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一九九一年,瑞琪·李·瓊絲髮表了一張名為《砰!砰!砰!》的專輯。
瑞琪·李·瓊絲是樂風橫跨爵士、節奏藍調、靈魂樂與搖滾的美國創作女歌手,不過《砰,砰》這張專輯當中收錄的並非她的原創作品,而是瑞琪·李·瓊絲從歷年經典的爵士及流行曲目選出十二首歌曲子,重新進行翻唱詮釋。
這張專輯的第八首歌,叫做《再見,黑鳥》。
《再見,黑鳥》初次發表的時間是一九二六年,有不計其數的樂手表演過這首經典,直到二○一二年,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還將其收錄在自己的新專輯裡。倘若直譯歌詞,這首歌講述的情境很簡單:歌唱者正要打包行李,離開沒人了解自己的地方,回到有如糖般甜蜜的人等待的家裡。但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歌唱者要對“黑鳥”道別?歌詞裡的“黑鳥”,到底所指為何?
日本作家村上龍,曾在一部小說里提到他的看法。
這部小說叫《你根本不懂愛》,分為數十個篇章,各以一首爵士名曲為題,其中一篇用的正是這首曲子。書中第一人稱主角與朋友聊到這首歌的時候,提到雖然唱起來輕鬆愉快,卻似乎是以死亡為主題的樂曲。事實上。有數篇對《再見。黑鳥》歌詞的推測,認為描述的是個剛下工的妓女,正要回到與母親同住的家中。在這些推測里,雖然沒將“黑鳥”與“死亡”畫上等號,但也將之視為一種噩運的象徵。
從這個角度來看伊坂幸太郎的《再見,黑鳥》,會得到一些有趣的觀察。
《再見,黑鳥》由六個章節組成,故事主線描述男主角星野一彥因為巨大的債務問題,兩周後將被迫坐上“那輛巴士”送往某地。做出這個決定的幕後集團派出一名體型相當可觀、性格十分奇特的女子監視星野。星野向這個名叫繭美的女子求情。希望能讓自己利用有限的兩周向正在交往的五個女友一一分手,而幕後集團也答應了。《再見,黑鳥》的前五個章節,便是星野與女友們相識的過程,以及分別向女友們道別的經過,最後一章敘述的則是任務結束、繭美將星野送上“那輛巴士”之前發生的事情。
在伊坂的這個故事裡,“黑鳥”代表的是誰的噩運?
有一種可能,這“黑鳥”指的是星野——畢竟是同時與五名女子交往的花心角色,理應不算什麼好東西;但從故事的情節里不難發現,與其說星野是刻意玩弄感情,倒不如說他是沒怎麼考慮前因後果地博愛,在通知分手的過程中,也都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解決了另一椿事件。由此觀之,把他視為“黑鳥”,似乎不甚恰當。
當然,另一種可能是將繭美視為“黑鳥”。
身為幕後集團派出的監視者,在前五個篇章里,繭美都是推動情節前進的強大力量,是一種無法違逆的巨大壓力象徵。但在故事的最後,星野雖然搭上“那輛巴士”、離開了繭美,卻會被送往一個更大的麻煩,而非單純地遠離噩運;而星野與繭美趁等待“那輛巴士”之際閒聊的時候,經過兩周共處,繭美居然開始替星野出主意、希望幫他一把——這麼說來,將繭美視為“黑鳥”,似乎也不完全貼切。
暫時擱下這個問題,回頭看看《再見,黑鳥》故事架構的由來。
《再見,黑鳥》的故事架構,從日本作家太宰治未完成的小說《Goodbye》脫胎而來。《Goodbye》描述兼營黑市買賣的雜誌總編田島周二,想要利用講話粗俗、瘦削但有怪力、稍一打扮就會是個絕世美女的黑市物資買賣人永井絹子,一一向自己包養的女人提出分手。伊坂利用《Goodbye》的骨架,置入個性完全相反的角色,搭構出《再見,黑鳥》,而太宰治之所以想要寫個故事來描繪人生各式離別樣貌,起因是一首五言絕句。
