過的,比我還小半年,是老來子,平時是捨不得打又捨不得罵,脾性心智,和他爹一模一樣,愣頭得丈二和尚都摸不著頭腦。一張臉長得都夠去犁地了,含沙射影罵他是馬臉,他先是笑呵呵地跟著說。後來才反應過來不對勁,便跑到大人跟前告黑狀。
我心裡是清楚陳家人為什麼要把主意打到我身上的。
爹如今是越發的避世歸隱了。只是聖上同他是舊年兒時的情分,不僅封了王,甚至還將內衛禁軍交到他手上管。
大周這麼幾百年,什麼都變過,就只有內衛禁軍一直姓周。
內衛的虎符和調任權,除非陳顯再投個胎投到周家來,否則他再大權在握也拿不到。
爹現在是破罐子破摔。無牽無掛,上無老子娘,中無妻室愛妾,就剩個我了。
爹滑不溜手。陳家便自以為是地認為我是可以牽制爹的尾巴。
我爹巴巴跑進宮來,和姨婆神神叨叨說了老半天,又囑咐了我幾句話,無非是“聽姨婆的話,不許自有主張”、“姨婆是為你好。爹也是為你好”之類的。
我摸不著頭腦,只好順著他點頭。
陳夫人給了姨婆三天時間考慮,三天之後,陳夫人如約而至,姨婆老神在在地一拍腦門。“哎喲”一聲,這才想起來道,“哎喲!我倒給忘了,晉王一早就把阿惠說給了她親舅舅家的表哥,叫…叫什麼名兒來著?”
姨婆側身問蔣嬤嬤,蔣嬤嬤接過話頭應和道,“賀長修,如今在平西關內任六品副僉事,是原先的晉王妃在賀家大爺臨去平西關的時候定下來的,都好些年頭了。定的娃娃親,一早就過了庚帖,陳夫人若不信,盡可以讓閔賢妃娘娘佐證。”
陳夫人來不及說話,姨婆哈哈笑起來,神色很舒心,“你也是知道的,表哥表妹的,都是天定的緣分,若沒你先提起來,哀家也不會問了晉王,更沒可能記起這樁婚事來。”
我臉黑得像鍋底灰,陳夫人直接臉黑得像炭灰。
也就是說我得趕緊嫁到西北去,才能避開即將到來的禍事。
兩廂通了口徑,西北的迎親兵馬就到了,這拿浩浩蕩蕩的軍隊來迎親的,扳著手指頭算一算,也只有西北方家如今做得到了。
陳顯手上捏著一半九城營衛司的兵馬不敢硬碰硬,象徵性地攔了攔——無非是告訴欽天監說吉日還得等多久多久多久,姨婆一句話,“哀家活了這麼多年頭,還從來沒信過這碼子事兒”,欽天監的阻攔出師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