這首名為《勸酒》的五言絕句,是唐朝於武陵的作品。
於武陵的仕途不順,一生飄泊,故有許多關於寫景道別的作品。《勸酒》的第三句“花發多風雨”,意思是“花開雖好,仍要受到許多風雨吹打”,接到末句“人生足別離”,便是告訴自己勸酒送別的對象“就像花開必須忍受風雨一樣,人生總要接受像別離這樣的磨難”。這不是一種造化弄人的感慨,而是一種勸勉:因為風雨,花開才那麼美好;因為別離,人生才變得完整。
至此,《再見,黑鳥》的核心意義於是清楚了起來。
無論“黑鳥”所指為何,人生當中其實少有絕對的好運或者噩運。一直倚賴的情人友伴或許會忽然反目,導致危機的麻煩或許會造就轉機,星野對五個女友而言如此,繭美對星野而言也是如此。而當時候到了,別離雖會產生不舍,卻也會讓彼此的生命,更為完滿。
初聽瑞琪·李·瓊絲演唱《再見,黑鳥》時,十分驚喜。
輕鬆的慵懶卻十足地清亮,瑞琪·李·瓊絲的嗓音讓這首老爵士少了晦暗,多了灑脫。而閱讀伊坂的《再見,黑鳥》也有類似的感覺:《勸酒》是公元八六○年左右創作的唐詩,《再見,黑鳥》是一九二六年創作的爵士樂曲,《Goodbye》是一九四八年未完成的連載作品,這些不同時代、不同語種、不同型式的作品,最後在伊坂的筆下,匯聚成《再見,黑鳥》這部幽默、溫暖,無賴又善良的小說。這個小小暖暖的驚喜感受,用瑞琪·李·瓊絲的專輯名稱,正好能精準地形容:“砰,砰”。
作者介紹:臥斧,除了閉嘴,臥斧沒有更妥適的方式,可以自我介紹。
瑞琪·李·瓊絲是樂風橫跨爵士、節奏藍調、靈魂樂與搖滾的美國創作女歌手,不過《砰,砰》這張專輯當中收錄的並非她的原創作品,而是瑞琪·李·瓊絲從歷年經典的爵士及流行曲目選出十二首歌曲子,重新進行翻唱詮釋。
這張專輯的第八首歌,叫做《再見,黑鳥》。
《再見,黑鳥》初次發表的時間是一九二六年,有不計其數的樂手表演過這首經典,直到二○一二年,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還將其收錄在自己的新專輯裡。倘若直譯歌詞,這首歌講述的情境很簡單:歌唱者正要打包行李,離開沒人了解自己的地方,回到有如糖般甜蜜的人等待的家裡。但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歌唱者要對“黑鳥”道別?歌詞裡的“黑鳥”,到底所指為何?
日本作家村上龍,曾在一部小說里提到他的看法。
這部小說叫《你根本不懂愛》,分為數十個篇章,各以一首爵士名曲為題,其中一篇用的正是這首曲子。書中第一人稱主角與朋友聊到這首歌的時候,提到雖然唱起來輕鬆愉快,卻似乎是以死亡為主題的樂曲。事實上。有數篇對《再見。黑鳥》歌詞的推測,認為描述的是個剛下工的妓女,正要回到與母親同住的家中。在這些推測里,雖然沒將“黑鳥”與“死亡”畫上等號,但也將之視為一種噩運的象徵。
從這個角度來看伊坂幸太郎的《再見,黑鳥》,會得到一些有趣的觀察。
《再見,黑鳥》由六個章節組成,故事主線描述男主角星野一彥因為巨大的債務問題,兩周後將被迫坐上“那輛巴士”送往某地。做出這個決定的幕後集團派出一名體型相當可觀、性格十分奇特的女子監視星野。星野向這個名叫繭美的女子求情。希望能讓自己利用有限的兩周向正在交往的五個女友一一分手,而幕後集團也答應了。《再見,黑鳥》的前五個章節,便是星野與女友們相識的過程,以及分別向女友們道別的經過,最後一章敘述的則是任務結束、繭美將星野送上“那輛巴士”之前發生的事情。
在伊坂的這個故事裡,“黑鳥”代表的是誰的噩運?
有一種可能,這“黑鳥”指的是星野——畢竟是同時與五名女子交往的花心角色,理應不算什麼好東西;但從故事的情節里不難發現,與其說星野是刻意玩弄感情,倒不如說他是沒怎麼考慮前因後果地博愛,在通知分手的過程中,也都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解決了另一椿事件。由此觀之,把他視為“黑鳥”,似乎不甚恰當。
當然,另一種可能是將繭美視為“黑鳥”。
身為幕後集團派出的監視者,在前五個篇章里,繭美都是推動情節前進的強大力量,是一種無法違逆的巨大壓力象徵。但在故事的最後,星野雖然搭上“那輛巴士”、離開了繭美,卻會被送往一個更大的麻煩,而非單純地遠離噩運;而星野與繭美趁等待“那輛巴士”之際閒聊的時候,經過兩周共處,繭美居然開始替星野出主意、希望幫他一把——這麼說來,將繭美視為“黑鳥”,似乎也不完全貼切。
暫時擱下這個問題,回頭看看《再見,黑鳥》故事架構的由來。
《再見,黑鳥》的故事架構,從日本作家太宰治未完成的小說《Goodbye》脫胎而來。《Goodbye》描述兼營黑市買賣的雜誌總編田島周二,想要利用講話粗俗、瘦削但有怪力、稍一打扮就會是個絕世美女的黑市物資買賣人永井絹子,一一向自己包養的女人提出分手。伊坂利用《Goodbye》的骨架,置入個性完全相反的角色,搭構出《再見,黑鳥》,而太宰治之所以想要寫個故事來描繪人生各式離別樣貌,起因是一首五言絕句。
這首名為《勸酒》的五言絕句,是唐朝於武陵的作品。
於武陵的仕途不順,一生飄泊,故有許多關於寫景道別的作品。《勸酒》的第三句“花發多風雨”,意思是“花開雖好,仍要受到許多風雨吹打”,接到末句“人生足別離”,便是告訴自己勸酒送別的對象“就像花開必須忍受風雨一樣,人生總要接受像別離這樣的磨難”。這不是一種造化弄人的感慨,而是一種勸勉:因為風雨,花開才那麼美好;因為別離,人生才變得完整。
至此,《再見,黑鳥》的核心意義於是清楚了起來。
無論“黑鳥”所指為何,人生當中其實少有絕對的好運或者噩運。一直倚賴的情人友伴或許會忽然反目,導致危機的麻煩或許會造就轉機,星野對五個女友而言如此,繭美對星野而言也是如此。而當時候到了,別離雖會產生不舍,卻也會讓彼此的生命,更為完滿。
初聽瑞琪·李·瓊絲演唱《再見,黑鳥》時,十分驚喜。
輕鬆的慵懶卻十足地清亮,瑞琪·李·瓊絲的嗓音讓這首老爵士少了晦暗,多了灑脫。而閱讀伊坂的《再見,黑鳥》也有類似的感覺:《勸酒》是公元八六○年左右創作的唐詩,《再見,黑鳥》是一九二六年創作的爵士樂曲,《Goodbye》是一九四八年未完成的連載作品,這些不同時代、不同語種、不同型式的作品,最後在伊坂的筆下,匯聚成《再見,黑鳥》這部幽默、溫暖,無賴又善良的小說。這個小小暖暖的驚喜感受,用瑞琪·李·瓊絲的專輯名稱,正好能精準地形容:“砰,砰”。
作者介紹:臥斧,除了閉嘴,臥斧沒有更妥適的方式,可以自我介紹。